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日本史

  • 明智光秀与本能寺之变

    作者:胡炜权

    天正十年(1582)六月二日,在京都发生了一宗改变日本历史走向的事件——本能寺之变。即将结束乱世、统一日本的织田信长被其亲信明智光秀率兵突袭,寡不敌众,最终在本能寺的烈焰中自杀,享年四十九岁。然而,在接下来的十日里,明智光秀陷入孤立无援、四面楚歌的境地,其后更是被赶来为主君报仇的同僚羽柴秀吉击溃,光秀据传在山科小栗栖村遇袭身亡。

    命运的轮盘悄然转动。为信长成功报仇的秀吉辗转建立了丰臣政权,而本为织田盟友的德川家康也间接得到机会独立,为日后创建德川幕府设下伏笔。

    时至今日,明智光秀发动政变的原因始终不明。是积怨已久的爆发,还是利欲野心的驱使?是为了匡扶正统、替天行道,还是有幕后黑手推波助澜、操纵时局,抑或另有因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是首部华人学者探究这桩历史悬案的专著。

  • 华族

    作者:[日] 小田部雄次

    ★一部华族概览,展示华族在三个时代、78年间对日本近代历史的影响

    ★本书以华族后裔团体霞会馆编纂的《平成新修 原华族家系大成》为基础写成,作者小田部雄次多年来专注日本近代皇室及旧华族研究

    ★择重点介绍了著名华族成员的社会影响与个人成就。卷末附全1101家华族一览,收录封爵者姓名、爵位、出身与功绩、家族延续时间等详细项目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颁布《华族令》,宣布由公卿、诸侯和维新功臣等家族共同组成新阶层“华族”。华族拥有封爵,世袭地位与资产,是日本近代史上特殊的贵族阶层。

    在长达78年的时间里,华族作为“皇室之藩屏”,对日本近代各方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由华族议员组成的贵族院,是日本近代政治体系中重要的一员;华族投资的银行、矿场、海运和铁路公司,在近代以来的社会生活中留下了诸多痕迹;因自身地位和受到的良好教育,华族中还诞生了鸟类学家山阶芳麿、文学家武者小路实笃等活跃在时代前沿的人物。然而,随着日本走向战争,这一贵族群体最终在1947年因华族制度的废除而消失。

    在文明开化和大正浪漫的光环里,华族给世人留下了许多旖旎的想象。什么样的人是华族,华族有何特权和义务,华族怎样生活……本书从文献史料出发,揭开朦胧表象,讲述华族历经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的真实兴衰。

  • 近代日本报界的政治动员(1868—1945)

    作者:安平

    一部近代日本报界政治动员史,完整勾勒出近代日本报界发展的清晰脉络,征引大量稀见中、日文史料,为我们观察和认识近代日本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完整勾勒出近代日本报界发展脉络的“报界政治动员史”。全书以“政治动员”为线索,对1868—1945年间日本报界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做了系统梳理。书中深入研究了在政治强力干预和控制下逐渐形成的近代日本报界“总体战体制”,也涉及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中的日本报界宣传战实践,以及中江兆民、福泽谕吉和德富苏峰、石桥湛山等舆论领袖的思想传播。通过还原近代日本报界发展史,阐述其发挥政治动员功能、参与宣传战之必然性,并论及日本报界的战争责任及历史问题,力图为近代日本报界的发生、发展勾勒出一幅既符合历史事实,又具清晰脉络的“贯战史”画卷。

    【图书亮点】

    1.视角独特。作者以“政治动员”为切入点,用“贯战史”方法书写日本报界与政治动员历史,力图为读者呈现一部不同于其他日本报史研究的,充满矛盾与斗争、血腥与残酷的近代日本报界政治动员史;

    2.史料丰富。征引大量散佚在报刊、杂志、个人文集中的稀见中、日文史料,为近代以来至二战结束期间日本涉华宣传史料整理与研究的新成果;

    3.以小见大。近代日本报纸自诞生之日起即与政治建立了密切联系,本书由日本报界的政治动员切入,为我们观察和认识日本近代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名家推荐】

    在《近代日本报界的政治动员(1868—1945)》中,安平深入研究了在政治强力干预和控制下逐渐形成的近代日本报界“总体战体制”,也涉及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中的日本报界宣传战实践,以及中江兆民、福泽谕吉和德富苏峰、石桥湛山等舆论领袖的思想传播,客观、公正地分析与评价,力图为近代日本报界的发生、发展勾勒出一幅既符合历史事实,又具清晰脉络的“贯战史”画卷。

    ——周颂伦(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编辑推荐】

    通过爬梳大量的史料和文献,本书为我们完整呈现了近代日本报界政治动员的历史。从学术层面看,此书由日本报界的政治动员切入,为我们观察和认识日本近代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就现实而言,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历史,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都是中日两国人民无法回避的,此书为更为理性地认识日本报界在近代日本发动的对外战争中的历史责任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同时,日本报界在近代日本历史中的功过得失,也警示今天的我们必须重视良好新闻环境的营造,谨慎使用新闻传媒这把“双刃剑”。

  • 日本车站史

    作者:[日] 原田胜正

    ★日本铁道史学会首任会长著作,介绍日本铁路车站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建设史,也是一部社会生活史;

    ★从“公共空间”概念出发,探讨日本铁路车站在近代社会与城市发展中的位置。车站建筑和车站在城市交通网中的集散作用,不同程度影响着近现代都市人的生活;

    ★除日本铁路官方早期史料外,亦采用相关时代文学著作、社会新闻及亲历者回忆录等材料,角度多样;

    ★重点介绍日本首条铁路线的起点新桥站,城市枢纽东京站、大阪站及名古屋站,连接海港的下关站、博多站等代表性车站;

    铁路是近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它为人们带来了不受限制的、平等的移动自由。作为铁路与城市的“接口”,铁路车站也成为近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

    明治初年,响彻新桥站的一声汽笛,拉开了日本近代化的帷幕。以横滨站和东京新桥站的出现为开端,车站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往来车站的每一天”成为新时代的象征之一。同时,作为城市枢纽和住宅区中的重要公共空间,车站不仅影响着城市的面貌,还控制着人群和信息的集散。正是在这种集散中,近代社会的“公共意识”得以逐步确立。

    本书从选址、城市规划、建设等多个角度,佐以文学著作、纪实作品和调查报告,追溯日本近代关于铁路车站的共同记忆。

  • 巨大古坟

    作者:[日]森浩一 著 [日]穗积和夫 绘

    ◆ 编辑推荐——————————————————————————————————————

    •李乾朗、青山周平、李长声、止庵倾情推荐

    •与金字塔、秦始皇陵齐名的世界三大陵墓之一,日本独有的古坟形式

    •图解建造过程与技法,透视日本墓葬文化与生死观

    •考古学家森浩一、日本建筑插画泰斗穗积和夫联手打造

    ◆ 内容简介——————————————————————————————————————

    大山古坟——日本独创的前方后圆坟形式,与埃及金字塔、中国秦始皇陵并称世界三大陵墓,其雄伟壮美的外观彰显了政权的兴盛和皇室的权威。

    本书作者森浩一教授长年钻研前方后圆坟,掌握丰富的一手资料,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巨大古坟营造的技术面与文化观;日本建筑插画泰斗穗积和夫则以细腻的笔触图解庞大的古坟,揭开了日本古坟时代的神秘面纱。

  • 京都的诞生

    作者:[日] 桃崎有一郎

    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京都被誉为最具“汉唐遗韵”的城市,其历史与文化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京都是在平安京的基础上建立的,其域内众多寺庙和神社的存在是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然而,桃崎有一郎在这本书里挑战了人们的常识,提出“京都≠平安京”的观点:平安京是天皇之城,除“镇护国家”的东西大寺外,京中禁止建造佛寺;而京都是由院政和武士共同缔造的,天皇不仅不是京都的保护者,反而是破坏者。武士在这个古都登场并逐渐走上权力巅峰的过程,正好暗合了京都从诞生到完善的过程。京都不是天皇与贵族吟咏风月的优雅之都,而是武士用暴力和鲜血缔造的战乱之都。

  • 倭五王

    作者:[日]河内春人

    第六届古代历史文化奖优秀作品

    聚焦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的东亚国际关系,

    以中国史书重绘倭五王的真实面貌。

    倭五王指《宋书·倭国传》中记载的赞、珍、济、兴、武五位倭国王。在邪马台国与中国断交150年后,五王在五世纪初重新向中国派遣了使者。当时东亚各国之间纷争不断,倭国也卷入其中。河内春人从中国史料出发,解读了倭国向中国遣使朝贡的意图和时代背景,展现了当时倭国国内不稳定的王权与文化氛围,分析了倭五王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日本天皇的对应关系,描绘了五世纪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关系。

  • 日本的凯恩斯——高桥是清传

    作者:[美]理查德·斯梅瑟斯特

    身为20世纪初唯一厕身「列强」行列的非白人国家,日本一定做对了什么;然而20世纪日本终于落入战争的魔沼、成为唯一遭遇核打击的国家,一定又做错了很多。这本书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它细密回顾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各个历史转折点与窗口期,详细描述了日本为何选择了这条路而不是那条路。读本书,时而觉得历史的偶然性旁侧斜出。但更多的时候还是感慨,一旦路径已经锁定,格局已经巩固,那么改变历史运行的方向,就非常人可以做到了。

    高桥是清无疑是这段「激荡百年史」(吉田茂语)里少有可以改变格局与流向的人物。日俄战争期间,高桥远赴欧美发行公债、筹措军费,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为日本奠定了击败俄国的物质保证;一度出任首相的高桥,力主将山东归还中国,尊重中国的主权,倡导对华平等交往,主张和平崛起的「小日本主义」;大萧条到来之际,又是高桥六度出任藏相,推行一系列刺激消费与盘活经济的组合拳政策,让日本较早地走出了经济危机。可以想见,如果没有高桥这种熟稔欧美情势、洞察经济规律、深谙世界格局的优秀政治家,近代的日本的走向又将出现极大的不同。这位「嘉永老妖」/「奇迹の达摩」一生信奉外祖母在他离家赴美时候的两个汉字——「堪忍」(かんにん)。

  • 青春燃烧

    作者:徐靖

    宫崎骏、高畑勋、押井守、富野由悠季、大友克洋、安彦良和、川口开治……他们注定是日本动漫产业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最为举足轻重的一代人,他们大多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度过青春期,而那个时代,正是日本战后左翼社会运动最激烈的时代。日美安保条约掀起了长达十多年的社会运动风潮,正是这场日本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社会运动,洗礼了整整一代日本年轻人,其中的很多人投身日本动漫产业,共同打造出日本战后对世界影响最深远的文化产业,铸就了战后日本动漫的黄金时代。

    本书从动漫人和动漫作品的角度出发,探寻黄金一代动漫人的青春岁月,追寻左翼社会运动与日本动漫亚文化的关联与脉络。

  • 居酒屋的诞生

    作者:[日]饭野亮一

    ◎酒乃扫愁帚,治愈当属居酒屋

    点三四合温酒,冷奴豆腐配上味噌汤,

    掀开绳暖帘,总有个位子在等你

    ◎一部日本居酒屋小史,浓缩社会变迁与人情百态

    ◎徐静波、沙青青、殳俏 诚挚推荐

    ············

    两百多年前的江户,居酒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论是夜间营业禁令、酗酒禁止令,还是频繁遭遇的敲诈勒索与赖账,都没能压垮江户人对居酒屋的热情,“酒乃扫愁帚”的谚语一直流传至今。

    在江户时代,什么酒最受欢迎,可以搭配哪些菜肴,经常光顾的客人是哪些人,又与今日居酒屋有何异同?

    打开《居酒屋的诞生》,重返江户时代,探究居酒屋俘获人心的奥秘,透过大量插图与俳句,一窥江户市民文化。

  • 横滨中华街(1894~1972)

    作者:韩清安

    《横滨中华街(1894-1972):一个华人社区的兴起》是第一本关于中国移民在日本的历史的英文专著。 它关注的是日本港口城市横滨的人口从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到1972年及以后中日关系正常化期间的转变。 韩清安讲述了一个看似矛盾的故事,即在战争与和平时期,中国移民如何在一个单一民族国家中找到一个持久的位置。 这一研究对中日身份认同的建构和中国移民定居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利用当地报纸、中日两国政府的记录、回忆录,以及直接从横滨居民口中采集的信息,在中日关系的背景下,讲述了一个常见的中华民族建设的故事。 但它以现有作品为基础,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非精英阶层的横滨华人,这些人庇护了革命活动人士,并成为他们宣传的民族主义的听众。 作者还强调了这些中国人的民族身份和地方身份之间的矛盾,他们自称为横滨人(hamakko),但没有声称自己是日本人,也没有否认自己是中国人。 他们在横滨丰富多样的国际化历史中所扮演的历史角色,可以让我们洞察未来更具包容性的日本文化。

  • 鹤见俊辅传

    作者:[日]黑川创

    【编辑推荐】

    ※ 战后日本思想界旗帜性人物鹤见俊辅权威传记

    ※ 以九十三年的传奇人生,折射20世纪日本知识分子的心灵秘史

    ※ 传记作者自幼时起在鹤见身边度过半个世纪,掌握第一手资料,收入大量珍贵照片

    ※ 著名学者孙歌作序推荐 第46回大佛次郎奖获奖作品

    1.鹤见俊辅出身于日本显赫的家族,却因为过于严格的爱而反叛,早早地便出入花街柳巷,直到被大岛渚改编成电影《感官世界》的阿部定事件吓到。

    2.他在哈佛大学跟随哲学大师卡尔纳普、蒯因学习,却因为珍珠港事件,被迫在监狱的马桶盖上完成毕业论文。

    3.从日美一开战,他就认为正义在美国这一边,却仍然决定坐交换船回国,“在日本人中间迎接战败”。

    4.他学习的逻辑实用主义,强调从语言分析开始哲学,但他的字典来自战争,他不得不从恶开始,并陷入维特根斯坦式的逻辑与罪的纠缠。

    5.在爱国与民主之间,他站在民主一边,但这并未让他变成亲美派,事实上他后来拒绝再次踏上美国的土地。

    6.与丸山真男侧重于构建自己的思想不同,他是要把自己作为平台和中介,通过创办杂志、组织同好会和为无名者作传,让尽可能多的人抵达自己的哲学。

    7.在无数次失败的自杀之后,他活成了世纪老人,而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8.他喜欢喝可口可乐,而因为不喝酒,他便将之作为“放荡之味”。在他的棺内四角,便放着小纸杯装的可乐。

    我阅读了这部传记,获得了不小的收获,从思想史的视角来阅读,可以设身处地地体验这本书所提供的关于战后日本社会知识活动的很多具体状况,这些状况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鹤见之为鹤见的秘密——他属于一个剧烈转变的时代,他给我们提供了进入那个时代的一把特定的钥匙。

    ——孙歌(著名学者)

    在一家过分拥挤的意大利餐厅里,我们谈到了鹤见俊辅。这是纽约4月的一个傍晚,我与坂本龙一斜对面而坐……在我有限的理解中,他们[丸山真男、加藤周一以及鹤见俊辅]是战后日本社会的关键人物,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塑造了一代人的成长。

    ——许知远(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

    作为战后日本思想界并驾齐驱的巨人,继竹内好(1910—1977)、丸山真男(1914—1996)、吉本隆明(1924—2012)之后,鹤见的离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执战后日本思想与言论牛耳的“战前派”与“战中派”(分别指在战争前与战争期间形成人格的两代人)知识分子就此谢幕。由于独特的战争体验,这些知识分子对近代日本的国家主义展开了透彻的分析与批判,在日本迈向现代文明的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可以说,这些知识分子所展现的思想与行动,已然决定了他们作为巨人不朽的一面;他们自身就是战争留给日本以及世界的遗产。

    ——李永晶(《分身:新日本论》的作者)

    【内容简介】

    代表战后日本的思想家鹤见俊辅(1922—2015)出身显赫,外祖父是后藤新平(历任日据台湾时期民政长官、满铁总裁、内务大臣、外务大臣、东京市长等),与伊藤博文有深交,父亲是鹤见祐辅(作家、政治家),日本公共外交领域的先驱。

    不过在严格的家教环境中,鹤见出于反叛心理,从小品行不良,之后在父亲安排下前往美国,在哈佛大学跟随哲学大师卡尔纳普学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鹤见乘交换船回国,作为军队文职人员前往爪哇岛工作 。在此期间他的一位同事被选中去执行杀害俘虏的命令,这成了鹤见哲学思考和道德逼问的关键时刻。

    日本战败后,鹤见创办并主持《思想的科学》,这本杂志堪称了解战后日本的钥匙,除了出版时间达五十年,还因为它是一个要最广泛深入日本社会肌体的平台。而在这一切之中,鹤见俊辅堪称灵魂人物。

    本书是自幼时起在鹤见身边度过半个世纪的黑川创,翻阅全部著作及相关文献,对这位“稀世哲学家”九十三年人生历程的追寻,是可以成为今后所有鹤见研究基础的真正的评传。

  • 忠诚与反叛

    作者:[日本] 丸山真男

    《忠诚与反叛——日本转型期的精神史状况》是日本思想史家丸山真男生前亲自编纂的最后一部著作。

    从最初计划到最终出版历时8年,丸山精心选取了从思想史角度切入分析日本近世近代转型期的6篇论文和2篇有关方法论的文章。最早的一篇问世于1949年,最晚的一篇发表于1977年,执笔时间横跨近30年。书中收录的论文都是独立的,但所涉的历史时期和关心的问题是一致的:从幕末到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期,面对日本被迫卷入国际社会、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状况,日本的各种认识主体在思想上是如何认识、如何应对的。

    这是一部兼具战后知识分子精神气质,又充分展现学术研究者缜密分析能力的著作。用为本书写解说的川崎修的话说,是“最具丸山真男特色的著作”。

  •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套装

    作者:[日] 寺泽薰 / [日] 熊谷公男 / [日] 坂上康俊 / [日] 下向井龙彦 / [日] 山本幸司 / [日] 新田一郎 / [日] 池上裕子 / [日] 横田冬彦 / [日] 井上胜生 / [日] 铃木淳

    ★日本史里程碑之作,讲谈社百年献礼巨制;日本史学家写给大众读者的诚意之作。

    ★日本史学泰斗网野善彦领衔出品,集结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的一流日本史学家,整套书开放、客观、国际化,集四十年研究成果,代表日本史学界前沿水准,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地道日本史。

    ★一套书读懂日本史。

    本套书共10卷,4112页,200万字,覆盖了日本从部落发展为近代国家共2000多年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时期,从水稻传入到王权诞生,从天皇的权威确立到摄关制度粉墨登场,从武士阶层崛起到南北朝分裂,从战国割据到江户幕府一统天下,再到明治维新,近代国家建立。本丛书从东亚与全球的视野出发,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今日之日本,乃至今日之东亚以及今日之世界。

    ★每卷以关键问题为锚,日本史学家从内部看自身历史,既有对宏观历史的纵横把握,也有对微观历史的细致体察;讲述既有大家风范,又有超强的亲和力和可读性,专为大众读者撰述。

    ★中文版历时五年,精心打造,设计考究,插图精美,值得日本历史和文化爱好者阅读收藏。

    从翻译、编辑到装帧设计,诸多细节,无不用心。每卷彩插,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再现经典历史场景,图文互证,独具风格。

    ★国内史学名家汤重南、王勇、王新生、刘晓峰联袂推荐:读日本史,这一套就够了。

    ◎ 名人推荐

    这套书旨在重新审视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常识”,重新定义日本社会的形象。

    ——网野善彦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是代表日本史学界水准的精品。每位著者最大限度发挥“术业有专攻”的优势,呈现出开放式、客观性、国际化的史学新风。

    ——国内史学名家王勇

    我们看过每一位作者的论文摘要和作品,数次召开会议,才决定了最终人选。每一位入选的作者都专精自身的研究领域,这是一套研究水准极高的日本史系列丛书。

    ——讲谈社前总编辑 鹫尾贤也

    ◎ 内容简介

    “讲谈社•日本的历史”共10卷,4112页,200万字,介绍了日本上下2000年历史。

    从水稻传入到王权诞生,从万世一系的天皇权威确立到摄关制度的粉墨登场,律令国家过渡至王朝国家,源平合战、南北朝分裂、群雄逐鹿、天下一统。尔后,时代遭遇巨大变革,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在声势浩大的民众运动中,明治维新到来,近代国家建立。

    十位日本一流学者撰述,十位国内新锐学者译介,以关键问题为锚,以主题划分卷册,注重历史严肃性的同时不乏生动的故事描写,细腻体察个体的同时,又有对列岛各时期有着宏观把握,是一部扎实详实、融合多学科知识、观点新颖的史学经典。

  • 毁灭与重生

    作者:[日]古川隆久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战争过后,他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日本的昭和时代充满了激变,国家在战前一步步迈向战时体制,在战时树立国家总动员体制,在战后初期饱受饥饿与贫困之苦,然后迎来奇迹般的经济复兴。那是日本遭遇挫败又重新奋起的时代。

    日本大学教授古川隆久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外交、大众文化的广泛视角,遵循战前、战时、战后的时间维度,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带领读者轻松俯瞰昭和时代的历史全貌。昭和是尚未完结的过去,它留下的遗产至今仍然保持着影响力。这是一部权威学者将昭和激荡的64年尽收其中的“决定版”。

  • 珍宝中的日本精神

    作者:[日]长谷川宏

    宏大的日本文化史

    跨越美术、文学与思想领域

    精选60种代表性的珍品

    透视日本2000年精神史

    -

    内容简介

    《珍宝中的日本精神》借有形之珍宝,讲述了日本2000年的精神史。

    何为“精神”?它是个人、共同体生存的力量与姿态,是文化 的精髓,也是一个民族的行动根源。

    作者长谷川宏跨越美术、文学与思想领域,在日本国宝中几经筛选、反复取舍,终于选定代表着日本精神之精髓的约60件珍品,连缀起日本从绳文时代到江户时代的2000年精神史。铜铎中凝聚着日本早期的共同体意识,抄写的经书堪称书法杰作,其中还蕴含着对中国的模仿与自发的创造,美丽的佛像寄托着乱世中人对ji乐世界的向往……还有茶道中的寻禅之心、贵族文学中的风雅、民间娱乐中的幽默与残酷等等。

    学者长谷川宏承接龟井胜一郎、加藤周一等学人的方法,辅以多年研究、翻译西方哲学的知识背景,以20年构思,又以10年写作,写就这部集大成之作,用积淀着历史的美丽珍宝,为我们呈现一个更丰富、更多元、更完整的日本文明。

    -

    编辑推荐

    ○以一位思想家之力,跨越美术、文学与思想领域,20年构思、10年写作,将日本文明的源与流叙述成一部宏大的交响。

    ○用文物读懂文明。作者筛选出代表着日本精神之精髓的约60件珍品,逐一深刻论述,带你透视日本2000年精神史。铜铎如何反映着日本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绘画如何体现出武士阶层的崛起?茶道中蕴含着怎样的审美与思想?……从珍宝中,我们能看到美,看到一个民族的行动根源,也看到一个国家从萌芽到繁盛的历程。

    ○打破刻板印象,认识更丰富、更多元、更完整的日本。侘寂、色道、物哀、风雅、倦怠感、自然信仰、庶民之乐、恶之魅力……覆盖日本文化关键词,为你解开日本美学和思想的核心。

    ○金阁寺、枯山水、俳句、物语、能剧、浮世绘、怪谈……饱览日本国宝,听作者将文物细节、历史背景娓娓道来,看见“物”背后的广大世界,体会到和博学之人逛博物馆的乐趣。

    ○作者长谷川宏是日本知名的黑格尔学者、译者,曾获莱辛翻译奖、巴别国际翻译大奖、日本翻译大奖。他融合西方哲学的方法与对日本文化的热爱,写成这部作品。

    ○封面采用印金工艺,精装装帧,配合百余幅插图,造就一部值得收藏的精致图书。

  • 德川家康

    作者:[日] 火坂雅志

    日本战国,一如中国的三国。

    作为战国时代的最终赢家,德川家康的人生却极不顺利:他从小家道中落,沦为人质,连妻子都嘲笑他;他其貌不扬,武运很差,总败得丢盔弃甲,再卷土重来;他不懂风雅,不能吟诗作赋,甚至登上高位后还被人笑话……但他却怀着踏实的态度、超人的毅力和独到的人生观笑到最后,一手开启了三百年“江户时代”。

    本书是高度浓缩的历史故事,专门讲述德川家康艰难创业的历史过程。

  • 從漢才到和魂

    作者:王小林

    不了解日本國學,就無法了解日本社會及文化,更遑論了解日本人 日本國學產生的歷史和背景漫長且複雜, 為了對日本國學的形成、發展、特點及其影響,有較為清晰的把握, 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王小林 以漢字、名實觀、朱子學、疑古思潮等作為觀察對象, 多元檢視日本國學思想的要素, 為讀者提供了相對全面理解日本國學之內在精神結構的可能。 本書作者王小林以「從漢才到和魂」作為日本國學思想之形成與發展的研究、觀察視角,分別從不同議題、現象與學說主張來考察日本國學思想的發展流變。 《從漢才到和魂:日本國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第一章與第二章主要從「漢字」與「言靈」;「名」與「言」,探討了漢字與「和魂」、「國語(日語)」之關係,以及名、言與「實事」、「體魂」之間的演繹詮釋,如何神聖化日語同時強化日本之神國意識。第三、四、五章則以朱子學為江戶儒學之代表,將之視為日本國學之對照學問,闡述了日本國學之文論、宇宙觀與不可測度之神。第六章則從江戶儒者富永仲基之「加上說」與顧頡剛之層累說之間的關聯,爬梳了中日兩國之「中國學」背後的日本國學之成份。最後一章的第七章,則闡明了決定近代日本資本主義的「職分」、「世間」這兩個精神關鍵概念,其宗教理論根據其實來自近世日本之國學家。 如上所述,《從漢才到和魂:日本國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以漢字、名實觀、朱子學、疑古思潮作為「漢才」與「和魂」比較的觀察對象,多元檢視了日本國學思想的形成要素,本書所涉及之議題內容,提供了讀者數個面向以思考形構日本國學之要素有何?同時也為讀者提供了相對全面理解日本國學之內在精神結構的可能。
  • Molding Japanese Minds

    作者:Sheldon Garon

    How has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persuaded its citizens to save substantial portions of their incomes? And to care for the elderly within the family? How did the public come to support legalized prostitution as in the national interest? What roles have women's groups played in Japan's "economic miracle"? What actually unites the Japanese to achieve so many economic and social goals that have eluded other polities? Here Sheldon Garon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is mobilizing spirit as he taps into the intimate relationships everyday Japanese have with their government. To an extent inconceivable to most Westerners, state directives trickle into homes, religious groups, and even into individuals' sex lives, where they are frequently welcomed by the Japanese and reinforced by their neighbors.In a series of five compelling case studies, Garon demonstrates how average citizens have cooperated with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the areas of welfare, prostitution, and household savings, and in controlling religious "cults" and promoting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women.The state's success in creating a nation of activists began before World War II, and has hinged on campaigns that mobilize the people behind various policies and encourage their involvement at the local level. For example, neighborhoods have been socially managed on a volunteer basis by small-business owners and housewives, who strive to rid their locales of indolence and to contain welfare costs. The story behind the state regulation of prostitution is a more turbulent one in which many lauded the flourishing brothels for preserving Japanese tradi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family system," while others condemned the sexual enslavement of young women. In each case, we see Japanese citizens working closely with the state to recreate "community" and shape the thought and behavior of fellow citizens.The policies often originate at the top, but in the hands of activists they take on added vigor. This phenomenon, which challenges the conventional dichotomy of the "state" versus the "people," is well worth exploring as Western governments consider how best to manage their own changing societies.
  • 日本宗教史

    作者:[日]末木文美士

    本书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从记纪神话开始到当代日本社会的宗教思想发展历程,剖析了古代的佛教、中世的神佛论、近世的基督教以及现代社会的新兴宗教等日本宗教思想形成的原因、宗教思想的连续性、宗教与权力的关系以及每一时期的宗教特点等。作者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晦涩、深奥的宗教史呈现出来,是一部了解日本宗教发展脉络的入门书。 本书中文简体版根据岩波书店2013年版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