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神学

  • 古今之争

    作者:[英]C.S.路易斯

    本书是C.S.路易斯关于“古今之争”的一部经典伦理学文集,由邓军海先生编选翻译。书中所选文稿,包含无数精彩论断。无论是对生命图景的比喻性描绘,还是对日常生活难题的独到观察,都饶有趣味而发人深省,甚至直击人心;路易斯对“古今之争”的见解,也无疑有利于治疗我们的“时代势利病”。

  • 释经学40问

    作者:[美] 罗伯特·普拉默

    无论是初次接触圣经的人,还是多次研读圣经的人,都会对圣经有不同程度的问题:从圣经是一部怎样的书,我们当怎样阅读,到圣经中天启文学、预言之类特定文体的基本解经方法,以及新旧约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这些问题会对我们理解经文内容造成困扰。《释经学40问》正是针对读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做。

    本书作者是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美南浸信会神学院新约圣经教授,教授释经学基础入门课程。作者总结归纳了学生们在学习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形成本书中四十问,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做了解释。作者从圣经是什么,到研读圣经的总体方法与特定方法,从经文的共同体裁到旧约和新约的不同体裁。作者的归纳整理形成了一个个阶梯,带领读者从最基础的问题开始步步深入。

    或者,像“圣经是什么”“谁写的圣经”之类的问题,你早已明白无需多言。但是,当你跟着作者进入他的叙述,你会发现,你不仅再次清理了这些基础知识,更是再次清理了你的信仰——我们所信的就是圣经所启示的那一位。

    正如作者自己所愿,本书既有学术价值又不太学究气,着眼于基督徒读者的实际,使每位有求知欲的读者都获得益处,所以,在基础问题上的再次深入会提升我们阅读圣经的能力。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将关于释经的“沉重”问题,被分解成一个个小单元,编排上的实用方便,使读者既可以循着作者的阶梯拾级而上,也可以当作工具书,“按需索取”。一些难题也变得更容易消化理解了。

    一本好的释经书对于阅读理解圣经的益处自不待言。《释经学40问》就是这样的释经书。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我们加深对圣经的理解。

  • 希腊众神

    作者:[澳] 考琳·麦卡洛

    诸神与英雄的权力游戏!

    ✦ 世界级畅销作家、《荆棘鸟》作者考琳麦卡洛生动再现诸神与英雄的权力游戏

    ✦ 本书的精彩的程度堪比一部惊心动魄的奇幻史诗电影:

    心怀叵测的众神、身怀绝技的英雄、知识渊博的马人、骁勇善战的女子军团、惨无人道的活人献祭……为了胜利,双方用尽了各种手段:间谍、卧底、游击、情报学、心理战……

    这是一本会让你读完大呼过瘾的小说!

    【内容简介】

    宙斯、波塞冬、雅典娜、阿瑞斯、阿波罗……奥林匹斯诸神高坐云端、各怀心思,他们以凡人的命运为棋子,酝酿着一场狂风骤雨的权力博弈。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掳走了希腊美女海伦,希腊大国王阿伽门农终于等来了向特洛伊开战的借口。

    阿喀琉斯、奥德修斯、埃阿斯……希腊的英雄们纷纷应召来到特洛伊这座宏伟坚固的城池跟前,挥舞火神长矛和美杜莎盾牌,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展开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残酷大战,同时上演了一幕幕战争背后的爱欲纠葛和权力游戏。

    间谍、卧底、游击、情报学、心理战……为了胜利,双方用尽了各种手段,这场诸神主宰、英雄角逐的战争,谁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媒体评论】

    考琳·麦卡洛,她代表了小说的最高成就。——《时代周刊》

    无与伦比,她笔下每一个角色都鲜活得令人赞叹!——《纽约时报》

    一个疾风迅雷的故事,将政治阴谋、战争、浪漫和戏剧性精妙集合在了一起。——《书单》

    考琳·麦卡洛,登峰造极的讲故事大师!——《洛杉矶时报》

  • 神学美学导论

    作者:(瑞士)巴尔塔萨

    基督教学典是西方思想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百年来的西典汉译事业中,基督教学典的译述却却至为单薄。本文库愿承继前辈学者汉译基督教学典未尽之业,以补百年 来汉译西典文业之阙。
  • 宗教的形成 符号的意义及效果

    作者:(英)A.N.怀特海

    本书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怀特海两部专著的结集。 在《宗教的形成》一书中,作者运用自己独特的形而上学对宗教进行了阐释。作者认为,宗教主要是人内在生命的一门艺术和一套理论,而并非主要是社会事实。宗教的意义在于,它的关心不囿于一方一处,关心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即突破了社会意识的樊篱,具有了世界意识。 符号的意义何在?如何理解符号的效果?作者就此在《符号的意义及效果》一书中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作者指出:“当人的心理经验中的某些成分,鉴于其他成分而引起了意识、情感及习惯,这时人的心理便是以符号在进行活动。”符号负载着传统和历史的力量,体统积淀下来的那些符号引导人们去为了通常的目的而共同行动,具有凝聚力量与维系社会稳定的作用。
  • 成长神学

    作者:克劳德(Henry Cloud),汤森德

    按神的創造,我們都要進入發掘靈命並成長的過程,你需要主動找出自己的弱點、心碎或不成熟之處。 許多人都渴望成長,期待每天的生活、人際關係甚至靈命有所更新,但結果常常是令人搖頭、嘆息。如何能夠在生命的所有層面──靈命、家庭生活、感情婚姻、人際關係以及個人的生涯發展──獲得更大的成長動力並且深化個人的成長?如何幫助他人走在意義非凡、具有永恆價值的成長之路呢? 帶領無數人在自我瓶頸上成長的克勞德與湯森德,特別為所有想要成長或幫助他人成長的讀者,設計了讓生命全方位成長的19堂課,可以幫助你了解: #使人成長的必要過程與要素。 #如何將關於靈命成長的聖經知識和神學觀應用在成長的過程。 #如何讓靈命成長與現實生活結合。 #在個人靈命成長中,哪些是協助者(牧師、心理諮商師、團契輔導、小組長……)的責任 ,哪些是成長者的責任。
  • 与神同行

    作者:莱尔

    序言 基督徒的生活与活神有着紧密的关系,这关系只有藉着信靠耶稣基督才能享有。圣经常常把基督徒的生活描述为「行」——这「行」是在神话语的引导之下,由圣灵的大能推动的。它亦可被说成是,「与神同行」,就象古时的以诺那样(创世记5﹕24)。既然是「行」,就当以移动和前进为特征。但可悲的是,许多自称为基督徒的人在基督徒的生活上始终不见长进。他们常常被自己的罪、软弱,以及世界与魔鬼的诱惑所阻碍。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受到良好的训导,从而没有装备好,不知道如何行在圣洁和顺服之中。结果,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彷徨茫然,时常不行正路,并且他们又因各样的假教义和虚幻的经历而飘忽不定。 莱尔——「近世纪的一位伟大的训蒙师」,他所著的这部经典杰作,切实而有效地指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怎样与神同行。该著作符合圣经,论语精辟有力,质朴易懂,切中实际。它以「自我省察」的必要性为开篇,以此确定读者真实的属灵状况,再进而探讨与神同行所必需的关键途径。祷告和读经两章所谈到的内容对个人与神的关系是最基本的。论到基督徒美德关于爱和热心以及个人与世界关系的几章,对于指导我们在今世的生活态度,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些论到未来与永恒的最后几章,鞭策着我们的「行」专注于来世。 总而言之,一部象这样既合符圣经、阐释精练,又能帮助和指导基督徒行事为人的佳作,实在不可多得。如果有更多的基督徒(无论是初信的还是成熟的)按照这本重要的典籍所陈述的圣经原则而行,那幺纯正、符合圣经的基督教势必将在中国复兴和崛起。愿这些真理激励所有的基督徒谦卑地与他们的神同行(弥迦书6﹕8)。 汉太高 简体版、电子版线上阅读:http://www.china-truth.com/jingdianzhuzuo/yushentonxin/gb/yushentx.htm
  • 磐石之上

    作者:傅格森

    傅格森(Sinclair B. Ferguson)教授秉持多年神學教導的經驗,並以教牧的口吻,講解聖靈在基督徒的「得救」和「生命」中的工作。此書簡體版自2001年發行後,廣受大眾的歡迎,讀過的都讚不絕口;無論牧師、神學生或初信者都受益匪淺。本人推薦教會用此書栽培信徒,以奠定信仰基礎,建立成熟的會眾。願主再次使用本書,造就教會,堅定信徒對主的心,榮耀主名!(林慈信--美國中華展望總幹事) 聖經所啟示的救恩要義,乃是基督徒信仰與生活的根基與框架。我們的個人經歷若不是築基於聖經的教義,則必然像愚味人將房子蓋在沙土上。唯有將房子蓋在磐石上(聽道、知道、行道),才能經得起風吹雨打的考驗。在今日「信仰與生活脫節,追求靈恩卻忽視救恩」的後現代,傅博士的名著《磐石之上》是「歸回聖經,向下札根,向上結果」的實踐指南。 誠如巴刻博士在本書序言所說,這是歸正神學深入淺出的力作,忠於聖經,針對實際生活所需。作者承繼蘇格蘭的歸正神學與清教徒靈修傳統,累積多年宣教、牧會與教授神學的經驗,寫成此書。其主旨是以聖經基要真理來指明「基督徒生活」的實踐,全書強調真知力行,毫無空洞理論。讀來腦中清晰,心中火熱。 本書中文譯本自2001年以簡體版發行以來,深受主內同道的喜愛。如今以繁體版問世,實在是普世華人教會蒙福的佳音。不論你是主羊圈中的小羊或老羊,無論你是在青草地溪水旁或是正經歷死蔭的幽谷,此書都會帶給你極大的安慰與鼓勵,因為它幫助你我主於──磐石之上,脫離「人本」歸回「神本」,使祂榮耀的恩典,在你我的生命中得著稱讚!(呂沛淵──美國聖荷西聖經歸正教會牧師、改革宗神學院代理院長)
  • 字里藏珍

    作者:巴刻

    钥匙开启门户,钥字启发思想,打开心灵。巴刻博士借着阐释圣经中常用的钥字,如「启示」、「魔鬼」、「和好」、「公义」、「更新」、「圣洁」、「死亡」等,有系统地引发起贯串着字句的神学思想,使读者领会其中精义;从而深入地明白圣经的真理,建立稳固的信仰,得着属灵的智能。
  • 跨文化的诠释

    作者:李天纲

    本书以明末清初来华的天主教耶稣会为媒介,研究16世纪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全书围绕天主教和儒学的关系,讨论在当时学者之间发生的“基督论”、“年代学”、“儒家宗教性”和“中国礼仪之争”等问题。作者在文本研读和事实考订的基础上,采用中西比较的方法,对涉及的内容进行“跨文化诠释”。书中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很多是近年来学术界新披露的档案文献,还有不少是作者从明清史籍中查考的相关记载。作者认为:明清之际,欧洲耶稣会士和中国儒生之间有着比一般估计的“天文”、“地理”、“历算”、“火炮”等器物层面更加深入的精神交往,甚而在儒家“经学”和天主教“神学”之间,展开过深入的学术探讨。用“跨文化诠释”的方法,重现、审视和判定四百年前发生的“经学与神学相遇”的历史,作者提出:中西方学者之间的初次相遇,给世界激发的是一种“人文主义”,而非“殖民主义”。
  • 当代亚非拉美神学

    作者:卓新平

    本书从宏观上叙述了当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美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考察基督宗教在亚非拉美的基本特点和演进方向。内容包括对基督教思想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含港台地区)之发展,涉及到基督教在中国思想文化氛围中的“本土化”、“处境化”、“相关神学”、“中庸神学”、“融贯神学”的构思,“中国神学建设”和“汉语神学”的最新发展;详细论述评析了基督教思想在印度、日本、韩国、菲律宾等亚洲地区的发展和在当代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最后还对亚非拉美女权主义神学进行综合阐述,展示在“第三世界神学”发展中妇女的“参与”和“闯入”。本书开辟了对“第三世界”神学思想的研究,第一次对亚洲、非洲和拉西美洲的当代基督思想发展进行较为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为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历史与社会中的信仰

    作者:[德] J. B. 默茨

    神学思想及其学术,与历史的社会处境和知识状况有无可否认的实际关系,如何理解和把握这种关系,在思想学术界一直有争议。知识社会学认为,历史的社会处境对神学思想的建构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一分析原则并不是说,社会处境的影响是直线性的,和结果单一的,换言之,在一个共同的历史社会处境中,不同的神学家会有不同的思想反应和思想建构。
  • 马丁.路德桌边谈话录

    作者: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1,《马丁·路德桌边谈话录》的作者马丁·路德是德国伟大的宗教改革家,他的思想至今仍然对基督教世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路德以一种轻松的谈话姿态,展示了他对神学和世俗生活各个方面的见解,包括他与魔鬼斗争的宗教体验;又因为是在路德安静的晚年进行的,与之前激烈的斗争状态完全不一样,可以展现出晚年路德的心态,因此,本书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思想史的材料。 2,史密斯博士认为,阅读《马丁·路德桌边谈话录》我们能掌握16世纪的中心思想、逸事和讽刺的爱、大众的想法、强烈的宗教和民族感情。——PreservedSmith,Ph·D,Luther’s Table Talk,a Critical Study,New York: The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3,路德的坦率在《桌边谈话录》这本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一出版,就受到了天主教徒和人文主义者的攻击。但它无法阻止它在民众中受到的欢迎程度,在16世纪结束之前,它至少有12个德语版,还不算拉丁文译本。——凯特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4,路德爱用比喻,语言生动,与其正式著作也有很大区别,充分体现了路德在公开与私人两种场合下的不同风格。在正式的著作中,路德的比喻使用主要以《圣经》的用途为依据,而在私下的谈话中,比喻频频使用,妙语连珠。如将上帝统治世界比喻成“就像一个为孩子摇摇篮的女仆睡着了一样。”所以该书《马丁·路德桌边谈话录》非常值得大家一读,可以从中看到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皮特博士加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天國的批判(上)

    作者:羅蘭.博爾 Boer, Roland

    馬克思主義者與神學究竟有何關聯?他們豈不是都主張無神論嗎?然而,本書所介紹的每一位新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顯然都著迷於神學。他們書寫了大量關於聖經與神學的主題論文,甚至相關的專書著作。神學如何影響他們的思想,以及我們應如何在神學的亮光下重新評價他們的思想,即是本書作者所要探求的主要目的。儘管宗教在馬克思主義的傳統中被拒絕了,但馬克思主義不能在沒有神學的情境下被理解。近半個世紀以來,馬克思在台灣與中國歷史上同樣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這本書或許可以幫助華人讀者重新評價近代歷史的特徵。 本書主要評價西方新馬克思主義代表性人物的作品,從而探討馬克思主義與神學之間的關係,書中處理了阿圖塞(Louis Althusser)、列弗維爾(Henri Lefebvre)、葛蘭西(Antonio Gramsci)和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等具有天主教背景的哲學家,和他們關於神學的著作。讓人驚異的是,這些哲學家撰寫了那麼多的神學著作,卻鮮少被研究者所提及。本書除了探討這些哲學家的神學探究,也觸及哲學家的神學著作如何滲透入他們的思想而豐富他們的馬克思主義作品。廿五年前基於馬克思主義的旨趣所發展出來的聖經批判,是在聖經研究之外發展出來的,本書也將探究這個背景,評價它今日在聖經研究中的復興與地位。本書將專注於四個領域:自由主義、唯物論和宗教神學中的現行研究背景,聖經研究中的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的文學批判理論,以及馬克思主義聖經批判理論的未來。
  • 迷途指津

    作者:摩西·迈蒙尼德

    “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总序 译者序 第一篇 给约瑟夫拉比的信 绪论 本书导读 导语 第二篇 第三篇
  • 蒂里希选集(上下)

    作者:[美] P.蒂里希(Paul Tilli

    这本《选集》中各篇著作的内容,读者已经可以读到;而对它们的理解,也许会是一个无尽的过程,在这种理解之长河中,我的理解只是小小的一勺。因此,在这里我不想(也许是不能,同时也不必)对各篇的内容逐一评述,而只想对某些编排的考虑和相关的背景稍加介绍,然后再对蒂里希的生平及其思想中的某些主题稍作评述,以期能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些许帮助。 首先应该说明,本《选集》编入的著作,基本上是全篇完整地采用,而未作任何删节(唯《系统神学》未收齐五部,但已收入的三部除”导论”之外,也未作删节)。这种打破“节选”惯例的做法,是由这些著述的特点所决定的。蒂里希在表达思想方面的一大特点,就是逻辑严密而体系完整。他的著述不是那种即兴的零碎感想之积累,而是一种周密的理性思维之行进,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不但会破坏整件艺术品似的著作之完美,还可能致使读者跟不上其思维行进的步伐,从而无法理解其几何推理似的完整的意义。 本《选集》的编排方式,是写作年代顺序与著作形式类别二者混合的方式,即是说,把入选著作按形式分成三大类(短小的著述、讲演或讲道、大部头著作),每一类中各篇著作又按写作年代排列(有一些也不得不按出版年代排列)。这既是为了不破坏某些著名的系列性著述(即本选集第二编和第三编)的内在逻辑,不破坏对之理解所需的连续性,也是为了读者阅读和检索的方便。毕竟,比如说纯粹按时间顺序排列而在《系统神学》第二部与第三部之间插进几篇短著和一些讲道辞,看起来是很别扭的。
  • 尘世的权威

    作者:夏洞奇

    奥古斯丁是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堪称神学百科全书。本书从作者从奥古斯丁著述之拉丁原文入手,论述深入细致,在对西方学者研究成果了解全面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本书代表了国内奥古斯丁研究领域的前沿水平。
  • 康德论上帝与宗教

    作者:[德]伊曼努尔·康德

    康德自称其毕生思考且力图回答的问题有三个:我能够知道什么?我应当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这三个问题又构成了一个总问题:人是什么?其中“我可以希望什么”这个问题是由宗教学来回答的。本书收集了康德探讨宗教学来回答的。本书收集了康德探讨宗教问题的全部著作,其中有的全文照录,有的则只摘录集中讨论宗教的一部分。此外,本书还附加了康德讨论宗教问题的几封书信。著作按年代顺序排列,读者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康德宗教哲学的全貌,而且可以领域到康德宗教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 敬虔生活原理

    作者:[法] 约翰·加尔文

    《敬虔生活原理》包含了1559年最终版《基督教要义》的基本框架和要素,对使徒信经、十诫和主祷文进行了清晰的解释。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以简洁的形式把握基督教基本要道,而且能够帮助研究加尔文神学的学者了解加尔文神学发展的轨迹。
  • 中世纪哲学精神

    作者:吉尔松

    《中世紀哲學精神》(L’Esprit de la philospophie medievale)是法國學術院士、中世哲學權威吉爾松(Etienne Gilson)先生所作的一本世界名著。中世紀的哲學,包含教父哲學與士林哲學,而中世紀哲學的精神就是天主教哲學的精神。本書藉由論述中世時代人類之經驗與思想,幫助讀者了解中世紀哲學的義理內涵、歷史淵源與對後世之影響,乃一全盤性、綜合性的高水準哲學論述。 人的偉大在於人是按天主肖像而受造的。人有自由,可以主宰自然,取其所需。人有理智,可以明白事理,裁官萬物。但人雖擁有這一切,仍然明白人之偉大並不出於自己。一旦明白這點,便足以初窺人之渺小。人若不知自己的尊嚴,不足以認識自己;人若強調自己的尊嚴而不顧及比自己更偉大的存在,將絆跌在虛榮的石頭上。 本书论述中世纪睦代人类之经验与思想,帮助读者了解中世纪哲学的义理内涵、历史渊源与对后世之影响,乃一全盘性、综合性的高水准哲学论述。 新版译序 译序:中世哲学精神与中国哲学精神的会通 原作者序 第一章 中世哲学与天主教哲学 第二章 “天主教哲学”概念的澄清 第三章 大有及其必然性 第四章 诸有及其适然性 第五章 类比、因果关系、目的性 第六章 乐观的人生 第七章 造化宣主荣 第八章 天意观 第九章 人类学 第十章 位格论 第十一章 对自我的认识 第十二章 对万物的认识 第十三章 理智及其对象 第十四章 爱及其对象 附录 熙笃会密契论之内在一贯性 第十五章 自由意志与自由观 第十六章 律则与道德 第十七章 意向、良心与义务 第十八章 中世纪与自然 第十九章 中世纪与历史 第二十章 中世纪与哲学 注释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