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科技

  • 时间的螺旋

    作者:[英] 海伦·斯凯尔斯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段段贝壳与人类文明交织的趣味故事。全书以贝壳为切入点,勾勒出贝壳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史里面的穿行痕迹。

    软体动物在地球生存已超过5亿年,它的外壳(贝壳)从旧石器时代起就介入了人类的生活,例如:作为先民的信仰、性与权力的象征,价值超过黄金的货币;随着贝壳退出货币体系,它在人类生活中的影响还是随处可见,例如全球性美食、装饰品、收藏品、精美织物等;它们的形状启发着数学家、艺术家、建筑家的作品灵感;到如今,人们更是在医学上发现了它们的巨大价值,例如提取出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替代吗啡的无瘾止痛药等。

    通过这些精心挑选的故事,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教会我们如何领略地球生命的神奇之处。

    ◉权威评价

    科学松鼠会成员、科普作家 史军

    与很多朋友一样,童年的我也执着于收藏各种贝壳,去海滩的唯一任务就是捡贝壳。可以装进海风的海螺,可以舀起海水的贝壳,每一组凸起,每一道螺旋,满满的都是历经风雨打磨之后的时间记忆。而这些记忆,化作本书精美的图片和有趣的文字,从时间的长河中一涌而出。时间的螺旋就是我们走进生命的阶梯。

    科学松鼠会成员、科普作家 孙亚飞

    软体与硬壳的完美结合,远古与当今的错综交织。不断进化的生物,让我们能够领略蓝色地球的美,而我们所要做的,是让这个时间的螺旋,永远地旋转下去。

    独立贝壳学家 冈瓦纳

    任何生命,只要你仔细观察,总会引起强烈的兴趣和思考。贝壳是种特别便于观察的生命留存形式,因此被更多的人热爱。收藏贝壳赏玩贝壳已经是很多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且这个人群还一直在快速扩大。对于贝壳爱好者们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更广的观察和欣赏贝壳藏品的角度,也提供了从自然史到文化史的进阶路径!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

    透过一枚小小的贝壳,海洋生物学家海伦•斯凯尔斯窥探出一片广阔而复杂的天地……这是一部包罗万象的自然史……令人叹为观止。

    《柯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

    斯凯尔斯展现出了广博的知识……一段迷人的、通俗易懂的贝壳世界之旅,揭示了贝壳在自然界的处境和意义。

    《出版商周刊》(Publishers Weekly )

    斯凯尔斯……用海洋生物学家的专业眼光,以及作为贝壳迷的满腔热忱,对贝壳进行了深入思考……(她)以兼收并蓄的视角对沟通了人类世界与自然界的这座古老桥梁进行了考察,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她的好奇心和鉴赏力。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

    海伦•斯凯尔斯,一位具有海洋生物学背景的科普作家,作了一番充满热情且令人信服的讲述……字里行间洋溢着(她)对贝壳的深刻见解和由衷热爱。

    《西雅图时报》(The Seattle Times )

    海伦•斯凯尔斯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不仅记述了那些小动物们做了什么,同时也记载了人类利用它们做了什么……引人入胜。

    《科学》(Science )

    海伦•斯凯尔斯……带领我们在奇特而迷人的软体动物世界进行一场美妙的巡游。全书考证严谨,妙趣横生……“狠”有意思。

    《发现》(Discover )

    海洋生物学家斯凯尔斯以诗人的气质,从司空见惯的海岸景物中挖掘出最迷人的细节,化平凡为不凡。

    《卫报》(The Guardian)

    对另一个世界的惊鸿一瞥,这里充满了奇特而隐秘的生物……描写得淋漓尽致,纤毫毕现。猜不到后面还会讲些什么。书中的描写让我仿佛看见了海底的奇异生物,它们在斑驳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观察者》(The Spectator )

    (本书)就像芋螺发射毒镖一样戳穿了那些假说。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 )

    非常精彩……斯凯尔斯显然对海螺情有独钟——她以巨大的热情对此进行了优雅而完美的阐释……她是现代软体动物研究领域最有才华的集大成者。

    《星期日快报》(Sunday Express)

    斯凯尔斯是一个富有魅力的讲述者,拥有无限的热情和敏于观察的眼睛,使得本书的内容充满活力。集生物学、历史学和生态学于一体,这是最动人的自然写作。

    《电讯报》 (The Telegraph )

    《时间的螺旋》中的故事,包括1770年代在西非用几袋贝壳购买奴隶,以及开创性地将芋螺毒液应用于医疗,这些故事极具吸引力,同时又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泰晤士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

    ……对这些神奇物种作了详尽的介绍。作者的满腔热忱洋溢在字里行间……本书是暑期的理想读物,海滩的拾获将因它而增添一个新的维度。

  • 万物发明指南

    作者:[加] 瑞安·诺思

    美国漫画艾斯纳奖得主好评佳作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2018年年度之书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作者兰道尔·门罗倾情推荐

    ————————————

    如果你忽然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只在历史书中读到过的古代,你该怎么办?

    -

    面对陌生的原始社会,没有电、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工具,你该如何生存下去?

    -

    别担心,这本书可以帮到你!

    -

    从钻木取火到发明蒸汽机、计算机,以你的名字命名元素周期表和物理定律,

    从 时空穿越到再造人类文明,你只需要这一本书。

    这是一本时光机维修手册,更是你成为人类文明主宰的秘籍。

    快开始新奇的文明创造游戏吧!

    这是一部穿越人类发展时空、图文并茂的科普作品,

    追溯了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发明发现,带领读者重新感受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

    本书编排精妙,切入点新颖有趣,是为一位不小心“被穿越”的旅行者而打造的生存指南,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脑洞,搭乘时间机器返回那些曾经在传说中听过的时间、地点,根据具体的情境思考自己该如何生存。

    -

    请乘坐时光机,展开一场别具一格的时空旅行和文明创造游戏吧。

  • AI的25种可能

    作者:[美] 约翰·布罗克曼

     世界上最聪明的网站Edge,每年一次,让100位全球最伟大的头脑坐在同一张桌子旁,共同解答关乎人类命运的同一个大问题,开启一场智识的探险,一次思想的旅行!

     人工智能是今天的神话,也是其他一切故事背后的故事。本书集结了诸多来自人工智能领域内外的重要思想家的对话,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及含义。

     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Edge创始人约翰·布罗克曼携手哲学家与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艾莉森·高普尼克;计算机科学家朱迪亚·珀尔、斯图尔特·罗素、丹尼尔·希利斯;物理学家迈克斯·泰格马克、戴维·多伊奇;科技史学家史学家乔治·戴森,以及艺术家、发明家、企业家等多个领域的思想家,给你带来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大思考。

     作为Edge系列之一,《AI的25种可能》关注的正式人工智能最前沿领域的问题,思想家们交流思想,产生火花,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学识挑战主流的人工智能学说,而所提出的观点,将会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作者:薄世宁

    医学,面对的是复杂的生命现象,既是最新科学技术的主战场,也是人类自我关怀和探寻生命意义的最前沿。人在一生中,难免要面对疾病的来临与生命的诘问,以医学的思维面对自我,以科学的方式关爱家人,才是对自己与家人真正的爱。

    作者薄世宁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监护科副主任医师,在一线工作近20年的他,每天面对的是时间急迫、状况棘手、病症复杂的重症患者,他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努力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基于从医多年的经验与思考,他完成了这部医学通识作品,并希望通过这本书普及医学常识,进而探讨医学的本质、医生的角色与生命的意义,并跨越患者与医生之间的认知鸿沟。

    本书探讨了生命、医学、医生、疾病、治疗、病患等话题。从医学的基础共识、疾病的缘起,到医疗活动的实质、医学的重大里程碑……全书共七大主题,让医生的智慧为你所用。面对疾病,人人都该上一次医学院,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医学院。

  • 迷人的液体

    作者:【英】马克•米奥多尼克

    这是一本介绍液体及其特性的材料学科普书。作者马克•米奥多尼克用专业的材料学知识为我们解读了日常生活里各种各样的液体。在一次飞机旅行中,他看到了从水、胶水到咖啡、葡萄酒、液晶显示屏和洗手液等各种物质的碰撞。从革命性的钢笔和航空煤油,到自我修复道路和计算机的前沿研究,米奥多尼克运用他幽默风趣的科学叙事,揭示了为什么液体能在树里向上流,为什么油是有黏性的,为什么海浪能翻涌那么远,以及如何泡出一杯完美的茶,等等。

    ◎ 畅销全球科普书《迷人的材料》姊妹篇。获2018英国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金融时报》2018年年度图书奖,比尔•盖茨强烈推荐,《星期日泰晤士报》《卫报》推荐!

    ◎ “最会讲故事的科学家”又一科普力作,“英国百大影响力科学家”、伦敦大学学院材料科学教授、畅销科普书作家马克•米奥多尼克,再次用有趣的故事和“英式幽默”展示液体的魅力。一趟跨越大西洋的航班,因这些迷人又危险的液体而变得引人入胜、惊喜不断。

    ◎ “零门槛”材料学科普经典,带你从液体的角度看世界。33种流经我们生命的液体,有着你不知道的多面性和科学故事。如何泡出一杯完美的茶?唾液为什么令人感到恶心?空调是怎么利用液体来制冷的?水为什么会在植物体内向上移动,却又从山上向下流?这本书向你展示了液体是如何迷人又危险,自由而多变。

    ◎ 高清彩图+作者手绘,科普书也可以如此有趣。全书配以大量高清彩图和作者亲手绘制的插画,让科学知识更形象生动。

  • 给未出世的你

    作者:[法]阿尔贝·雅卡尔

    这是一份送给“一零后”的成人礼。

    1999年世纪之交,七十四岁的雅卡尔写下这封信,期待未出世的重孙在自己百年诞辰的2025年,打开它。

    雅卡尔经历的二十世纪,人类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奇迹,同时也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深重的几次危机。DNA、相对论、量子物理、宇宙膨胀说……这些科学发现本应让我们更新对于世界和社会的认识,但人们却沉迷于“技术进步”的快感中,忽略了这种盲目发展或许正在加剧人类的共同毁灭。

    2025年,80亿人口能否在这个星球上成功存活?狂热的消费、无限的竞争、对人类基因组不受控制的操纵,会产生什么后果?究竟如何确保多元化与和平?

    雅卡尔预言,未来较长时间里,基本的科学常识已经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接下来需要用几代人的时间,重建起一种融合的理论,使得每个学科都包含其他学科的新发现,建立对世界全新的理解。让下一代人,能够用昨天的现实来解释今天的现实,再超越今天,用科学逻辑去设想未来的现实。

  • 恐龙博物馆:大型肉食恐龙

    作者:赵闯,杨杨

    本书的全部作品来自“PNSO 地球故事科学艺术创作计划(2010—2070)”的研究成果。赵闯在创作过程中每一步都严格遵循着科学依据,在化石材料和科学家的研究数据基础上进行艺术构架,完成化石骨骼 结构科学复原、化石生物形象科学复原和化石生态环境科学复原,既有科学的考据与严谨,又有艺术的创意与美感。杨杨基于最新的恐龙研究,生动地描绘了气势磅礴的恐龙世界。《PNSO 恐龙博物馆》系列图书是科学思维与艺术审美的结合,是献给每个喜爱恐龙的大朋友、小朋友的经典之作。

    编辑推荐: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数十家世界顶级科学机构竞相收藏的恐龙复原图

    本书作者赵闯是绘画作品首次登上《自然》杂志的中国人,将中国的恐龙复原画提高到世界顶尖水准,作品在数十家顶级博物馆展出,这套书让你把过去几年和未来几年世界最好的恐龙博物馆展览搬回家。

    ※国内首次实现纸上iMax视觉体验

    史无前例的图书尺寸,每只恐龙用展开近一米的超长全彩拉页展现,逼真,清晰,大,纸上也有iMax体验,圆孩子纤毫毕现的恐龙梦。

    ※国内首次实现最新科学支撑下复原一只恐龙的全过程

    赵闯在创作中的每一步都严格遵循科学依据,从化石的发现,骨骼复原图、身体结构特写图、恐龙生命形象复原图、恐龙生活场景图全过程复原恐龙。每一只恐龙都有自己的名字,从一只有自己的名字有故事有情感的恐龙认知一个群体,让孩子真正了解这只恐龙明星。

    *专业的选择恐龙标准

    赵闯和搭档科学童话作家杨杨,联合美国古生物部主席Mark,选取了演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恐龙,既有知名的霸王龙,也有最新发现的中华贝贝龙史料,一次性满足谈资!

    ※ 最权威的科学顾问做支撑

    马克·A·诺瑞尔博士Mark A.Norell 著名古生物学家,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部主席,在Mark A.Norell 的职业生涯中有多次重⼤发现,包括最丰富的白垩纪化石点,第一个兽脚类恐龙的胚胎等。Mark的权威性,能够为我们这套书提供第一手前沿翔实的专业知识。

    ※用恐龙激发小朋友的强烈兴趣期,给未来埋下一颗有求知欲的种子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通过研究发现:对恐龙有“强烈兴趣”的孩子可能智力水平更高!

    孩子们对恐龙的求知欲,帮助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自然而然地了解自然、地理、科学的兴趣,培养更深层次的信息处理能力,树立一种终身受用的科学思维。

  • 量子空间

    作者:[英]吉姆·巴戈特

    -

    没有数学公式的硬核科普

    生动鲜活的科学家形象

    伟大而令人激动的探索与友谊

    扎实的采访和流畅易读的写作

    -

    这本书讲述了通往量子引力理论目标的一条主要途径——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发展过程。这个故事充满了奇异、宏大、令人惊叹的想法,围绕着时间、空间,以及宇宙的结构。这本书也是两 位物 理学家李·斯莫林和卡洛·罗韦利的故事。这对好友与其他同事已经花了30年的时间,建立了圈量子引力理论。吉 姆·巴戈特在不引入数学公式的情况下向我们阐明了该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与斯莫林和罗韦利进行对话,捕捉到了理论物理学前沿工作给人带来的强烈兴奋感。

    -

    这是两位科学家的故事,更是一场引领普通人推翻既定印象,领略对世界的另一种可能的解释的探索之旅。在这本书中,物质、时间、空间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可能。当然,对于学界仍未有定论的理论介绍,我们无法保证它“完全正确”——毕竟在物理学家的眼里,标准模型也只是“近似有效”而已。不过,认识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索的意义,也是我们探索世界的趣味所在。

    -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戈特的生花妙笔,一起踏上这条追寻万物理论的“少有人走的路”吧。

  • 天文馆简史

    作者:[英] 威廉·法尔布雷斯

    这是一本天文馆的“传记”。 天文馆的发展折射出的是科学、社会、美学、建筑的历史进程。作者从天文馆诞生的时代背景讲起,延伸至20世纪20年代在德国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和美国的兴起、20世纪末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最后阐述了天文馆在当代的兴盛。书中含有八十余幅插图,历数了天文馆发展史上重要的事件和里程碑式的建筑,剖析了社会发展对天文馆的影响,以及它对社会产生的反作用,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天文馆历史和现状。

  • 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

    作者:(美) 亨利·戴维·梭罗

    《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是19世纪中期美国文坛的代表人物梭罗写给大家看的博物学经典。

    如果说《梭罗日记》是自然爱好者的“圣经”,那么《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便是万众期待的精华本。

    书中用600篇日记,介绍500种野生植物和400种野生动物,更是插入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插画家巴里·莫泽和黛比·科特·卡斯帕里所绘制的200幅精美插图。

    在很多年里,梭罗给自己的任务便是漫游他的家乡康科德地区的林地、草甸和湿地,观察那里的植物、动物、天气和他的邻居们,然后在他的《梭罗日记》里记录下观察所得。这份记录不只是自然历史的流水账,也是对动物、植物之于梭罗的精神意义的一次深入探寻。而《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便是挖掘了《梭罗日记》这一宝藏,会集其中关于植物的哲思、动物的趣事,用一幅全景画卷呈现了文学家梭罗周围的自然世界。

    在《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中,你将看到:瓦尔登湖边,梭罗凝视着湖水,竟然发现了一个鱼类新物种;树林里,他逮住了一只鸣角鸮和一只鼯鼠(不是同一次逮住的),并把它们包在手帕里;在冒险的日子里,他追捕并终于逮住了他家那只逃逸的小猪;冬天的草丛里,藏着早发的花蕾……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夜莺”让你感到神秘,“背负着青天”的蓝鸲带来明媚的春的希望,秋天的枫树和大红栎树冠,亦有着不输于花的美。梭罗的文字,从科学入手,但同样也是艺术的、哲学的、精神的,梭罗将自己和谐地融入他周围的世界中,并由此发现季节变更时,那些被人忽略的生命与美。

    【编辑推荐】

    期待,不仅仅是期待日出和清晨,而且,如果可能,还有大自然本尊!——梭罗

    1、 大家写给大家看的博物学经典。如果说《梭罗日记》是自然爱好者的“圣经”,那么《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便是万众期待的精华本。

    在4000多个日夜里,梭罗观察记录家乡康科德地区,在林地、草甸和湿地间漫游,观察那里的植物、动物、天气和他的邻居们,然后在他的《梭罗日记》里记录下观察所得。而《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便是挖掘了《梭罗日记》这一宝藏,会集其中关于植物的哲思、动物的趣事,呈现了文学家梭罗周围的自然世界。

    2、散文诗化的植物、动物图鉴,生物学视角下的自然主义文学名著。

    梭罗文学具有特色的语言和风格也已深入其粉丝之心,而阅读其日记,则更能从梭罗的日常点滴中感受这份力量。

    3、收录珍贵的梭罗简笔画,以及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插画家巴里·莫泽和黛比·科特·卡斯帕里素描。

    《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包含了梭罗在日记中勾勒的一些简笔画,同时还收录了巴里·莫泽(她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插画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设计和插画奖)和黛比·科特·卡斯帕里创作的素描,进一步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4、为青少年打造唯美沉静诗意栖居,让读者从喧嚣的城市中走入自然深处。

    《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也非常适宜青少年阅读,为青少年还未受太多渲染的心灵开辟一方净土,体会自然的唯美和沉静的力量。

  • 有毒

    作者:[美] 克丽丝蒂 • 威尔科克斯(Christie Wilcox)

    ★★★

    《史密森》杂志2016年年度优秀科普书

    “科技艺术”网站2016年拓展大脑的12本非虚构图书之一

    这颗星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的故事,演化的史诗中藏着代代相传的知识

    ……………………

    ◎ 编辑推荐

    ★ 毒物的出现,原来是生命的另一种机会!

    全面扭转你对有毒动物或毒液的刻板看法

    ☉小心有毒!!!

    ☉卸下防备,它们又不会从书里跳出来咬你;

    ☉抛开恐惧,这些生物远比你以为的有趣:

    · 雄性鸭嘴兽的螫刺会让人剧痛数个小时

    · 子弹蚁“蚁如其名”,毒素带来的疼痛堪比中枪

    · 雌性扁头泥蜂会控制蟑螂的意识,使其乖乖成为幼蜂的口粮

    · 吉拉毒蜥的毒素化合物彻底改变了医生治疗糖尿病的方式

    · 蜂毒的一种主要成分会攻击并杀死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

    ◎ 媒体推荐

    作者开展了大量有毒动物的研究……并提醒我们,毒液是具有医疗潜力的“复杂分子库”, 因此保护其生物多样性也可以保护生物化学的财富。

    ——《自然》杂志

    一次热闹的旅行……作者讨论了蛇、河豚、科莫多巨蜥和蜘蛛,还有章鱼、蜗牛、鸭嘴兽和蜜蜂,她以一种通俗易懂又愉快的方式将生化科技与生理信息联系了起来。

    ——《出版者周刊》

    读者们要注意了:有毒的东西会把毒牙咬进你的身体,而且不会放过你。作者在本书中介绍的会导致出血的毛毛虫和控制思维的黄蜂十分引人注目。我向每一个想知道毒液科学家到底是对什么如此兴奋的朋友和每一个想知道自然界中还有什么尚待发现的学生推荐本书。

    ——莱斯利 • V.波伊尔,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毒蛇研究所创始人

    …………………………

    ◎ 内容简介

    数千年来,人类对毒液深深着迷,无论是它迅速发挥功效的能力,或是极小量就足以造成伤亡的威力。半个世纪前,研究人员发现“毒液”的传递方式会影响其作用:吃下去可能无毒,经由皮肤或其他途径接触却会致命!生物学家克丽丝蒂 • 威尔科克斯探索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有毒动物,带领读者了解毒液的演化、其细致的运作方式、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毒液为何具备改变当代生物化学和医学发展的非凡潜力。

    作者以生动的口吻娓娓道来有毒动物研究者如何“以身犯险”,让你在捏把冷汗之余被她讲述的故事吸引。除此之外,作者还平易近人地置入多种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科学知识,包括化学分析、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药物动力学、人体生理学等。如今我们已经能从基因和细胞层面来理解毒液分子对人类的影响,科学家们仔细探究毒液的各种组成,厘清不同成分对人类的不同组织造成的影响,这些精密的作用机制让毒液得以为人类所用,进而开发成治疗癌症和艾滋病的潜力药物。读完本书,你将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让科学家更加肯定毒液在人类医疗领域的价值,以及有毒动物在生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 DK医学史

    作者:[英] 史蒂夫·帕克

    医学的历史,一直是人类为生存和健康而战的历史。从古代到今天的医生们,在治愈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道路上,留下了无数充满惊奇趣味的冒险故事、荒诞不经却又鼓舞人心的伟大尝试。

    史前时代的巫医将疾病视作对灵魂的诅咒,东方的古老医学则用针灸和艾草,调节体内的“行气”平衡。中世纪医生曾把水蛭吸血当成万能的良方,而科学的血液循环理论,要等到17世纪的人体解剖之后才确立。在消毒、止血和抗生素等基础知识问世之前,外科手术曾是一门行走在死亡边缘的“理发”手艺,伴随着科学观念的发展,未来的基因编辑、组织工程,将带来全面改善人体健康的新浪潮。

    DK经典图文书以时间为线索,用几百幅插图、年表和专业解说,呈现从史前时代到21世纪的世界医学历史进程。从古代文明中医疗之神的传说、中世纪医学的怪异器械,到现代医学中细胞、病毒、基因图谱……珍贵的文献资料与实物照片,构筑起一座袖珍的私人医学博物馆。

    ------------

    编辑推荐

    1 人类在对抗疾病、保持健康的道路上,一部充满趣味和惊险的科学探索史

    巫术、草药、钻颅和放血,古代医生治愈病人的方法超乎寻常,他们如何看待人类的身体?疾病是精灵或神明的诅咒,还是由于体液、气息的不平衡?血液循环、细胞分裂、疫苗与抗生素,奠定了现代医学基础的发现和发明,竟也有不少灵光乍现的偶然。曾经的外科手术,要么成功治愈病人,要么一招致命。未来的癌症治疗、基因编辑等重大课题,将使医学产生新的飞跃。

    2 记录历史上为医学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医生,医学如何成为受人尊敬的学科?

    盖伦、伊本·西拿、维萨里、巴斯德,他们使医生从世人眼中可疑的游荡分子,变成一种受人尊敬的职业,也让高风险的、充满痛苦的医疗服务,变成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公共事业。哪怕往往背离世俗、忍受嘲讽,甚至突破禁忌用活人做实验。还有历史上最早的女医生们,她们打破性别偏见,跻身医疗服务事业的前线,为医学增添了更多温柔的人性光辉。

    3 英国DK出版社的经典全彩图文书,一座微型的私人医学博物馆

    以百余幅插图、原创图表和时间线,清晰梳理从史前时代到今天,医学史上的重大发现。以大量珍贵实物图片,展览来自古代的、千奇百怪的医疗工具、珍奇药材,令人心生惧意又引人好奇的病理图片、解剖插图,配上专业而简洁的说明,构成一部可以收藏的医学博物馆。

  • 动物的家超有趣:铃木守的109种动物巢穴大揭秘

    作者:[日] 铃木守

    日本畅销科普作家VS中科院5大权威导师带你看透109种动物智慧!一次横跨全球、水陆空的动物之旅,趣味中学知识,博识让你更生动!硬件不够,智商来凑,109种动物们的居家、生存、御敌必备宝典就是本书咯!

    1、审读导师团:

    *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张劲硕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高级工程师,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总监;兼任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常委、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动物来啦”、“科学动物园”节目常驻嘉宾。

    *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王德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兼任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兽类学报》主编、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生态学》副主编等。

    *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吴超

    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螳螂》作者,“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昆虫生态大图鉴》分支主编;多次前往西南各省、藏东南及珠峰地区考察采集,发现并在国内外相关期刊发表昆虫新属新种及新纪录;有数种昆虫新种以“吴氏”命名。业余时间在各科普期刊及平台刊发科普文章。

    * 知名科普博主-@鸟窝里的猫妖

    鸟类科普大V,在微博有347万粉丝。

    2、特邀专家: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陈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学绘师。其复原图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和相关机构的好评,多次被中国、美国、新西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学者用于学术报告、科普会议、学术论文以及博物馆建设,并用作许多图书的科学插图。

    109种动物为争最有趣巢穴的称号,各自拿出了看家本领。

    * 有的动物灵活利用气压差,让天然空调吹到家。

    * 有的家仿佛电梯一样居然会随季节升降。

    * 有的动物只想筑巢,却无意中改变生态环境。

    * 有的鸟类凭借家大业大,竟然居于百年豪宅。

    * 色彩强迫症、强迫整理症已蔓延至鸟类。

    * 几毫米的小虫竟能筑起10米巨塔。

    聆听每一个巢穴的秘密,开启对动物世界的探知与想象……

    内容简介:

    作者铃木守是日本著名的动物学者、绘本作家、插画家,他从孩提时就一直喜欢观察动物,并将这些动物画在自己的写生本上,进行长年累月地记录。《动物的家超有趣:铃木守的109种动物巢穴大揭秘》就是作者历经20年时间走遍世界各大洲,寻找、搜集、观察、研究各式各样的动物巢穴。

    书中将动物之间隐藏的联系揭开,跨越物种环环相扣,在展现动物巢穴的同时也将生物链状况和生存的技能融入其中。作者创作的自然插图高度还原、美不胜收,知识解说亲切有趣,让人仿佛沉浸于自然界之中。相信读过本书的人,也一定会爱上观察,感受到自然界的魅力。

  • 餐桌植物简史

    作者:[英]约翰·沃伦

    一本关于餐桌植物的“冷知识大全”

    讲述粮食、蔬菜与水果的传奇身世

    吃货的好奇心词典

    外媒推荐的“马桶读物”

    ****************************************************

    为以下人群量身打造:

    好奇心旺盛的吃货

    热衷于考究的植物GEEK

    ****************************************************

    “这些故事生动精彩地讲述了日常餐桌植物的起源, 深挖历史,有趣有料,让人停不下来。而且每篇文章都短小精悍,用来在马桶上翻阅也是极好的。”

    ——《新科学家》周刊

    ****************************************************

    为什么我们把小麦、大米、土豆作为主食?

    为什么我们要栽培含有剧毒氰化物的木薯?

    为什么我们常吃的坚果是杏仁而不是橡子?

    为什么兰花有两万多种,人类的食谱却只选择了香荚兰?

    回答上述问题,都要从这些栽培植物的起源说起。

    本书将带你踏上一段关于餐桌植物的时空穿越之旅,揭秘这些蔬果、谷物和香料令人大跌眼镜的原貌和风味,再现它们与人类漫长互动中的那些恩怨情仇。

    原来,人类与这些栽培植物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体现于农业生产中的杂交育种工作,而是与古代先民的生活、世界各地的习俗、宗教传说故事以及近代以来的殖民地扩张和全球经济发展都息息相关。

  • 万物简史

    作者:[美] 鲍勃·伯曼

    宇宙中每个事物,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运动故事,

    从最慢之物到最快之物,宇宙万物是怎么运转的?

    伯曼用18个探索自然奥秘的故事,带我们领略一段万物运转的奇妙旅程。

    ★一句话推荐:

    人人都能读懂的科普故事!解决“万物运转之谜”的趣味读本!

    一览自然界所有形式的活动,走在路上的奇迹之书!

    ★了不起的自然界:

    .放射线到底是我们人类的敌人还是朋友?

    .如果宇宙有边缘,我们还说宇宙无限大吗?

    .如果想要体验爆炸宇宙之旅,我们该怎么做?

    .最快的细菌每秒跨越一根头发,是快还是慢?

    .星星最快飞掠天空的地方,容易发生哪些怪事?

    .阿拉斯加从容不迫的雪与冰之下,藏着什么秘密?

    .天雷 如何勾动了人类三千年的探寻?

    .2秒的重力为什么是人类不可承受之重?

    .陨石会撞地球,厨房里竟也会有流星坠落?

    .地球最大的资产竟是小溪和浪花,道理何在?

    .4月为什么是隐藏最多大自然之谜的月份?

    .科学家解开的风中密码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如果我们的身体会说话,那么它会告诉你什么?

    …………

    ★媒体盛赞:

    “伯曼以生动的文字传播科学极客精神,他的文章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见解和引人注目的观察。”

    ——《纽约时报》

    这本书用通俗且让人易接受的方式,讨论关于宇宙时空的本质,以及我们如何成为宇宙的参与者。

    ——《科克斯书评》

    令人愉悦的作品……有大量让人振奋的资料,写作风格轻松易读。

    ——《出版人周刊》

  • 体态

    作者:万清 / 叶佩旭

    知乎原创健身科普大V、微信公众号“厘米健身”创始人

    写给你的第一堂体态蜕变课

    ◎ 编辑推荐

    ·出现头前倾的话,把头后收就能改善?

    ·卧床不动是缓解慢性疼痛的有效方式?

    ·维密天使的修长身形就是好体态的模板?

    ·只要长时间保持正确姿势,体态就不会出问题?

    不良习惯和错误观念总是身体问题的元凶,你需要的是一堂必不可少的身体功课!

    *体态,不只是体态:工作和生活压力使我们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导致呼吸受限、心律不齐、消化不良、情绪化等问题,它们的根源就是体态。

    *从定义到拓展再到实操:本书以三个黄金标准+四种训练技术+八大改善工具为基础,图文解说,纠正以往对体态的误识,帮助你重新掌握身体控制力,打稳基础。

    *专业背景+宝贵经验:本书两位作者自身持有NSCA、解剖列车、FMS等专业性资格认证,知乎健身科普和体态领域的高赞大V,线下运营一家女性专属健身房,拥有实际观察、干预经验和数万例方案累积。

    ◎ 内容简介

    呼吸受限、消化不良、慢性疼痛、情绪低落……很多身体问题都是体态异常导致的,体态和身体的整体功能密切相关,体态异常实际上也是身体多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出现了问题。如果不尽快加以干预,只会不断恶化,形成不良循环。本书两位作者通过线上和线下近千项体态筛查及问题解决案例,结合芭蕾、瑜伽、普拉提和物理治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总结出针对体态异常改进的四种训练技术和八大改善工具,旨在帮助读者改变生活中使用身体的方式——及时觉察异常,积极缓解疼痛与不适,让动作更稳定,身心更自如。

    ◎ 媒体推荐

    我一直不太喜欢自己的身体,觉得它不高、比例不好,尤其是自己的腿,既不细又不直。我过去认为腿型是天生的,无法通过后天改变。通过跟随万老师学习,我在体态上的变化肉眼可见,更多的却是认知上的变化。希望更多人在看过这本书后,都能变成一个更美、更健康、更自信的自己!@坤儿 读者

    非常幸运能有万老师带着我一起探索体态问题,避免了很多的弯路。在她的耳濡目染下,我对身体透露的体态信号越来越敏感,了解了更多康复原理,自我觉知也更加深刻。@珊珊 读者

    都说皮肤是女人最贵的衣服,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那么良好的体态则是一个人优美气质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想要改善,就试着从阅读本书开始吧。@Coco 读者

  • 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作者:[澳]伊丹·本-巴拉克 (Idan Ben-Barak)

    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

    我们如何跟数百万细菌日以继夜地战斗?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从哪里来的?

    怎样面对免疫系统的天然缺陷?

    免疫系统损坏就无法重建吗?病毒、细菌都在不断演化,未来的抗药性之战应该怎么打?

    “提高免疫力”与“益生菌”都是消费陷阱?

    ......

    在这本生动易 读的小册子里,伊丹·本-巴拉克向我们展示了免疫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它是如何摧毁病原体的,我们为何会对某些致病体产生免疫,探讨了免疫系统的演化以及我们关注的抗生素与疫苗的功能,并展望了免疫的未来。本书将带领读者展开一场有趣的免疫系统漫游。

    ※专家推荐:

    极有雄心且非常易读,它为大众读者精炼地总结了免疫系统的核心特征。其内容非常前沿,甚至包括了最近荣获诺奖的有关先天免疫系统演化的部分内容。这本小书是难得的通俗医学佳作。”——古斯塔夫·诺塞尔爵士(Sir Gustav Nossal),爱英斯坦科学奖得主,澳大利亚国宝级生物学家

    对一个复杂且重要的主题做了深入浅出的记录。——彼得·杜赫提教授(Prof. Peter C. Doherty),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 那些重要的事

    作者:英国DK公司

    作为DK出版公司的第一本幼儿百科全书,与DK其他儿童百科书籍不同的是,这本书采用手绘插图+实拍照片的形式,版面设计更生动有趣,语言也更亲和,对于有亲子阅读门槛的爸爸妈妈们来说,这本书里专门设计的一些问答模式,也很适合家长更投入的进行讲解,不会那么枯燥。

  • 图说区块链

    作者:徐明星 / 田颖 / 李霁月

    区块链,如瑞士仪表般精密,如互联网般惊世骇俗,它在以神一般的节奏颠覆社会。

    当新兴技术来临时,你可以选择规避——如果明天也可以规避的话。区块链也一样。

    作为一个现象级概念,金融科技创新在过去几年迎来了奇点式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正在动摇全球金融基础设施,它是全球顶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重点追逐的领域。毫无疑问,区块链是未来5年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

    《图说区块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漫画、故事的方式,全面揭示了区块链的基本原理、应用及发展前景,告诉读者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有哪些应用价值,让读者通过一本书读懂区块链。

  • 宝石与晶体

    作者:[ 美]乔治•E. 哈洛 / [ 美]安娜•S. 索菲尼蒂斯

    来自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宝石与晶体》(25周年纪念版)内容丰富,图片精美,涵盖了近150种宝石与晶体的性质、起源、历史与传说,翻开这本书,博物馆珍藏的矿物标本、珠宝等藏品尽收眼底,不仅有权威的科普知识,更将带给您一场视觉的盛宴。

    两万五千年前,人类就开始用颜色明亮的石头、贝壳和骨头来装饰自己了。到了公元前4000年,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圆筒图章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几千年后,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约公元前1341—前1323年)的木乃伊上有143件珠宝护身符装饰品,上面镶嵌了红玉髓、青金石和绿松石等许多珍贵宝石。几个世纪以来,无论是作为奢侈品,还是具有魔法和药用功效的护身符、亦或是高档的装饰品,宝石与晶体都一直被尊崇与珍视。如今,宝石和宝石晶体仍然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稀有性以及毫无争议的美丽而令人们着迷。有谁能抵抗红宝石诱人而强烈的色彩、钻石的透明无暇、拉长石中的虹彩呢?

    这本书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25年前出版的《宝石与晶体》升级版,内容更丰富、装帧设计更美丽。书中收录了将近150张由世界顶级宝石摄影师艾瑞(Erica)卡和哈罗尔德•范•佩尔特(Harold Van Pelt)所拍摄的色彩华丽的矿物和宝石的照片。这些照片生动地展现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研、教育以及文化机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的宝石与晶体展。自1869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纽约开馆之日起,这些矿物和宝石就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乔治•E.哈洛,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地球及行星学部负责人,在本书中介绍了宝石的性质、产地等内容;宝石学专家安娜•S. 索菲尼蒂斯知识广博,介绍了关于宝石的历史、传说、评估等内容。在关于宝石的概述介绍之后,本书将从传统贵重宝石(比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等)开始介绍,接着是半珍贵宝石(例如绿松石、欧泊和玉石等),最后是有机质材料(包括珍珠、琥珀和珊瑚等)。

    权威的内容、精美的图片,翻开这本书,一起走进宝石与晶体的迷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