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历史

  • 古代生活图卷

    作者:王远

    以“过日子”为主题,从风物、民俗、生产、生活等多个角度对我国17—18世纪的百姓风貌进行解读,文字流畅风趣,深入浅出,同时辅以18世纪兴起的广州外销画为插图,比较完整地再现当时的生活场景和市民文化。

  • 察势观风

    作者:谭徐锋

    所有的历史遗存都源于记忆与遗忘的缠斗,这里面不断复活与竞争的与其说是文本,不如说是个体的心性与情绪。本书试图追索的个体生命、记忆片段与思想竞逐,无疑都是近代中国的流风余韵,中间更多是激烈的一面,因为所谓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一波一波历史巨浪的卷席之下,壮怀激烈,屡 败屡战,摇曳不定的潮与流值得重访与细分,而此前对于这些面相的讨论过于趋实,而较少注重那些在一切事物中的灵魂,殊不知僵硬的外表下面,往往有着曲曲折折的灵魂,只有人“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如果对此不能另辟蹊径,重拾对于“人事”之重视,发潜德之幽光,当然也就无法深入理解孕育这些灵魂的社会。

  • 了不起的古希腊

    作者:王冬妮

    【内容简介】

    公元前3100年—前1600年的克里特文明和公元前1600年—前1100年的迈锡尼文明,共同开启了古希腊的高光时刻。自此,文明步履不停。

    阿喀琉斯的愤怒、奥德修斯的归乡、赫克托的死去,谱写了《荷马史诗》的千古绝唱。

    走过诡谲的神话时代,城邦时代翩然而至。雅典的民主之路、斯巴达的军事高峰不可企及。

    两次希波战争的艰苦胜利,还有至今依然无法绕过的戏剧、诗歌和哲学成就,了不起的古希腊从此登顶。

    跳脱诙谐、酸爽热辣的语言,时常引发灵魂一问的串讲,还有对历史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深度思考,一部有着侠义情怀的古希腊史徐徐展开。

    【编辑推荐】

    1. 美国斯坦福大学古典学博士王冬妮酸爽热辣讲述古希腊高光史:奇葩的神、有趣的人、一展文明的高光时刻!

    2.幽默有趣堪比《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三五句一个包袱,逗得你拿不稳书,却又比它更干货;风格酷似郭德纲版单口相声《谁有我折腾》:神仙打架,嬉笑怒骂,成王败寇,英雄梦想,城邦崛起,所向披靡……

    3. 一部跨越古希腊阅读圈层的国民读物,更符合当下中国年轻读者口味的古希腊知识科普!①大胆使用时下流行的年轻人词汇,充满少年感,打破西方文化经典与中国年轻读者的次元壁;②阿喀琉斯、阿伽门农、奥德修斯等一众鲜活妖艳的古希腊人群像让你欲罢不能;③跳脱诙谐、画面感十足,堪比一幕幕精彩的舞台剧;④个性评说,金句频出,侠义情怀,理性批判,古希腊从此再也不会遥不可及!

    4.才艺双全的作者亲自手绘7幅浓郁古希腊风的精美插画,带你马上回到古希腊!

  • 中国人史纲

    作者:柏杨

    * 柏杨诞辰100周年纪念版,柏杨夫人张香华女士亲笔作序,古代史专家权威审校,刘瑜、雷颐、白岩松、倪匡、钱理 群鼎力推荐。

    * 人性史观: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聚焦被历史淹没的普通中国人,讴歌人性,尊重人权。

    * 人民视角:大篇幅描写人民群众创造的成果(唐诗、元曲、《红楼梦》等),展示中国文化真正的精华。

    * 公元纪年,方便理清历史时间线,不用为繁琐的年号苦恼。

    * 中西对照:每章结尾,列出同时期东西方世界对比,在国际视野下,才能更清晰地读懂中国历史。

    * 《中国人史纲》直接激发了漫画科普大V“混子曰”创始人二混子创作《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的欲望。

    《中国人史纲》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讲起,至20世纪初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为终,以100年(一个世纪)为纪年单位,是一部囊括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大历史。

    柏杨无意对帝王将相进行虚伪的歌颂,他舍弃所有无谓的帝号、谥号、尊号,把他们拉下神坛,直呼其名,视为普通的中国人去评判。同时,柏杨也把目光聚焦于被历史淹没的普通中国人,他同情劳苦大众、蔑视权贵军阀,以人性和人权作为唯一的立足点。因此,《中国人史纲》是一部有态度、有人情味的中国通史。

    我们能从《中国人史纲》中了解到五次影响中国国运的重大转折:

    三次大黄金时代(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李世民时期的盛世大唐,入关的满洲人建立的大清王朝)

    大分裂时代(大混战的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

    大黑暗时代(高度集权、闭关锁国、钳制思想的明朝)

    正是这五次重大转折,奠定了中国的疆域、文化、价值观、经济结构、社会分层和国际地位。

    而通过柏杨的笔触对中国历史进行回顾时,我们也能发现,历史在不断重演,几千年来中国也总是在吃同一种教训: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的四五十年,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

    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历史显示,能够通过这个瓶颈,即可获得一个较长期的稳定;不能够通过或一直胶着在这个瓶颈之中,它必然瓦解。

    在历史的循环往复中,中国走过了五千年,虽然历经沧桑,但仍然不屈不挠,正如柏杨所言:

    中国像一个巨大的立方体,在排水倒海的浪潮中,它会倾倒。但在浪潮退去后,昂然地仍矗立在那里,以另一面正视世界,永不消失、永不沉没。

    阅读《中国人史纲》,了解中国的过去,再去开创属于我们的黄金时代。

  • 现代医学小史

    作者:[墨西哥] 弗兰克·冈萨雷斯-克鲁希

    回顾现代医学诞生演进的500年历史,重拾医学关怀生命与人的内核

    病理学教授风趣而专业的文笔,讲述医学趣闻,阐述医学的神圣使命

    解剖、外科、传染病、生育,基础科目的故事中充满冒险和胆识,鲜血和痛苦。

    其中既有伟大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奇迹,也有不堪入目的失败、猎奇的治疗手法。

    从古至今,医生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当我们求医,医学一定能够根绝疾病吗?

    用理性客观的视角,解读有关医生、患者、疾病的正常关系。

    =======================================

    现代医学的历史,是由无数杰出的医护人员,用鲜血与胆识所写下的动人故事。在人们与疾病对抗,完善现代医疗手段的500年历程中,孜孜以求寻找病痛根源的精神、消除病症挽救生命的热情,构成了医学的人文主义内核。

    书中选取现代西方医学中代表性的七个侧面,讲述学科演进中的趣闻轶事:解剖学的诞生、外科手术的革新、瘟疫扰动人类的历史、生命起源的奥秘、产科的发展与治疗方法的演进。当今的人体成像技术使我们得以窥探五脏六腑,移植手术让器官随心所欲地替换,植入有功能的基因,从而改变了自然界每一个生物体的独特命运。医学既是一门以人体为对象系统化研究的科学,也是一门关乎生死的艺术。

    医学史的主角是同我们一样平凡的男男女女,他们造就的医学历史熠熠生辉,虽然难免会有失败的尝试和愚昧滑稽的猜想,甚至会遭到时人误解,被当成卑鄙的罪犯。微生物学泰斗路易·巴斯德不惜玩弄把戏,抬高身价,从而损害他的声誉;”外科学之父“约翰·亨特据说脾气暴躁。但本质上医学仍然是一项造福他人的事业,医护人员仍是关怀生命的集体。

    如今我们创造的技术以更先进的、更大规模的手段破坏自然,我们更应该尊敬医学这门学科,它的目标是更好地减轻人类的痛苦,治疗人类的疾患。理解医学历史的科学与人文内核,也是关怀我们自己。

    =================================

    冈萨雷兹-克鲁兹是一位写作大师、一位博学智慧的语言的魔术师,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人及的作者。

    ——书单(Booklist)

    这本严谨、内容丰富又轻松易读的书,带领读者穿过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的医学历史旅程。作为作者的第十本通俗作品,雄辩地展示了重大医学进步与社会事件发展之间的互相依赖。

    ——桑托·V. 尼克西亚,南佛罗里达大学病理学与细胞生物学,教授

    (Santo V Nicosia,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Cell Biology, USF)

    冈萨雷兹-克鲁兹撰写了一部优美俏皮的著作,包含大量的基础知识,还有对医学专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人与事件,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描述。

    ——马丁·科恩,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勒纳医学院,医学人文系主任

    (Martin Kohn PhD., Director, Program of Medical Humanities, Cleveland Clinic)

  • 糖的故事

    作者:[英 ]詹姆斯·沃尔韦恩(JAMES WALVIN)

    英国皇家文学院院士詹姆斯·沃尔韦恩依据详实的史料,从贸易史、殖民史、战争史及经济史等维度,阐释了糖为什么能从中世纪只有王公贵胄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演化成了日常生活中普通的食材;为什么糖给人类带来愉悦的同时,却又成为破坏生态环境,耗尽资源,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甚至也是引发战争的关键因素;为什么在21世纪糖仍然是造成多种疾病肆虐全球和许多人流离失所的推手;为什么面向21世纪,仅仅开征糖税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 冲锋队

    作者:(德) 丹尼尔·西门子

    在希特勒登上德国总理宝座之前,冲锋队(褐衫军)是他和纳粹党拥有的最重要的暴力组织,虽然他和纳粹党领导人后来选择走“合法”道路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如果没有冲锋队的暴力作为后盾,很难想象纳粹会成为德国命运的主宰者。

    冲锋队不仅要面对与纳粹党政治路线的冲突,同时也要面对其他政党和团体组织的竞争,例如工会和代表一战老兵的“钢盔团”。它缺少经济来源,而成员又往往是身无长技的失业者,一度只能依靠希特勒到处“化缘”,一旦有了机会就用各种手段和以前批判的“托拉斯”勾结起来“赚钱”。它挑战司法,公开将罪犯称为“烈士”、“先驱”;拉拢军队,从军火库中拉走大批枪炮;挑战警察,又利用警察为显示自己存在感的政治活动保驾护航。它为失落的德国人提供情感依托,帮助他们找回自我存在的价值——通过实施各种形式(行动与语言)的暴力。它真诚地相信纳粹党的政治宣传:人人平等的德意志“民族共同体”,以至于二战结束之后仍然有人肯定这一点。它在城市和乡村兴风作浪,深入学术界、教育界,甚至利用宗教力量。

    冲锋队克服种种困难,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助力纳粹党的崛起,其演化的历程更是第三帝国政治理念与政治现实的一面镜子。唯一令人疑惑的是,如此重要的历史角色,为何一直没有详尽的专门研究,丹尼尔•西门子的《冲锋队:一部新历史》填补了这一空白。

    一种极端意识形态的狂妄、失落与残存会对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造成何种重大伤害?丹尼尔•西门子在自己的书中挖掘了众多史料,不仅探索了冲锋队产生、发展与组织形式、文化特征,揭示了该组织存续的社会背景、人员成分、行为方式和独特的心理认知,还探索了这一组织如何从之前未被承认的状态,转变为一个拥有百万成员的纳粹组织,它在二战期间在德国占领的领土上的活动,以及它对大屠杀的特殊贡献。作者提供了个别成员及其受害者的肖像,并检视他们的环境、文化和意识形态。他的书讲述了长期以来关于冲锋队的故事,它对德国公民的毁灭性影响以及对德国命运的作用,首次完整深入地讲述了纳粹冲锋队的历史。

  • 地狱与良伴

    作者:[美]理查德·罗兹

    西班牙内战(1936-1939)吸引了数量惊人的天才艺术家和作家,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如巴勃罗·毕加索、胡安·米罗、玛莎·盖尔霍恩、欧内斯特·海明威、乔治·奥威尔和约翰·多斯·帕索斯等。当时的欧洲阴云密布,正日益滑向又一次世界大战,捍卫民主、反对法西斯的崇高理想和残酷的战争现实,催生了他们最优秀的作品,如《格尔尼卡》《收割者》《丧钟为谁而鸣》《向加泰罗尼亚致敬》《西班牙的土地》等。

    这场战争也促成了军事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新飞机、新武器、新战术和新战略都在激烈的西班牙内战中浮现。炸弹像雨点般不分青红皂白地从天上落下,首次成为可怕的现实;而进步也在恐怖中产生,志愿为西班牙保卫者服务的医生和护士,推动了战地手术和火线输血技术的飞跃。西班牙内战就是以这种方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整个20世纪的实验台。

  • 战争之间

    作者:[美]菲利普·齐格勒

    从1919到1939,“二十年停战”期间,衰败的欧洲正走向毁灭之路;在世界的其他角落,政治、军事、文化、科学、经济、社会运动的变化发展仿佛无数曲折的支流,彼此交叉、汇合、分离,最终汇入同一片海洋。本书选取的历史片段,既有“希特勒上台”的主题,又有“查科战争”这样“并不起眼”的素材,前者已经过于熟悉,后者似乎只是不断重复的历史又一次翻版。而作者正是在变动与永恒之间定位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尽管笼罩在两次大战的阴影中,也很难说这段日子是平静幸福的,但众多普通民众的生活不能说是难以忍受的。不管个人的感观如何,时代的巨轮仍不可逆转地向前转动。1919—1939年发生的事情塑造了现在的世界,了解这一段历史,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世界目前的问题和困境。

    尽管十分困难,但作者并不满足于单纯地重述历史事件,而是希望用优雅的评述表明自己的立场,特别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欧洲的坠落与世界的改变。本书同时还列出了相关领域的重要著作,为希望进一步阅读的读者提供方便。

    编辑推荐:

    ☆ 1919—1939年发生的事情塑造了现在的世界

    ☆ 渴望和平的同时走向战争,人类如何一次次重蹈覆辙

    ☆ 从坚不可摧到烟消云散,一切都变得动荡不安

    这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一个决心永不重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世界努力寻求一条新的道路,最终以第二次更具毁灭性的冲突告终。在这一过程中,欧洲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本书作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个主题,但并未将目光局限在欧洲,而是全景俯瞰这十年世界发生的变化,从甘地的“食盐行军”到南美洲的查科战争,从詹姆斯·乔伊斯的著作《尤利西斯》到青霉素的发明,整个世界都在创造自己的历史。

    除开历史本身的魅力,优雅机智的文笔,简洁迷人的叙述,坚定不移的判断,让作者能够坦言:“我唯一自信的是,自己非常享受撰述这部书的过程,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这部书的时候能乐在其中。”

  • 1789

    作者:[美]迈克·拉波特(Mike Rapport)

    18世纪下半叶是欧洲和北美政治剧变的时代:1756—1763年,七年战争同时在两个大陆进行;1775年,北美十三州宣布独立;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而城市则是这些进步运动上演的舞台。与今天一样,当时的巴黎、伦敦、纽约既是政治权力中心,又是商业财富、文化艺术中心。三大城市构筑了大西洋世界,关于自由、解放、平等的新思想在这里传播,各地的进步运动遥相呼应。

    作者迈克•拉波特相信“城市是其自身历史的参与者”。本书着重探讨了革命时代的巴黎、伦敦与纽约这三座城市如何在象征意义及事实意义上逐渐演变为权力斗争的场所;各派势力如何占领、利用、改造城市的空间和建筑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城市的景观又如何反过来成为革命经历的一部分,甚至改变整个革命的进程。

    通过各类档案、书信、游记与目击者的证词,拉波特从视觉、听觉以及嗅觉等多重角度生动描绘了一幅当年的城市全景,并将城市的历史与革命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读者将跟随作者的步伐穿越城市的大街小巷,游览法院、立法机构、咖啡店、小餐馆、酒馆、广场、公园等场所,还将看到城市中的男男女女——戴假发的贵族与律师、手茧粗粝的工匠、挥舞着羽毛笔的学者、性情泼辣的贩子,以及水手、奴隶——如何在其间生活,历史又如何在其间展开。

  • 将成为国王的教宗

    作者:[美] 大卫·科泽

    现代世界是在一连串的革命中形成的,从1776年的费城,到1789年的巴黎,再到1848年在欧洲惊天动地的社会灾难。

    在1846年当选教宗并在意大利各地受到人们极度热爱仅仅两年后,教宗庇护九世发现自己实质上成了一个被困在自己宫殿中的囚徒。

    席卷欧洲并震撼罗马的革命威胁要结束教宗对教宗国的千年统治,甚至要终结教廷本身。由此产生的精彩情节,伴随着一个个生动角色出场,从路易•拿破仑和他煽动人心的表兄弟查理•波拿巴,再到加里波第、托克维尔和梅特涅——故事中充满着背叛、悲剧和国际权力政治的纠葛。

    大卫•科泽把这段关键时期的历史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 犹太人三千年简史

    作者:[美]雷蒙德•P.谢德林

    犹太人从哪里来?

    他们如何在几个世纪的颠沛流离中维系强烈的社群意识?

    当代犹太人为何在饱受蹂躏的历史阴影下仍然对民族身份感到自豪,并将他们的民族家园发展得蒸蒸日上?

    全书涉及面广、信息量大,通过追溯犹太人从传说时代直到当前中东和谈的历程,既展现了决定犹太历史进程的主要地理、文化、政治因素,又介绍了形形色色的犹太人,他们塑造出犹太人的性格、心态和愿景。为了使这一综述具有国际视野且合乎时宜,作者聚焦于每个历史时期的关键事件和占主导地位的犹太社群。

    作者是受人尊敬的希伯来研究学者、文化史学家、著名作家兼拉比。在他笔下,一个在多元文化生存环境中卓然自立的民族的事迹被娓娓道来。书中包括实用的地图、生动的图片、大事年表和补充素材,将这些资源集于一册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为对犹太人感兴趣的读者打开了方便之门。

  • 欧亚大陆的黎明

    作者:[葡] 布鲁诺·玛萨艾斯

    融合历史、外交和历时6个月的欧亚大陆旅行见闻,从巴库到撒马尔罕,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北京,玛萨艾斯描绘了一幅变革中的地缘政治图景。我们能够从中国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香港和新加坡等全球化城市的繁荣,从土耳其日益重要的全球角色,以及从美国对其全球定位的重新思考中,看到欧亚主义正在到来。特朗普掌权和英国脱欧都应被视为对全球秩序大转变的回应。

  • 躁動的亡魂

    作者:梅爾清(Tobie Meyer-fong)

    日常中斷,死難兩千萬,熟悉世界毀於一旦

    生而為人,如何面對史上最慘烈內戰?

    掙脫教科書與民族主義的太平天國

    ■■■ ■■

    挑戰官方的歷史詮釋,第一本從民間視角認識太平天國戰爭的歷史著作

    十九世紀中葉,大清帝國歷經長達十五年的太平天國戰爭,超過兩千萬人喪生、更多老百姓流離失所,堪稱世界近代史上最慘烈內戰。

    師承最會說故事的漢學家史景遷,本書作者梅爾清大膽跳脫傳統教科書裡的成王敗寇與民族主義,不再將焦點放在洪秀全、曾國藩和帝王將相背後的政軍角力,反而關注那些受到戰爭直接影響、其心聲卻被官方紀念與國家記憶所遺忘之人。

    對地方上失去愛人、生計與生命的幾百萬老百姓來說,太平天國戰爭到底意味著什麼?

    ■■ ■■■

    挖掘被遺忘的聲音,捕捉地方老百姓眼中的動盪時代

    「世人做錯什麼,才得遭受天譴?」

    當太平軍攻陷南京城,家鄉就在附近的一位慈善家發出了天問。他將眼前的殘酷戰爭,描寫成老天爺勸人為善的象徵。他振筆疾書、積極向鄉民佈道,為了替地方團練籌措經費,也為了導正世間的道德秩序。

    除了這位以道德解釋災難的慈善家,本書還記載著一段段備受劫難的人生故事,包括用日記描述戰爭慘況的揚州詩人、被太平軍俘虜與剃頭的讀書人,以及透過書寫喪母之痛,學著與悲傷共處的孝順兒子。藉由從未揭露過的民間視角,讀者得以窺見長期被官方所遺忘或扭曲的故事,認識太平天國戰爭的實際影響。

    ■ ■■■■

    透過躁動的亡魂,看見太平天國戰爭在人心中的刻痕

    戰爭如何中斷日常?人們如何面對失序與動盪?如何處理遍地屍骨與紀念逝去親人?如何重拾內心的確定感,重建被戰爭粉碎的世界?

    躁動的亡魂,反映出躁動的人心。太平天國戰爭讓成千上萬人成為亡魂,並在無數生者心中烙下刻痕。

    本書透過方志、傳記、詩集、外交文獻與傳教士報告,帶領讀者看見這些刻痕,看見當時人們最切身的經歷:失親之痛、對官府失能的憤怒,以及摻雜腐臭氣息與夢魘畫面的可怖回憶。

  • 司马懿传

    作者:朱子彦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擒孟达,拒诸葛,平辽东,创立军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辅佐曹魏三代君主。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司马氏家族历经三代四位权臣屹立不倒,终革魏鼎,结束三国时代,建立西晋王朝。

    本书是一部关于司马懿的学术性传记,作者在为司马懿这个三国后期核心人物立传的同时,擘绘出司马氏家族三代移运魏鼎的政治轨迹,勾勒出“三国归晋”这一宏大的历史图景。书中对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关节进行了深度研究,兼及汉晋之际的禅代政治、历史地理、职官制度、社会思想等关键要素,视野宏阔,考证详赡,评论精当,新见迭出。

  • 家国与世情:晚清历史的侧影

    作者:十年砍柴

    《家国与世情:晚清历史的侧影》是著名文史作家十年砍柴的新近力作。本书在晚清大历史的框架下从家国与世情两个维度入手,呈现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彭玉麟、刘坤一等众多文臣武将的诸多历史细节,并从他们身边的朋友、幕僚等延伸开去看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深入探究家国与世情之于历史的影响和作用力,深度解析晚清王朝的命运以及个人命运的历史真相。

    本书既书写了晚清名臣曾、左、李等,也书写了诸多晚清历史重要时刻的“另类人物”如毓贤、连文冲、耆英等。这些人或多或少具有家国情怀,但他们无力挽救王朝衰亡的局面,有些人内心充溢的道义优越感,却反而害了家与国。作者以历史人物的人际交往为着眼点,细微观察和客观审视历史上的那些人、那些事,借一个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尽量还原晚清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历史路径,解锁了大清王朝终结的根源和迷局。

    【学者推荐】

    ★从细节里观大局,以俗文体见雅才,于娓娓中言谔谔,处混沌世现清白。砍柴先生的晚清史话非常值得一读。

    ——秦晖(学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面临的情势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传统中国面对“现代”的挑战,是传统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这种时代背景完全超出了几千年传统中国士大夫的经验范围。十年砍柴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来分析、评骘近代历史人物的。抓住了这个时代背景,对历史人物的分析述论就能入木三分。十年砍柴读史有一种贯通感,从《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到《家国与世情:晚清历史的侧影》一以贯之。有此贯通,“70后”的十年砍柴方能读史论世如此成熟老道。

    ——雷颐(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过去四十年,中国历史研究领域中进步最大的诸多分支少不了晚清史,不论史料发掘、解读,还是研究视角的调整,都较先前有了长足进步。晚清史越来越像学术,过去添加给晚清的那些不实之词渐渐被剥离出去,那些过去极端脸谱化的人物也开始变得丰满,富有人情味。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是时间的恩赐。十年砍柴这部新著适逢其时,既是晚清史进步的结果,也是进步的证据。书中涉及的诸多人物,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祁寯藻、张之洞、刘坤一、李瀚章、郭嵩焘、康有为、谭嗣同、赵烈文、张謇、丁宝桢、许应骙、谭延闿、赵舒翘、刚毅、毓贤等,都是我们这一代知识人眼见着他们或从魔鬼变为人,或从英雄变为狗熊。岁月无情,书写者有情,十年砍柴这部新著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学术气息。

    ——马勇(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十年砍柴这本书,不同于许多历史书籍的宏大叙事,更多的是具体历史人物的经历和感受。因此,历史在这里也就变得生动形象而有温度,读后让人感慨而难以忘怀。

    ——于建嵘(博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十年砍柴先生成名早,曾经影响过无数读者,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他的写作抱有期待。这部《家国与世情:晚清历史的侧影》是他近年读史的收获,他的“中年写作”自觉让我读来动容,我相信这也是雷颐先生称道的“贯通感”,只有如此读史,才不会只是猎奇和做谈资,而是让历史参与并校正当下的生活。

    ——余世存(诗人、学者)

    【编辑推荐】

    ◆著名文史作家十年砍柴最新力作,著名学者雷颐倾情作序,著名学者秦晖、马勇、于建嵘、余世存郑重推荐。

    ◆分析历史,读破千卷,神交古人;评骘历史,贯通古今,洞察真相。

    ◆家国与人情,世情与社会,从来平衡皆不易: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彭玉麟、刘坤一、刘锦棠、谭嗣同……

    ◆作者十年砍柴另辟蹊径,从家国与世情两个维度入手,以历史人物的人际交往为着眼点去细微观察和客观审视历史上的那些人、那些事,借一个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准确还原晚清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历史路径,解锁了大清王朝历史终结的根源和迷局。

    ◆对于处在晚清历史上的那些重要人物,作者十年砍柴认为:若无对世情的体察和尊重,一味强调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那样的大词,则面目可憎,不近人情;若一味地屈从世情,圆融处事,将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当作不合时宜的累赘,则不可能从流俗中卓然崛起,即使其社会地位再高,其人格也是猥琐的,不值得尊重。

    ◆在晚清王朝历史上,不管是晚清名臣曾、左、李等,还是诸多晚清历史重要时刻的“另类人物”如毓贤、连文冲、耆英等,这些人或多或少具有家国情怀,但他们无力挽救王朝衰亡的局面,有些人内心充溢的道义优越感,却反而害了家与国。

    ◆随书附赠十年砍柴书法作品精美书签。

  •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

    作者:温伯陵

    一个杨贵妃,

    在李白眼里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在杜牧眼里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而在罗隐眼里,则是“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美女、宠妃、败家娘们儿以及背锅女侠,哪一个才是真的杨贵妃?

    一座长安城,

    在汉唐,是无可取代的帝国中枢,是王维笔下的“万国衣冠拜冕旒”;

    在宋朝,却成了边境军镇;

    而在明朝末年,又沦为饥荒遍地、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

    在温伯陵笔下,历史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记事簿,而是贯通时间、看清脉络的时代演变过程。

    用他的方法来读历史,你将发现历史背后的那只手,彻底看懂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

    作者:[日] 盐野七生

    “地中海海战三部曲”是日本著名非虚构历史作家盐野七生的重要作品,讲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个异质文明,以地中海为战争舞台,为了信仰、土地和贸易控制权相互对抗、最终改变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走向的三场大战——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522年的罗得岛攻防战、1571年的勒班陀海战。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讲述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衰老的文明被新兴崛起的文明击垮的过程。君士坦丁堡地处东西方交汇处,是那个时代的兵家必争之地,经此一役,欧亚大陆上的璀璨明珠易主,开启了时代变革的序曲。

    《罗得岛攻防战》讲述1522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攻圣约翰骑士团在地中海的据点、抗击异教徒的前沿阵地罗得岛的过程,记录了走向消亡的欧洲骑士阶级最后的荣光,面对土耳其大军,一个行将没落的宗教团体英勇奋战,在历史上留下壮美的一笔,虽败犹荣。

    《勒班陀海战》讲述1571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军与由威尼斯、西班牙和罗马教廷组成的神圣联盟联合舰队在勒班陀海角发生的一场大战,联合舰队大获全胜,然而胜利的果实很快就因神圣同盟的惨淡解散而灰飞烟灭。

    这三场“划分天下之战”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是历史进程中的关键奇点,在血与火中欧洲基督教文明与中亚伊斯兰文明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从此,基督教势力日渐衰落,伊斯兰教文明逐渐掌控地中海世界,在历史舞台上开启霸主的征程。

  • 清朝内争与鸦片战争

    作者:[美] 詹姆斯·波拉切克(James M. Polachek)

    鸦片战争的失败为何没能促使清王朝更加现实地审视西方的实力和中国的弱点?本书分析揭示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朝内部的政治斗争,这些政治斗争不仅塑造了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外交决策,而且持续影响着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

    本书详尽地探究了寻求并获得皇帝关注的文官网络,这会让人自觉地联想到晚明时期。由于与其自身的国内政治议程关系更大的原因,严禁派主张与西方进行军事对抗的政策。这本书通过将政治阴谋、学术争论和外交事务联系起来囊括广州当地士绅和北京文人网络,第一次将鸦片战争置于清朝内部的政治环境中加以考量。

  • 世界史的故事:从北宋灭亡到君士坦丁堡陷落

    作者:(美) 苏珊·怀斯·鲍尔

    这是一套用故事写成的世界史。

    从文明诞生,到文艺复兴后的崭新世界,作者将漫长的历史分解为264篇故事。其中有古代文明开疆拓土,有孔子、佛陀等思想者传递火种,有旧世界的疾病与战争,也有废墟中新世界的萌芽。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作者苏珊·怀斯·鲍尔将“给人类行为赋予血肉和精神”视为自己的使命;作为美国博雅教育的代表人物,她把高超的叙事天赋、广博的学识在书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套书着力呈现人类历史上的群英像,让你跟随那些风云人物的命运起伏读懂历史;还立足于真正的国际视野,让你看到全球文明的兴衰起落,以及种种文明如何互动、影响了对方。

    在艰深的专业著作与娱乐化的戏说历史之间,《世界史的故事》开启了一种博学扎实、生动易读的写史方式,让历史成为普通人通往“博”与“雅”的钥匙。

    《世界史的故事》共三辑(含6册),本书为第三辑:

    第5册(11世纪—13世纪)

    宗教矛盾最终触发了十字军东征,东方和西方的激烈对抗导致两败俱伤;与此同时,西方人从东方收藏的典籍中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的智慧,文艺复兴曙光初现。阿拉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衰落,蒙古人几乎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

    第6册(14世纪—15世纪)

    欧洲的饥荒、瘟疫和战乱连绵不断,皇帝和教皇大权旁落。宋朝最终被蒙古帝国灭亡,帖木儿统治了中亚的广大土地,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毁灭。在旧世界的动荡和毁灭中,新世界即将诞生。

    -----------------------------------------------------

    【编辑推荐】

    ★知名历史学家雷颐、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历史的温度》系列作者张玮诚意推荐!

    ★你可能会对历史大部头望而却步,但是,没有人能拒绝故事。这是一套用故事写成的世界史,作者苏珊像一个历史版的“山鲁佐德”——山鲁佐德讲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避免被国王杀害,而苏珊讲了264段历史故事,以吸引你读完这人类文明的历史长卷。

    ★苏珊是美国博雅教育下诞生的奇才。她10岁学习拉丁语,14岁成为职业音乐家,16岁时写作三部小说,17岁进入大学……目前在全美历史第二悠久的高等院校威廉与玛丽学院教授文学与写作。她受邀撰写《世界史的故事》系列,献给希望变得博雅多才、知识体系完整的普罗大众。

    ★海外赞誉如潮,《世界史的故事》的青少版畅销百万册,是许多美国家长送给子女的礼物,而这一版扩充了大量内容、添加了更多吸引人的细节,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

    ★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历史。这套世界史着重呈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群英像:大流士、恺撒、曹操、萨拉丁、平清盛……跟随这些风云人物,尘封的历史重获血肉精神,也让我们对历史事件何以发生、历史转折对人的影响等问题,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这套世界史具备真正的国际视野,不再仅仅聚焦于西方文明,东亚、南亚以及一些昙花一现的文明,都在这套书中获得了应有的笔墨。而且,作者创造性地展现着同一时间全球各地的文明全景:当中国进入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西方的罗马帝国发生着怎样的权力争斗?当帖木儿“如咆哮雄狮奋勇向前”,东方的王朝经历着怎样的变革?

    ★精心编排,方便读者阅读。包含数百幅地图和年表,帮助读者快速搭建立体的时空框架,不同时代、不同文明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让零碎的知识连为一体。

    ★采用艺术纸和烫金工艺,两册一函,装帧精美典雅,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