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论语诠解

    作者:杨朝明,张亚欣

    《论语诠解》立论高远、体例新颖,兼顾学术性与普及性,对《论语》二十篇进行了十分有洞见的解读。本书立足学术前沿,谨遵学术规范,结合新近出土文献进行深入研究,补充了孔子和早期儒学研究的不足,并对一些《论语》误读提出了新见。 《论语诠解》体例由“概说”、“诠释”和“解读”三部分组成,每篇一个总“概说”,概括说明各篇的内容、主题思想及学术价值。各篇的每一章又分为“诠释”和“解读”,“诠释”对各章主旨详加阐述,并对重点词汇和疑难字词进行独到、客观的阐发;“解读”重在对各章文义进行简明易晓的说明。
  • 梅花易数

    作者:[宋] 邵康 节撰,周浩良 整理

    故宫珍藏善本:梅花易数,ISBN:9787510811555,作者:(宋)邵康节 撰,周浩良 事理
  • 于丹字解人生

    作者:于丹

    汉字是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循着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触摸到所有观念由来的秘密;汉字也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 写中国字,懂中国心。 汉字,一笔一画,都流淌着我们的血脉,蕴藏着我们的乡土情怀。于丹教授通过对汉字的解读,带领我们感受汉字的典雅,唤醒心中的诗意,并领悟其中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生道理。
  • 论语译注

    作者:杨伯峻

    “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向以注释准确、译注平实著称,是当代最好的《论语》读本之一,在学术界和读者中享有盛誉。但因其一直以繁体字本行世,也给不少读者带来了不便。为此,编者这次改用简体字出版,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因为改用简体字,原来的个别注释不再适用,编者作了相应的调整。繁体字本中的《试论孔子》、《导言》、《论语词典》等,是杨伯峻先生的研究心得,欲深入学习、研究《论语》或古代汉语的读者,可参阅繁体字《论语译注》。
  •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20世纪中国一代哲人冯友兰毕生的经典代表作! 被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奉为生命灯塔,给了她战胜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 北京大学出版社独家拥有版权的冯友兰亲自指导翻译并认可的唯一版本! 在20多万字的篇幅里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智慧等方面的理解,融会了史与思的智慧结晶 ,洋溢着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 季羡林、杨振宁、厉以宁、赵启正、李慎之、易中天、张颐武推荐阅读! 所获荣誉: “全国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之一 《中国哲学简史》内容简介: 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融会贯通的讲解。 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方面的理解,融会了史与思的智慧结晶,洋溢着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现实的人生关怀。 它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译本,拥有众多的读者,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同样,它也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启迪现实人生的入门书。 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可以影响大众一生的文化经典。 名家评论 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 ——韩国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朴槿惠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著名国际问题专家 李慎之 中国哲学里,我推荐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部头很小,讲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问题。它本来是写给美国人的,非常通俗易懂。对于所学专业不是哲学的学生是最基本的。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这样的书。 ——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陈来
  • 西藏生死书

    作者:索甲仁波切

    希望每个人不畏惧死,也不畏惧活; 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慈悲澄明的关怀; 希望每个人透过心性和真相的彻悟,找到终极的快乐。 《西藏生死书》针对生死问题提供许多法门和答案,其背后便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上师。本书自始至终都是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智慧,他们透过了悟心性所建构的慈悲世界的愿景。 ——索甲仁波切 在翻译的过程中,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文字都让我感动不已,它揭开生死真相的真、度尽一切众生的善、流畅优秀律动的美,堪为人人必读必受持的经典。 ——郑振煌
  • 革命时代的士大夫

    作者:孙郁

    我在教书之余,陆续用了两年时间写出此书,总算告一段落了。编排目录后,才发现与预期的样子有别,然而生出来的孩子也只能如此。这本书,是对自己年轻时期的记忆的一次回溯,自然也有内心的寄托在。但要说有什么意义,却有些茫然,自己也理不清的。我只是想通过汪曾祺,来写一群人,沈 从文、闻一多、朱自清、浦江清、朱德熙、李健吾、黄裳、黄永玉、赵树理、老舍、邵燕祥、林斤澜、贾平凹、张爱玲等,在革命的时代,他们有着挫折的体验,不都那么冲动,还有士大夫的遗传在。这些文人数目不多,在五十年代已经溃不成军,但其余绪却奇迹地保留下来。我们的文化没有被无情的动荡完全摧毁,大概和他们的存在大有关系。 现代以来的革命,自然有必然的逻辑,是社会矛盾与历史合力的结果。看秦汉以来的历史,我们似乎摆脱不了这样的巨变,那也是潮流所致。但回望那个血色的年代,我个人的经历快乐殊少,而是蒙受着难以承受的痛苦。所以现在有谁歌颂“大跃进”与“文革”,内心总是不舒服的。那原因是自己做过奴隶。如果那样的革命是对的,我以为还是拒绝为好。它和李大钊、鲁迅那代人理解的革命殊远,也是对先贤的背叛。无奈,我们就曾在这样的背叛先贤的时代走过来的。 我感到幸运的是,在革命起伏不定的青年时代,结识了几个老人。他们在没有暖意的地方,给世间留下了温情。我见过许多“革命者”的面孔,一个个都很无趣,相反却在这些入世的隐者那里,见到了美丽的性灵。这些都神异地闪现在灰色的天幕上,给无聊的寒夜些许明快之色,才使我知道思想还可以这样开始,诗意的表达原来能够那样进行。那是怎样的有趣,我的冻僵的心似乎蠕活了。也恰是那样的遇合,有了我人生的变化。知道了应做什么,不做什么。虽然已晚,而望道无先后,其乐是一样的。 不错,士大夫有士大夫的问题,汪曾祺那代人,比起鲁迅那代知识分子有退化的一面。比如中庸,比如不可避免的奴性等等。在那样严酷的时代,我们也不必苛求前人。在我看来,几千年来的中国,有一个士的传统,这个传统被各类革命基本荡涤后,优劣具损,连闪光的一面也难见了。倘能还有六朝的清峻,唐人的放达与宋明时期的幽婉,也是好的吧?我幼时受到的教育是历史的虚无主义居多,那是一种偏执。现在已经没有前人那样俊美的神采了,因为已经读不懂古人,对历史也知之甚少。 写这本书,是一次补课。许多陌生的资料给我诸多的提示。历史离我们并不远,而有许多存在要理解起来却很难了。我们已经失去了老北大的氛围,失去了西南联大的语境,失去了与古人对话的通道。这些也许只有靠年轻人的重新启动才能解决。那么我的劳作,不过是多种尝试的一种,也算一种微弱的过渡,后继的人,会做得更好的。 现在学界的争论很多,派别林立,是不可免的生态。在我看来,无论左与右,失去了暖意的叙述,缺乏智性的文本,青年人是不会亲近的。鲁迅、沈从文、张爱玲、张中行、汪曾祺的文章还被不断的阅读,大概是还含着不灭的智慧,与人性的温度。就审美而言,他们把传统的与域外现代的艺术结合得较好,或者说是融会贯通的。当代的作家,有此功夫的不多,汪曾祺等人也因此显得弥足珍贵。我沉入此中,不过是寻梦,以填补自己多年无聊的心境而已。 书在,已无需多言了。只是还想听听读者的意见,哪怕是相反的声音,也是好的。出版作品,不都是荣耀,更多的是漏出自己的原态,温吞与偏狭,固执和短视,都含在字里行间,巧饰是骗不了人的。如果因此而受到批评,知道自己的盲点,摆脱晦气,自然也是重新自省的机会。那么,我会更加的感激。 孙郁 2011年1月31日
  •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作者:吕峥

    黑暗如磬,一灯如豆,唯有顾准,踽踽前行…… 本书记录了顾准坎坷曲折的一生,从家道中落的少年奇才到十里洋场的青年才俊,从热情洋溢的革命青年到枪林弹雨下的地下党员,从意气风发的财政局长到众叛亲离的“极右派”……59年的多舛命运,看遍了人世百态,尝遍了酸甜苦辣,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面对拳打脚踢、妻离子散,他拖着残破的病体,守着自己的信仰,从未停下前行的步伐:生命不息,思想探索不止! 在真理的路上,他一个人孤独前行,很苦,很难,亦很远…… 新锐作家吕峥以犀利、冷静的笔触,写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孤独内心和探索精神,一个时代的沉重叹息,读懂顾准,反思过去,理解当今!
  • 林徽因传

    作者:张清平

    《林徽因传》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影子,有着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积极的人生启示。
  • 吴宓与陈寅恪

    作者:吴学昭

    本书是著名学者吴宓与陈寅恪的学术活动及友谊,为二十世纪学术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本书以吴宓的日记、遗稿为依据,忠实记述了二人哈佛同窗、清华共事、燕京授业、直到劳燕分飞、远山隔越、粤蜀相望、鸿雁往还,一对旷世知交长达半个世纪的深情厚谊。书中细致入微地叙述了吴宓与陈寅恪的学术思想和社会活动,核心是对中华文化终身抱持极其坚定的信念,并作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 《大脑开发秘册》

    作者:姬广亮,姬广星

    我们的大脑有100多亿个神经细胞,每天能记录生活中大约8600万条信息,思想每小时游走300多千米,平均每24小时产生4000种思想。据研究,人的一生能凭记忆储存100万亿条信息。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对自己的大脑能做什么知之甚少。 本书融合了国内外众多记忆大师的记忆方法和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从创建“数字密码本”到勾画“思维导图”,从“赌王”数字记忆术到无规则数字记忆规律,从两分钟记住一幅随机打乱的扑克牌到3亿人在使用的思维导图,从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记忆法到大脑隐性潜能的开发……不仅为学习、工作中的零碎记忆传授了方法,也为最强大脑的开发提供了可能。 本书为国内迄今超级大脑开发最资深权威著作,跟随作者指示,组装一套全新的“记忆操作系统”,记忆力、思维力、信息处理能力、演讲力、决策力……将会逐一释放爆炸性的能量。
  • 生命从来未曾看轻任何人

    作者:[美] 奥里森·马登

    【编辑推荐】 ★ 写给千万不安困惑的年轻人,最温暖的篇章,讲给拥有梦想、并正在努力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的你。 ★ 47篇暖心佳作,讲的是你一生都要应对的问题! ★ 篇篇直指年轻人所面临的痛,极富启迪意义和收藏价值 ★ 记住内心期待什么,即能做成什么。前路尽管迷茫,但我们有一颗向着太阳的心。总有一天你会变成你喜欢的样子! ★ 卡耐基、林语堂、几米、柴静、冯唐、马云、张小娴等人推崇备至。俞敏洪、张德芬、蔡康永、毕淑敏等鼓舞推荐。 【内容简介】 疲于应对的工作、寡淡无味的感情、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这些只会无限地消耗你的激情和能量,赶快摆脱吧!《生命从来未曾看轻任何人》里的47篇温暖人心的佳作、100多个打动心灵的故事都是作者用自己一生的经历提炼的真谛。为当下目标不清、方向不明的年轻人找回初心,让他们接近梦想。 生命很长,何时上路都来得及。这是我们的黄金时代,我们的应许之地,只要梦想合理、期望合理,世界自会找到方法帮你实现。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论是谁,都应该相信自己的期待能够实现。总有一天,你会变成你喜欢的样子!
  • 异类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异类》带我们走进了成功人士的世界,意外揭开一连串令人惊异的统计结果:英超联赛大多数球员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都生于1955年;纽约很多著名律所的开创者竟都是犹太人后裔,并且其祖辈大多在纽约服装行业谋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英超球员的注册时间是每年9月,在同龄球员中,9月出生的人实际上比8月出生的人几乎大了一岁,一岁之差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影响巨大;1955年前后正是计算机革命时期,出生太早,无法拥有个人电脑,而出生太晚,计算机革命的时机又被别人占去……因此,那些奇才异类得感谢机遇的眷顾。另外,他们的成功还需要上辈人的文化熏陶,与文化传承息息相关:中国人的数学优势得益于中国人种植水稻的勤劳精神和汉字读音的简洁明了;20世纪90年代初韩国较高的飞机失事率,也是由韩国上下级之间过于严格的等级制度造成的。 怪才格拉德威尔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机遇和文化、环境因素,即便是智商超过爱因斯坦,也只能做一份平庸的工作。 《异类》带领我们找到了成功的根源,发现了更深刻的成功契机,也为社会变革带来新的启示。
  • 学诗浅说

    作者:瞿蜕园,周紫宜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 本系列拟出版100多种,首辑收入十本。 这是一本极好的关于中国古典诗词学习和欣赏的入门读物,两位作者之名今人已多不知了,但一位是堙没已久的文史大家,一位则是近代最富诗才的女画家。这样珠联璧合的大家之作,功力一流,可称经典。捧书读来,且不论其内容的精当,识见的深刻,光是那些博雅渊醇、妙语如珠的文字,就足以让我们大快朵颐了。 名人推荐 本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的半个世纪中,中国学术界自王海宁、梁新会之后,够称得上“大师”的,陈(寅恪)、瞿(兑之)两先生可谓当之无愧。但陈先生“史学大师”称号久已著称,瞿先生则尚未有人这样称呼过,其实两位是一时瑜亮、铢两悉称的。 ——学者周劭 蜕老对秦汉至明清历代官制的精通,确实身怀绝技。他兼具功力、识力、才力。 ——古典文学家金性尧 兑之书法遒美,有晋人风,古人所谓:“即其书,而知其胸中之所养。” ——掌故家郑逸梅 兑之博学能文,著述宏富,又工书法,善画山水及梅花,合乎吾侪心目中理想的中国文人之标准。兼治西籍,并娴政事。其于学则邃于史,掌故精熟。 ——国学大师吴宓 瞿氏曾从王闿运读书,文史根底很深。 ——著名出版家钟叔河 陈寅恪和瞿兑之都是对历史有卓见的学者,他们的判断应当是历史研究中的深刻经验。 ——学者谢泳 瞿兑之是个见识非凡的读书人。他的高明想法,有时候述而不作,让史实和材料说话,埋藏在选题和叙述之中。很多时候他也会议论风生。他的议论中正平和,即之也温,从不故作惊人语,从不作无根浮谈。那是一种极为难得的读书人的见识。 ——当代作家小宝
  •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作者:何建明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破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进城的日军,以其占领者的优越感,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残暴地屠杀了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守城官兵和普通市民达30余万人,在中国人心头和中华民族史上留下了一段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痛…… 作者饱蘸国人的血泪,文笔大气磅礴,以详尽的事实和一手资料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震撼着读者,以犀利的拷问促使今天的读者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深入思考其历史教训现实意义。 国内尚无一部从中国人的视角去全面完整地反映这一事件始末的优秀力作。这部作品将从报告文学角度填补这一空白,也是做为对首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献礼。该书已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重点选题”。
  • 我执

    作者:梁文道

    本书为梁文道先生所撰写的散文随笔集,是以香港《成报》文采版专栏“秘学笔记”的文字为主,谈及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疾病经历、信仰感悟、城市文化、文学艺术、历史记忆等个人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诸多方面。读来清新自然,体贴入微,在淡雅简约的叙述中往往给人意外的启迪。
  • 霜冷长河

    作者:余秋雨

    《霜冷长河》是余秋雨在文学创作上的一次转变,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再到《霜冷长河》,从历史的大话题转向了历史的小话题,在《霜冷长河》中历史已不再是文章的主体。在经历种种尝试之后,探讨生命成为文章的主题。
  • 如何成为一个妖孽

    作者:胡紫微

    《如何成为一个妖孽》是胡紫微的第一本个人著作。全书既涵盖有她的个人心路历程,也囊有她对女性问题的各种辛辣点评,还有她对读书观影经验的诚意分享。在《如何成为一个妖孽》中,她写章子怡,写邓文迪,写什么样的婆婆和媳妇不能碰;评《青蛇》,评《致青春》,评《布拉格》和王朔、石康、止庵;她写自己的故事,写女人怎么修炼成妖孽,写爱情和风月。胡紫微的文字韧性十足,语言犀利热辣,一针见血;评书评剧评人物,又让人看到她在嬉笑怒骂之下的悲悯与执着,前者是为这世界的苦难,后者是为这苦难世界里仍然闪烁着的美德。
  • 送你一颗子弹

    作者:刘瑜

    这本书里记录的是作者2005—2009年左右(尤其是2006—2007年)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被“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由于我写这些东西的时候,出发点并不是写一本书,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风格迥异,长短不一,质量不均,随着社会形势、荷尔蒙周期以及我逃避生活的力度而起伏。
  • 蒋勋说文学

    作者:蒋勋

    编辑推荐 文学,是一种救赎。文学之美时而浪漫温暖,使人超然于简单的生活之上,挣脱现实的纠葛;时而伤感落寞,通过对伤痛的悲悯,使人反观内心深处,获得灵魂的净化。 继《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之后,蒋勋先生全面系统梳理中国文学脉络,以美学视角诠释从先秦到现代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在本册中,蒋勋先生凭借深厚的美学功底及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洞察,用平实的语言将《诗经》《楚辞》、汉朝及魏晋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娓娓道来,以古典文学特有的意境,观照当下人们的内心世界,帮助大家回归心中的田园。 《诗经》的初民情怀、《楚辞》的南方激情、汉乐府的田陌市井、《古诗十九首》的文人忧思、魏晋文学的自在奔放、陶渊明的悠然恬淡,几千年来的文学之美、诗意与哲思,经由蒋勋先生细致入微的解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泥土的温润、树叶的青绿、市井的烂漫、文人的忧思、远人书信的墨香、潺潺如诉的水声、兴盛时代的自信、生命本质的哀伤……看似消失的却被文字镌刻,时间流去,而情怀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