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历史

  • 洗澡

    作者:杨绛

    《洗澡》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长篇小说,它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描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确需要改造,然而,改造的效果又如何呢?小说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儒林外史。
  • 陆犯焉识

    作者:严歌苓

    陆焉识本是上海大户人家才子+公子型的少爷,聪慧而倜傥,会多国语言,也会讨女人喜欢。父亲去世后,年轻无嗣的继母冯仪芳为了巩固其在家族中的地位,软硬兼施地使他娶了自己的娘家侄女冯婉喻。没有爱情的陆焉识很快出国留学,在美国华盛顿毫无愧意地过了几年花花公子的自由生活。毕业回国后的陆焉识博士开始了风流得意的大学教授生活,也开始了在风情而精明的继母和温婉而坚韧的妻子夹缝间尴尬的家庭生活。 五十年代,陆焉识因其出身、更因其不谙世事的张扬激越而成为"”反革命“”, 在历次运动中,其迂腐可笑的书生气使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长,直至被判为无期。这位智商超群的留美博士由此揣着极高的学识在西北大荒草漠上改造了二十年。精神的匮乏、政治的严苛、犯人间的相互围猎与倾轧,终使他身上满布的旧时代文人华贵的自尊凋谢成一地碎片。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刍,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 “文革”“结束后,饱经思念的陆焉识和冯婉喻终于可以团聚,然而回到上海家中的陆焉识却发现岁月和政治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再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位置:一生沉沦、终成俗庸小市民的儿子一直排斥和利用他,才貌俱佳、终成大龄剩女的小女儿对他爱怨纠结,态度几经转变,唯一苦苦等待他归来的婉喻却在他到家前突然失忆。
  • 大清相国

    作者:王跃文

    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出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 小说着重刻画了清代名相陈廷敬曾这个历史人物,陈廷敬原名陈敬,二十一岁中进士,因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皇帝给他赐名廷 敬,从此声名鹊起士林。他从晋身官场之日起,就同后来权倾天下的明珠、索额图恩怨难断,又遭遇徐乾学、高士奇等康熙心腹的明争暗斗。君王如虎,同僚似狼。陈廷敬如履薄冰半辈子,慢慢悟透官场秘诀,终于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他入仕五十三年,历任康熙帝师,工、吏、户、刑四部尚书,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最后老死相位。 康熙朝名臣辈出,那时候的官场关系复杂,几乎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为何唯陈廷敬为官善始善终?带着这样的疑问,作者王跃文查阅了大量史料,终成《大清相国》。究其原因,可总结为以下几句话: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 编辑推荐 ★著名作家王跃文授予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唯一、排他权威版本。 ★王岐山多次推荐,公务员争相购买。 ★讲述一代名相陈廷敬铁腕治吏故事。康熙一朝五十多年政政坛名臣,演绎“等、稳、忍、狠、隐”的政坛韬略。 ★《王岐山脸谱》的重点推介书,《大清相国》中陈廷敬的形象,已经影响到不少公职人员。 ★凤凰网、腾讯、新浪、网易、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及媒体竞相报道,讲述一代名相陈廷敬行走政坛五十余年生涯,体现他揭时弊、倡清廉、恤百姓,充满着济世救民的理想主义情怀。 媒体推荐 1. 王岐山喜欢看书、强调制度设计,曾向下属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大清相国》等书。《大清相国》是作家王跃文所著的长篇历史小说,讲述一代名相陈廷敬行走官场五十余年生涯,体现他揭时弊、倡清廉、恤百姓,充满着济世救民的理想主义情怀。 ——摘自《凤凰周刊》2013年第34期刊出文章《王岐山脸谱》 2. "他喜欢站在历史长河的岸边看问题。"一位访问过他的记者表示。而王岐山后来告别北京市政府同事时,也向他们推荐的是历史小说《大清相国》。 ——摘自搜狐新闻网《新闻当事人》(vol.133)文章《王岐山:从银行家到中纪委书记 》 3. 王跃文表示,他也知道书中陈廷敬的形象已经影响到不少公职人员。“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在王跃文看来,历史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康熙初年,金融秩序很混乱,康熙任命陈廷敬"督理钱法",用今天的话就是整顿金融秩序、理顺货币关系。再比如,后人所称的"康乾盛世",在康熙中叶后,国家逐渐富裕起来,社会的奢靡之风开始盛行,陈廷敬就提出整顿礼仪制度的建议,得到皇帝赞誉。”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12月13日)
  • 红岩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

    小说以解放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全书通过三条斗争线索(集中营的狱中斗争、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和地下工作、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形成纷繁的斗争场面;同时又用川东地下党机关报《挺进报》的斗争情节把这三条斗争线索联结起来,汇聚到狱中斗争上,集中描写革命者为迎接全国解放,挫败敌人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作者以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再现了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和华子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感人至深;同时对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很有特色,既揭示了他们的反动本质,又不流于脸谱化。作品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被誉为“革命的教科书”。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剧《江姐》等,从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发行800多万册,是发行量最大的小说;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行。该书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命名为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
  • 活着

    作者:余华

    《活着(新版)》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活着(新版)》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4年)、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2002年),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 西方文化史

    作者:徐新

    《西方文化史》是一部系统介绍西方文化的书籍。 西方一个不同寻常的社会,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整合形成的。它的文化既表现出一致性,又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彩性。《西方文化史》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它的形成,它的发展,它的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其内容包括组成西方文化源头的希腊理性和艺术、希伯来宗教、罗马法律、以及汇合成西方文化之流的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西方文化史》在较为完整地展示西方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的同时,特别注意凸现贯穿其中推动西方文明进程、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的思想、运动和成就 。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如历史、社会形态、思想、影响社会发展的科学成就,与文学密切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艺术等无不包含其中。阅读本书无疑将扩大视野,有助于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特别的视野、高度的概括、独特的评说、精美的图片构成了《西方文化史》的基本特色。
  • “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

    作者:陈平原

    大众媒介在建构“国民意识”、制造“时尚”与“潮流”的同时,也在创造“现代文学”。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现代文学”之不同于“古典文学”,除了众所周知的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还与其生产过程以及发表形式密切相关。报章等大众传媒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已深深嵌入写作者的思维与表达。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大众传媒,不仅仅是新闻史家或媒体工作者的责任,更吸引了无数思想史家、文化史家以及文学史家的目光。《“新文化”的崛起与流播》从“报刊”及“"出版”的角度,讨论了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
  • 变化中的中国人

    作者:〔美国〕E.A.罗斯

    《变化中的中国人》英文版出版于19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之前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作。本书涉及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中国人的体质与精神、中国人的生存状况、中国的环境、工业、禁烟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等。因其视角的专业性,使其将东西方文化冲突在当时的中国所引起的变化描写得鞭辟入里,并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有趣见解。其中对中国人口、环境以及禁烟等问题的讨论,极富预见性和史料价值。
  • 亲历抗美援朝战争

    作者:孟昭瑞

    著名摄影家孟昭瑞生前亲自整理的最后作品集 【编辑推荐】 孟昭瑞作为战地记者,深入抗美援朝战争第一线,在鸭绿江畔、上甘岭、板门店,他用影像记录“最寒冷的冬天”,为公众直观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图片。孟昭瑞是著名的摄影家,曾拍摄过开国大典、两弹试爆、审判四人帮等重大历史事件,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和精确的镜头,记录了历史上无数震撼人心的瞬间。书中图片的顺序和所配的文字,均为孟昭瑞先生亲自整理,是其生前最后一部亲自整理的著作。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兼具收藏和研究意义的历史画册,共收录了200余幅拍摄于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历史照片,为那场伟大的战争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图像资料。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确立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书中有志愿军官兵热烈誓师的身影,有上甘岭激战的写照,有志愿军优待战俘的记录,有朝鲜停战协议签署的画面;其中许多照片是首次发表。
  • 寂静

    作者:托马斯•乔瑞昂

    《寂静》中的作品由摄影师采用4*5大画幅相机自然光拍摄,无任何辅助设备,也未经后期制作。这部耗时数年的拍摄项目共分为6个主题,通过图像在指涉时间流逝上的喻意性作用,从过去,到现在,再向未来,展现了当代废墟美学的新高度。 第一章,另一个美国。记录下次贷危机中美国萧条、寂寥的写字楼和公寓。“另一个美国”,即不同于以往实现“美国梦”的美利坚。没有爱丽丝岛,没有自由女神,只有散落的黄页、空荡的书桌低诉的声音。 第二章,被遗忘的宫殿。阿尔卑斯山脚下废弃的山间别墅,青苔、蔓草间,壁画和墙纸别有一番风情。那是《魔山》里汉斯去到的高山疗养院么,还可能是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原型。 第三章,苏维埃的探求。措森,德国东部勃兰登堡州的一座小城。自古是德意志皇家兵营,二战后这里成为苏军驻德集群司令部所在地。摄影师探秘废弃的兵营,寻觅着牢不可破的联盟的蛛丝马迹。 第四章,陨落的革命。法意德,荷比卢 ,这六国是欧洲工业的心脏,早在1957年便已签下《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而今,重工业也不再是经济振兴的主角,但这些废弃的工业建筑极大地影响了未来主义流派的艺术家们。摄影师穿梭于钢筋混凝土怪兽,捕捉着切割划分空间的美妙光线。 第五章,便利店(Konbini),摄影师聚焦日本,审视这一多灾多难的岛国其废墟所独有的气场,并藉此探讨废墟这一观念在东西方的差异。 第六章,寂静。面对由抽象的直线与曲线构架的影像世界,光影的明暗游戏为这一主题增添了表现主义的维度。是已知的过去还是未知的幻想?是现实都市的废墟还是科幻电影的布景?这里,当下的呈现将通向那个充满幻想的未来。
  • 古典历史研究史(上卷)

    作者:晏绍祥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地论述古典历史研究发展史的专著。作者广泛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世界尤其是英、法、德、意、美等国对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进行研究的情况及相关著述作了系统的梳理、阐述,具有拓荒价值。本次在初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的基础上有较大篇幅的修订,调整了结构,修订和完善具体的论证,补写新章节来尽可能追踪学术前沿。 本卷介绍了从文艺复兴至20世纪前期的古典历史研究状况。
  • 孤寂百年

    作者:雷颐

    容闳、梁启超、蔡元培、胡适、丁文江、傅斯年、燕树棠、陈翰笙、闻一多、张申府、瞿秋白、冯英子,这十二位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犹如历史星河中的寂寥星辰;他们的人生经历串联起自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军阀混争、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至一九四九之后沧桑巨变的百年。师夷长技,德先生与赛先生,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科玄之争,民主与专政,治学与问政,为传统与现代接榫……明灭浮沉之间,他们所展现的是晚清民国以来一百多年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抗争奋斗史,是苦苦寻觅个人安身立命的根基与家国前路的探索史。
  • 先秦穿越生存手册

    作者:柳馥

    本书以《春秋》、《左传》等典籍为依据,抛去晦涩坚深,以轻松欢快的笔触还原先秦时期的历史常态,不仅讲述了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还将社会上的奇葩风俗、王公贵族的搞笑事迹一一道来。《先秦穿越生存手册》一书虽冠以“穿越”之名,实为历史普及读物,不仅内容丰富可考,还极具新鲜性、趣味性和探秘性,相信能满足广大历史爱好者的阅读需求。
  • 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

    作者:郭亮

    地图的历史反映着人类的历史。本书以17世纪耶稣会来华传教为历史背景,描述了欧洲与中国晚明时期地图的渊源与演变、它们的科学基础以及艺术表现。传教士们试图学习中国地图的绘制方法来绘制世界地图,而晚明的中国学者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将西方地图摹刻下来。往来间,反映出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 几千年来,人类以多元的模式来绘制地图、展现和认知地图,并用于各种各样的目的,它既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也是一个充满风景和智慧的宝库。本书以17世纪耶稣会来华传教为历史背景,描述了欧洲与中国晚明时期地图的渊源与演变、它们的科学基础以及艺术表现。中国与欧洲地图交流始于晚明,耶稣会士在传教过程中意外发现晚明人士热衷于了解欧洲的《世界地图》,传教士们试图学习中国地图的绘制方法来绘制世界地图,而晚明的中国学者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将西方地图摹刻下来,一来一往,交流的印记深藏在地图微观的痕迹中。尺幅之间,展现出他们优雅的策略和对地图图像的传奇演绎。
  • 一九四九国府垮台前夕

    作者:龚选舞

    看点一:最鲜活最细致的大审 再现群奸百态窘状 1. 周佛海 大审首恶盛况空前,诡谲多变万众欢呼 2. 周作人 苦茶斋主自伤身世,冷峻孤傲失足下水 3. 丁默邨 超级特务上演色戒,杀人魔王胆小畏死 4. 殷汝耕 汉奸祖宗明星风范,钻漏洞却难逃重刑 5. 缪 斌 贪赃枉法叛国求荣,招摇有功反先受死 6. 温宗尧 老耄汉奸因老失权,遇葛菩萨免其一死 7. 罗君强 政坛钻营花丛浪迹,破例免死寿终正寝 8. 陈公博 多面人生亡命日本,狱中绝笔从容赴死 9. 褚民谊 标新立异受人注目,狡猾申辩仍判死刑 10.陈璧君 一介女流泼辣名世,得判无期病死狱中 ........................................................................ 看点二:三垮齐至,看国府如何垮台,败逃宝岛 孔宋霸结外汇被曝光,蒋介石不惩贪官反究记者 蒋经国上海“打老虎”掀“廉政风暴”,铩羽而归 马歇尔八上八下夏都庐山,折冲樽俎,失败回美 南京歌舞升平掩盖炮声,危机重重大失民心 “三反”“三要”特大学潮风起云涌,闹垮国府 ........................................................................ 看点三:看一代报人笑傲诸侯,观今日媒体人之变化 牯岭山径两遇蒋主席,庐山小桥访问马歇尔夫人 央报揭发孔宋套汇案,陆大声惹怒老蒋险些命丧国府之牢 曝台湾难官百态,据实写稿,关掉一报 ........................................................................ 一九四六年五月五日,国府还都南京,蒋介石声望达到顶点,金陵一片歌舞升平,刚从大学毕业的龚选舞,阴差阳错进了首都第一大报《中央日报》,从一个四川的乡下土包子,成为见证诸多中外高官起落与重要事件的记者。 龚选舞眼中,夏天的庐山牯岭简直是当时的小朝廷,蒋介石的行馆“美庐”所进行的装潢,仿若曹雪芹老家当时接驾盛况!连美国马歇尔特使与司徒雷登大使也跟着上庐山调停国共关系。 此时的国民党一边与共产党周旋,一边肃清以往日人扶植的汪精卫政府势力,国府以军统局戴笠主导,大肆肃清汉奸,共抓了四千余人。龚选舞因习法被派往法院听审,采访过对周作人、周佛海、丁默邨与殷汝耕等的大审甚至行刑,也参与过制宪国民大会的报导。 曾经以为国府与人生都将前途似锦的龚选舞,却在两年之中,亲眼见证国府急速由盛转衰,被经济拖垮、被共军打垮、也被学潮闹垮,一九四八年底来台接任特派员并着手进行《中央日报》迁台事宜,也预告一九四九年国府终将败退来台的结局。 ........................................................................ 真正能呈现蒋介石政府“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实况,就是龚老的回忆录。 ——林博文 他把他一生中最精采的部分,用鲜活的文字记录下来,你可以不看黄仁宇的大历史,却不该错过龚选舞的小历史,因为从龚选舞的小历史中,你反而更容易看到波澜壮阔的大历史图景。 ——杜念中,《苹果日报》社长 记者当下所记的为事,事后所记的便为史。 龚老惊人的记性、细腻的观察、生动的文笔,夙受我辈钦重,读他见证一九四九年国府垮台前夕种种,沉淀了历史情结,还原了场景、人物、事件的本质,诚是不可多得之经典,值得政界、史界、新闻界视如瑰宝。 ——周天瑞,新新闻传媒事业群总裁 龚选舞是笔耕不断的新闻老兵,他重返六十多年前的新闻现场,见证一九四九年神州巨变,在苍茫的历史夜色中,发现了那些拒绝消失的人性微光,也发现了被历史所掩埋的时代秘密。 ——邱立本,《亚洲周刊》总编辑 龚老(选舞先生)不仅仅是资深新闻前辈,更难得的是,他亲身经历的时刻,都是历史关键时刻,胡宗南进攻延安,龚老是首批亲历的记者,又譬如陈仪被枪毙之后,任职《中央日报》的他,则是挑选出“验明正身”的记者。一九九○年初,每周五下午龚老来《中国时报》纽约新闻中心交稿,大家围坐听他讲故事。那是回忆中最快乐的时候。 ——郭崇伦,《时报周刊》总编辑 新闻生涯何其有福分,八○年代后期,竟能有机会于纽约经常听闻龚选舞老前辈的采访经验谈,于是更加知晓“秉春秋之笔,严善恶之辨”此新闻准则之道理。 龚老记忆力惊人,在那个没有Google的年代,晚辈记者们在相关题目上如有疑问,经历过一场场惊心动魄新闻战的龚老,就是大家的Google。 ——冯光远,作家
  • 黄袍定律

    作者:宋燕

    本书作者以轻松冷峻的笔调、详实的史料,褪去隋末“英雄好汉”的演义传奇色彩,客观分析隋末各种反政府势力的共性、个性,及其核心人物起事、失败的过程。以隋唐政权更迭为例,揭示了王朝盛衰背后权力角逐的历史定律,揭示了王朝末期乱局中,什么人能够胜出、最终黄袍加身、登上皇位,以及大多数造反者的历史宿命如何。
  • 成吉思汗:意志征服世界

    作者:度阴山

    他曾4次差点饿死、3次被追杀亡命、2次全军覆没、3次众叛亲离,但每次他都在绝境中爆发出疯狂的意志,卷土重来,直至征服全世界。 这是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历史,更是一部成吉思汗的个人征服史。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打下的蒙古帝国地跨欧亚,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极盛时期版图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南至南海。今天的匈牙利、波兰、俄罗斯、韩国都曾是大蒙古帝国的一部分。 他9岁丧父,又连遭族人、部众的抛弃,从贵族之家坠入痛苦的深渊,险些在荒原中饿死; 六七年后,被死敌泰赤乌人生擒,死里逃生,重回流亡之路,几年的积蓄毁灭殆尽; 41岁时,早已统一蒙古部落的成吉思汗却再次溃败,只剩下19人追随左右…… 然而,成吉思汗却凭借他惊人的意志,顶住了一次次失败的打击,每次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榨取敌人的经验、力量,以更强大的自我卷土重来;通过不断的浴血奋战,以极少的兵力横扫欧亚大陆,创建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蒙古帝国。极盛时期的蒙古帝国覆盖了当时的半个世界,将40多个国家、720个民族一一收入囊中。 “体力坚强,只能战胜独夫;意志坚强,才能战胜万众。” 成吉思汗对他的孙子忽必烈说。 翻开本书,在热血沸腾的世界征战中,领悟一代世界征服者最朴实的征服之道。
  • 尼山书院的二十六堂国学课

    作者:刘建华

    尼山书院,是孔子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和中国精神的象征。本书作者潜心尼山,博览群书,皓首穷经,含英咀华,厚积薄发,从“十三经”元典中提取二十六个最重要的主题词,效法先哲,分二十六个专题解剖中华传统精神文化基因。 本书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背景下,旨在帮助大众正确认识自己与传统文化内在关系的一部生动的启蒙读本。这二十六个主题词,无一不是每一个当代中国人都“与生俱来”的精神文化基因,都与我们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发生着深刻的联系。借助这本书,读者也许可以找到一条回归自己精神文化基因的光明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影响中国人一生的二十六堂国学课!
  • 晨星之子

    作者:[美]伊文·S.康奈尔(Evan S.C

    被赞誉为“晨星之子”的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是美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在南北战争中曾因骁勇善战而得到总统林肯的青睐,1876年卡斯特率第七骑兵团在与印第安人作战的小角谷战役中全军覆没。事件发生距今已一个多世纪,而围绕卡斯特和这场战争的争论却从未停止。究竟是什么在牵动着美国人的心?是英雄史诗般短暂的一生?是这场战争的野蛮?美国著名作家与史学家伊文· S﹒康奈尔先生用严谨巨细的史实,极其生动地记述了卡斯特其人以及这场残酷至极的惨烈战争。
  • 这是哪儿?北京!

    作者:老 猫

    老猫在这部书里面展示的是一个他生活了几十年的林林总总、具体清晰的北京,有关于它的历史掌故,也有关于它的衣食住行,更有关于它的好玩与无奈。一句话:这是一个有烟火气也有故事的都市。 这是一本关于北京的书。不是那种老先生、老北京的回忆式的书,也不是那种蚁族、北漂的憧憬式、奋斗征服式的书,而是一种记录。记录一下几十年间城市的变化,也记录形形色色在北京生活的人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