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化

  • 鹤见俊辅传

    作者:[日]黑川创

    【编辑推荐】

    ※ 战后日本思想界旗帜性人物鹤见俊辅权威传记

    ※ 以九十三年的传奇人生,折射20世纪日本知识分子的心灵秘史

    ※ 传记作者自幼时起在鹤见身边度过半个世纪,掌握第一手资料,收入大量珍贵照片

    ※ 著名学者孙歌作序推荐 第46回大佛次郎奖获奖作品

    1.鹤见俊辅出身于日本显赫的家族,却因为过于严格的爱而反叛,早早地便出入花街柳巷,直到被大岛渚改编成电影《感官世界》的阿部定事件吓到。

    2.他在哈佛大学跟随哲学大师卡尔纳普、蒯因学习,却因为珍珠港事件,被迫在监狱的马桶盖上完成毕业论文。

    3.从日美一开战,他就认为正义在美国这一边,却仍然决定坐交换船回国,“在日本人中间迎接战败”。

    4.他学习的逻辑实用主义,强调从语言分析开始哲学,但他的字典来自战争,他不得不从恶开始,并陷入维特根斯坦式的逻辑与罪的纠缠。

    5.在爱国与民主之间,他站在民主一边,但这并未让他变成亲美派,事实上他后来拒绝再次踏上美国的土地。

    6.与丸山真男侧重于构建自己的思想不同,他是要把自己作为平台和中介,通过创办杂志、组织同好会和为无名者作传,让尽可能多的人抵达自己的哲学。

    7.在无数次失败的自杀之后,他活成了世纪老人,而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8.他喜欢喝可口可乐,而因为不喝酒,他便将之作为“放荡之味”。在他的棺内四角,便放着小纸杯装的可乐。

    我阅读了这部传记,获得了不小的收获,从思想史的视角来阅读,可以设身处地地体验这本书所提供的关于战后日本社会知识活动的很多具体状况,这些状况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鹤见之为鹤见的秘密——他属于一个剧烈转变的时代,他给我们提供了进入那个时代的一把特定的钥匙。

    ——孙歌(著名学者)

    在一家过分拥挤的意大利餐厅里,我们谈到了鹤见俊辅。这是纽约4月的一个傍晚,我与坂本龙一斜对面而坐……在我有限的理解中,他们[丸山真男、加藤周一以及鹤见俊辅]是战后日本社会的关键人物,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塑造了一代人的成长。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作为战后日本思想界并驾齐驱的巨人,继竹内好(1910—1977)、丸山真男(1914—1996)、吉本隆明(1924—2012)之后,鹤见的离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执战后日本思想与言论牛耳的“战前派”与“战中派”(分别指在战争前与战争期间形成人格的两代人)知识分子就此谢幕。由于独特的战争体验,这些知识分子对近代日本的国家主义展开了透彻的分析与批判,在日本迈向现代文明的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可以说,这些知识分子所展现的思想与行动,已然决定了他们作为巨人不朽的一面;他们自身就是战争留给日本以及世界的遗产。

    ——李永晶(《分身:新日本论》的作者)

    【内容简介】

    代表战后日本的思想家鹤见俊辅(1922—2015)出身显赫,外祖父是后藤新平(历任日据台湾时期民政长官、满铁总裁、内务大臣、外务大臣、东京市长等),与伊藤博文有深交,父亲是鹤见祐辅(作家、政治家),日本公共外交领域的先驱。

    不过在严格的家教环境中,鹤见出于反叛心理,从小品行不良,之后在父亲安排下前往美国,在哈佛大学跟随哲学大师卡尔纳普学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鹤见乘交换船回国,作为军队文职人员前往爪哇岛工作 。在此期间他的一位同事被选中去执行杀害俘虏的命令,这成了鹤见哲学思考和道德逼问的关键时刻。

    日本战败后,鹤见创办并主持《思想的科学》,这本杂志堪称了解战后日本的钥匙,除了出版时间达五十年,还因为它是一个要最广泛深入日本社会肌体的平台。而在这一切之中,鹤见俊辅堪称灵魂人物。

    本书是自幼时起在鹤见身边度过半个世纪的黑川创,翻阅全部著作及相关文献,对这位“稀世哲学家”九十三年人生历程的追寻,是可以成为今后所有鹤见研究基础的真正的评传。

  • 金瓶梅的艺术

    作者:孙述宇

    金庸、傅聪、梁羽生盛赞的《金瓶梅》研究者

    李欧梵、商伟、田晓菲、杨早共同推荐

    广受赞誉的《金瓶梅》研究经典之作

    寥寥数万字,妙解《金瓶梅》的欲望与罪恶、悲悯与救赎

    ☆编辑推荐

    ◎文字简练、内容详略得当

    文字优美,篇篇珠玑,阅读门槛低,尤其适合对《金瓶梅》感兴趣、有误解的读者。

    ◎真正抓住《金瓶梅》内核的赏析

    作者与《金瓶梅》心肠相通,他以悲悯宽和的态度,引领读者从《金瓶梅》关于欲望、罪恶表象中,发现故事背后“人生的本来面目”。

    ◎旧版高分,影响深远

    本书的很多洞见在当代《金瓶梅》研究上具有首倡意义,比如发现《金瓶梅》对死亡的关注、用释家思想理解《金瓶梅》等,自1978年初版以来已逾40年,还在不断影响一代代的研究者。

    ◎双重维度了解《金瓶梅》的价值

    从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两个维度,对比分析《金瓶梅》的写作艺术,充分认知《金瓶梅》真正的文学高度和文学价值

    ☆学者推荐

    古今中外对《金瓶梅》的评论众多,可谓仁智互见。孙述宇先生《金瓶梅的艺术》充满了引人入胜的分析,以其犀利的眼光、爱惜的情怀,更因为深深了解西洋小说历史而能够对中国文学传统中这部横空出世的杰作产生格外深刻和独到的反观,特别于我心有戚戚焉。虽然最初写于四十多年前,今天重读,还是令人耳目一新。我希望哪怕没有读过小说原作的人,也来读一读这部论著,也许可以对小说形式的艺术,对《金瓶梅》,对我们的人间世,都能多一点思考,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包容。

    ——田晓菲(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

    孙述宇关于《金瓶梅》的讨论,点出了这部衍生自《水浒传》的“同人文”最有趣的双重性:一方面,《金瓶梅》表现出惊人的写实能力,对市井社会的再现远超母本《水浒传》;另一方面,意图劝人向善的冲动又制约着作者的妙笔。《金瓶梅》就在纠结中走完了全程,也成就了它相对寂寞的声名。读读孙述宇教授这本书,能让你从头开始认知《金瓶梅》这本无法入选“古典名著”的奇书。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对于《金瓶梅》的赏析文集,作者使用比较文学的手法,将《金瓶梅》置于中国传统文学和世界名著两个广阔的文学维度中,从金(潘金莲)、瓶(李瓶儿)、梅(庞春梅)、西门庆等代表性人物入手,重点分析了《金瓶梅》的写实艺术、讽刺手法、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对死亡的独特关心等,既说明《金瓶梅》为《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传统文学经典所开启的诸多先河,又旁征博引众多世界一流作家如契诃夫、托尔斯泰、狄更斯等人的著作,深入浅出地阐述《金瓶梅》杰出的文学高度。同时,作者以与《金梅瓶》作者相通的心肠,体察人性的深不可测,尤其是对宋惠莲、应伯爵、李桂姐等非主要人物进行解说,透彻地洞悉《金瓶梅》所包含的同情、慈悲和救赎。

  • 如何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

    作者:[英]马修•恩格尔克

    人类学家的一大准则便是对日常事物感兴趣。

    关于这个世界,人类学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人类学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自身?

    文化为什么重要?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人类学家走遍了世界各地,从津巴布韦的城市到英格兰的郊区,从北京到巴塞罗那,他们揭示了种种惊人的事实、模式、偏好,以及令人费解的文化实践。马修•恩格尔克从人类学中最重要也最富争议性的九个关键词出发,为探索我们生活的世界提供指引。世界各地的理论和例子编织在一起,出色地展示了人类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因为它让我们能够理解其他人和其他民族的观点,还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它也揭示了一些关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 四口吃遍江户

    作者:[日] 饭野亮一

    蔡澜、止庵、陈晓卿、史航、王耀庆、吉井忍、殳俏 诚挚推荐

    天妇罗的美味让人钱财散尽,鳗鱼的香气绊住阎王脚,

    饥肠辘辘时绝世美色也比不上眼前的荞麦面和寿司

    四大美食,风靡江户街头

    传承百年,直抵每个吃货的胃与心

    ——————————

    ☆了解日本饮食文化的入门之书

    选取四 种最具代表性的江户美食——寿司、天妇罗、鳗鱼、荞麦面,细致梳理这四种美味如何从小吃摊到高级料亭,逐渐发展成为今天我们熟悉的样子,并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代表

    ☆一幅充满烟火气的江户庶民生活百景图

    两百多年前的江户街头,有挡着脸也要在路边摊吃天妇罗的武士,在寒冬的荞麦面店里小酌一杯温酒的情侣,热衷于叫鳗鱼外卖的剧场投资人,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寿司小贩……

    ☆援引大量一手史料与俳句,收入近140幅珍贵手绘插图

    ——————————

    虽然未曾与《四口吃遍江户》的作者饭野亮一先生谋面,但我们因为寿司、天妇罗、荞麦面与鳗鱼这四种美食相遇。——蔡澜

    首先这是一部考据非常详实的饮食人类学著作,更难得的是,通过对江户地区四种食物,其形制和工艺、兴盛和流变的细致展示,让我们在美味的阅读之中,领略到了这里二百年前栩栩如生的社会风俗图景。——陈晓卿

    《四口吃遍江户》以丰富的细节讲述江户四大名食天妇罗、荞麦面、鳗鱼和寿司的历史,收录大量插图与俳柳,勾勒出江户时代的市井生活与庶民风貌。读此书,可一窥日本饮食文化堂奥。——止庵

    不要在饿的时候看这本书!没吃饱也别看!晚上十点半之后看此书后果自负!别说我没提醒你!——王耀庆

    ——————————

    《四口吃遍江户》是日本饮食文化研究专家饭野亮一的代表著作。寿司、天妇罗、荞麦面与鳗鱼,被誉为“江户美食四大天王”“万国无双的江户之味”,诞生于江户街头,在充满烟火气的市井中发展成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形态,并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代表。

    在书中作者援引大量一手史料,细致梳理了这四种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从诞生、发展,到形成今日形态的整个过程,同时搭配近140幅珍贵手绘插图,栩栩如生地勾勒出江户时代的市井生活与庶民风貌。

  • 陈寅恪语录

    作者:胡文辉 编

    原汁原味 ,具体而微,呈现一代史家的学术世界

    史识诗心, 古典今情,还原有血有肉的精神风貌

    ☆编辑推荐

    ◎学术丰碑,道德楷模

    陈寅恪先生是近百年来中国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及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毕生践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信条,为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学习陈寅恪,对于读者治学、为人、处世均有深刻意义。

    ◎汇辑零金碎玉,尽力广搜博引

    本书从陈寅恪先生的全部著作及三十余种旁人的记录、回忆中广搜博引材料,按“语录体”根据题材分治学方法、文明与社会、历史•种族、历史•阶层、历史•文化、历史•其他、文学、自述与回忆等八大类六十五个小类编排,附录诗作,以凸显陈寅恪的史识和诗情。录文不避重复,着重将零散材料汇辑一处,并逐一注明出处,以期起到“材料类编”之用。

    ◎依据权威底本,还原学术风貌

    本书在选录时注重校勘,除依据权威的陈寅恪作品版本外,还参考不同版次印刷本、手写本或手迹做了校订,尽力做成一个可靠的摘录读本。这个读本不仅提炼陈寅恪的学术精华,也努力还原陈寅恪有血有肉的精神风貌,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陈寅恪作为一代中国史学巨擘的学与思、言与行。

    ◎突破阅读门槛,方便通览领会

    陈寅恪先生的作品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均以文言文写成,大多遵其生前愿望以繁体竖排形式印行,阅读门槛比较高。本书做出了一次全新的尝试,用更适合大众阅读的简体横排形式,将陈寅恪的学术精华以“语录体”逐条呈现,内容精炼,编者又加以适当的按语进行注解,有效帮助读者突破陈寅恪著述的阅读门槛,方便通览、学习、研究。

    ▎内容简介

    《陈寅恪语录》从陈寅恪先生的全部著作及旁人对于陈氏讲课的记录、关于陈氏言谈的回忆中选录文字,以编者个人的趣味和眼光做取舍,非敢谓竭泽而渔。选录内容侧重适合“语录”的通论,更加突出陈寅恪的史识。录文不避重复,相反特别着重将同类的零散材料汇辑一处,有意做成“语录长编”,以期起到“材料类编”之用。本编所选录文字,按“语录体”根据题材分治学方法、文明与社会、历史•种族、历史•阶层、历史•文化、历史•其他、文学、自述与回忆等八大类六十五个小类编排,并选摘陈寅恪具有思想代表性的诗作,逐一注明出处,简体横排,以期更好地提炼陈寅恪的学术精华,还原陈寅恪的精神风貌,方便读者阅读、学习,真正领会陈寅恪的学与思、言与行。

  • 忠诚与反叛

    作者:[日本] 丸山真男

    《忠诚与反叛——日本转型期的精神史状况》是日本思想史家丸山真男生前亲自编纂的最后一部著作。

    从最初计划到最终出版历时8年,丸山精心选取了从思想史角度切入分析日本近世近代转型期的6篇论文和2篇有关方法论的文章。最早的一篇问世于1949年,最晚的一篇发表于1977年,执笔时间横跨近30年。书中收录的论文都是独立的,但所涉的历史时期和关心的问题是一致的:从幕末到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期,面对日本被迫卷入国际社会、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状况,日本的各种认识主体在思想上是如何认识、如何应对的。

    这是一部兼具战后知识分子精神气质,又充分展现学术研究者缜密分析能力的著作。用为本书写解说的川崎修的话说,是“最具丸山真男特色的著作”。

  • 中国妆容之美

    作者:李芽/陈诗宇

    [内容简介]

    从史前到清,中国女性为谁化妆,如何化妆?

    《中国妆容之美》以古画、雕塑、壁画为入口,以诗文典籍为辅助,展示中国古代妆容细节,探讨历代女性地位与东方审美,同时以29组真实妆容复原图,再现中国历代女性妆容之美。

    该书从夏商周的文身起笔,历数素妆风行的周代、彩妆 肇始的秦代、审美成型的两汉、自在灵动的南北朝、盛世华丽的唐朝、回归素朴的宋朝、少数民族风情的辽元、端庄的明、花样的清,不仅在细节处点明历代女性妆容的要点,也从侧面呈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和审美思潮的变迁。

    本书不仅是一部详尽的妆容史,更是一部独到的中国妆容图谱。两位作者发起中国古代妆容复原项目,邀请造型、化妆、摄影专家和模特,共同完成了了中国历代女性妆容复原。

    本书史前至魏晋、辽元、清部分由李芽撰写,唐、宋、明部分由陈诗宇撰写。

    [编辑推荐]

    专业性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芽与《国家宝藏》服饰顾问陈诗宇共同撰写

    独到性

    29组古代妆容复原,历时一年多拍摄,完整呈现至美中国妆

    知识性

    逾150幅文物插图,以文献图像为基础,以古代文物为佐证,系统梳理中国妆容史,看见中国历代文化和审美流变

    话题性

    影视剧、综艺节目参考,花木兰的鹅黄、杨贵妃的面魇、萧太后的姑姑冠、慈禧的一耳三钳,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出处

    通俗性

    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潮流与古妆的相遇,亲手制作的古代妆品,轻松读懂中国妆容之美

    [推荐语]

    作者由一个“妆”字,追寻中国女性的历史处境和审美情志,用翔实的内容和丰富的图片展示了中国女性妆容的历史,以小见大,由此独特的角度反映出中国的精神气质。

    ——钱文忠

    女为悦己者容,女子的妆容如何从“活在他人眼光中”的从属性妆扮,发展到自我活泼生命的真实呈现,其间存在着巨大的研究空间。这部饶有兴味的著作,带着读者进入这一斑斓的世界,使我们透过历史的帷幕,看到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美好,也看到被支配的从属性存在在妆容中刻下的屈辱和坚韧。

    ——朱良志

  • 花衣魔笛手

    作者:[日] 阿部谨也

    传说的出现,往往会掩饰一些不能宣之于口的真相,既然说不出口,唯一的表达方式,就是把传说变成故事,隐晦地流传下去。

    ※ 日本“西方社会史”研究第一人阿部谨也代表作品

    ※ 层层推理,步步逼近,揭示传说背后的残酷真相,呈现中世纪庶民的狂欢与哀愁

    ※以东方视角观西方社会,以理解之同情深入人类的共有经验,带来不同的智识体验

    ※ 好看好读,五十余幅图片直观感受遥远的中世纪

    “花衣魔笛手”的故事在欧洲流传甚广,可谓家喻户晓。

    故事发生在德国小镇哈默尔恩。据说这个地方鼠患严重,一天,一个衣着华丽的男子来到这里,说自己可以解决鼠患,村人许诺若解决后就酬以重金。男子便吹起笛子,这个城镇的老鼠都跟着,一个个走到海里淹死了。村人看到老鼠已经死了,就耍赖不给钱。男子无奈地走了。第二年,男子又来,在城外吹起笛子,城镇的小孩便都跟着出来,和他一起走到一座山洞,随后山洞消失,小孩和男子都消失了。

    阿部谨也以这个神奇的传说为切入点,如侦探一般,追踪文献与史料,层层推理,步步逼近,揭示传说背后的残酷真相,呈现中世纪庶民的狂欢与哀愁。

    不管1284年发生的这件事情究竟是什么,哈默尔恩庶民的悲伤与痛苦都跨越了时空,直抵我们的内心。当接近产生这种悲伤、痛苦的庶民生活时,我们就超越了单纯解密似的兴趣或好奇心,直接触摸到欧洲社会史的一角。 ——阿部谨也

  • 伊朗四千年

    作者:[伊朗]霍昌·纳哈万迪 / [法]伊夫·博马提

    ★四千年的历史,一把理解伊朗的钥匙。

    ★连通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各大文明交织碰撞的熔炉。

    ★一个充满矛盾的地域,一个尚未被世界理解的历史大国。

    ★它背后的故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也是世界历史的注脚。

    ◎编辑推荐

    ☆6种文明的碰撞,18个朝代的更迭,对4000年历史的全景式呈现。

    ☆丰富的史料,叙述性的写作方式,严谨的同时富于情感和趣味。

    ☆13幅精美彩图,包括历史古迹、重要文物、艺术作品,直观感受伊朗的历史和文化气韵。

    ☆精美装帧,外封反面彩印朝代更迭示意图,纷繁朝代更迭一目了然。

    ————————————————————————————————

    本书是一部讲述伊朗4000年的通史。

    在这片土地上,埃兰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突厥文明、蒙古文明交替与碰撞,一个接一个王朝建立又灭亡。它们采用了怎样的行政体系,留下了哪些璀璨的文化,推行过怎样的宗教政策?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居鲁士大帝、霍斯劳一世、阿拔斯一世,开疆拓土,建立治世,写下这片土地的辉煌与荣耀;山中老人、鲁米、塔荷蕾,波斯刺客、诗人、传奇女性,为历史添上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作者查阅大量史料,采用叙述式的写作方式,使得这部严肃的历史著作情感丰沛,且趣味盎然。

    数不清的跌宕与转折之后,当下的伊朗慢慢成形,其国家与民族心理的特点,甚或其困境,都隐现于它的历史选择之中。读懂本书,便掌握了理解伊朗的钥匙。

  • 躺平

    作者:[德] 贝恩德·布伦纳

    ★在效率至上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看待睡眠与躺卧?

    德国另类文学家为你全新解读“躺”文化:

    从躺的姿势就可以看出你的人格?

    睡几个小时就精力充沛的人是因为拥有短睡基因?

    午睡醒来的孤独感其实是一种奇特的知觉障碍?

    ★一 部关于“躺”的趣味百科全书,涵盖历史、艺术、文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干货满满!

    ★躺在床上工作的思想巨擘不胜枚举;米开朗琪罗、普鲁斯特、马克·吐温皆属此列。躺卧,是激发思维的一种形式,更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 被译为10种语言,在全球掀起“躺”文化潮流

    ★ 语言幽默,金句频出 ,内附数十张趣味插图,带给你绝佳阅读体验!

    ★ 睡觉可不是件小事,为了睡觉,人得整天保持清醒。——尼采

    ★ 一本甜蜜宜人的书,迷人的叙述声音和无数有趣的历史故事贯穿其间,任何一位把它放在床头柜上的读者都会爱上。 ——《出版人周刊》

    ★ 随书附赠趣味slogan贴纸和“躺平猫”书签,平装双封,轻盈便携,躺在床上也能轻松阅读

    ——————————————————————————————————

    我们超过三分之一的生命长度都在躺卧中度过:睡觉、做梦、做爱、思考、阅读、休养身体。躺卧不等同于消极或懒惰,它可以是一种反抗,一次整合思绪或者改变看法的机会。在一个前所未有地注重行动和高效的世界里,学会躺的艺术,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从古埃及人的芦席到现代人的躺椅,从地中海的超长午睡到日本社会的白日睡眠模式,这本书为你解答所有关于“躺”的秘密!

  • 躺平

    作者:[德] 贝恩德·布伦纳

    ★在效率至上的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看待睡眠与躺卧?

    德国另类文学家为你全新解读“躺”文化:

    从躺的姿势就可以看出你的人格?

    睡几个小时就精力充沛的人是因为拥有短睡基因?

    午睡醒来的孤独感其实是一种奇特的知觉障碍?

    ★一 部关于“躺”的趣味百科全书,涵盖历史、艺术、文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干货满满!

    ★躺在床上工作的思想巨擘不胜枚举;米开朗琪罗、普鲁斯特、马克·吐温皆属此列。躺卧,是激发思维的一种形式,更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 被译为10种语言,在全球掀起“躺”文化潮流

    ★ 语言幽默,金句频出 ,内附数十张趣味插图,带给你绝佳阅读体验!

    ★ 睡觉可不是件小事,为了睡觉,人得整天保持清醒。——尼采

    ★ 一本甜蜜宜人的书,迷人的叙述声音和无数有趣的历史故事贯穿其间,任何一位把它放在床头柜上的读者都会爱上。 ——《出版人周刊》

    ★ 随书附赠趣味slogan贴纸和“躺平猫”书签,平装双封,轻盈便携,躺在床上也能轻松阅读

    ——————————————————————————————————

    我们超过三分之一的生命长度都在躺卧中度过:睡觉、做梦、做爱、思考、阅读、休养身体。躺卧不等同于消极或懒惰,它可以是一种反抗,一次整合思绪或者改变看法的机会。在一个前所未有地注重行动和高效的世界里,学会躺的艺术,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从古埃及人的芦席到现代人的躺椅,从地中海的超长午睡到日本社会的白日睡眠模式,这本书为你解答所有关于“躺”的秘密!

  • 中国人超会吃

    作者:王恺 / 戴小蛮 / 刘小柱 摄影

    对于吃的执着,中国人罕有对手!

    ★陈晓卿、毛尖、李雪琴 诚意推荐

    ★55道灵魂食谱,14篇饭桌观察,6地市集万象,800余幅现场摄影作品,一幅烟火气扑面的当代中国平民饮食图卷

    ★作家王恺、资深媒体人戴小蛮三年采风,遍访百年名店、人气餐厅与街头小馆,拆解美味背后的悠 长历史、山川湖海、四季物候、仪式人情

    ★名店名厨助力,公开实用秘笈。苏德兴(上海索菲特大酒店)、陈春松(扬州迎宾馆)、吴松德(扬州狮子楼)等多位名厨亲授独家做法与烹饪技巧。

    ———————————

    关于食物出产的历史与地理,藏在“吃”背后的独特价值观,最好要知道的烹饪学原理……在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 ——陈晓卿

    ——————————

    本书从 “菜、肉、鱼、禽、豆、米、面”等七大食物类别出发,选取有代表性和烟火气的55道灵魂美食,配合以14篇饭桌观察 、6地(北京/上海/南京/扬州/苏州/成都)市集采风以及800余幅现场摄影作品,呈现嘈杂声色与平民智慧,堪称一次当代中国餐桌新巡礼。

    ○55道灵魂食谱:图文并茂,介绍菜品的历史、食材选择及制作步骤,收录名店名厨的独家烹饪技巧。

    ○14篇饭桌观察:敏锐捕捉当下中国人的饮食变化,剖解中国人的请客之道、网红餐厅与苍蝇小馆的风靡、外卖对用餐习惯的改变。

    ○6地市集万象:探访北京、上海、南京、扬州、苏州、成都这六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菜市场,囊括历史变迁、特色菜品、交易语言,呈现活色生香的买卖众生相。

  • 中国人超会吃

    作者:王恺 / 戴小蛮 / 刘小柱 摄影

    对于吃的执着,中国人罕有对手!

    ★陈晓卿、毛尖、李雪琴 诚意推荐

    ★55道灵魂食谱,14篇饭桌观察,6地市集万象,800余幅现场摄影作品,一幅烟火气扑面的当代中国平民饮食图卷

    ★作家王恺、资深媒体人戴小蛮三年采风,遍访百年名店、人气餐厅与街头小馆,拆解美味背后的悠 长历史、山川湖海、四季物候、仪式人情

    ★名店名厨助力,公开实用秘笈。苏德兴(上海索菲特大酒店)、陈春松(扬州迎宾馆)、吴松德(扬州狮子楼)等多位名厨亲授独家做法与烹饪技巧。

    ———————————

    关于食物出产的历史与地理,藏在“吃”背后的独特价值观,最好要知道的烹饪学原理……在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 ——陈晓卿

    ——————————

    本书从 “菜、肉、鱼、禽、豆、米、面”等七大食物类别出发,选取有代表性和烟火气的55道灵魂美食,配合以14篇饭桌观察 、6地(北京/上海/南京/扬州/苏州/成都)市集采风以及800余幅现场摄影作品,呈现嘈杂声色与平民智慧,堪称一次当代中国餐桌新巡礼。

    ○55道灵魂食谱:图文并茂,介绍菜品的历史、食材选择及制作步骤,收录名店名厨的独家烹饪技巧。

    ○14篇饭桌观察:敏锐捕捉当下中国人的饮食变化,剖解中国人的请客之道、网红餐厅与苍蝇小馆的风靡、外卖对用餐习惯的改变。

    ○6地市集万象:探访北京、上海、南京、扬州、苏州、成都这六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菜市场,囊括历史变迁、特色菜品、交易语言,呈现活色生香的买卖众生相。

  •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

    作者:[英]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

    ★一部极具警醒意义的环保力作

    ★写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书

    ★版权发售全球27国及地区

    ★苗德岁、刘华杰、张辰亮、姬十三、尹传红 力荐阅读

    ★来自大卫·爱登堡爵士一生对自然的见证和反思,以及对人类未来的警告和希望。

    “若是我明明看到了危险却一声不响,我会非常内疚。”

    ★入选英国图书奖2021年度非虚构图书/Goodreads2020年度读者选择奖/《彭博商业周刊》2020年度好书

    --------------------------------

    【内容简介】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是一部给全人类的警醒之作,来自备受尊崇的大卫·爱登堡爵士一生的独特见证和思考。

    94岁的大卫·爱登堡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情:走遍全球,探索自然世界。在非同寻常的人生历程中,他阅尽了自然界ZUI为丰富壮丽的奇观,也目睹了全球生态环境遭遇的戏剧性变化。

    曾经繁茂的热带雨林和浮游植物群落封锁住了大量碳,帮助维持大气平衡,而今雨林梢枯、水体酸化;北极冻土和浮冰以逐年可见的速度消融,剥夺了海象ZUI后的栖息地,也打开了释放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阀门;山地大猩猩濒危,活了一个多世纪的海龟在海洋塑料垃圾中挣扎求生……荒野退化,生物多样性骤减,大气层碳含量攀升,一桩桩局部性灭绝事件动摇着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人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加速”使这个世界滑向失控和衰退。

    现在,大卫·爱登堡站在切尔诺贝利的废墟上,向全世界发出警告。人类对地球的行为正在复制导致二叠纪大规模生物灭绝的风险条件。如果环境照此恶化下去,在未来100年内,地球将再次经历生物大灭绝,而此次矛头直指人类。

    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大卫·爱登堡怀抱对生命世界的敬畏和热爱,呼吁人类捐弃分歧,联起手来应对共同的命运。他提出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包括采用甜甜圈模型,转向绿色增长,变革饮食结构,让出更多空间等。未来已来,时不我待,保护生态环境迫在眉睫,这是这位已过鲐背之年的老人给予我们的最后叮嘱。

    --------------------------------

    【编辑推荐】

    1.一本呼应时代需求、警醒人心的环保力作,写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书。气候和生态环保是当前举世瞩目、关乎人类未来的大议题。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它为我们展示了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目前为止,我们生存的世界如何从“大加速”转向“大衰退”,而我们又该如何行动起来应对这一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

    2.作者大卫·爱登堡备受世人尊崇,是无数人的自然启蒙者,他走遍全球,用70多年的实地调查、科学数据,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翔实的全球气候、生态变化档案,具有很强的警示力。本书与同出他之手的英文同名纪录片a life on our planet相得益彰,并提供了影像镜头之外的更多观点和见解。

    3.原书甫一出版,版权即售出27个国家或地区,受到全球关注,读者反响热烈,亚马逊数千评论高达4.8。覆盖了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荷兰、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典、丹麦、匈牙利、挪威、芬兰、希腊、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捷克、韩国、中国台湾、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保加利亚、斯洛维尼亚、中国。

    4.入选英国图书奖2021年度非虚构图书、Goodreads2020年度读者选择奖、《彭博商业周刊》2020年度好书。国内学者大咖苗德岁、刘华杰、张辰亮、尹传红等也赞誉连连,力荐品读。

    5.内含24页彩色插图以及多幅黑白插图,展现了瑰丽多变的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大卫·爱登堡几十年的探索工作。随书附赠“生活醒语”小贴纸,为你的健康生活添点儿料。

    6.在国家层面,这本书与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绿色中国”的号召相契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策略和措施。在个人层面,本书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提出改进建议,每一个人在阅读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受到启发。

    --------------------------------

    【媒体推荐】

    ★《科克斯书评》星级评论

    这位杰出的旅行家和博物学家将自己过往的经历与对人类的警示结合起来。第一个悠闲惬意,第二个诚挚紧迫……认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微妙的临界点,爱登堡不无乐观地指出,人类最擅长的一件事就是解决问题。任何关心地球生态和未来的人,都值得花时间阅读这本书。

    ★星期日泰晤士报

    这部作品发人深省,向大卫·爱登堡爵士致以敬意,我们很难再找到一个像他一样热爱大自然的人。

    张辰亮 科普作家、《博物杂志》策划总监

    爱登堡爵士是无数中国自然爱好者的启蒙者,他亲眼目睹了近一百年来地球生态的衰败,因此他的意见特别有说服力,值得每一个关心地球的人思考。

    ★苗德岁 古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作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自然纪录片制作人和自然写作大家,大卫 爱登堡爵士在耄耋之年推出了这一重磅力作。这既是他一辈子钟情自然的回忆录,也是其呼吁环境保护的宣言书,值得所有关心地球生态环境与我们未来家园的人们仔细阅读与认真思考。

    ★刘华杰 北京大学教授、博物文化倡导者

    荒野的复杂、精致和优美,胜过任何技术建造,过去、现在和未来均如此。这是大卫·爱登堡的信念,也是我的信念。爱登堡用一生的经历见证了这颗星球的神奇,他用朴素的语言、硬核的数据和人格的魅力展示,人类因技术能力而致命地自负,危险在迅速累积;人类世诸生命的未来取决人类能否放下增长执念、重返自然之道。“野化自然”,其实是让人类超越智人物种的局限,再次解放自己的心灵。每位知识精英都要读一读这本书!

  • 孤独传

    作者:[英]费伊·邦德·艾伯蒂

    孤独,21世纪的流行病?

    ·

    寻访孤独背后的隐秘历史,重现文明之疾的前世今生

    孤独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演化史

    全方位理解孤独的跨学科指南,助你远离情感黑洞的真诚之书

    特里·伊格尔顿盛赞,梁永安、李洱、金雯、蔡崇达、文珍、包慧怡一致推荐

    ·

    ·

    【内容简介】

    有人说,孤独是21世纪的流行病。我们想方设法摆脱孤独,它却依然如影随形。孤独从何而来?人类注定与孤独相伴吗?

    历史学家费伊·邦德·艾伯蒂认为,孤独是一种现代情感。从宗教的衰落到工业革命,再到数字革命以来社交媒体与线上社区的蓬勃兴起,孤独观念的演变史,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理解孤独如何“被发明”,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如今孤独盛行。

    《孤独传》融合了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等,力图还原孤独的隐秘历史与复杂意涵。本书的每一章聚焦孤独的某种形态,探究孤独与个人和社会、情感和身体之间的关联。在书中,艾伯蒂旁征博引,梳理了19世纪至今的信件与日记、哲学文本、政治论述、医学文献等,研究了包括西尔维娅•普拉斯、维多利亚女王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等人的经历,并分别探寻青少年、独居者、老年人、无家可归者等不同人群的孤独体验。

    孤独不仅是一种个体感受,它还与婚恋、医疗、教育、养老、社会福利等议题息息相关。从更宏观的角度,《孤独传》审视现代社会如何被孤独改变,帮助人们学会与孤独共存,以平和澄明之心面对自我与世界。

    ·

    ·

    【国内外学者、作家推荐】

    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译作。孤独是当下青年人普遍的生存感觉,它迷漫于物质繁荣的表层之下,给人自由,又让人焦虑。这本书像深海灯塔的一道强光,将宗教时代衰落以来的社会生活形态演变与个人生命历程相互辉映,照射出当代“孤独”错综复杂的成因。如今的中国正经历着世界历史上最壮观的文明变迁,漂流在碎片化、数字化、匿名化大潮中的当代人,读这本书如同进入古希腊阿波罗神殿,赫然看到那永恒的箴言:“认识你自己。”被思考的人生才值得一过,被理解的孤独方能迸发出非凡的创造力。面对孤独,读一读这本文辞畅美的译作,也许你会释然一笑,既珍惜孤独的必然,又打破孤立的局限,让生命更加独立自由,以雨后初晴的心境,融入伟大时代推陈出新的价值变革中。

    ——梁永安(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文学创作专业硕士生导师)

    ·

    正如《孤独传》中所说,孤独,没有反义词。如果有,那必定是人类最需要的东西。如果你一定要找到反义词,那么在你勉强罗列的词语中,你首先感受到的竟然还是狐独。本书通过具体的事例,如此深入地讨论了我们的共同处境。人类,不是百年孤独,是千年孤独。现代社会中,它确实又逐步加深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该怎么办?

    ——李洱(作家)

    ·

    我们如此熟悉“孤独”一词,但不知道它的生命这么短暂。直到19世纪初,人们才开始经常需要表达“因为没有陪伴而心情低落”这个意思,在此之前,我们可能只在漂流孤岛长久没有人说话的鲁滨逊这里才能看到类似的情感。也就是说,19世纪以来的现代人都如同生活在孤岛上一般岌岌可危。这本著作始于这个领悟,始于对当代孤独流行病的描摹,追溯现代早期崇尚独处的传统如何逐渐被孤独感受所取代。我们了解的许多作家和名人都出现在这部孤独传记中,让我们在严谨而平易的学术散文中与一众孤独的灵魂对话,培育起一些抵抗孤独的力量。

    ——金雯(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教授)

    ·

    读罢此书,我们发现孤独不光是真实的匮乏,更是由世俗婚恋观、性别刻板印象、阶级年龄差和社交媒体共同豢养的巨大矛盾体。本书通过诸多案例具体而微地刻画出这样一只怪物的面貌,再试图驯服它并与之共处——事实上,每个人都曾感知过那咻咻靠近的鼻息。

    ——文珍(作家)

    ·

    本书横跨观念史、社会学、文学等领域,深入考察了关于“孤独”的话语自近代以来的形成和嬗变,反思孤独与性别、种族、年龄、环境、政治、经济的关系,是一部详实、生动、有温度的文化史佳作。

    ——包慧怡(青年作家,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

    ·

    一部悲悯且广博的著作。

    ——特里·伊格尔顿(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

    ·

    《孤独传》引人入胜,探索了在我们社会中日益重要的一种体验——孤独。艾伯蒂向人们揭示了孤独者来自何处,归属何方。我向所有读者强烈推荐本书。

    ——阿龙·本-泽耶夫(以色列哲学家,海法大学前校长)

    ·

    艾伯蒂追溯了孤独在19世纪的文化起源,探究孤独如何成为一种公共卫生紧急状态、西方社会的灾难。她令人信服地向我们解释,在这个社群团结稀缺的时代,孤独为何出现,又将导致何种后果。

    ——芭芭拉·泰勒(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教授)

    ·

    面对孤独这种时常令人痛苦的情感,艾伯蒂的行文风趣优雅,她讲述了孤独背后的故事,揭开了孤独的神秘面纱。

    ——芭芭拉·H. 罗森魏因(芝加哥洛约拉大学教授)

  • 时间的色彩

    作者:[英] 丹·琼斯 / [巴西] 玛丽娜·阿马拉尔

    《时间的色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1850-1960年的世界史,从拿破仑三世和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以及美国内战,一直讲到核武器试验、古巴导弹危机和航天时代的开始。在黑白照片基础上用数字技术还原而成的彩色照片,生动记录了帝国的兴衰沉浮,科学、工业与艺术的日新月异,战争的悲剧与和平时期的政治,以及缔造历史的男男女女的故事。

    本书亦是合作的成果。巴西艺术家玛丽娜?阿马拉尔用数字技术为1850-1950年世界历史相关的黑白老照片上色,创作了约200幅效果惊人的影像,之后英国历史学家丹?琼斯娓娓道来,将每一幅照片置于其历史背景之内,用契合图片所示内容的简明通俗的文字,为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编织出一部鲜活的精彩历史。《时间的色彩》融合了令人惊艳的图像和精心措辞的叙述,为读者提供独特的(且往往是美丽的)视角去观察历史。

  • 中国精怪故事

    作者:车锡伦 孙叔瀛 / 编

    ★ 中国精怪故事大全,资深学者精心编选 //_ 狐狸精常见,布谷精少有;葫芦精可爱,象牙精善良……万物成精成怪,精怪无奇不有

    ★ 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中华大地的民俗智慧 //_来自全国各地,生生不息的讲故事传统,黑龙江饶河县、贵州威宁……

    ★ 家庭传承的枕边书 //_祖祖辈辈口耳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夜一故事,共话阖家阅读之乐

    ★ 古雅装帧:复古手工书之美 //_屡获“最美的书”殊荣的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

    收入100多幅清末民间珍稀剪纸,双色印刷,用纸绵软,可完美平摊阅读;内藏裸脊,外封叠透,双册函装,大量手工制作,整体呈现中华传统艺术之美,值得收藏!

    ———

    ▼内容简介

    溯探古老的故事幽林,传承唇舌间的精怪传说。

    本书由知名的民间戏曲、民俗研究者精心编选,将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精怪故事汇编成册。这些故事源于神话,又不同于神话,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民间的价值观和智慧、传统。这些故事流传于民间,经过口口相传,最终演变成优美的民间童话。

    ——

    ▼学者推荐

    _ 程章灿(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

    要了解中国人的想象力,读诗之外,还要读各种各样的幻想故事,包括神话、仙话、鬼话以及精怪故事。精怪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中源远流长,直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衍。本书编选当代民间精怪故事精品,可读性强,既有区域标志,又具民间特征,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和信仰文化。

    _ 盛文强(作家,《海怪简史》作者)

    在《中国精怪故事》中,禽兽草木器物皆可成精,与人类产生爱恨纠葛。精怪的产地各异,呈现为“精怪地图”的奇观,与此同时,讲述者的身上裹挟着丰沛的集体记忆与民间元气,史诗和神话由此而生。

  • 简洁如照片

    作者:[英] 约翰·伯格

    《简洁如照片》涉及到了约翰·伯格所有作品背后的主题——故事,诗,艺术,哲学,社会观察,等等。他揭示了爱和分离的关系,诗歌如何赋予语言祈祷的承诺,先锋的运动和时代的落后力量之间的张力。他在伦勃朗的画中重新发现了神秘的力量,也重新审视了卡拉瓦乔的经典画作。他还探索了家对于早期人类,以及今天城市中成千上万移民的意义。这本书“包罗万象”,是伯格对对周围世界的美丽而又亲密的回应。

  • 谁人不思乡

    作者:[日] 寺山修司

    过去的一切都不过是比喻。

    反正我们啊,总在漂泊流浪。

    ---------------------------

    《谁人不思乡》是跨界奇人寺山修司的自传散文集,以虚实相间且极富表现力的叙述方式写就,风格独树一帜。

    “你是在奔驰的火车上出生的,所以弄不清具体的出生地。”寺山修司着迷于居无定所的思想,因此对母亲半开玩笑说出的这句话抱有深深的执念。父亲酗酒成瘾,母亲是私生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整日离家,将新宿的酒馆当作学校,度过了青春时代……

    阅读本书,揭秘寺山修司的童年和青春时代,了解诸多佳作的创作原点。

    --------------------------

    一种令人醒悟的高音。在高音域和高清画质的表现力上,寺山修司应当是当代写作者之最。

    寺山其实是假借自传之名,唱出了一支《马尔多罗之歌》。

    ——平冈正明

  • 走过兴都库什山

    作者:[英]埃里克 ·纽比

    伊夫林·沃作序力荐,《国家地理》杂志“100 本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探险类书籍”第16。著名旅行家埃里克·纽比最受欢迎的作品,阿富汗异域风情,兴都库什山绝地探险,与伟大探险家塞西格的相遇。

    本书叙述了两个英国人如何徒步深入“文明人”极少涉足的阿富汗内陆、走过蛮荒之地的冒险经历。1956年,37岁的埃里克·纽比厌倦了时尚界的生活,给他的朋友休·卡莱斯发了一封电报:“6月你能去努里斯坦旅行吗?”由此开启了一次传奇般的阿富汗和兴都库什山之旅。为了获得阿富汗内陆旅行许可和资助,两人用登山做借口(就像此前很多旅行家、冒险家用测绘地图做借口一样)。纽比并没有任何登山经验,只是和同伴在威尔士某地接受了短暂的攀岩训练,就踏上了旅途。

    他是同时代人中最成功的旅行文学作家。阅读本书时不可能不放声大笑。——《观察家报》

    20世纪最令人愉悦的读物之一。——《先驱论坛报》

    无尽的逗乐与自嘲。——《每日邮报》

    《走过兴都库什山》一书使他以旅行家的身份站稳脚跟,不仅是因为他途中成果丰厚,更是因为他有能力使读者身临其境。——威廉·特雷弗,《卫报》

    我依旧认为《走过兴都库什山》的最后几句话是我读过的所有书里最好笑的结尾。——杰弗里·穆尔豪斯,《泰晤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