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阿兰·罗伯-格里耶

  • 罗伯-格里耶访谈录

    作者:伯努瓦·皮特斯

    ●阿兰·罗伯-格里耶的这组长篇访谈是2001年在位于卡昂附近的阿登修道院内的法国当代出版纪念协会(IMEC)录制的。作家把生平及其作品的所有档案都存放在该资料馆:照片、手稿、报刊文章的摘录、通信…… ●作为熟悉罗伯-格里耶作品的行家,阿努瓦·皮特斯成功地把这位作家引出了人们所熟知的路径之外。他在书里提到了他在一个不合常规的家庭读过的青少年时代;随后,他又讲述了新小说与新电影的历程。他用富有才华的方式激活了整整一个时代的氛围,也为一些历史人物,诸如热罗姆·兰东、罗兰·巴特、玛格丽特·杜拉斯和让-保罗·萨特勾了出人意料的肖像…… ●伯努瓦·皮特斯,作为一位熟读阿兰作品的作家与研究者,在阿兰手稿的档案馆(IMEC,法国当代出版纪念协会)与他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访谈并拍摄下来。而阿兰·罗伯-格里耶作为一个出色的讲故事的人,他带领对谈者以及读者,做了一次漫长的穿越,主题则是法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新小说”以及组织起这次变革的阿兰自己的作品。他同样也谈到了自己的电影,可尽管他将舞台照亮,他电影中的谜团却由此完全解开。 ●研究罗伯-格里耶新小说与新电影的权威访谈录; ●最精到的解读,最幽默的分析,还原一个真实而富有才华的罗伯-格里耶; ●国内第一本关于罗伯-格里耶的访谈录。
  • 伊甸园及其后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阿兰·罗伯-格里耶所从事的探索是对“结构”的探索;它并不是那样的一种结构,一旦建立起来后,便处在最终状态(就像巴尔扎克式小说故事的那种情况一样),而是相反,那是一种处于诞生状态的结构,它在不断地改变,对自身提出质疑,并自我毁灭,也就是说,最终自我“争议”。 《伊甸园及其后》收录同名电影的草稿、剧本大纲、系列与主题的最终图表、电影小说提纲,以及依据该电影改编的电视版本《N拿起骰子》的介绍。该电影讲述一群年轻人聚集在名叫“伊甸园”的咖啡馆,表演自己编排的短剧,直到一个陌生人到来。这个陌生人很快融入了他们的游戏,并与其中一个年轻女子私下订立约会。然而就在女子赴约之时,却发现陌生人死在了浅滩边,而当女子带其他人回到现场时,尸体竟然消失了。当陌生人是否曾经存在过都受到众人质疑时,女子展开了一场追寻,来到了异域国度…… 《伊甸园及其后》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
  • 科兰特的最后日子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科兰特的最后日子》是构成阿兰·罗伯-格里耶奇特自传的“传奇故事”三部曲的完结篇。显然在此 “我” 不可能全然理性而稳固地符合他自己。从政治错误和反常情欲开始,主题无疑在游荡中这样自我构建起来,通过已成废墟的过去和贞洁的未来。这个精神分裂的我于是将在那些活着的可证实的瞬间和那些让人内心感到如同现实的真实片段的虚构里化成肉身。 于是亨利·德·科兰特这个人物,越来越不具历史性,越来越迷幻,从此可以放任关于他的存在问题的驳斥。而身份的浮动非常“自然”地实现了:科兰特,煽动者和南半球巴西边境的非法交易(交易什么?)者,罗伯-格里耶,在纽约的教授,他或他,在布列塔尼岬角上一座废弃的城堡里被吸血鬼未婚妻咬伤而濒临死亡。
  • 幽会的房子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我们在一本如此的书中,将比以往更能发现我们长期以来已感觉到的东西:让作者感兴趣的,只是创造一种冲突的文学,一种其张力始终不消除的文学。他也许并不怎么关注什么客观性和主观性,而要创造出一种每时每刻存在于绝对客观性和完全主观性之间的一种冲突。他不屑于知道人是寄寓在自己的内心中,还是在外部,在城市的墙壁上;他所组织起来的,正是位于一种被承认的——或者外露的——肤浅性和一种令人晕眩的坠落之间的这一永恒冲突,这种坠落,在书里每一页中都虎视眈眈地窥视着我们,等待我们带着发紧的喉咙,带着无法压制的无意识——无论它是个体的,还是集体的——跌落到恐惧的深渊中去。 ——阿兰·罗伯-格里耶
  • 格拉迪瓦在叫您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马拉喀什,古伊斯兰教徒区由小路和死胡同所组成的莫测的迷宫中,一个东方学家疯狂爱上了一个年轻而美丽的女奴的幽灵,传说从前她在非常情境中被杀害…… ——阿兰·罗伯-格里耶
  • 金三角的回忆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在对乌拉圭的灾难性战争之后,城市受到一群野蛮青少年的威胁,他们住在豪华宾馆或防御堡垒的废墟里,从那里开始他们抢劫未受侵害的街区。军队要对城市逐步进行清洗,警察局长要求留下那些最漂亮的女孩,她们被关在妓院里,摩尔根医生在里面实施着他对女性幻想的残酷实验。 叙述者,被自己的弄虚作假拖入陷阱的警察,同时开始对关押他的监狱进行描述,从白色的牢房到审讯室。他怀疑是不是他本人在接受条件反射实验和结构改造。然而多重的谋杀和酷刑还是揭露出他在自己的叙述和身体之间维系的性虐色情关系。
  • 纽约革命计划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纽约革命计划》是一部结构复杂、元素繁多的游戏式的作品,它显然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包括各种通俗文化。汤姆·毕晓普说:“这就是纽约的淫乱与犯罪的神话。它向我们指出,美国的大都市好像就是凶杀、强奸和色情狂的联欢节。”而罗伯-格里耶则说:“我可以说出一座真实城市的名字,同时描写一座完全想象出来的城市。”
  • 昂热丽克或迷醉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法语版的原书简介: Ce second volume des Romanesques de Robbe-Grillet fait, dans une certaine mesure, suite au Miroir qui revient. L'auteur y poursuit, en effet, sa recherche aventureuse à travers les souvenirs de son enfance et de son adolescence qui ont laissé des traces, transformées, imbriquées, récurrentes, dans l'œuvre de l'écrivain ou du cinéaste. Mais, cette fois, ce sont surtout les imaginations érotiques du petit garçon qui occupent le devant de la scène, en même temps que les réflexions de l'adulte sur le rôle joué par le sadisme et le crime sexuel dans la fantasmatique masculine. Cependant, la “ jolie fille ” y apparaît bientôt comme le contraire même d'une simple victime, brillant soudain de tout l'éclat d'un piège éblouissant : le charme mortel de la sorcière. Ainsi la Grande Guerre quitte son visage de boue pour se dérouler à présent dans une sorte de forêt enchantée, où dragons français et uhlans prussiens sont aux prises avec des fées-fleurs aux troublants sortilèges, dont on est en droit de se demander si elles ne sont pas tout autre chose que des jeunes espionnes suscitées par l'ennemi.
  • 反复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我们在柏林,1949年11月。HR,一位法国情报和非常规干预处的下属官员,来到了一片废墟的昔日首都,他相信混乱的回忆把他与这里联系起来,要一口气回溯到很早的童年时期。今天他带着一项任务,他的上级们认为向他揭开真实意图并不好,因而选择只为行动提供那些必须的要素,他们指望着他盲目的忠诚。但是事情并不像预料的那样发生…… ——阿兰·罗伯-格里耶
  • 重现的镜子

    作者:阿兰·罗伯-格里耶

    阿兰·罗伯-格里耶的这本书与他迄今为止所发表的作品有着极大的差异。原因可能在于这不是一部小说。但它果真是一部自传吗?众所周知,小说的语言不同于作家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语言。在这本书里,可以说是罗伯-格里耶本人在说话(谈作为小说家的自己,谈他的童年,等等)。同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他以往的作品相比,书中的文字似乎多了一些修饰,因而不那么“难以卒读”。同时,这本书又是一幅由一个个片断组成的大胆的编织物。这些片断取自作者童年生活中的恐惧或情欲的快感,取自作者家庭内部妙趣横生的轶事,取自由战争或在极右环境中发现的纳粹暴行而导致的精神创伤。这些无足轻重的琐事、温馨的画面、空隙和极其巨大的事件交织在一起,将再一次使读者不由自主地把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与整个现代文学的不确定性恰如其分地统一起来。
  • 在迷宫里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一个迷路的的士兵在大雪天运送一件包裹给死去的战友的父亲,最后自己却成了收件人。小说被认为具有卡夫卡式的荒诞主题,但作者认为:“这个士兵跟连环画中的人物差不多,他的经历和身影只是没有内涵的表面,没有隐藏的灵魂,就像塞尚画的苹果。”
  • 重现的镜子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阿兰·罗伯-格里耶的这本书与他迄今为止所发表的作品有着极大的差异。原因可能在于这不是一部小说。但它果真是一部自传吗?众所周知,小说的语言不同于作家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语言。在这本书里,可以说是罗伯-格里耶本人在说话(谈作为小说家的自己,谈他的童年,等等)。与我们已经习惯了的他以往的作品相比,书中的文字似乎多了一些修饰,因而不那么“难以卒读”。同时,这本书又是一幅由一个个片断组成的大胆的编织物。这些片断取自作者童年生活中的恐惧或情欲的快感,取自作者家庭内部妙趣横生的轶事,取自由战争或在极右环境中发现的纳粹暴行而导致的精神创伤。这些无足轻重的琐事、温馨的画面、空隙和极其巨大的事件交织在一起,将再一次使读者不由自主地把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与整个现代文学的不确定性恰如其分地统一起来。
  • 欲念浮动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对血有爱好;她对鲜血蔓延流淌的画面着迷:谋杀的血,女人月经的血,失去童贞的血。她被指控犯下一起谋杀(这谋杀看上去像是一幕装饰性场景),在自辩的借口下,她开始讲述那些改编过的故事,编织起一张由残酷游戏、致命事故、细小伤口、咬痕组成的网,她的对话者一一在其中迷失:一个法官,一个年轻女律师,一个神甫,一个修女。自然,为了圆满完成编造的故事,她最后承认了被指控的罪行。 ——阿兰·罗伯-格里耶
  • 弑君者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游手好闲的鲍里斯在女友劳拉的影响下决定参与政治,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谋杀国王。然而,谋杀的结果是一连串的问题:国王是否死了?开枪的人是谁?目击者是谁? 这是罗伯-格里耶的第一部小说,但直到1978年才出版。
  • 通信集,1951~1990

    作者:(法)阿兰·罗伯-格里耶,卡特琳娜·罗伯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好奇的读者,对这两位长期对话的主人公的一切全无所知。他很偶然地发现了这部作品。或许就会是他,这个事先一无所知的读者,来最津津有味地品尝他的首次阅读,因为他也将一步步地经历这一切,经历一个爱情故事的进展,这逐渐逐渐的铺展。 它表现出了其平庸,也显现出其非凡,带着这样一个附带的机会,即它是由一个出类拔萃的文体学家和一个跟他旗鼓相当的对话者写的。因此我们的读者将追随他们任性心灵的骚动(他爱她,她则不那么爱他。他说服她,她被他说服。她有一些情人,他很痛苦。他虐待她,她逆反)。他将看到关系变得稳固:他教导她,她学习。他们结婚了。他们买了一个公寓。她送给他一根鞭子,她向他讲述她的奇遇。他在家里修修补补,她则干着装饰活。他旅行。她写作。等等。 一种造就的爱的这段历史可以这样来读,脱离语境,脱离种种指涉和著名人物(人们在这里将遇到很多名人,一些著名的精英人士,从勇敢的年轻出版商热罗姆·兰东和慷慨大方的主人巴尔内·罗塞特算起,有罗兰·巴特、克洛德·西蒙、阿兰·雷乃、皮埃尔·阿莱辛斯基,以及其他很多人)。它还没有结束,它在延续,延续到卡特琳娜·罗伯-格里耶与这本《通信集》同时出版的那本书中的文字,那本书叫《阿兰》。
  • 欧洲快车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人们即将读到的这本书,并不自诩为一部自成一体的作品。作品,是电影,如人们能在电影院里看到和听到的那个样子,在这里,人们只能找到对它的一种描绘举个例子吧,这就好比对一部歌剧而言,它是剧本,配有音乐总谱,还有布景提示、表演说明,等等。对没能去观看放映的人来说,电影小说还能够像一本乐谱那样被人阅读。 《欧洲快车》收录同名电影的剧本大纲、剧情梗概、对白剧本以及电影小说提纲。该电影讲述一个导演、一个制片人和一个秘书,三人在欧洲快车上构思一部有关毒品走私的电影,孰料他们下车后,接站的同行向他们叙述了当地报纸上刊登的一条社会新闻,与他们在欧洲快车上构思的故事分毫不差。 《欧洲快车》由阿兰·罗伯-格里耶编著。
  • 旅行者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罗伯-格里耶晚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下诺曼底首府Caen的乡下城堡度过的。在那里,他回忆、写作,同时也照顾他心爱的热带植物。离城堡不远有一座修道院,现在是法国当代出版纪念学会,简称IMEC,罗伯-格里耶生前已经将所有手稿, 包括绘画和照片,交给它永久保存。学会的负责人奥利 维耶·科尔佩先生特别珍惜自己的特权,他让罗伯-格里耶感到IMEC好像就是为他而建立的,并为他做了一切,其中就包括选编《旅行者》,它出版于罗伯-格里耶八十寿辰的前一年。 《旅行者》中文版上卷的文章虽然是作者写下的或校订的,但不包括60年代出版的《为了一种新小说》中的任何篇章,部分甚至超出了文学或新小说的范畴。为了弄懂作者的一生,接触这些材料——尽管其中不少内容经常重复——是研究者必要的功课。 无疑,不管在什么场合,罗伯-格里耶总是喜欢谈论自己,并不失时机地批评自己的同伴,这使得喜欢他的人和厌恶他的人一样多。通过编选这个文集,奥利维耶·科尔佩从正面评价了占据我们思想空间的这个“午夜的魔王”:新小说最具旅行者形象的代表,同时也是最重视与人们分享新小说要求以及持久进展状态的人。 《旅行者》中文版下卷中所收集的对话涉及罗伯-格里耶四十年中的每一个时期,虽然并不是作家一生中的全部,但已经够丰富了。读者必须有足够的耐心面对其中内容的重复,因为是媒体的性质和作家的性格决定了某些重复的必要性。无论是宣传自己还是评价别人,罗伯-格里耶始终是作为思想者在发言。所以,重复以及每一次增加的少许新内容,都必然构成现代文学或者新小说的思想宝库。(陈侗)
  • 为了一种新小说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这些文章完全不是构建一种小说理论;它们只是试图得出几行进展,在我看来它们是当代文学中的关键。如果我故意在许多页里用了新小说这个字眼,这并不是为了指一个流派,甚至也不是指由在相同意义上工作的作家们所指定和组成的群体;它只是一个方便的称呼,包含了所有探寻新的小说形式、能够表达(或创造)人与世界的新型关系的人,所有决心创造小说也就是创造人的人。这些人,他们知道,对过去形式的刻板重复不仅是荒唐和徒劳的,而且甚至可能是有害的:它让我们在当前的世界里对我们的真实状况闭起眼睛,最终是阻止我们去构建明日的世界和人类。 ——阿兰·罗伯-格里耶
  • 情感小说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这篇叙述文字是某一种成人童话,这让它有很多次机会超越真实性的律法。 然而写作它时对准确性有着精心考量,让它能与最严谨的现实主义相似,于是超越适度的律法。 它断然是关于别的东西的。另一种适度和另一种真实性。 尽管少女的肌肤色彩柔美,玫瑰色图书馆里却没有成人童话的位置。 ——阿兰·罗伯-格里耶
  • 不朽的女人

    作者:[法] 阿兰·罗伯-格里耶

    《不朽的女人》是一个刚刚下船初次来到伊斯坦布尔的西方人的梦想。这个城市充满了魅力、充满了希望,并且人们不是直接地感受到它,而是通过洛蒂的小说,通过《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对这个城市形成的所有的概念。这个城市启发了他,唤醒了他的梦想。“东方”这个词让我联想起了环绕着这个城市的那种神秘、色情肉欲、暧昧的交易的气氛。例如,如实的色情场景,或许还有情节本身那极富戏剧性的一面均来源于此:那个牵着獒的男人,那些密探,那些女俘,等等。想象力感受到了现实,由此孕育出了它自己的一些概念,一些用简易的、单线条勾勒出来的简图,然后对这些它所认可的概念和简易图解进行加工。 ——阿兰·罗伯-格里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