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苏联研究

  • 苏联解体亲历记

    作者:[美] 小杰克·F. 马特洛克

    关于苏联的崩溃,除了苏共政治局委员,或许没有人能够给出比马特洛克更为权威的叙述。——《科克斯评论》

    ·

    ★一部记录与剖析世纪剧变的重磅启示录:一个超级大国如何因内忧外患步入末路?

    ★美国大使亲历冷战结束与苏联崩溃,70万字还原大国解体的漫长历程

    ★外交官+学者的双重身份,局内人经历+学术研究的内外视角,回忆录+历史研究的非凡结合

    ★从莫斯科到华盛顿,从维尔纽斯到阿拉木图,描摹帝国黄昏的全景图像

    ★一众历史人物的鲜活记录,近距离刻画当局者的步步为营与举步维艰

    ★知名学者理查德·派普斯 | 赫伯特·埃利森,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外交事务》《科克斯评论》一致盛赞

    ★重温苏联70年历史,理解30年后的世界

    ·

    这本书首次全面讲述了从1987到1991年的惊人事件,并且仍然是同类书中最好的一本。——《华盛顿邮报》

    对于任何以开放心态面对这一问题的人而言,《苏联解体亲历记》都是一本必读书。马特洛克与书中的主要人物都有着紧密联系,并以他的洞见、优雅与平和细致记录了这一过程。——马歇尔·舒尔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方悄然降下,俄罗斯三色旗取而代之。在枪炮静默之下,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

    作为苏联最后几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马特洛克站在第一现场带领我们回溯那动荡多变的年代。地方不再与莫斯科亦步亦趋,民众开始反对原有的一切,各方力量也在或明或暗地相互撕扯;戈尔巴乔夫进退失据,叶利钦有仇必报,政变者各怀鬼胎……透过亲历者的叙述,切尔诺贝利、东欧剧变、八月政变、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都不再是教科书上定义模糊的名词或符号,而成为生动的事件和活生生的人物。

    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平民、从国内到国外,马特洛克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大国欲坠的势头,铺展开一张角力的大网,并以清晰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苏联的最后岁月。最终,这个帝国被自己一手打造的力量尽数吞噬。它几度挣扎着浮出水面,求得那赖以生存的一丝氧气,但最终仍被脚上的镣铐拖入深渊。

    ·

    作为一名卓越的苏联专家,马特洛克以大使身份所接触到那些人和事,为其研究带来了一种罕见的权威。他在书中展现了苏联关键人物的回忆录中也没有的洞见。——《外交事务》

    没有人比马特洛克更有资格讲述从苏联到俄罗斯的转变。他在俄国历史、语言、文化、文学和政治方面的背景,让他成为这一问题的杰出权威。他的分析对于我们对苏政策的形成不可或缺,而且往往极为成功。对于书中写到的众多人物,马特洛克都十分了解,他们的性格、偏见、力量和缺点在他笔下都极为生动。——马克斯·坎珀尔曼,国务院顾问,苏联问题专家

    这本书精辟分析了苏联制度的成就和问题,同时生动叙述了导致苏联解体的人与事……马特洛克是在莫斯科、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多年的权威人士,他对本世纪最重大事件的近距离观察是其严谨治学和非凡外交生涯的独特产物。——赫伯特·埃利森,华盛顿大学教授

    没有其他美国人能够如此亲近细致地观察苏联的崩溃。多亏了马特洛克的精彩工作和判断,他的书贡献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独特记录。——理查德·派普斯,哈佛大学教授

  • 论意识操纵(上下)

    作者:卡拉-穆尔扎 编

    这是一部对苏联解体原因及当代俄国改革进程进行全面深入的文化审视和系统分析 的著作。        作者从理论上对意识操纵的理论和方法详细而深入的论述。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意识操纵是对社会的“文化核心”的人侵。

  • 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

    作者:金雁,秦晖

    本书主要谈俄罗斯近代改革与革命中的农民问题,基本分为篇幅相若的三部分。首先,以分析村社的起源与特征,相当有力地说明村社是与帝俄国家体制共同发展,并且因而不断强化的一种宗法共同体,对农民起了束缚与保护的双重作用。其次,它讨论了世纪中叶的农奴改革运动与世纪初的斯托雷平村社改革,以中国人所熟悉的“分家”观念来阐明为什么在这两次改革运动中,广大农民都感到愤懑的根本原因。第一次改革中最大得益者只是“家长”,即地主在第二次改革中得益的却是“长子”,即少数单干富户。最后两章论及村社问题与大革命的吊诡关系。斯托雷平改革基本上是废除村社制度在经济上成功,在社会上则产生强烈不满,从而引致日益高涨的复兴村社呼声。
  • 苏联军队是怎样崩溃的

    作者:[美] 威廉·奥多姆

    曾几何时,苏联大兵是世界上最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这支脚踏半个欧洲、从波罗的海管到太平洋的武装力量怎么倾刻之间崩溃了呢?本书对这支军队崩溃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作出了实质性的分析,始终把苏联政治、经济与军事联系起来论证,有一定的说服力。苏联解体了,俄罗斯还在,苏联军队崩溃了,俄罗斯军队还会强大起来,本书的见解对了解俄罗斯军队的现状也很有参考价值。 本书探讨了苏军由来及战争理论,苏联政治军事领导人的内心世界,苏联政权的政治和经济对苏军的影响、苏军垮台更深层的意义等问题。
  • 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作者:左凤荣,沈志华

    《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上下)》,本书探讨了苏联现代化的曲折之路,总结了其经验教训,全书分八个部分:一、俄国现代化的进程及其传统;二、列宁对现代化道路的最初选择;三、斯大林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形成;四、斯大林现代化模式的代价和恶果;五、赫鲁晓夫的改革尝试及其失败;六、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停滞与倒退;七、“繁荣”背后的危机;八、试图重新开辟现代化道路的潜流。
  • 苏联军队的瓦解

    作者:威廉•奥多姆

    本书英文版1998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1999年获得美国斯拉夫研究促进协会颁发的舒曼奖。2000年由新华出版社翻译出版,内部发行。2014年由社科文献出版社重新引进,重新组织翻译出版。 苏联武装力量曾被誉为不可战胜的伟大之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它与500多万纳粹军队浴血奋战,为二战的结束立下了不朽功勋。在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它是唯一能够与美军抗衡的力量。可就是这样一支强大之师,却在没有侵略、没有战争、没有对手的情况下顷刻间瓦解。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又是什么原因引发的? 本书追溯了苏联军队的兴衰,详细地论述了苏联军队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军队的改革与成败,对这支军队崩溃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作出了实质性的分析,始终把苏联政治、经济与军事联系起来论证,作者以鲜活实例、亲身访谈、独特视角、另类解读贯穿全书,其揭示的经验教训更值得我们深刻思索和警省。 本书作者在苏联解体当年以及之前和之后,曾对苏联许多关键人物进行过专访,因此他在分析苏联军队“为什么”以及“如何”瓦解的过程和原因时,始终能将这一问题放在苏联政治改革、经济消长的大背景下加以论证,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正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鼓吹的“改革新思维”、“军队非党化”及其混乱无序的改革,抽空了苏联军队的建军之本,侵蚀了苏联军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并最终摧毁了苏联军队,而苏联军队的衰败对苏联解体的影响远比西方国家所预料的要大得多。
  • 失败的帝国

    作者:[美] 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

    通过说明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和苏联精英们的利益、抱负、幻想、恐惧以及误解,祖博克对这个 20世纪最大的僵局提供了一种苏方的观察。除其他资源之外,他还利用最近解密的政治局记录、密码电报、日记和谈话录音,使本书成为从苏方出发对冷战进行完整地描述的第一部英文著作。《失败的帝国》呈现出的历史与西方胜利者所写的大不相同。 弗拉迪斯拉夫·祖博克认为,西方有关冷战的阐释,错在要么夸大了克里姆林宫的实用主义倾向,要么夸大了它的侵略性。通过说明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和苏联精英们的利益、抱负、幻想、恐惧以及误解,祖博克对这个20世纪最大的僵局提供了一种苏方的观察。除其他资源之外,他还利用最近解密的政治局记录、密码电报、日记和谈话录音,使本书成为从苏方出发对冷战进行完整地描述的第一部英文著作。《失败的帝国》呈现出的历史与西方胜利者所写的大不相同。 祖博克在此书中认为,自斯大林始,长期对苏联领导人的对外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革命-帝国范式,也就是说意识形态和追求成为“社会主义帝国”这两大因素主导了苏联领导人在冷战中的决策。直至戈尔巴乔夫的出现,这一点才发生改变。另外,此书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作者认为在历史事件中,领导人的个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比如,作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太过于“浪漫主义”,正是他在追求与西方世界的“和平”这一问题上的天真导致了苏联的崩溃。如果换一个领导人,苏联还是会在全球范围内收缩,但可能仍然可以继续凝聚各加盟共和国及中东欧的部分国家,而不至于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的突然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