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文化

  • 山海经

    作者:佚名

    《山海经》所具有的集大成之特色,决定了这部书的多样性、复杂性、兼容性、实用性。因此,当今也有许多论者称之为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它像一座知识的矿藏,储藏着历史、地理、文学、医学、宗教、民俗、绘画艺术、神话传说、奇取佚事、杂论等多方面的宝贵知识。我们应该避免那些以偏概全的定性思维,从多视角、多学科、多领域、全方位去开发先民留下的这座富矿。追索其来龙去脉,探讨其叙事风格,比较其古今异同,揭示其遗风遗韵,阐发其文化底蕴,从而进一步理解《山海经》博大精深的意蕴,使它多方面的价值得以全面研究、开发与利用。“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当年,“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已深得品读《山海经》的乐趣,今天,我们以全新的眼光静下心来再读一读《山海经》,一定会让读者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启迪心智、丰富想象、增广见闻、扩展视野、受益良多。
  • 神话与传说

    作者:[英]菲利普·威尔金森

    “古老的神话,古老的诸神,古老的英雄,他们永不凋零,只是沉睡于我们的脑海深处,静静地等待我们的召唤。”——诗人 斯坦利·库尼兹(Stanly Kunitz) 本书是一部值得珍藏的文化百科,它详尽搜罗了世界五大洲的神话与传说,除了探究其文化、心理学与宗教意义,更寻访了至今仍然可见的遗迹。
  • 中国馔馐谭

    作者:齐如山

    与王国维、吴梅并称“戏曲三大家” 奠立了国剧的理论基础 近代社会掌故的宗匠 平实自然的饮食小品 亲切的、浓浓的旧时味道 阅读季•高端人文知识普及读物 大家之书,有厚重的思想,纯正的知识,宁静的文字,是汨汨流淌的甘泉,绵绵不绝的文脉,有我们心智的滋养之道。 我走进,我聆听 ,我在读…… “阅读季”丛书精选中外大家的普及类人文著作,这些历经岁月沉淀的好书,为作者苦心孤诣,勤读精思所成,绝非粗制滥造,泥沙俱下之作,实为所涉及领域上乘的作品,有很高的阅读价值,特别适合作为图书馆、单位、家庭的基本藏书。 “阅读季”丛书第一季收入以下八本图书: 邓散木讲书法 邓散木 古汉语入门 蒋绍愚 李新建 古文字四讲 姜亮夫 吕思勉谈读书治学 吕思勉 品唐诗 施蛰存 王阳明生活 王勉三 中国文学小史 赵景深 中国馔馐谭 齐如山
  • 读库1403

    作者:张立宪主编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九篇文章,《托口遗梦》,《稻米歌》,《咱们学生》,《撂地卖艺》,《秋风秋雨》,《六朝遗石》,《“一扫米英之色!”》,《边裁囧境》以及《办你的学习班》。 托口水电站是湖南省在建水电站中规模最大、建期最长、移民最集中的一座。如今水电站已经建成蓄水,托口,这个因沅水流过而生的千年古镇,已永沉江底。从2009年起,旷惠民开始拍摄托口古镇的搬迁与消亡,用相机记录下古老生活方式的破碎、繁华河街集市的衰落、众多豪宅大院和宗祠庙宇的破败,以及那些即将消失的文化与习俗,追寻少年时代的记忆,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影像。《托口遗梦》选登了其中六十幅图片。 《稻米歌》是绿妖继《果蔬吟》之后的第二篇台湾现代农业考察笔记。因为粮食的特殊性,为保持粮价稳定,粮食采取特许经营制,粮商需进行登记并取得牌照。因此,相比于台湾的蔬果有多种销售渠道,稻米的销售渠道相对单一;同时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加剧了稻农的困境。稻农在通往现代化的瓶颈中挣扎,在政策失灵之地,自行寻求新的出路。 艾苓是姜淑梅老太太的女儿,也是老太太的写作老师。她在绥化学院上学毕业,然后又回来工作,《咱们学生》里讲了一些她接触的年轻学生的事。 张永熙先生艺名张宝康,出生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师从赵少舫,跟随师父及诸多相声前辈行走全国各地鬻艺为生。《撂地卖艺》是由他口述,吕海云整理的。他说,拿笸箩收钱也有规矩,手心朝下,中指食指在内,三指在外,因为手心朝上就成了要饭了,我们凭本事吃饭,卖艺并不是乞讨。 时代的悲情、忧伤,个人生活的苦闷、彷徨,加上天性的刚猛、好强,共同锻造出独一无二的秋瑾。她好像横空出世,实则早有伏笔,其来有自。王鹤的《秋风秋雨》带我们再次回顾了这位鉴湖女侠。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建筑最精华之遗存,可以扼要概括为北朝石窟与南朝陵墓,二者一北一南、遥相辉映。比之北方石窟遗存的浩浩荡荡,南方的六朝遗存却是稀若星凤。然而这些荒冢遗石,不论是神道石兽、石柱、石碑,或是地下墓室,皆有众多极富趣味的话题可供讨论,包括其在中国建筑史中的渊源与流变,乃至于同欧洲、西亚、印度古代建筑及雕刻之关联,不一而足,十分耐人寻味。王南在《六朝遗石》里详尽地做了这样的比较。 日本对于英语这种外来语的抵制运动,开始于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的1940年左右,当时英美等国对中国政府的支持,引起了日本国内“爱国组织”的反弹和憎恶。从这一时期开始,日本国内开始涌现出一种对外来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的排斥风潮。章骞在《“一扫米英之色!”》中列举了一些例子,希望让大家了解到战时日本社会上的些许意味。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不仅有无限的精彩,也有无休止的争议。足球裁判以同样的衣着和运动量毫无违和感地融入比赛,更有大把的机会可以上蹿一线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咏鹏在《边裁囧境》跟我们说了说裁判到底会面临怎样的窘境。
  • 从世界看中国

    作者:周有光

    本书收集周有光先生八十五岁退休之后的所有重要作品。周先生自“离开办公室”后,就告别了语言文字的专业研究,开始撰写大量思想文化随笔,内容涉及中西历史、文化、政治思想等,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这些随笔除了来自阅读积累之外,还结合了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周先生以其超凡的文字驾驭能力、清通晓畅的语言,论述了诸多深奥的问题。文集荟萃了作者以小见大,微观中显现宏观的晚年代表作。
  • 知日·妖怪

    作者:苏静 等编著

    以妖怪为特集,据说是大家最期盼的一期。“妖怪”之于日本,就如“丧尸”之于美国。 作为日本文化的重要成员,妖怪的文化既可以从历史上追溯,又能从地理上划分,各式各样的妖怪们与人类并行不悖地生活在这个神秘的岛国,通常互不干扰,偶有交集便生出或有趣、或可怖的故事来。 如果你知道《犬夜叉》, 或者《千与千寻》,又或者《名侦探柯南》里面关于天狗和雪女的探案段子,你应该就看到了最典型的日本式妖怪。想了解日本的民俗、文学、传说、古代典籍,似乎很难绕过这些“可爱的”家伙们。 所以,我们决定尽最大努力呈现去它们!所以,《知日•妖怪》特集就诞生了! 《知日•妖怪》特集是超人气品牌知日系列出版物的最新一本,属于系列的第8本。它纵向梳理了日本妖怪的历史,又横向铺开了全日本妖怪地图,立体展现岛国妖怪物语的同时,又囊括了与妖怪相关的各种话题:京极夏彦、水木茂、阴阳师、远野物语、百鬼夜行、河童、神隐、都市传说、试胆大会等等,可谓保罗妖怪万象,力求还原这个平行世界的精彩。 除此之外,村上春树所著《1Q84》的译者施小炜先生也从《知日•妖怪》特集开始为知日专栏执笔。
  • 孝不能等待

    作者:孟志中,向亚云 编著

  • 行业神崇拜

    作者:李乔

  • 菊与刀

    作者:露丝·本尼迪克特

    《双语译林•壹力文库:菊与刀》由露丝•本尼迪克特著,北塔译。《双语译林•壹力文库:菊与刀》只要从日本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述了日本人的本质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使我们可直接、准确地把握日本人的“本性”。
  • 国学十五讲

    作者:龚鹏程

    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四运动”以后颇不易谈。有人褒扬之,说它怎么好,必有人厌弃之,说它怎么怎么坏,而且遗毒至今,让我们抬不起头来。而称颂的或批判的,对于传统文化到底内涵如何,却往往同样不甚了了,各以偏见与误解抵死相争。本书不想再重复那些争论,独辟蹊径,由“人”的角度切入,就人的体气、饮食、男女、家庭、社会关系、天人关系、历史意识、思维模式、感性世界、德业担当、文化实践等各层面,说明古代文化在这些方面如何处理,其所形成之文化,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比较中,又显示了什么型态、有什么优缺点。对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出现的一些误解,则正本溯源,说明其致误之由来。对华夏文明在现代变迁异化后之再生的可能,也有一些期许。
  • 菊花与刀

    作者:本尼迪克特,孙志民,朱理胜

    如何理解日本这一与中华文明息息相关,却又迥异于中华文明,并给中华文明带来过深重灾难的日本文化,是最值得中国人关注的课题之一。历史的耻辱和现实的差距,使得许多中国人在“面对和思考”日本时,冲动的情绪远远多于理性的认知。偏见是浅薄、脆弱的,只有理智和平静才能给人以力量。 本尼迪克特的这部著作,就是一本客观、理性地观察日本的杰作。1944年,作者应美国政府之邀,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科学方法,撰写了一份关于日本的研究报告,为美国成功制定战后治理日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6年,作者将报告整理出版。该书一经推出,好评如潮,深刻的思想和流畅的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直被视为研究日本最有见地的作品,被公认为了解日本文化的最好读本。
  • 知日·机甲

    作者:苏静 主编

    《知日·机甲》是一本介绍日本社会文化的书,以日本的机甲为切入点,力求反映日本社会文化及人文面貌。本书主要介绍了日本社会文化中非常受年轻人喜爱的机甲,即可操控的驾驶类机器人,内容涵盖了机甲收藏者访谈、机甲发展历程、代表机甲模型、机甲动漫等,通过这些人、事、物介绍和解析日本社会文化。本书延续知日系列图书的一贯风格,提供最有创意、最具价值感的日本社会文化阅读。
  • 韩国人在想什么

    作者:[韩] 李圭泰

    “韩蜜”和“韩黑”都应该读的一套书。 本书初版于1983年,在韩国畅销30年,重印30词,受到各个年龄层读者的欢迎。随着近年来韩国经济文化的显著发展,“韩流”也在我国也掀起了一阵热潮,引发了我国广大中青年对这个国家的关注。本书比较了日常生活中外国人与韩国人的行为,从自然风土、历史传统、文化习惯、衣食住行等宏观与细节方面寻找原因,试图解释韩国人为何会形成固有的、极具代表性的意识结构。通过自我认知与重新审视,使之有可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经营等各个领域得到发展性的利用。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国与国之间的物理空间与文化距离日渐缩短,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碰撞激烈。同样作为东亚文化圈中的一员,韩国一直是我们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韩国自古以来便受到中华文化的辐射,并一直深深影响着当代韩国人的日常生活。通过阅读本书,将帮助我们从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看到我们东亚文化圈内的相似之处,也去接受和了解我们的差异,从而更好的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 南怀瑾讲演录:2004—2006

    作者:南怀瑾

    本书整理自南怀瑾先生2004年至2006年间在上海的五次讲演记录。讲演的听众包括学者、官员、工商界人士、新闻传媒界人士等,话题也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教育等方方面面。南师的讲述,沿袭他拈提古今、深入浅出的一贯风格,讲演内容看似东拉西扯、天马行空,但当所有话题和问题纠集到一起,我们会发现,南师无一不是在强调做任何行业、任何事情,都有其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承担了这些责任才能成就济天下、利苍生的大事业,可谓苦口婆心,用心良苦。
  • 图说明清大对决

    作者:管峰 编著,王志恒,王伟辰 编绘

  • 读库1404

    作者:张立宪主编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十篇文章,《生而有罪》,《心战》,《阡陌行》,《杂技四十年》,《勐龙河畔》,《百时屯的七个人》,《破裂的沙漏》,《这么早就立体了》、《一份书账》以及《唐代文工团》。 《生而有罪》是一篇关于纳粹凶犯子女的访谈录,作者是奥地利著名新闻记者彼得•西施罗夫斯基,本文是同名图书的摘录。原书1987年出版后曾在德国引起巨大反响,并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一次偶然的邂逅,让彼得•西施罗夫斯基开始关注积极参与第三帝国活动的那些人的子女,就像是涉身所熟悉领土的一次探险,逐渐得知,这里生活着一些陌生男女。他不了解他们的种种烦恼和问题,父辈的过去给他们留下了至今无法摆脱的重负。他开始着手写作这本书,采访纳粹子女,他不大留意他们父母的所作所为,只关心儿女的想法,他们是否把父母当作纳粹分子看待,采访时最重要的标准是儿女如何评价父母。 1961年,高中还没毕业的戴鸿雁应征入伍,准备到厦门、金门对峙的最前线海岛上担任心战闽南语广播员。他的一生从此改变,情报与广播成为他一生中的两个关键词。与他一起被改变命运的人共计五千人左右,他们用自己的声音参加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战斗”。他们隶属于一个曾经的部队番号:五三六部队。这支部队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对台心战部队”。《心战》记录的是从1953年到1991年,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心战,也是一场持续数十年的隔空喊话。 《阡陌行》是绿妖所写台湾现代农业考察笔记之三,也是完结篇。在台湾,政府由幕前退居幕后,以辅导代替领导,减少干预。农村早有一个最大的民间组织代行政府多项职能,运转多年,就是农会。在采访中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农会。 《杂技四十年》里,上海杂技团副团长蔡荣华回顾入行四十多年的历程。中国杂技距离一门国际化的艺术表达形式,还很远很远:“我们想让观众快乐,但我们自己不怎么快乐。差距的根源就在这里。” 2012年9月,王昌改离开父母,远赴天津读书。至此,勐龙河成为家乡的代名词,存留在他的记忆里。《勐龙河畔》里王昌改回忆了自己的家乡。 《百时屯的七个人》里,姜淑梅老太太继续讲述她老家山东巨野百时屯的故事。 《破裂的沙漏》是洪韵梳理的电子游戏中的非线性叙事。随着游戏制作者身份的转变,他们在叙事层面所需要做的工作,已经由类似小说家的撰写剧本,变为了类似建筑师的构建世界规则。在这个规则下填充内容、做出抉择的任务,已经交由玩家来完成。 亓冠奇在《这么早就立体了》里回顾了3D、4D电影早期发迹史。3D电影在电影诞生之初就一直在开发和研究,随着电影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五十年代Natural Vision(天然视觉3D)的问世,各大电影公司推出了大批3D电影,但题材多局限在能体现3D冲击效果的恐怖、惊悚、科幻类影片,内容大多乏善可陈,由于各方面原因,3D电影高潮后来退却。直到2004年首部IMAX3D电影《极地特快》(The Polar Express)和2009年的《阿凡达》(Avatar)创造的神话,3D才又复兴起来。4D的概念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在电影院中出现过了,它通常是以气味来迎合影片主题,也获得过有限的成功。环境技术的追求让观众更深入地参与其中,得到全方位身临其境的影院体验。到目前为止,4D影院在个别国家逐渐形成一些气候,但并未被普及。 杨葵的《一份书账》是一份个人的书账,也是一份关于八九十年代文学、出版、阅读的小小文献,真实记录了那些年书店都摆着哪些书,文学界都流行哪些书,又有哪些书在激荡人心…… 和乐曾在《读库1004》对官妓、长安市井妓做过介绍,这次带来了《唐代文工团》,讲讲唐代这些“从事文艺演出的团体”。
  • 中国的西方形象

    作者:王寅生

  • 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

    作者:杨佩昌,王冲,章文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