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小说

  • 燕食记

    作者:葛亮

    -----------------------------------------------

    名家推荐

    人间味是食知味,人间事终究是调鼎鼐、烹小鲜。《燕食记》里,时间流逝、人世翻新、众人熙来攘往,如梦华录、如上河图,这盛大人间中,舌上之味、耳边之声,最易消散,最难留住,也最具根性,最堪安居。——李敬泽

    《燕食记》从岭南饮食风物着眼,写出大湾区世纪沧桑,较《北鸢》多了人间烟火气息,结构经营更为沉稳绵密。其间涉及多重掌故,在在可见作家的考证与想象功夫。出虚入实,叹为观止。——王德威

    在葛亮笔下,岭南是深刻的,且多了一重历史维度,内寄深情;读他的新作《燕食记》,借饮食勾勒出百年粤港史,因真实又增一层深刻,令我这个香港人觉得熟悉亲切、又新鲜。 ——许鞍华

    《燕食记》的好看与动人,在于以纯熟文字,如此贴切地勾勒出中国南方的袤袤历史版图。葛亮对食物的理解,更超越了我的想象。字里行间,如文火慢煮。落笔包容温暖,又深沉有力。时代在鼎鼐中更迭,既是日常盛宴,也是冷暖人间。——陈晓卿

    ----------------------------------------------

    内容简介

    岭南百年老字号同钦楼盛传将在年底结业。一帮老伙计力挽狂澜,盘下店面。同钦楼已退休的主厨荣贻生师傅,道出个中缘由……小说沿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及薪火存续,见证辛亥革命以来,粤港经历的时代风云兴变。笔触深入近代岭南的聚散流徙,从商贾政客、革命志士、钟鼎之族、行会巨头等传奇人物到市井民生,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

  • 纯白如雪

    作者:柳荐棉

    一个女人摔死于雪地上,粉身碎骨,但是周围没有高处,只有无尽的雪。

    这个场景时常出现在吴朝明的梦境中,他为此困扰多年。就在吴朝明为成长的烦恼和噩梦困扰而愁眉不展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热爱推理的少女方雨凝,并受其父亲方正树的邀请,前往雪山中的望雪庄。他在这里再次见到了心爱的少女,然而这次再会,却是一连串恐怖经历的开始……

    四个死者,轮流成为凶手?

    凶手到底是谁?

    无意间闯入一场真人扮演的推理游戏,

    最终却发现,人心是无法靠逻辑来推理的。

  • 红莲馆杀人事件

    作者:阿津川辰海

    ◎2020年本格推理best10第3位

    ◎2020年这本推理好想读!(国内篇)第5位

    ◎2020年这本推理了不起!(国内篇)第6位

    ◎入围第20届本格推理大奖

    ------------------------------------------------

    ★内容介绍

    葛城是一名侦探,田所是陪伴在他身边的助手。

    两人都很崇拜隐居于山中的知名推理作家财田雄山,并打算前去拜访。不料途中遭遇大火,无路可退,最终只好去财田宅邸避难。然而,第二天早晨,宅邸内有一人死亡,是被天花板压死的,死状极其凄惨。

    这是事故,还是谋杀?身为侦探的葛城开始寻找真相,但山火渐渐逼近,其他人此时更想先想办法逃生。

    还剩三十五个小时,要选择生存,还是选择真相……

    ------------------------------------------------

    ★名人推荐

    2019年度的解谜类推理小说,读《红莲馆杀人事件》就行了。——推理小说书评人·川出正树

    我认为阿津川辰海就是接下来的推理界担当作家。请一定要记住这个名字。——书评人·杉江松恋

    书中那个没有眼力见的侦探葛城来来回回的逻辑推理实在太精彩了。——推理小说评论家·千街晶之

    今年日本国内本格解谜小说中的最佳。推荐给年轻读者。——推理小说书评人·若林踏

  • 占星术杀人魔法

    作者:[日] 岛田庄司

    ◎日本《周刊文春》杂志票选“日本百大推理小说” 第3位

    ◎英国《卫报》评选“世界十大密室推理小说”第2位

    ◎作者对全文进行修订,添加列表,增补内容,并附万字后记

    ------------------------------------------------

    ★内容介绍

    四十年前,一桩占星术连续杀人案件轰动全日本!先是画家梅泽平吉在密室被人重击致死,接着是他早已出嫁的长女在家中被奸杀,最后甚至连与他同住的六个女儿也全部失踪。尸体陆续被发现埋在日本各地,而每个人身上都被切掉了一部分!

    四十年后,占星师兼职侦探的御手洗洁决定在一星期内破解这一超大规模、超不可思议的占星术杀人魔法!

    ------------------------------------------------

    ★媒体评价

    入选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世纪10大推理小说之一。

    入选侦探小说研究会1975─1994年百大本格推理第三名。

    入选周刊文春百大推理小说。

  • 中国侦探在旧金山

    作者:乃凡 / 华斯比 整理

    乃凡的侦探小说代表作《中国侦探在旧金山》以美国旧金山为背景,讲述华侨侦探赵西郎破案种种情形,是民国侦探小说中罕见的华侨侦探探案故事。全书共收录四案:《一个没有完场的戏》《大厦之火》《永远的美丽》《冒险家之死》。

    民国侦探小说名家孙了红对该书推崇备至,誉为“吾国侦探创作小说中的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还称赞作者的“聪明与文字技巧,远超本人以上”,并坦言:“如果有人问我国内侦探小说崇拜何人,我即第一崇拜乃凡。”

  • 突变

    作者:[墨] 豪尔赫·科门萨尔

    *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和绝症,我们究竟还能做些什么?墨西哥文坛新星的惊人长篇处女作;温柔的笔触、广博的医学知识;讲述一个亦悲亦喜的故事。

    ————————————————————————————————

    律师拉蒙·马丁内斯事业有成,是个传统的顾家男人,也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当他不得不接受手术失去舌头,无法说话之后,一切都变了,一场无声的悲喜剧开始了。

    妻子卡梅拉开始每天与无法回答她的丈夫争吵;两个青春期的子女不得不面对新情况,各自挣扎于暴饮暴食和手淫;拉蒙那忧郁的肿瘤医生始终忘不了一位他无法救治的年轻病人;自私的病理学家却认为拉蒙的肿瘤是获得一项重大医学突破的关键。一天,女佣带来一只满嘴脏话的鹦鹉,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拉蒙。拉蒙发现,他与鹦鹉的交流胜过身边所有人——它会骂人,会喊出拉蒙不能喊的一切。于是它成为拉蒙的伙伴、知己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分身。

    《突变》是向桑塔格、狄迪恩、福楼拜和托尔斯泰等前辈作家作品的致敬。它大胆地写出了一种难以言说而普遍的现实,具有一种夹杂着遗憾、愤怒并最终认命的粗犷诗意,也为当代墨西哥生活提供了一个深刻而有趣的横断面。

    ————————————————————————————————

    《突变》是一部精彩的小说,既是喜剧又是悲剧,既是当代小说又具经典意味,最重要的是你不可能忘记它。读完以后,你会迫切想看他的更多作品——可这是他的第一本小说,你只能耐心等待他的下一部杰作问世。

    ——亚历杭德罗·桑布拉(智利作家,《盆栽》作者)

    犀利、搞笑而敏锐——令人惊叹的处女作小说!

    ——瓜达卢佩·内特尔(墨西哥作家)

    通过讲述一种疾病的故事,探索人对死亡的恐惧,豪尔赫·科门萨尔创造了一个既荒诞又搞笑的世界,并触及我们最阴郁的情绪。《突变》是近年来最出色的拉美小说之一。

    ——丹尼尔·萨尔达尼亚·帕里斯(墨西哥作家)

    豪尔赫·科门萨尔的《突变》在喜剧和悲剧之间巧妙地摇摆,书中聚集了大量的人物,在他们面前,读者永远不能确定自己应该同情地微笑,还是怜悯地微笑。

    ——费尔南多·阿兰布鲁(西班牙作家)

  • 杨的战争

    作者:[英] 克莱夫·哈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约14万中国男性被征召前往英国和法国担任战线劳工,这便是历史上的“中国劳工旅”。他们在战场上负责搬运货物、挖掘战壕、维修机器等工作,做着最苦最累的差事,更有人遭到敌军袭击,命丧异乡。

    正由于中国劳工旅的存在,为英法军队前线作战提供了缓冲和帮助,而战争结束后,因为种种原因,沉默的他们却成了被历史遗忘的对象。

    近百年后的2014年,62岁的英国音乐家克莱夫·哈维从一位战争史学家那里听说了中国劳工旅的故事,他注意到,当时整个欧洲有将近60000座关于“一战”的纪念碑,却没有一个提到中国人。深受触动的哈维决定为这群被遗忘的中国人写一部历史小说,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这便是本书《杨的战争》诞生的由来。

    《杨的战争》以来自中国山东的男人“杨”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遭逢历史流转和命运操弄的普通人在异乡的悲欢离合……

  • 山雨欲来

    作者:[匈牙利] 米克洛什·班菲

    失落半个世纪的匈牙利史诗级巨著

    简体中文版隆重引进!

    .

    匈牙利前外交部长、最后的百年望族世家出身

    以托尔斯泰式笔法,书写奥匈帝国末代风云变幻

    被誉为“最著名、最宏伟的一部匈牙利文学经典”

    .

    它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融为一体

    有着媲美《日瓦戈医生》的苍茫壮阔

    .

    蒙尘50年后重新出版一举夺得:

    牛津韦登菲尔德最佳翻译小说奖•《卫报》1000本必读小说•《观察家报》年度好书•《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小说

    .

    .

    出身匈牙利百年贵族世家,曾出任匈牙利外交部部长的米克洛什•班菲伯爵,一生看尽世间沧桑,他是奥匈帝国末代皇帝加冕仪式的策划人,也见证了奥匈帝国的最终衰亡,虽力挽狂澜终无力转圜。晚年,他将自己平生经历及对世事的诸多喟叹,淬炼而成这套半自传的三部曲小说巨著。

    作为书中1904—1914年这段历史场景的亲历者,班菲借一对性情迥异的匈牙利贵族兄弟截然不同的命运,从布达佩斯的夜夜笙歌、乡间豪宅的狩猎大会、国会的风起云涌,到末世下的政治诡谲、平民百姓的困苦、注定悲剧的凄美爱情,笔触细致而华美,故事曲折动人、扣人心弦,那个早已消逝百余年的世界,仿佛就此跃然纸上。

    这套三部曲初版于1934—1940年,虽在匈牙利广受好评,却遗憾蒙尘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之中。直至20世纪90年代,班菲伯爵的女儿卡塔林•班菲-耶伦及英国作家帕特里克•瑟斯菲尔德耗费八年心血,这部无与伦比的杰作的英译版才得以问世,一经推出,果然纷纷摘下各大媒体年度最佳小说殊荣,并获得牛津韦登菲尔德最佳翻译小说奖。

    *******

    故事从一九〇四年开始。上流社会一场场奢华的舞会、狩猎、一掷千金的豪赌中,匈牙利政客们只顾着与哈布斯堡对抗,却无视了欧洲上空正山雨欲来……

  • 皇帝的鼻烟盒

    作者:[美] 约翰·迪克森·卡尔

    【编辑推荐】

    约翰•迪克森•卡尔,无可争议的“密室之王”

    两夺埃德加•爱伦•坡特别奖,与阿加莎、奎因并称“推理黄金时代三大家”

    曾获推理界的最高荣誉——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终身大师奖”

    本书是卡尔创作黄金期的高水准解谜神作,非系列作品的杰出代表

    布局精巧,诡计精妙,角色精彩,尽显推理巨头驾驭不同风格的游刃有余

    凡在犯罪心理学专家解答前猜出真相者,皆可以一流业余侦探自居

    此书亦深为卡尔本人偏爱,备受《纽约客》《星期六文学评论》等多家重量级媒体,以及阿加莎·克里斯蒂、多萝西·塞耶斯等推理名家赞誉

    一些评论家奉其为卡尔技艺尤为纯熟之作,阿加莎阅后也倍感困惑,赞叹卡尔堪称诡计大师、推理魔术家、“误导”艺术之王

    ————————————————————————

    【内容简介】

    夏日午夜,法国滨海某镇,逼仄的昂志街,一名男子走向米哈玛别墅。

    听闻前妻即将再婚,他心有不甘,遂潜入她家,逼她复合。

    争执中,两人隔窗望见对面二楼书房门口处,闪过一只戴棕色手套的手——

    有人刚刚离开,而那间书房里,她未婚夫的父亲遇害了。

    桌上有东西碎了,溅了血的碎片四散,闪烁着诡异的光芒。

    那是一个价值连城的鼻烟盒,据说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旧物……

    ————————————————————————

    【媒体及名人推荐】

    ☆大师级的推理名家,了不起的绝妙佳作!——《纽约客》

    ☆巧妙的谜题,出色的文笔,精彩的角色,狡黠的幽默。卡尔杰作中的杰作!

    ——《星期六文学评论》

    ☆若克里斯蒂是推理界天后,那卡尔就是天王。——安东尼·布彻

    ☆卡尔堪称诡计大师、推理魔术家、“误导”艺术之王。——阿加莎

    ☆卡尔先生引领我们跳脱寻常侦探小说刻意穿凿的小俗套,直面广大外界险象环生的幽暗……每个句子都给人淋漓尽致的快感和震颤。——多萝西·塞耶斯

    ☆卡尔确可跻身英语语言国家继爱伦·坡之后三四位超级伟大的侦探小说家之列。——埃德蒙·克里斯宾

  • 最后的礼物

    作者:[英]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最后的礼物》是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出版于2011年的作品,也是他的另一部小说《赞美沉默》的姐妹篇。故事讲述了主人公阿巴斯因自卑和猜忌,在十九岁时抛妻弃子,逃离故乡桑给巴尔,成为一名水手,穿梭于世界各大港口,过着居无定所的阿飞生活。直到十五年后,他在英国埃克塞特与一位出生后即遭遗弃的黑人混血姑娘玛丽亚姆一见钟情,二人决定在诺里奇定居,开启一段生儿育女的平凡生活。

    然而,人生并非从此幸福美满。英国移民的卑微身份始终如梦魇般弥漫整个家庭。而阿巴斯闭口不提桑给巴尔的一切,更是令一对儿女如同无根的浮萍,在身份认同的问题上迷失了自我。阿巴斯在六十三岁那年中风,此后便缠绵于病榻,直至过世。在这段临终岁月里,他用尽大半生努力淡忘的那片遥远故土,在他脑海中变得愈发清晰,令他魂萦梦牵。在妻子的鼓励下,他最终对着一台录音机,缓缓道出了他完整的人生故事,为孩子们留下了他生命中最后的礼物。

  • 初恋

    作者:[俄]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初恋》是屠格涅夫改自自身经历的一部名篇,讲述16岁少年对21岁邻居少女一见钟情的故事,展现了爱情甜蜜、真实而残酷的一面。本书另选入《阿霞》《春潮》两部精彩中篇。在 19 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屠格涅夫罕见地第一次将爱情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其笔下的爱情读来与时代和阶级无关,而是向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永恒地敞开。

    念他的小说,有时如同看湘绣或苏绣,想及那纤巧的手、白嫩的人……干净是好的;人和文都一样,要干净,像屠格涅夫,像初恋。

    ——董桥(中国当代作家)

    屠格涅夫是小说家中的小说家,他的艺术影响力是珍贵、与众不同、根深蒂固、确定不移的。

    ——亨利·詹姆斯(美国作家、评论家)

    对我而言,屠格涅夫是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作家。

    ——海明威(美国作家,第54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恋爱这一个字,对屠格涅夫来说,或许是伤痛的字之一吧。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性格与境遇之间的关系,所有存在的不如意与绝望,人生所有的不凑巧等,没有人比屠格涅夫更能将其描绘得那么好。

    ——生田春月(日本诗人、翻译家)

    屠格涅夫的作品富有魅力,悲悯众生,充满人性光辉,绝不会让人感到无聊厌倦。

    ——毛姆(英国小说家、剧作家)

  • 安乐侦探

    作者:[日本] 小林泰三

    ◇你永远不知道,那些致命的恶意,来自你身边的哪个人。

    ◇日本知名科幻小说家、星云奖得主小林泰三短篇连作集

    ◇极端奇怪的委托人×超级懒惰的名侦探。侦探极其懒惰,从不离开办公室,他的推论是什么? 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

    ◇虽然你小心翼翼地避免被骗,但在你发现真相之 前,你就会落入他们的陷阱!

    这条街名气最大的天才侦探,接到很多奇怪的客户委托。他和他的助理在不离开房间的情况下破解了一个个神秘谜团,在对话讨论的过程中找出真相。

    人气偶像讲述了被狂热中年男粉丝执着模仿的恐怖。

    一个减肥狂女人控诉自己被某人灌了胖药。

    …………

    一步都不愿离开自己事务所的懒散侦探,一个个巧妙的陷阱圈套和黑色幽默贯穿整个故事,一桩桩离奇的谜案,真相究竟是什么?

  • 星界的纹章Ⅲ 回归异乡

    作者:[日] 森冈浩之

    ◎第28届日本星云赏获奖作品

    ◎同名经典科幻动画原著小说

    ◎原作者森冈浩之首次为中文版作序

    ◎开启日本第二次科幻黄金期的里程碑之作

    ------------------------------------------------

    ★内容介绍

    在神秘组织的协助下,杰特与拉斐尔得以暂时逃离敌人的搜捕。

    与此同时,星际国家间的战争也全面爆发。杰特与拉斐尔要尽快逃离“克拉斯比鲁”行星,重回浩瀚的宇宙。虽然迎接这对少年男女的会是更加残酷的事实,但宇宙的命运也将因为他们的抉择而彻底改写……

    ------------------------------------------------

    ★名人推荐

    重量级新人的杰出作品,将构建太空歌剧的新时代。

    ——日本科幻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幻作家兼翻译家 野田昌宏

    在日本科幻寒冬之际诞生的畅销作品,该系列不仅诠释了“星际帝国的可能性”这个主题,而且切实构想出了一个充满异国风情的未来异文化社会。

    ——日本知名评论家、翻译家、科幻文选主编、《三体》日文版译者 大森望

    《星界的纹章》之后,日本科幻开始复苏,诸多努力的结果使日本科幻迎来了第二次黄金期。

    ——日本科幻作家、《三体》日文版监修兼译者 立原透耶

  •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作者:[英] E. M. 福斯特(E. M.Forster)

    E.M.福斯特,英国国民作家

    陪跑诺奖22次,村上春树尚未超越

    本书入选“现代文库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

    巧妙展示了一个流光溢彩、绝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编辑推荐

    ◎E.M.福斯特,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22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比村上春树提名更多的陪跑作家。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其构思最久的、尤为钟爱的小说,作者坦言他所获成就,是搭了本书的顺风车,入选“现代文库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

    ◎ 看大师如何把穷小子和富家女的爱情故事写得流光溢彩、绝美动人

    在福斯特精巧的故事结构下,通过鲜明或者隐晦的对比,英国爱德华时代中产阶级的生活画卷被一幕幕拉开:世俗常规和激情、意大利人和英国游客、房间本身和屋外风景;

    在福斯特清新微妙的笔触里,各色人物纷纷登场,女主人公露西冲破束缚,上演一场震撼心灵的爱情,露西的形象尤其令人难忘,好像我们也被她牵引着穿越了某种精神边界;

    在美好的结局中,克制的福斯特仍然对幸福心存警惕:露西和乔治虽然走到了一起,但生活“总有些什么让人捉摸不透,令人不安却又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 1985年同名电影上映,演员阵容豪华,包括海伦娜·伯翰·卡特、丹尼尔·戴-刘易斯等。1987年,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此外更包揽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五项提名。

    ◎ 圆脊精装,护封、内封、环衬精选特种纸,书口四色喷绘,天头地脚烫金。护封正面背面局部镂空,切口周围饰以烫金,露出内封的风景,以与书名相呼应。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发生在意大利和英格兰两地。一位英国中产阶级淑女露西和表姐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旅行,与一对父子同住在一家旅馆里。露西因为所住的房间无法眺望城市美景而抱怨不已,父子两人愿意与她们调换房间。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乔治喜欢上了露西。露西出于英国的礼法观念约束,拒绝了乔治的表白。返回英国后,露西与塞尔西订了婚,但是在相处过程中,露西发现很难接受塞尔西,之后露西又重逢了乔治,她的感情一发不可收。最后她决心冲破传统礼俗,解除已有的婚约,最终与乔治有情人终成眷属。

    ❤️媒体推荐

    福斯特先生发现普通社交中的喜剧性的天赋可以说是天才,考虑到他全不费力、毫无夸大,就更是如此了。

    ——《观察者》

    他那一代最受尊崇的英国小说家之一。

    ——《时代》

    ❤️名人推荐

    在E. M. 福斯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上,我第一次意识到小说的种种可能性:一个人对之会有怎样的全身心感受,通过阅读,小说又会在读者身上引起多大的变化呀。

    ——扎蒂·史密斯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关注着福斯特是否兑现了他的诺言,是否正与大多数诗人所在的两大阵营之一结盟。粗略一点,我们可以将他们划为两组,其一是聚集在托尔斯泰和狄更斯旗下的布道者和教师;另一些则受奥斯丁和屠格涅夫领导,是纯粹的艺术家。福斯特好像有同时属于这两座阵营的强烈冲动。他有许多纯艺术家所具备的直觉和颖悟力——精美优雅的文风,细腻敏锐的喜剧感悟力,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性格,使之生活在自己环境中的能力。但与此同时,他也特别注意遵循这样一个宗旨:要让我们看到,五彩斑斓的才智和情感背后另有一番美丽的景象。

    ——弗吉尼亚·伍尔夫

    这两部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福斯特早期佳作——结合了简·奥斯丁的社会喜剧和D.H.劳伦斯的激情,故事背景则是永不过时的托斯卡纳风景。

    ——安·帕斯特纳克·斯莱特

  • 致电蜃景岛

    作者:栗鹿

    某年夏日,少年黎是维回到故乡雾岛度过暑假,这里住着他的太奶奶、两位姑姑、表兄妹,以及邻居兰婆和玩伴苏夜。一个岛上夏夜的故事散点式展开,所有涉入者的人生如同光线般向新的角度再次折射。千禧年到来前的最后一周,九岁的表妹安彼离奇失踪。孩子们渐渐长大,生命的轨迹不断交叠又离散。多年后的一天,安彼却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仍是当年的模样。黎是维和苏夜在船上偶遇,约定再次回到雾岛,寻找这个令大人们缄默不语的、有关安彼的秘密。

    大雾弥漫。所有的人、所有的过去、所有的记忆,笼罩着整座岛屿……

  • 生者的眼睛

    作者:[韩国] 金琸桓

    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故事背景,讲述心灵的破碎与重生

    那天以后,人生不可扭转地改变了

    但伤痛过后,还要继续前行

    编辑推荐

    《潜入谎言之海》姊妹篇

    那一年,在春天的大海上,年轻的生命被弃置不顾……

    本书以“世越号沉船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因沉船事件而发生重大人生转折的人们 在哀痛中前行的八个故事。作家金琸桓采访诸多相关人员,倾听微小的声音,记录守望的姿态,用小说抵御“强制遗忘”。

    “要承受巨大的悲痛,不一定需要同等的喜悦。一个小小的喜悦,也能熬过巨大的悲痛。”

    作者如实呈现了相关人员承受的巨大伤痛,同时展现了主人公在与其他人的联结中彼此抚慰、在黑暗中相互照亮的可能。

    内容简介

    2014年4月16日,由韩国仁川港起航开往济州岛的世越号客轮,在途经孟骨水道时沉没。当时船上载有476人,其中325人为参加毕业旅行的高中学生。事故造成乘客和船员共计304人遇难。在救援黄金时间里,政府不仅没有采取应有的救援行动,而且误导舆论,阻碍民间救援。该事件为韩国民众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然而悲痛过后,生者还要继续前行。

    饱受创伤的船难生还者偶然遇到在沉船上见过的一双眼睛;承受丧妻之痛的海关工作人员接到为死者盖出境章的请求;船难的生还学生如今成为教师,带领学生乘船出海旅行……

    本书收录八篇与世越号沉船事件中的人有关的短篇故事。作家金琸桓以温柔的笔触书写无法挽回的灾难,亦让微弱的希望之光照临哀痛的人。

    名人推荐

    哪怕是现在才仔细阅读他的作品,想必也可以从书中看到关于这个时代的激烈譬喻。再者,金琸桓选择了与同时代其他作家不同的路,应该可以成为他在世越号之后做出耀眼“献身”的线索。

    那天之后,很多作家感到苦恼和悲痛,却没有一个人能像他这样去行动,去写作。

    若用一句话来形容世越号之后才认识的金琸桓,他就是“世越号的人”。

    —韩国文学评论家 金明仁

    本书在写作上,采取了相当了不起的策略:他把同一件事所弥漫的涟漪,派分给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腔调、口吻、声调诉说。读者于是洞见了,从船难中幸存的那些人,何尝不是行入另一道幽谷。

    金琸桓在此的调度相当完美,八位主角的身份、功能均不同,一定有一位的声音,跟我们是近似的,一旦感到近似,在那瞬间,我们也钻进了角色的内心,体悟到身为罹难者家属、生还者,以及 协助生还者的相关人员的痛苦,而若我们理解了这份痛苦,也不难同理,为什么至今仍有人在光化门广场进行悼念与抗争,因为这份痛苦尚未得到应有的正视。

    ——作家 吴晓乐

  • 寻获与失落

    作者:[美国] 厄休拉·勒古恩

    创世者的目光,亲历者的叙事,太空浪荡儿不安的心灵。

    所有的世界都必须被再次讲述,直到变得足够陌生。

    ☄️

    故事从来都不是真的,但谎言确实是沉默的孩子。

    在越来越暗的大地上,她远远望见窗户里的灯光。

    是谁点亮了灯火?你是谁的孩子,谁是你的孩子?谁的故事将被传述?

    我说 ,我与你 同名。

    “科幻教母”厄休拉·勒古恩中篇作品整体回顾:

    汇集十三部中篇,囊括五种世界观,一书纵览勒古恩写作全景

    二十世纪中后期,在经济萧条、美苏冷战、核战威胁、太空竞赛、生物实验、环境污染等阴影的笼罩之下,一路高歌的科技进步幻觉被打破,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科技发展,以及并不一定光明的人类未来,科幻文学的书写方式也随之一变,为“黄金时代”的“硬”科幻注入了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

    厄休拉·勒古恩便是这场“科幻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地海传奇”系列、“海恩宇宙”系列闻名于世。《寻获与失落》是勒古恩的中篇作品合集,汇集十三部中篇,囊括五种世界观,既有长篇的恢弘,又有短篇的轻盈,每部均可独立成篇,又与其他作品遥相呼应,极为全面地展现了勒古恩的文字风格与思想深度,由此可纵览勒古恩写作生涯的整体图景。

    “中篇是一种我尤其喜爱的小说形式,很开心能把它们都收在一起。这的确是一本大书,恐怕比韦氏词典还要厚重,但好在大家还是拿得动的。”——厄休拉·勒古恩

    ‍‍‍

    在读者眼中,勒古恩最擅长的便是“创造世界”,并在这些新世界中进行“思想实验”。性别会流动的人、随时可以化作人形的动物、植物形态的星球意识、四人一组的婚姻模式、一比十六的男女比例、生物基因被改造过的殖民星球希望重归联盟、一艘要飞六代人的飞船上的信仰危机、失去平衡的魔法世界……这些陌生的世界看似奇异,实则只是被修改了部分参数的“我们的世界”。在饱览奇观之余,我们也难免会反观自己,反思我们世界中宛如原始设定的参数,诸如性别、种族、宗教、阶级,其存在是否真的那么天然合理。

    但勒古恩认为,自己不是在“创造”虚构世界,而是在“发现”真实世界与人类自身,她秉持探险家的姿态,深入常识的死角与每个人内心的森林,挖掘出我们陌生但并不为之惊恐的新世界,目睹它们一次次地破碎与完整。

    在《寻获与失落》中,她便开宗明义地讲到:

    “我无意描摹动作或冒险,而力图展现心理上的趣味。我已倦于写冒险故事,除非角色的动作展现了其内心的活动,或其举动反映了人本身的样子。实际上,往往故事中的动作越多,真正发生的事就越少。而我显然更热衷于描写人心深处的变化,描摹那根植于我们心底的广阔世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森林,这森林广袤无垠,未经涉足。每一晚,我们每个人都将迷失在这森林中,孤身逡巡。”

    《寻获与失落》中的许多故事虽然发生在太空,但并非我们熟悉的星球大战叙事,而更像是一部星际口述史或新大陆考察笔记,散发着浓郁的“后冷战”气息:

    仿佛曾经有过某种伟大的建构,如今已然崩毁,烟消云散,而我们还要在世界的废墟里继续生活,因为也没有别的“家”可以回,只得不断追忆“世界尚年轻时”,徒劳地反思与重述我们所能理解到的一切,以图在茫茫宇宙中,确认我们这一渺小族群的坐标,重建自己的世界:

    “你为了讲故事而从中挑选的,就是一切。

    你用以搭建自己世界的基础,那个局部的、可理解的、理性的、连贯的世界,就是一切。

    所以所有的选择都是任意的。所有的知识在本质上都是不完整的,只是无穷小的碎片。理性就像扔进大海的一张网,它所带回的真相是全部真理的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片火花。所有的人类知识都是局限的。每一个生命,每一个人都是局限的,都是任意的,都是一瞬间极为微弱的反光……”

    内容简介:

    “勒古恩的每一部中篇都是文学经典”,但在此之前都散落各处,从未完整呈现于人前。

    《寻获与失落》是勒古恩中篇的首度结集与整体性回顾,汇集十三部中篇,囊括五种世界观,由此可纵览勒古恩写作全景。

    其中,《比帝国还要辽阔,还要缓慢》《赛格里纪事》《另一个故事,或<内海渔夫>》《宽恕日》《族民之子》《一名女性的解放》《古乐与女奴》属于“海恩宇宙”世界观;《寻查师》《高沼上》《蜻蜓》属于“地海传奇”世界观(部分专有名词的译法参考自蔡美玲、段宗忱译“地海传奇”系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水牛城女孩,今晚相约吧》《赫恩家的人们》与《失落的诸乐园》则分属三个不同的世界观。

    该合集中的作品6次提名雨果奖,4次提名星云奖,3次提名世界奇幻奖,12次入围轨迹奖。其中《水牛城女孩,今晚相约吧》获雨果奖和世界奇幻奖;《宽恕日》《寻查师》获轨迹奖;《赛格里纪事》获否则奖;《一名女性的解放》获阿西莫夫读者选择奖。

    众译者谈:

    十位译者以作家、评论家、研究者的身份在科幻领域深耕多年,与此同时,也几乎都是勒古恩的读者,此次在理想国的邀请下合作翻译,更是逐字逐句地将勒古恩这部九百页的合集接引到了中文世界。

    年轻时总觉得厄休拉的科幻不好看。

    别人的科幻要么有个让你大开眼界的点子。

    要么就像好莱坞大片一样爽快。

    只有厄休拉是晦涩的,委婉的。

    总是在讲一些难以捉摸的东西。

    她似乎不是在讲故事。而只是看到了一个新奇有趣的东西,抑或是对某个东西,有了个新奇有趣的视角,就碰到手心,举给你看。

    而到了三十岁上,我才明白了她的领先。

    当别的科幻作者还在讲述宇宙的广阔,时间的辽远时、她已经把目光投向了人们自身。

    她不是在向远远处张望,而是在向深深处探寻。

    不是在讨论我们能看到,想到多么遥远,多么伟大的东西。

    而是在讨论我们自己内心的幽微曲折。

    在她的小说里,人不为什么伟大或高尚而活。而就只是存在着。

    她先是照亮角色的心灵,再为角色画出形体。

    描绘角色站立着,或者行走着的姿态。

    让读者知道,人的意义不在于去成就什么伟大。而在于真正的存在着。活着。

    科幻源于对生命和自然的征服。

    而最终,却还是要回归到我们身为人的存在和意义上。

    从这一点来说,厄休拉领先了半个世纪。

    ——周华明,科幻作者、译者,热衷游戏、幻想、互联网技术交叠领域的内容创作。1999年首次发表游戏相关的幻想小说。02年开始发表科幻小说。06年出版作品《基因战争》。(《比帝国还要辽阔,还要缓慢》《水牛城女孩,今晚相约吧》)

    我读厄休拉·勒古恩——走在时代前面的作家,她在作品中讨论的种族与性别议题,不仅给人震撼,也令人深思。

    在《古乐与女奴》里,一名奴隶儿童得了一种病,只要有药有医生,是可以治愈的。但奴隶们无法获得救治,于是善良平和的奴隶母亲只能静静地等待孩子死去,并将死亡看作是“获得自由”。

    《一名女性的解放》里,年轻的庄园主解放自己的所有奴隶,然而这些获得“自由”的奴隶仍然免不了被其他庄园主屠杀。

    《赫恩家的人们》是勒古恩的少数非幻想类作品之一,以跳跃的时间线记叙了小镇上赫恩一家四代女性的经历,每一段故事都像是箴言。

    ——胡绍晏,居于新加坡,科幻作家、译者,著有《地球重生》,译有《冰与火之歌》系列、《遗落的南境》系列等。(《赫恩家的人们》《古乐与女奴》《一名女性的解放》)

    简体中文世界对于勒古恩的译介不多,除了《黑暗的左手》《一无所有》《倾诉》《变化的位面》《世界的词语是森林》和“地海”系列以外就只有散落杂志的短篇。读到她的作品前,我已有十余年科幻奇幻阅读经验,但还是一下子被击中,将她奉为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也是我在写作方面努力的目标。她宽广、包容、不评判,用故事来传达信念和理念,用思想实验来构建假想世界。

    《寻获与失落》是勒古恩的自选中篇集,我很荣幸能够以译者的身份参与到其中。这是我第一次翻译小说,可能也是最后一次,翻译勒古恩的作品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享受,借此机会,我得以逐词细读她的两篇小说,并重新认识到她的深刻和隽永。我翻译的两篇作品《赛格里纪事》和《宽恕日》都讨论了性别议题,却又不止于性别,在今日更值得我们重新阅读。一直以来,我想创作的是能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作品,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汝之蜜糖是否是彼之砒霜,这其中的复杂性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幸好,勒古恩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路径。

    ——王侃瑜,作家、学者、编辑,奥斯陆大学CoFUTURES项目博士研究员,出版有个人小说集《海鲜饭店》《云雾2.2》,编有《春天来临的方式》《中国科幻新声音》《流浪地球电影制作手记》英文版等。(《赛格里纪事》《宽恕日》)

    翻译与阅读勒古恩的作品,就好像从词语的缝隙掉进了另一个时空,感受到一种宏大、细腻、深邃的精神之美,她所追求的平衡圆融,与东方哲学息息相通,因此她的故事极其具有世界性,又分外贴近我们的文化血脉。

    ——陈楸帆,科幻作家,翻译。译作包括《十二个明天》《银带》《奇马蓝》等。(《另一个故事,或<内海渔夫>》)

    第一次读勒古恩的作品是在中学时候,因为故事中复杂的背景信息一时放下了,几年后又重新拿起,耐着性子再读下去,竟发现了许多令人喜悦的闪光点。

    在她的文字中,我看到关于性别的反思,对文明现状的叩问,耐人寻味的世界构建,看到生命的美丽在于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她并不着急激起我的情绪,而是像一个同行者,拉起我的手,带我走进一个个新世界。这种宽松缓慢的节奏,反而让我的内心沉静下来,读完后会有一种想要去旅行的冲动,让我想要在我的世界中也去找寻些什么。

    我总是告诉自己可以再看一遍,当我想要暂时抽离,去思索一些仿佛与生活细节无关,却与整个世界息息相关的事情时。那时候的我,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成为她的作品的译者,成为让更多人认识她的桥梁,与有荣焉。

    ——胡晓诗,青年作家、编剧、译者,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作品有《十二个明天》《杜邦的故事》等。(《另一个故事,或<内海渔夫>》)

    来自遥远世界的有趣灵魂

    厄休拉.勒古恩是个很熟悉的名字,然而我并没有读过她的多少作品,这应该是缺憾。这一次翻译她的中篇,给我一种强烈的感觉,她是个精于建构世界的作者,具有从事物的本质出发理清逻辑关系的能力。这是一种属于核心科幻的能力,如果允许我窥斑见豹,我会猜测她的作品磅礴大气,大开大合,至少有一部分作品应当如此。一件作品能够反映作者某方面的气质,我相信这一点我应该不会走眼。

    简单地说一说我所翻译的这个中篇。它描述了一种人类遍布银河的未来图景,这个图景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有非常大的可能,是人类在银河中生存的唯一一种方式(假如人类真能实现银河生存)。人类拥有在银河间旅行的能力,但并不经常进行银河旅行,因为旅行所消耗的时间会将人的所有社会属性连根拔起。孤零零的人哪怕能走遍整个银河,人生也缺乏意义。厄休拉对这种困境进行了极为细腻的刻画和描述。她所讲的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故事,甚至很难说这个故事有什么高潮。它是一个男人的游历,透过个体并不那么强烈的介入,折射了整个银河世界的多姿多彩。我喜欢这个故事,虽然故事并没有什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转折,没有所谓的戏剧高潮,但它透着一种逻辑理性的美,在这逻辑理性的世界中,感性的瞬间又总是不期而至。

    茫茫银河间,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灵魂啊!她虽然已经走了,但留下的文字和思想,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江波,中国科幻作家,著有《银河之心》《机器之门》等。(《族民之子》)

    俗话说,读地海长大的小孩儿不会太坏。长大后重读勒古恩,感受和第一次来到圆丘的梅卓颇为类似——“自从踏上那座山,我仿佛又变成了第一次听到《恩拉德伟绩》时的那个孩子,完全迷失在神秘之中。”

    翻完没两天,正好看到了西周的刖人守门方鼎,断了一条腿的小人儿拄着拐杖,守在一扇门边。“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大家都能有口饭吃。想起《寻查师》的结尾部分:

    “那您准备做什么呢,燕鸥大师?”召唤大师问。

    “我可以守门。”梅卓答道,“我的腿瘸了,不会离开它多远。我的年纪大了,知道该对来人说什么。我是个寻查师,能分辨出他们是否属于这里。”

    真的好想念那个各得其所的世界啊。

    ——李特,科幻读者、译者。(《寻查师》)

    众所周知,厄休拉·勒古恩曾与汉学家杰罗姆·P.西顿合作,将老子的《道德经》译为英文。她的文学创作受到东方哲学、女性主义、生态主义的影响,展现出与其他欧美科幻奇幻作品大不相同的风貌。个人最喜欢勒古恩作品的一个细节是,在她创造的作品中,宽恕与和解一直占着很大的份量。假若世间人多读一些勒古恩作品,是否就能少一些纷争,多一些和平呢?

    ——姚人杰,非专业译者,译有科幻短篇《异星歧途》等。(《高沼上》)

    我是在开始写作后才深入阅读厄休拉·勒古恩的作品的,却很快确信她不只是阅读与创作上的良师,也是我的人生偶像。

    我无法忘记,在她的笔下,饱受世俗眼光非议的灵魂伴侣在茫茫冰原上相濡以沫,充满了欢笑与幸福的城市的全部荣光都系于一个受苦的孩子身上,被抛弃、侮辱与焚烧的小姑娘终于在烈火中展开了龙的翅膀。我也无法忘记,她在公开演讲中嬉笑怒骂,批评当时以白人男性审美为绝对主流的幻想文学创作,更无法忘记她在功成名就之后的耄耋之年,仍会因为他人的苦难,在面对采访镜头时泣不成声。

    我相信,在每一个像她和我一样,面对着变革的时代、全新的挑战,经历了无数偏见、误解与忽视的创作者眼中,那些从经验与智慧中凝结而成的、优美、博大、隽永的文字,就像黑暗中的微光,会照亮我们脚下的未知前路。而在反复阅读、翻译勒古恩作品的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她的气息变成了她笔下人物的气息,变成了我的气息,也变成了我笔下人物的气息。在她的笔下,一个人的“真名”只能由洞察了她的天赋的“她者”给予,降临在一个人身上的“他人气息”是我们无法理解、但最终会撼动现实的巨大力量。气息,和双手、名字、森林、影子等等看似简单但有着极深内涵的事物一样,构成了勒古恩笔下看似遥远的无数个世界,却又以一种现实主义作品难以企及的方式触到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某些深刻本质。

    “我的想象力使我成为人,也使我成为傻瓜;它给了我所有的世界,也把我从世界中放逐。” 勒古恩给了我许多个世界,也让我拥有了创造无数个世界的能力。希望这部作品集也能给今天的每一位读者,也是潜在的创作者带来同样的力量。“真相关乎于想象力”,“我不关心以后会如何,因为我已在晨风中见过龙的模样。”

    ——慕明,推想小说作者。出版有意大利文短篇小说集《Colora il Mondo(涂色世界)》,即将出版首部中文中短篇小说集《宛转环》。(《蜻蜓》)

    2019年,在另一颗星球科幻大会(APSFCon)上,我主持了一场厄休拉·勒古恩纪念论坛。在论坛上我谈到,勒古恩的科幻奇幻创作有一个背景非常关键——人类学。她的父亲是人类学开山鼻祖,她从小浸淫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她最初的创作是以“想象的种族”为主题,后来误打误撞进入科幻圈,但其实她在创作中表现出的想象和思维方式依然是循着人类学的方法论。这很明显地表现在她与众不同的世界建构方式——看她的小说,你就像是跟随一个做田野调查的人类学家,以内外交织的视角去深入理解和感受一个族群,哪怕时细微隐秘之处也不会放过。而且,虽然她笔下的族群居住在外星,但我们总能看到人类自身的影子。

    对于勒古恩的作品,我最喜欢的还是她的短篇集《变化的位面》。这部书中每一篇都以人类学民族志的文体描摹一个想象中的世界,每一个都是那样新奇有趣,引人入胜,同时又能观照到我们人类自身,发人深思。我一直向朋友们推荐《变化的位面》这部书,这是勒古恩想象世界最好的入口。

    在《寻获与失落》一书中,我翻译了《失落的诸乐园》一篇。用人类学的视角看,小说观察的就是生活在世代飞船上的人类群落,他们是旅行中的一代,此生既不能回到地球,又不能降落在目的地星球。他们形成了怎样的社会结构?其认知方式、意义世界、生命体验又是如何被彻底改变的?在这篇小说中,勒古恩大师级的人类学世界建构能力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推荐大家去读!

    ——三丰,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中心访问学者,深圳科学与幻想成长基金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秘书长,华语科幻星云奖推选委员会主席,《世界科幻动态》执行主编。(《失落的诸乐园》)

  •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作者:[智利]本哈明·拉巴图特

    ◆编辑推荐:

    ★二〇二一年国际布克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短名单作品!

    ★入选二〇二一年度《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十大好书!

    ★入选奥巴马二〇二一年夏季阅读书单!

    ★《纽约客》《华尔街日报》《出版人周刊》《卫报》等推荐作品!

    ★ 科学与道德、天才与疯狂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 打破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创造出一种迷幻而冷峻的叙事风格。

    ◆我很痛苦,又感到很无助,眼睁睁看着我的时间观念、我坚定的决心、我的责任感和分寸感都被一并摧毁! 这美妙的地狱,除了你们,还能归功于谁呢?请您告诉我,所有这些疯狂是从何时开始的?我们从什么时候起就不再理解这个世界了?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内容简介:

    智利当代作家本哈明·拉巴图特的代表作,收录了五则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短篇小说,小说文本模糊了历史、回忆录、散文和小说的边界,创作出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全书主要讲述了“毒气战”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黑洞理论”的提出者卡尔·史瓦西、得了肺结核的埃尔温·薛定谔以及天才物理学家沃纳·海森堡等一大批科学巨匠,是如何像普罗米修斯一样为人类取火的。

    ◆媒体推荐:

    拉巴图特将哥特式小说的光芒投射到了二十世纪的科学上,在五个自由而浮动的小插曲中,讲述了知识与破坏、光辉与疯狂的血缘关系……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这本书与温弗里德·塞巴尔德或奥尔加·托儿卡丘克的作品有着家族关系:一系列叙述歪曲传记,但也冒险进入想象领域。这本书里的故事相互嵌套,它们与现实的联系点几乎不可能完全确定。

    ——《纽约客》

    黑暗而耀眼!拉巴图特展示了恐怖与美丽、拯救生命与毁灭生命之间难以割断的联系。这本书——尽管博学而令人难以忘怀——顽固地坚持将科学进步的奇迹与历史的暴行联系起来。

    ——《华尔街日报》

    拉巴图特提供了一种修饰的、异端的、彻底引人入胜的描述,讲述了引发二十世纪一些最伟大科学发现的个性和疯狂的创造性。作品的主题是人类探索的全部动力和其中的危险。

    ——《出版人周刊》

    拉巴图特写了一部反乌托邦非虚构小说,背景不是未来,而是现在。

    ——《卫报》

  • 永生的岛屿

    作者:潘海天

    【编辑推荐】

    “九州”世界创始人之一、五次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项银河奖得主潘海天代表作全新呈现

    奇异瑰丽的东方想象×纯真与残酷的交织流淌×超越文字的感官突破,刘慈欣、韩松、今何在一致盛赞!

    潘海天的小说,瑰丽,豪华,灿烂,神秘,我心驰神往,却不能及。

    ——韩松

    本书精选潘海天数篇经典奇幻文学作品,包括《鸦巢决战》《永恒之城》等。其中多部作品曾获中国幻想文学最高奖“银河奖”。

    《偃师传说》曾被中央芭蕾舞团改编为芭蕾舞剧;《鸦巢决战》属于“九州”世界的一部分,“铁甲依然在”的精神贯穿作品始终,为中国的幻想文学写作版图增添灿烂恣肆的一笔。

    新锐插画师枕头绘制封面,《黑暗中归来》与《永生的岛屿》两本一组,书封互相呼应,呈现潘海天作品关键元素,形成从暗到明的梦幻联想。

    【名人评价及推荐】

    潘海天是中国科幻最有创造力的开拓者之一。

    ——刘慈欣

    以一人之力将中国科幻带入了一切定律失效的奇幻时代。

    ——今何在

    潘海天在很多故事里都体现出对封闭环境的运用,例如飞船、修道院、小镇、海岛(《永生的岛屿》)、陶罐(《魔水罐》)。在这样的环境下,世界观被拉开与真实世界的距离,成为观察的聚焦点,各种人与世界的比喻被打开、释放出来。当作者创造这样一个封闭世界时,他就像一个观察着培养皿的科学家,不敢轻易预设任何结果。世界高于个体的那一双眼睛,存在于星空、存在于历史、存在于高塔。

    ——万象峰年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潘海天数篇经典奇幻文学作品,包括《鸦巢决战》《永恒之城》等。其中多部作品曾获中国幻想文学最高奖“银河奖”,《偃师传说》曾被中央芭蕾舞团改编为芭蕾舞剧。

    《鸦巢决战》这个故事则属于“九州”世界的一部分,“铁甲依然在”的精神贯穿作品始终,为中国的幻想文学写作版图增添灿烂恣肆的一笔。

  • 失明症漫记

    作者:[葡] 若泽·萨拉马戈

    关于《失明症漫记》,萨拉马戈说: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我毫不退缩地写出了一部如此冷酷无情的作品。我的回答如下:我活得很好,可是这个世界却不好。我的小说不过是世界的一个缩影罢了。

    我们正在一天比一天失明,因为我们越来越不愿睁眼去看世界。归根结底,这部小说讲的就是:我们所有人都在理智上成了盲人。

    人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人类走向人性化的道路竟是如此艰难与漫长!为什么生存?为了什么生存?怎样生存?这是我经常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当世界需要批判观点的时候,文学不应该遗世独立。

    【内容简介】

    街上出现了第一个突然失明的人,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一种会传染的失明症在城市蔓延,无人知晓疫情为何爆发、何时结束。

    失明症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灾难,一批又一批感染者被集中隔离。

    食物短缺,组织崩溃,文明与尊严变得不堪一击。

    人们逐渐剥离道德的外衣,陷入比失明更绝望的苦难境地。

    在这些人中,只有一个女人还能看见。

    她的眼睛,是这个疯狂的世界里唯一尚存的理智。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院“所有时代百部世界文学佳作”。

    萨拉马戈100周年诞辰纪念版!

    诺奖得主萨拉马戈传世之作,必读永恒经典,已发行300多个版本。

    诺奖授奖词:萨拉马戈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讽所维系的寓言,持续不断地触动我们。

    一旦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苦难就会在我们中间蔓延。

    一种会传染的失明症,检验了人性的一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