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

  • 未被摧毁的生活

    作者:李伟长

    【编辑推荐】

    1.出生入死的桑塔格、乱世里的松本清张、在路上的凯鲁亚克、危险的纳博科夫、毒舌的奈保尔、特立独行的温特森、沉默的格拉斯、生活家波德莱尔、孤独的珀金斯……这是一本评论家的文学私语,轻盈幽默、睿智犀利,不堆砌材料,不做高头讲章,将前人对作家与作品的定评搁置一旁,去捕捉个人的、独一无二的、令人着迷的阅读灵思。

    2.勾点连线,问迹追踪,每篇书评都是一场曲径蜿蜒的探险。从《洛丽塔》讲到它的前身《魔法师》,十几年间,纳博科夫如何为欲望找到合法的叙述者?从钱锺书的笔记中锁定一本格罗史密斯兄弟的《小人物日记》,这册小书又为何受到普里切特、贝杰曼、艾略特的共同喜爱?如此种种,作者在费力寻找、求证、确认中展开了美妙的旅程,他的阅读随笔里有自己,因此写作比表面看上去紧张得多,苦恼得多,兴奋得多,快乐得多。

    3.书里书外的人生,可以互见。架飞机飞跃大西洋的女作家柏瑞尔、布洛克作品中经营书店的雅贼伯尼、松本清张小说里试图掌握自身命运的人们、“渴望成为刺猬的狐狸”伯林……每一个作家和笔下人物,都有一段绚烂流离的人生。生活会中断,但不可能被摧毁,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也是这部随笔集之于作者本人的意义——“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习性,接受自身的力不足,接受自己的不乐意,都是属于我个人的写作意义。倘能引发别人一些微小的共鸣,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喜悦。”

    【名家推荐】

    伟长的阅读随笔里有伟长,他才写得好,我读得兴致盎然。阅读随笔可以看作一种渴望接上了另一种渴望,更准确地说,是同一种渴望的不断延展。根本上的“动力机制”和过程中的步步探索,使得这一类型的写作,比表面看起来要紧张得多,苦恼得多,兴奋得多,快乐得多。

    ——张新颖

    【内容简介】

    青年评论家李伟长阅读随笔集。书与人生,可以互见。

    波德莱尔、福楼拜、契诃夫、钱德勒、纳博科夫、松本清张、格拉斯、奈保尔、桑塔格、布洛克、温特森……我们自身所经历的生活,有助于理解一个好作家的长成,他克服了多少困难,化解了多少危机,以及他对生活会中断,但不可能被摧毁的信念。作者勾点连线,问迹追踪,从一本书说到一个人,由一条线索牵出一段故事,从书里翻到书外,见证无数绚烂流离的人生。

    作者的阅读随笔里有自己,因此写作比表面看上去紧张得多,苦恼得多,兴奋得多,快乐得多。“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习性,接受自身的力不足,接受自己的不乐意,都是属于我个人的写作意义。倘能引发别人一些微小的共鸣,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喜悦。”

  • 未被摧毁的生活

    作者:李伟长

    【编辑推荐】

    1.出生入死的桑塔格、乱世里的松本清张、在路上的凯鲁亚克、危险的纳博科夫、毒舌的奈保尔、特立独行的温特森、沉默的格拉斯、生活家波德莱尔、孤独的珀金斯……这是一本评论家的文学私语,轻盈幽默、睿智犀利,不堆砌材料,不做高头讲章,将前人对作家与作品的定评搁置一旁,去捕捉个人的、独一无二的、令人着迷的阅读灵思。

    2.勾点连线,问迹追踪,每篇书评都是一场曲径蜿蜒的探险。从《洛丽塔》讲到它的前身《魔法师》,十几年间,纳博科夫如何为欲望找到合法的叙述者?从钱锺书的笔记中锁定一本格罗史密斯兄弟的《小人物日记》,这册小书又为何受到普里切特、贝杰曼、艾略特的共同喜爱?如此种种,作者在费力寻找、求证、确认中展开了美妙的旅程,他的阅读随笔里有自己,因此写作比表面看上去紧张得多,苦恼得多,兴奋得多,快乐得多。

    3.书里书外的人生,可以互见。架飞机飞跃大西洋的女作家柏瑞尔、布洛克作品中经营书店的雅贼伯尼、松本清张小说里试图掌握自身命运的人们、“渴望成为刺猬的狐狸”伯林……每一个作家和笔下人物,都有一段绚烂流离的人生。生活会中断,但不可能被摧毁,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也是这部随笔集之于作者本人的意义——“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习性,接受自身的力不足,接受自己的不乐意,都是属于我个人的写作意义。倘能引发别人一些微小的共鸣,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喜悦。”

    【名家推荐】

    伟长的阅读随笔里有伟长,他才写得好,我读得兴致盎然。阅读随笔可以看作一种渴望接上了另一种渴望,更准确地说,是同一种渴望的不断延展。根本上的“动力机制”和过程中的步步探索,使得这一类型的写作,比表面看起来要紧张得多,苦恼得多,兴奋得多,快乐得多。

    ——张新颖

    【内容简介】

    青年评论家李伟长阅读随笔集。书与人生,可以互见。

    波德莱尔、福楼拜、契诃夫、钱德勒、纳博科夫、松本清张、格拉斯、奈保尔、桑塔格、布洛克、温特森……我们自身所经历的生活,有助于理解一个好作家的长成,他克服了多少困难,化解了多少危机,以及他对生活会中断,但不可能被摧毁的信念。作者勾点连线,问迹追踪,从一本书说到一个人,由一条线索牵出一段故事,从书里翻到书外,见证无数绚烂流离的人生。

    作者的阅读随笔里有自己,因此写作比表面看上去紧张得多,苦恼得多,兴奋得多,快乐得多。“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习性,接受自身的力不足,接受自己的不乐意,都是属于我个人的写作意义。倘能引发别人一些微小的共鸣,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喜悦。”

  • 明暗之间

    作者:[日] 丸尾常喜

    ◆ 内容简介——————————————————————————————————

    同样的肉身,飘摇的世界,他如何从绝望中生出了言说的勇气?

    无法踏进光明亦无法退回黑暗,如何于大时代的夹缝中艰难安放自身?

    本书为日本鲁迅研究的集大成者丸尾常喜面向大众读者撰写的鲁迅全传。全书分为9章,时间跨度从鲁迅出生一直到去世,以鲁迅生活过的城市(绍兴—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为线索展开论述。

    作者旨在以具体生活场景揭示文学作品的诞生秘密,通过对大时代氛围的捕捉还原鲁迅的内心变化,从而品鉴名作(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野草》《两地书》)的背后故事。作者语言风格明白晓畅,描绘出鲁迅面对原生家庭的束缚、留学生活的寂寞、职业生涯的苦闷、朋友的离世、兄弟的反目、包办婚姻与真切爱情的纠结时,所拥有活生生的软弱和痛苦。在“斗士鲁迅”的形象背后描绘出生而为人的种种具体困境,以及从这种困境中生长出的悲壮勇气。

    ◆ 学者推荐——————————————————————————————————

    读丸尾先生的书有一种亲切感,他的鲁迅研究专著给人以思路、观点、方法上的启示,而这本《明暗之间——鲁迅传》则是面向大众写作的,简洁描绘了鲁迅的生平与文学,也深入触达了鲁迅的思维结构和精神世界。我们在进行鲁迅研究的时候,或多或少会有“神话鲁迅”的包袱,而外国学者没有这样的包袱。鲁迅是需要隔开一定的距离去看他的,丸尾先生的这本传记,提供了你我中间的鲁迅这个伟大“普通人”的心灵肖像。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

    每个热爱鲁迅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鲁迅。鲁迅活在人们心中,就意味着他有无数个分身。丸尾心中的鲁迅拥有什么样的特征?他与你心目中的鲁迅有哪些不同?这位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学者,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我相信,在这本鲁迅传里,你将与一位有些陌生的鲁迅相遇,而在相遇之后,你对鲁迅的理解将会有所加深;同时,你也会结识一位温厚的异国长者,借助他的眼光,进入我们的一段历史。

    ——孙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本书原版乃是一本面向日本大众普及中国思想人物的传记。

    丸尾常喜先生一生致力于鲁迅研究,留下了“丸尾鲁迅”的美誉。他紧贴大历史深度阐发鲁迅文学的思想意蕴,从社会史和民俗视角瞭望小说世界的奥妙,关注历史中人的命运,由此得以照见深深浸透在中国民间土俗世界里的鲁迅之存在。他的观察方法和研究姿态独树一帜而备受中日两国学界赞誉。

    本书虽为作者的早年著作,但一样体现了上述风格。以鲁迅的历史中间物意识和寂寞而呐喊反抗的精神为主线,基于确凿详实的传记资料,用简约内敛的文字镂刻鲁迅的文学生涯,实乃一本出自专家之手而足可信赖的普及读物。

    ——赵京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

    无论彷徨于明暗之间,或者往复在鲜花和腐土,丸尾常喜先生笔下的鲁迅虽然“仿佛心里有鬼似的”,不时“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但“地火”依然在运行,“夜正长,路也正长”,他的心最终还是指向了“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

    ——罗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编辑推荐——————————————————————————————————

    ★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沉浸式闯入觉醒年代,跟随大先生遍历2国9城

    ★域外视角呈现世界的鲁迅,放下既定标签,瞩目真实人性

    ★大家小书,东大教授面向大众读者描绘鲁迅肖像,重识我们“最熟悉的 陌生人”

    ★评叙兼顾,追溯名作诞生的秘辛,分析作者的隐晦深意,重温经典文学的魅力

    ★深入展现生活细节,完整呈现多面而矛盾的大人物,反观我们自己生而为人的困境与突围

  • 流动的丰盈

    作者:徐前进

    ◆编辑推荐

    ☆记录当下,面向未来,一次突破常规的先锋尝试,构建一段生动有温度的日常历史

    ☆我们都是日常生活的专家之“居住”篇,一份不同以往的小区观察指南,你会从中看到环卫工人除雪撒盐粒蕴含的复杂伦理,小广告背后顽固的控制意图,宠物狗、流浪狗不同的生存状态,垃圾箱独特的处 理运行机制……

    ☆重复并不平庸,琐碎亦有意义,在小区司空见惯的流动场景中发现“附近”,捕捉时代精神,思索城市陌生感的消弭之法

    ☆历史学学者高毅,社会学学者田丰、严飞,哲学学者汪民安、徐英瑾一致推荐:很有意思!

    ◆内容简介

    小区是中国城市最小的行政规划,人们在其中出生、成长、生活,获得情感和知识。

    父母与子女的融洽关系、商贩与顾客的相互照应、清扫积雪的环卫工、几年不见的老熟人的寒暄、遛狗的退休老人……这些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场景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出现,转瞬即逝,不会留下文字,也不会进入历史。

    本书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作者以自己居住的小区为重点,试图记录那些不间断流动、不会进入历史档案的景观、人物和语言,将其纳入未来的史学视野中。在捕捉流动性的意义上,人人都是社会学家,人人也都是历史学家。

    ◆相关好评

    “这是一个历史学者通过发掘身边日常琐事的意义来探寻史学方法革新之路的大胆尝试,虽然其实际价值可能尚有待时间检验,但这种创新的自觉永远是成功的坚实基础。”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高毅

    “最值得放入‘时间胶囊’的当代中国城市小区断代史史料。”——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用得上的哲学》作者 徐英瑾

    ◆作者简介

    徐前进,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访学。著有《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译有《启蒙运动的纲领:〈百科全书〉序言》,并在《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读书》等 刊物发表数篇文章,近年来致力于思考日常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理论,以实践性的写作开拓文字制度的边界,发掘历史学家与未来的关系。

  • 气味之城

    作者:文珍

    ★城市缝隙中的漫游者文珍初心之作。

    ★11个当代都市爱情故事,写尽生命的热烈和荒凉,丰盛与芜杂。

    ★那些被林立的楼宇遮挡、被密集的车轮碾压的爱情,如此琐屑卑微,又如此敏感真切。

    《气味之城》讲述了11个大城市中小人物的故事,呈现了11种无比细小却无比真切的爱情。安翔路的麻辣烫西施、五道口银行的轻熟女白领、在酒吧驻场表演的安达卢西亚舞者、囿于厨房的家庭主妇……他们在城市的缝隙中寻找转瞬即逝的爱,以微弱的连接抵抗原子化社会的孤独。

    ————————

    【评论】

    她走在只有她一个人走的路上,凝眸别人不看或是看不到的事物。她与她之前的作家,也不相与谋。她创造了她的小说风景。这风景不似江河奔流、乱云飞渡,但它的恬静、悠长、安定之下却也暗藏坚实的力量,别有一番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曹文轩

    文珍于时代的大迁徙中体味到“爱”与生命的微末,漂流的人们无家可归,时代轰隆的快车远远地把 “人”甩在后面。一场现代都市建设中微不足道的拆迁就足以摧毁一份弥足珍贵的爱情,改写他们的命运轨迹,他们束手就擒、无能为力,但是他们的痛苦却是无比真切的。——饶翔

    文珍笔下活跃着的众多卑微者,与其说他们是挣扎在大城市物质生活的压力之下,象征或揭示着某种时代表面的群体遭际,不如说,他们是挣扎在爱的匮乏之中。这种爱的匮乏可能比时代单薄,却比时代更永久。——张定浩

  • 新新新日报馆:魔都暗影

    作者:梁清散

    融合历史、科幻、推理小说的三重魅力

    前所未见的晚清蒸汽朋克侦探小说

    三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得主

    科幻、推理双栖作家梁清散开拓性之作!

    吴岩、郝景芳、呼延云、孙沁文、时晨

    中国科幻/推理界联袂推荐

    ------------------------------------------------

    ★内容介绍

    1908年初春,大清国上海吴淞江上举办了一场举世瞩目的人类和机械的划船对决。然而在众人欢庆的落幕之后,赛事主角之一,划船俱乐部总教练钟天文,离奇死亡。

    新新日报馆的记者梁启为追踪新闻,与科技发明达人、侠士谭四联手寻找凶案线索。他们从钟天文好友、机械痴人康揆入手,却不料掀开了上海滩地下世界的黑幕。

    梁启首先查访到,原来钟天文、康揆和报界精英曾传尧、华人大律师范世雅四人都曾在童年时去美国留学又同年归国,并称“留美归国四杰”。他们时常聚会,立志让上海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都市。而为了建成这座伟大的远东魔都,必须阻止洋人“越界筑路”扩张租界,而其中关键正是在一份久已失踪的地契——

    洋人、黑帮净社、神秘的玉兰公会,无不卷到这场争夺之中。

    ------------------------------------------------

    ★编辑推荐

    在蒸汽朋克的晚清魔都上海,

    在沉郁华丽的电气街道之间,

    离奇事件突如其来,

    无名记者探寻真相。

    “蒸汽朋克”故事的时代背景往往设定在工业社会的黎明,是科技的曙光刚刚透出地平线,而旧时代的夜色仍未褪去的时代。

    在这样时代,科技开始显现出澎湃的力量和无限的潜力,因而一切天马行空的技术想象都有存在的空间;同时科技还没有发展到相对精细的程度,因此所有机械都具有一种粗糙、庞大、野蛮的美。既怀旧又充满朝气,既野蛮笨拙又无所不能,这正是“蒸汽朋克”的魅力所在。

    作家梁清散素以研究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科幻文学史见长。在他的笔下,中国官派幼童赴美留学,华人报业兴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等种种历史事件,在书中信手拈来。而各色虚构的人物携带着超越时代的发明,粉墨登场——

    身怀绝世武功侠士,精通西洋科技,发明小型潜水艇;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的作者“荒江钓叟”历来身世成谜,在书中竟是一个聪明到令人生畏的推理少女;世界科幻元老雨果·根斯巴克效仿《80天环游地球》开始世界之旅,也来到魔都上海,靠着自己发明的电击拳套和一身过硬的拳击格斗术,和众人一起闯入黑帮总坛大杀四方……

    古代与现代、历史与幻想在这里融合于一体,汇聚成为一座虚实难辨的“蒸汽朋克”上海滩。

  • 死里逃生

    作者:吴琦(主编)

    本辑《单读》回到本土创作,时隔四年,再次推出原创小说选集,汇集了包括郭玉洁、郑在欢、蒯乐昊、索耳、双雪涛、孙一圣和颜歌在内的七位青年小说作者的新作,以及胡波的诗歌、李静的随笔和贾行家、许志强、徐兆正的文学评论。此外,《单读》首次以别册的形式推出“中英小说对读”,收录颜歌小说的中英文两个版本,穿透语言和文化的边界。

    这些作品多创作于2019年末至2021年,正值世界危机四伏、我们“死里逃生”的时刻。在理性尚未抵达之时,我们的身体、情绪、欲望已经做出了反应。文学的背后是当下的心灵状况,我们想用新的文学声音,去回应新的现实困境。

  • 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

    作者:刘毛宁

    世上本没有坏小孩,爱能疗愈唯一的童年

    请给那些偷偷做了错事的小孩,一次释放秘密的机会。

    国际大奖动画导演刘毛宁原创作品

    绘本动画电影《向着明亮那方》单元故事之一

    ◎ 编辑推荐

    ☆独立动画导演刘毛宁首部现实主义风格的原创图画书!用生活感的画面描绘中国人的童年故乡

    这个故事是作者刘毛宁对故乡生活的记录,故事背景是河南的乡村,画面中描绘和展现了乡村农民劳作、孩童打柿子、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小时候的零食焦酥棒等等元素和场景,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画面里高饱和度的色彩,展现了作者独特的美学风格,既是作者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亦是中国乡村的真实写照。

    ☆讲述普通家庭里的爱与遗憾!聚焦普通农村家庭的情感生活

    故事里小男孩在妈妈的要求下照顾年老孱弱的外婆,而小男孩却常常违背母亲的命令,还偷偷拿了外婆藏在蓝色铁皮柜中的钱。男孩的行为侧面反映了他和外婆之间膈膜的情感关系,而故事的结尾,男孩的妈妈看着蓝色铁皮柜轮椅而落泪,似乎也暗示着妈妈与外婆之间存在着一种略微疏离的爱。这个故事聚焦于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中祖孙三代之间微妙的相处,展现了传统中国家庭的亲情模式与情感联系。

    ☆展现儿童纯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的道德情感正向发展、培育责任感

    故事中小男孩陷入了害怕偷钱被外婆发现与希望被外婆责备之间的深渊时,却被外婆的一句话所拯救,这是故事的高潮,也是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的段落,显示了祖辈对儿孙无私的爱与理解,而后男孩自发地为外婆做了一件他能想到的事,以此来消减内心对外婆的羞愧,但更多的是在回应外婆的爱。这个故事是作者与童年的自己和解,也会令有类似“偷钱”经验的读者感到宽慰、获得心灵的解救。

    ☆疗愈童年,释放心灵深处的秘密!以真实地书写搭建两代人相互理解的桥梁

    刘毛宁在作者后记中写道:“当我追问妈妈那时到底有没有发现我偷拿了外婆的钱,正在给我收拾回北京行李的妈妈,并没有很认真地回答我的问题,只是想了想,说:“那个时候冬天很冷,你外婆常年待在床上很难保暖身体,我一直想给你外婆买条电热毯铺在床上,但总是忙到忘记,现在每次想起来都会觉得很遗憾。”听了妈妈的话我才明白,原来大人也和孩子一样,藏了许多难以言说的东西在心里,可能很久都没有机会讲出来。因此,我决定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书内附赠作者亲笔手绘纸,为那些没能说出藏在心中秘密与遗憾的读者,创作一个释放和疗愈的契机。如果不能讲出来,那就写下来吧!浪花朵朵童书编辑部和作者,期待大小读者朋友的分享。

    ◎ 内容简介

    讲述羞愧感在一个孩子内心疯狂滋长又安然褪去的成长故事。

    妈妈要求我照顾腿脚不好的外婆,而我只想要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一天,我发现了外婆藏在蓝色铁皮柜轮椅里的钱,便偷偷拿了去买喜欢的零食吃……我不知道外婆有没有发现,内心充满了恐惧,不知道自己将会面对怎样的惩罚,也不知道那将是我仅有的一次,在外婆面前大哭的时刻。

    冬去春来,外婆去世了,在参加完葬礼回家的路上,我第一次看见了妈妈的眼泪。

    ◎ 名人推荐

    “这是一本难得的关于小时候‘偷钱’的绘本,希望小朋友读了以后也能释放自己的‘秘密’。”——中国原创图画书《团圆》作者 朱成梁

    “毛的图文本和画面都做得很好,故事有些伤感,但很令人感动。”——法国著名童书出版人、开心学校出版社前总编辑 阿瑟`霍布施米特(Arthur Hubschmid)

    “这个故事里温暖而厚重的真实与平静的叙述,颇有动人的力量。”——中国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作家、翻译 阿甲

  • 找钥匙

    作者:文珍

    ★丧失恋爱欲望的年轻白领、对女大学生暗生情愫的快递小哥、病倒了也只有单位领导知道的独居男人、影视寒冬中无以为继的编剧枪手……文珍笔下的他们就在我们的不远处,“他们”同时也有一部分属于更广阔的“我们”。

    ★在时代的磁场下,这些规规矩矩、太过普通的人,各自陷入不太“正常”的境地。衣食无忧者精神困顿,有精神追求者受困于身外物,还有的人身心俱疲。“他们无力反抗,但是他们的痛苦却无比真切。”

    《找钥匙》收入了11篇中短篇小说,讲述了11个属于这个时代的、发生在北京的故事。暴食者、囤积狂、母胎单身、丁克已婚女、广场舞大爷……他们常被目为边缘,同样参与了构建这城市,却始终难以真正融入主流。无数的“他们”安静地生活着,轻微地反抗着,日复一日地小型崩溃着。文珍把我们拖入北京城的众声喧哗中,如置身于不舍昼夜的流水,又逼迫我们在这河水深处寻找各自生活的钥匙。

    ————————

    【评论】

    女性、社会、文化和审美,文珍处在种种幽暗小径的交叉点上。——李敬泽

    作家的职责不仅仅是摹写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经验。底层青年在大都市的生活和精神困境并非一种符号化的景观学,而更是一种有其内在脉络的人性的存在方式。他们根本不是外在于我们的一种用于自证道德优越的工具,而是一群和我们生活高度同构的复杂生命体。——老舍文学奖颁奖词

  • 始于一次分神

    作者:胡桑

    《始于一次分神》是胡桑的书评集,共收入从2010年至2018年间创作的书评,指向文学构筑潜能生活的能力。这些书评曾发表在《书城》《新京报》等各类报刊。

    该书涉及辛波斯卡、米兰•昆德拉、略萨、马内阿、特雷弗、君特•格拉斯、鲁西迪、里尔克、帕慕克、阿兰达蒂•洛伊等著名的中外当代作家。在写作中,胡桑秉承了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的细读方法,深入文本肌理,揭示文本写作的秘密,为读者开辟出诸多通往文学作品的条条幽径。通过胡桑的解读,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目击一个充满差异和竞争、最终能够和解的完整精神世界。

    胡桑的书评既拥有诗人的敏锐,又具备学者的严谨,在文本与现实、历史与想象、形式与价值之间游刃有余地自由穿梭,文字摇曳动人,又处处引领着读者去沉思文学、生活与生命之间的幽谧联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评集,同时也是一本探讨文学何为的思想论集。

  • 竟然是真的

    作者:刘天昭

    这本诗集收录了2014年到2021年7年间作者自选的91首诗。作者以守株待兔的心态,在拥挤昏困的中年生活中,收集了许多忽然明亮的图景、忽然清晰的想法、忽然跌宕的情感、忽然如云朵投下阴影一般到访的记忆。她以小说家的舒展的语言,难为情似的朴素的修辞,写出了平实易懂的文本,然而文字背后是作者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生命的深广感受,以及对“何为诗意”的坚实信念。先有诗人,再有诗。正是作者那几乎潜入下意识的文学自觉,令她可以在混乱的外部现实和恍惚的内部现实中锚定,为那些“昏昏中的恍然”定格,呈现出陌生而亲近的诗意。

  • 祥瑞

    作者:张向荣

    ★上追尧舜,禅让称帝,王莽究竟是民选的圣主,还是篡汉的罪人?

    ★新锐文史作家、网红书评人张向荣首部历史非虚构作品

    ★罗新、刘勃、陆大鹏力荐

    ★搁置定论,厘清王莽真容,揭示两汉皇权真相

    丰厚细节,再现政途跌宕,叩问儒家使命得失

    ~~~~~~~~~~~~~~~~~~~~~~~~~~~~~~~~~~~~~~~~~~~~~~~~~~~~~~~~~~~~~~

    ★传统史学把新莽贬入闰位,把古典末期的这个重要瞬间涂抹得怪诞荒唐。张向荣以深描细察的写作,让读者看到一个充满活力和可能性的转折时代。

    ——罗新

    ★写得真好,第一章汉史简述,综合各种前沿成果,信息量超大。具体讲王莽的部分,已有研究本身较薄弱,可依傍的成果较少,行文从基本史料出发,舒缓而缜密,常识与识见,自在其中。

    ——刘勃

    ★张向荣博士的《祥瑞》,不仅仅是王莽的传记,而且把西汉的“建国”“建政”大业以及儒家如何成为帝国意识形态的过程梳理得很清晰,令人豁然开朗。这本书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作为支撑,行文深浅适中,结构设计巧妙,幽默风趣,常有发人深思的犀利评论。对王莽、西汉历史和儒家这三个话题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妨读读这本书。我期待能够读到更多这样面向“受过良好教育、非专家”读者的中国题材历史书。

    ——陆大鹏

    ~~~~~~~~~~~~~~~~~~~~~~~~~~~~~~~~~~~~~~~~~~~~~~~~~~~~~~~~~~~~~~

    ★元始元年(公元前1年)春正月,汉室迎来一件千年未有之祥瑞。来自极远之地的蛮夷“越裳氏”到长安朝贡,献上一只白雉、两只黑雉。白雉出现,意味着天下出现了道德流布四夷的王者。刚即位的汉平帝年仅9岁,越裳氏上一次到中土献雉,还是周成王时期,见的是辅佐幼主的周公。——难道所谓“王者”,是刚刚稳定了西汉政局的大司马王莽?这极有可能是王莽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可臣民们怎样看待这位功德超群的外戚权臣与周公相媲美?是诧异、震惊,还是觉得锦上添花?

    ★中国历史上,西汉与后世定型的“一家一姓”的朝代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个朝代,更是中国儒家文化首次实现立法的新阶段。同时,西汉也是一个迷信天人感应的时代,在不到两百年的历史中,充斥着谶纬之学。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灾异变化、祥瑞谴告就与现实政治运动紧密相连。

    ★生于西汉末年的王莽,幼年丧父,并没有得到作为外戚家族成员的优待。他从一介儒生,以其周全的为人处世之道,一跃成为家族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他借助“祥瑞”之说,重返朝堂;又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步步高升,最终合法建立了新朝。那他又是如何在短短的十五年里,就从“天下归心”的“哲人王”成为了一个“天人共弃”的篡汉者?

    ★面对日益严峻的政治合法性危机,儒家理论的实践者王莽勤劳王事,建辟雍、制礼乐,恢复井田,赢得了同时代其他儒士的认可。那么王莽称帝的真正动力又是什么?王莽到底是邪恶无道的簒夺者,还是复古派的改革家?是儒教立国的决定者,还是演技精湛的政治表演家?

    ★本书截取汉宣帝到新莽这一历史片段,从“祥瑞”这个视角切入,剖析王莽的个人、家族和政权相关的人物事件,再现了太后王政君、外戚王氏家族、刘姓皇室家族、儒家经师、官僚士大夫等在西汉末年政治舞台的角力,进而重新审视旋涡中心的王莽,以窥他和时代的真貌。

  • 人间我来过

    作者:那多

    【编辑推荐】

    ◆数百万读者心中悬疑神作《19年间谋杀小叙》作者、爱奇艺迷雾剧场《致命愿望》原著作者那多重磅新长篇!

    ◆红色寿衣、掐死、埋尸坑……基于真实事件,重启冷案擒凶

    ——还有什么比丈夫出轨更可怕吗?

    ——有的。

    ——还有什么比丈夫杀人更可怕吗?

    ——有的!

    ◆第一遍读心头冰凉拥堵,第二遍读冰凉中渗出温度

    悬念应接不暇,结局虐到超乎想象!后劲十足,孤独感、深渊感、惊愕感无法形容!

    「还好还好,他只是杀了人,没有不爱我。」

    ◆城市繁荣一角里的绝望真相,小人物的疯狂与尊严:阶层的差距/生活的罗网/邪恶的快感/情感的麻痹/命运的不公……从第一句开始,悬念迭起,不断搅动着你内心隐隐作痛的地方。

    ◆那多极其擅长造境,细节里隐藏着对人心人性的深入琢磨。从至暗中找一点点善,从泥尘中开出花。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难,光鲜者有自己的卑微处,卑微者也会有自己的坚持与光彩。——那多

    ◆被命运拖进泥泞角落,才有机会把人心看清。

    ◆突破大众小说和纯文学界限:孙甘露、史航、马伊琍、李雪琴 推荐!

    -----------------------------------------------

    【内容提要】

    顶上的床架剧烈摇动着,一句话一句话从上面钻下来。

    要死了要死了,米莲在床底下想。跟踪丈夫跟出这样一个结果。

    他怎么喜欢抽烟的女人?

    自己错在哪里?那个女人赢在哪里?

    ……

    她不敢哭,甚至决定什么都不问。

    她可以假装不曾有过这个夜晚。

    但命运的齿轮深深钳住了她,把她碾进丈夫过往的30年人生——

    从这一夜开始,触到了枕边人的地狱,她这才真正意义上的活着了。

    可地狱太深,他和她都还没掉到底。

  • 小镇奇谈

    作者:七月

    哪怕掀翻整个宇宙,哪怕抹去九十年代,我们也要带你回来。

    退去的历史大潮中淹埋着宇宙的秘密

    失落的山中小镇里激荡着科幻传奇

    银河奖、星云奖得主七月回首往事之作

    用《群星》拯救成都,用《小镇奇谈》拯救自己

    【内容简介】

    我们走过的1999年,是真正的1999年吗?

    当三线建设隐没于历史,神秘的山中小镇依然守护着共和国的核心机密。

    可是,这里的居民浑然不觉,依然享受着千禧年到来前的喜悦。

    只有四名少年因为同伴的消失,发现了小镇的异常,踏进了秘密的旋涡。

    此刻,世界的时间线停滞不前,无数的可能性缠绕在了一起,大爆炸将临。

    小镇毁灭在即,人类毁灭在即,宇宙毁灭在即,而那个神秘的透明生物依然沉默不语……

    少年们能否令文明重启?

    【名家推荐】

    《小镇奇谈》有对宇宙终极命题的思索,有对少年人内心世界的描摹,更有对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怀念。每一位走过少年时代的读者,都会有独属于自己的代入感。作家七月将自己的创作母题上升至星空,下沉至现实,通过诡谲奇异的故事表现出来,很是让人着迷和惊喜。

    ——《唐人街探案》《球状闪电》导演 陈思诚

    《小镇奇谈》的杰出不仅在于从封闭小镇一步跨越到宇宙基础层面的宏大构思,更重要的是,你可以从故事里读到那些典型的中国焦虑、中国情感和中国愤怒。无论如何,我很嫉妒七月的寻找和描述。我喜欢这个故事。

    ——《大角快跑》《饿塔》作者 潘海天

    在我的印象里,科幻小说往往显得严肃深沉,可《小镇奇谈》里却有一股子浓浓的少年气。当科幻黄金时代的探索精神和少年人的执着追寻合二为一,这股纯真的力量足以发现宇宙的终极奥秘!

    ——《悟空传》作者 今何在

  • 古画新品录

    作者:黄小峰

    《古画新品录:一部眼睛的历史》是艺术史学者黄小峰对中国古画的品读。作者选取了流传于世的35件国画作品,以皇宫、市井、生灵、山水、历史、眼睛、身体为线索,将35篇研究文章归纳为7个单元。这些作品并不限于美术史中的名人名作,还有湮灭无闻但富有趣味的珍品,涉及风俗画、山水画、人物画、动物画等多个领域,如《祥龙石图》《踏歌图》《早春图》《瑞鹤图》《流民图》等等。作者从最基本的作品研究层面出发,详细剖析画面内容,并结合文学、风俗、政治、历史典故等,解读作品隐藏的内涵,例如《祥龙石图》中的多重景观,《纺车图》中关于家国理想的隐义,《早春图》背后的政治与时间,《瑞鹤图》中的“瑞鹤蓝”,等等。通过层层深入的“解读”,作者揭示出平面画作隐含的深意——画家本人的巧思、情怀,一幅画诞生时的社会景观,当时的风俗习惯,上至帝王、下至乡野村夫的所思所想,等等——向我们呈现出千百年前生机勃勃的社会景观。

  • 六朝文明

    作者:[美] 丁爱博(Albert E. Dien)

    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时代,政权割据、战争频发、人口迁徙让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正是在这个所谓的“黑暗时期”,中国的艺术、技术、思想和文化都取得了巨大的创新和发展。丝绸之路不仅带来了外来货物,也带来了新的宗教和文化。得益于民族融合与南北差异,这一时期的服饰风格、饮食习惯、墓葬雕塑、音乐舞蹈等无不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差异。

    美国资深汉学家丁爱博认为,六朝是一段非常复杂的时期,对它进行任何“标签式概括”都不会很贴切。他以考古出土实物为基础,对照传世文献,既宏观阐述了六朝的政治与社会,又细致描绘了六朝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幅全景式的六朝图卷。

  • 扎根

    作者:韩东

    一幅生动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风俗画

    一部语言干净且沉静的美妙作品

    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一代诗人的文学偶像,当代华语写作的标杆性作家韩东

    “年代三部曲”首次集结出版

    北岛、贾樟柯、苏童、左小祖咒、老狼等倾情推荐

    编辑推荐

    作家韩东讲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三部小说《扎根》《知青变形记》《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首次集结为“年代三部曲”出版。

    《扎根》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奖作品,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本书用儿童的清澈双眼观察世界,这世界新奇生动,处处皆景,令人读之津津有味,又回味无穷。

    著名插画师老二为本书创作插图,风格怀旧幽默亲切,带着读者来到上世纪60年代的苏北乡村。

    内容简介

    1969年,老陶一家老中青三代五口人从南京下放到苏北洪泽湖边的三余,由此展开一段长达十余年的故事。

    作品以儿童小陶的视角展开,从孩子纯净好奇的眼中,看到父母无畏人生困境的努力、三余优美的乡间景致、憨厚又带点精明的乡亲,还有人与自然、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名人推荐

    在这部绵密而沉静的作品中,历史和记忆,现实和虚构,小事和大时代,轻与重,经由韩东不动声色的叙述,呈现出了另一种异端的面貌,细心的读者自能从中读出一种内在的震撼。

    ——摘自华语传媒大奖长篇小说奖授奖词

    作为小说家的韩东和作为诗人的韩东是一脉相承的,他以特有的方式改变中国当代小说的景观。

    ——北岛(诗人、作家)

    韩东的小说告诉我们,生活里的平庸比我们知道的还平庸,生活里的诗意比我们能感受到的还诗意。韩东洞悉那些显而易见却不被我们发现的事情,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不动声色却最惊心动魄的讲述者。

    ——贾樟柯(导演)

    韩东也许就是中国版的雷蒙·卡佛,以其敏感掌控文字触觉,温和与锐利交集,直抵世态人心。

    ——苏童(小说家)

    在《扎根》当中,通过对父亲下乡的回忆性描述,韩东复原了一个时代的朴实无华的图景。那种叙述扎实、平实、准确、有力但内敛的语调,实在是老韩基本功高超的证明。

    ——邱华栋(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

    《扎根》细节描述扎实精确,叙事貌似不动声色,情感被一再凝缩以至于形成了难以撼动的坚硬的核,面对这样刀砍斧削的完成品,一个写作者脱帽致敬乃是理所当然。

    ——金海曙(小说家、剧作家)

  • 夜间巴士

    作者:左马

    《夜间巴士》是知名漫画家左马长篇漫画代表作。

    长长的列车穿过隧道进站后,一个戴眼镜的女孩下了车,在向导的指引下,她阴差阳错地搭上一辆夜间巴士,继续回乡之路。

    然而,眼前熟悉的环境渐渐陌生,植被茂密的丛林、垒石头的怪男孩、UFO观光胜地、小镇居民的午夜大迁徙……各种奇异的景色从身畔掠过,她踏上了一条时空扭曲的路,这辆神秘的夜间巴士会把她带往何方呢?

    【媒体评价】

    ★读者一定会惊叹于左马这种如临其境般的想象。——《出版人周刊》

    ★左马可谓是中国风格漫画的领军人物,在向家庭致敬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了一位青年艺术家的迷人形象。——Booklist

    ★左马的漫画总是发生在我们熟悉的地方,其中的奇遇、怪想都像童年的一个个梦境。——《界面文化》

    【名人评价】

    ★在我们看不见的虚幻时空里,有一辆以人生不同阶段为站点的夜间巴士,如果逝者是留在车上向终点驶去的人,而与她中途告别下车的其实是我们。——胡晓江(漫画家)

    ★左马非凡的创作力就是用ZUI稚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的情感,令我感慨这太难了,他做得好。——刘冬子(漫画家)

    ★这是献给奶奶的书,也是借奶奶的幻境完成了左马的奇想。——撒旦君(漫画家)

    ★画中的黑色边框与形体隐藏着无尽的思念。以漫画的方式为逝去的亲人做些什么,其间的经历怕是常人难以想象。我很敬佩左马。——王烁(漫画家)

    ★左马在他的漫画里越直接地面对他自身的处境和疑惑,把他的情感毫不掩饰地释放出来,就越感动我。——烟囱(艺术家)

    ★左马在有轨跟无轨之间,留下足够的碎片,巴士上的故人相遇,然后分离,故人们都是碎片的样子。——李清月(绘本画家)

    ★故事富有诗意和个性化特点。梦幻般的情节和高度渲染的氛围让我觉得他是继柘植义春后新一代极具艺术性的漫画家。——马修·佛赛(绘本作家)

    ★幻境与回忆的冒险,虚妄与现实的交织,有人在回忆的逝去中离开,有人在亲情的回溯中归来,这是两代人的回家之旅。——陶朗歌(漫画评论人)

  • 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

    作者:扬之水 著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繁荣强盛的时代,“唐”也成为中国人或中国文化的“代称”。日本正仓院,除中国外收藏唐代文物最著名的机构。正仓院的唐代文物不同于考古出土品,均为传世品保留至今。并且文物规格很高,品相完好,其完整、精美程度是出土文物不可比拟的。因此正仓院备受日本当地及中国研究者、爱好者的关注。可以说,正仓院反映了大唐“最真实”的样子。

    从2012年起,每年秋天,扬之水先生都会赶赴正仓院,她被誉为“新一代名物学开创者”。她将赴正仓院看展看成是一次次“约会”,正如她书中所说:“京城的银杏树黄了,京都的枫叶红了,便是与正仓院约会的花信,于是带着唐人故事走进正仓院。”七次“约会”之后,她将所见唐代宝物与生活史的细节以及诗歌对应的物事结合起来,十年后写成了这本书。

    《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奈良博物馆观展散记》全书共分八个篇章,均为扬之水七赴奈良正仓院观展所得,另附录一篇与正仓院文物工艺相关的文章。她以细腻的文笔,记录在展厅观看到的点点滴滴,古琴、古镜、文房用具、香炉、棋盘、金银首饰……以一贯的严谨考证,结合诗词文献、考古材料及图像资料,带着我们品读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还原历史的原貌,呈现唐人的生活。

  • 置身事内

    作者:兰小欢

    “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直面真问题、深究真逻辑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毕业课”

    ☆ 连接抽象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行的动员与资源调配,推动经济增长?

    在确保增长的过程中,如 何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

    ☆ 结合学界前沿研究与一线调研经历

    扼要论述+延伸阅读指引,满足弹性认知需求

    生动解说光伏、面板等行业案例,清晰复盘宽窄巷子、华夏幸福等建设经验

    ☆ 微观机制+宏观现象 双重维度串联中国经济生活中中知识与现象的碎片

    理解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动逻辑

    解读城市化、房价、贫富差距、债务、国内外贸易生态等现象背后各种要素的联动

    ☆ 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门道,从枯燥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到机会。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

    本书是是兰小欢多年教学、调研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