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术史

  • 世纪敦煌

    作者:孙志军

    公元366年,乐僔开始开凿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此后的1500多年,莫高窟身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各民族和宗教的交叉点,兴荣交替直至被人彻底遗忘了几百年。从1900年6月藏经洞被重新发现到现在的这120多年,敦煌学逐渐兴起,莫高窟从默默无名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遗珠,经历了一个世纪,其中既有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沙对莫高窟的侵蚀,也有国家的动荡、残酷的战争等人为因素带来的干扰破坏。这一个多世纪,浓缩了莫高窟所经历的漫长岁月,也是莫高窟建成以来变化剧烈的一个世纪。通过120年时间跨度的影像对比,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留下的、那些逝去的永远不可再见的,那些被破坏的;可以看到莫高窟生命脉搏的跳动;听到她的心跳和呼吸;看到一代代的敦煌守护者为什么而奉献,而着迷。我们看到的,并不是遗迹和死掉的壁画,而是活生生的历史和生命脉动。

  •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作者:编写组

    本书共分8章,主要从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4个方面,阐述了自原始社会至新中国初期不同历史阶段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介绍了各时期重要的美术遗存、美术现象、美术流派、美术家、美术作品和美术理论,特别选取了近300幅经典作品进行分析,可使读者提高和深化对中国美术的认识。

    全书体例适当,史论结合,材料翔实,分析跌入浅出。本书系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师专美术系科基础课教材之一,同时也可供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及广大美术爱好者选用。

  • 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作者:高师《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

    《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分四编系统介绍了外国美术在原始、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貌,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主要艺术流派的产生、特征、作家及作品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每章后均附有图片,丰富且具代表性。文风朴实,表达深入浅出。适于高师专科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中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作为美术爱好者的读物。

  • 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新编

    作者:张敢 / 李建群 / 邵亦杨 / 邵亮

  • 中国美术史

    作者:彭德

    本书是一部研究国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的185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的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
  • 印度美术

    作者:王镛

    《印度美术》内容简介:从印度河文明(公元前2500—前1500年)到莫卧儿王朝(1526-1858年),印度艺术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印度美术》主要从印度宗教、哲学与美学的角度,系统阐述印度建筑、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风格演变的历史,重点分析印度的佛教艺术、印度教艺术和伊斯兰教艺术的精神内涵与审美特征。全书精选了四百余幅图片,均系历代印度艺术的代表作品,大多是在印度实地拍摄,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
  • 中国美术史:五代至宋元

    作者:薛永年,赵力,尚刚

    接续中国隋唐时期的发展,宋、辽、金、元在文化领域内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因相异的政治形势与经济进步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阶段性特点。在这一时期,宫廷美术、士大夫美术与民俗美术的相互竞走,推动了中国美术的全面发展;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同时并置或权力更迭无疑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美术的交流与融合。由此,中国美术进入了一个独特而全新的繁荣时期。
  • 中国美术史:明清至近代

    作者:单国强

    明清两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阶段的两个王朝,呈现出文人画成为画坛主流、工艺美术的文人化和世俗情趣的渗透三大共性时代特征。清朝历经的早、中、晚三个阶段也使美术展现出承继拓展期、繁荣多彩期、古今转型期的不同时期特色,同时已具备总结性、潜变性、深化性、跨越性四大共性时代特征。明清美术的发展演变轨迹和共性时代特征,也是反映中国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型这一大变革历史阶段总体特征的重要侧面。本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详尽地介绍了明清时期美术的发展演变和所取得的成绩,为学习者研究者提供了翔实严谨的资料。
  • 傅熹年书画鉴定集

    作者:傅熹年

  • 美术概论

    作者:王宏建 袁宝林

    《美术概论》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美术的基本原理,阐释了美术的本质论、创作论和接受论,力图对人类广泛的美术创作初中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下编为美术的历史发展,包括美术的发生论、发展论和门类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寻美术的客观规律,解释美术不断发展的创作实践和不断出现的新现象。
  • 外国美术史纲要

    作者:陈洛加

    外国美术史原包括除中国以外的世界美术史,但从我国目前的研究状况和掌握资料等实际情况出发,《外国美术史纲要》仅以欧洲美术史为主要线索。一部外国美术史上下数千年,涉及各种艺术思想、众多的风格流派以及国名、地名、人名,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呢?把握大的线索和趋势,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和审美的高度,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去品评艺术家和艺术现象是学习的关键。以西方美术史为例,纵观西方美术的整个发展历程,我们可将它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去把握。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法国印象派的产生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西方艺术以模仿写实为主流,可称之为传统西方艺术。 针对以上一些问题,《外国美术史纲要》在编写中突出了下面几个特点。 第一、基本按照历史的发展线索叙述各时代各国的美术发展变化,但不严守年代顺序,而是将艺术发展归纳为风格、流派、样式、民族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层次分明,线索清晰。 第二、强调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在介绍艺术家和风格流派的同时,《外国美术史纲要》把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一作了分析,偏重从审美的角度去赏析作品。如果将这些名作分析单独抽取出来,可以成为一本美术鉴赏集。在我看来,学习美术史不仅要了解艺术发展的过程,及记住一些艺术流派和作品,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第三、现代艺术占有较大的比重。今天已是20世纪末,西方现代艺术虽发展百余年,但我国对它的介绍和了解还相当有限,把西方现代艺术简单地斥责为颓废没落而不予理睬的现象还十分普遍。西方现代艺术存在百余年而经久不衰,肯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可以说它是西方现代哲学、现代工业社会、现代人的心理和精神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我们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它了解西方人的艺术观和价值观,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新思想、新角度、新材料和新手法,无疑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与拓展我们的思维和视野大有裨益。
  • 美术史的观念

    作者:邵宏

    在当代,知识分子所做的种种不负责任的事情中又多了一件,即写一些空洞无物的大作,让求知的读者枉费心神,浪费掉重于尺璧的珍贵光阴。在这种学术空疏的气氛中写作,一部真正呕心沥血的作品,则往往明珠暗投,被淹没在出版物的海洋之中。邵宏先生就是怀着这种感慨著述的,因此,他这部书时写时缀地拖了五六年之久。我知道,他想写出新意,一方面,想澄清人们在所谓的文艺学中所固守的那些陈陈相因甚至被误用误解的观念,一方面又力图在西方美术史学史中拓出一条新的研究路线。我也深知,他为自己规定的任务何其沉重,又何其艰难,他谦虚的心灵又是如何常常使他掷笔长叹的。然而,他理想中的学术大师就在他的面前,他的心胸已被提到了一种高度,他也不甘心降低自己撰书的抱负,这也许就是他经常中断写作的原因。
  • 游击女孩床头版西洋艺术史

    作者:GUERRILLA GIRLS謝鴻鈞譯

    在這本書裡,游擊女孩帶領您輕鬆愉快地漫遊過去兩千年來的西方藝術,了解美術史裡「何人」、「何事」、「何時」、以及「為何」的真相:是誰將所有裸體男性放在美術館的古典部門? 身為「文明」歐洲的女性藝術家,有什麼是「可以做」(do\'s)和「不可以做」(don\'ts)的?為什麼中世紀的修女會在藝術領域裡過得比較有趣? 這個詼諧且智慧的藝術故事保證能夠顛覆歷史──說不定也能顛覆許多美術史學家所堅持的論點呢! 而全書所充斥的引文則是出自所謂的專家言論,其荒謬性令人難以置信;其中所記載的現實狀況,亦讓大家深思為什麼十九世紀畫作裡有出現這麼多的妓女,卻沒有什麼女性主義者? 還有一些著名的藝術作品,以及被她們改造過的著名藝術品,讓大家開始質疑美術史的真確性,進而嘗試去修正這其中的偏頗觀點。 從一九八五年開始,一群由不具名的女性藝術家和藝術工作者所組成的游擊女孩,戴起猩猩面具,貼上尖酸諷刺的海報來對抗各種不平等待遇,也證明了幽默的手法(以及人造皮毛)是最尖銳的武器。 《紐約時報開卷專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稱她們的第一本書《游擊女孩的自白》(Confessions of the Guerrilla Girls)「平反藝術界的偏見和歧視,作者將『籠子裡的騷動』轉化提升為一種藝術型態。」從這樣的回顧檢視中,她們為傳統藝術史提供了一種饒富趣味且迫切需要的研究,而透過這樣的平反方式,女性藝術家亦得以光明正大地宣揚她們數個世紀以來的成就。
  • 美术史与观念史

    作者:范景中,曹意强 主编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武梁祠解读,认知王振朋、林一清及元代宫廷界画,儒仙新像,新见明人所绘柳如是像跋尾,中世纪的一位精神病艺术家等等。
  • 哥特式图像

    作者:埃米尔·马勒

    图像学在1984年通过《美术译丛》引入中国,当时范景中先生约请几位学者翻译了潘诺夫斯基和贡布里希的几篇著名论文,后来在1990年出版的《象征的图像》里,又系统介绍了图像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这引起了一些学者,特别是敦煌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图像学在西方早已成为美术史的基础学科,也为人文学赢得了极大的光荣,即使是当今视觉文化潮流中的干将,也情愿打出新图像学的旗号,而不敢断然否决它。因此,图像学一直处在争论和改变当中。而它对中国美术史有何意义,则尤为我们所期待。现在上海师范美术学院打算以图像学为学科建设的重点,并以图像学的早期杰出学者马勒为介绍起点,这无疑是有益于学术界的一项重要工作。此文即简介马勒的图像学研究,希望能激起图者细读原著的兴趣。
  • 中国美术小史·唐宋绘画史

    作者:滕固

    本书引人瞩目之处,在于顺应了时代潮流,吸收了学术新机,在有限的史实梳理中,突破了明清书画史家热衷于记载生平和作品流传的局限,以建筑、雕刻和绘画为范圃,写出了一部有见解而非仅史料的中国美术通史,对自上古至清代美术的发展脉络与因果联系做出了前人所无的阐释。
  • 徐邦达集1:古书画鉴定概论

    作者:徐邦达

    古书画鉴定概论,ISBN:9787800474934,作者:徐邦达著;故宫博物院编
  • 古典艺术

    作者:[瑞士]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全书分两部分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第一部分为作品研究,分别介绍、赏析文艺复兴盛期大师们和这些大师前辈们的作品;第二部分为理论研究,描述了文艺复兴古典风格所具有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绘画形式的特征。 沃尔夫林研究艺术的方法的特点在于技术、理性和情感的完美结合,字里行间充满灵感的火花。他的语言极具洞察力,从形式上解释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与雕塑,而基本不涉及题材的意义或决定创作过程的其他因素。其风格分析把文化史和心理学糅合到创作过程中,自成一套完善的审美体系。这种形式理论极大地影响了艺术批评的发展。
  • 宝山辽墓:材料与释读

    作者:巫鸿,李清泉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宝山县的宝山辽墓的发现,为古代中国美术史和东亚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材料。本书将宝山辽墓壁画放在墓葬整体中进行审视,讨论的重点包括绘画与建筑的互动和画像程序、绘画的风格与画者的身份,以及壁画与墓葬赞助人的文化背景、当时政治环境及辽代礼仪风俗的联系。宝山辽墓不但改变了以往对辽代初期艺术水平和风格的理解,而且也为我们思考十世纪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
  • 《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管理学第一本学术著作

    作者:王璜生

    入围“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2012)” 出版物组名单。 著名设计大师王序老师亲自设计。 中国美术馆管理学,美术馆学第一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