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古典文学

  • 情史(上、下)

    作者:冯梦龙 编

    《情史》一名《情史类略》,又名《情天宝鉴》,为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选录历代笔记小说和其它著作中的有关男女之情的故事编纂成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全书共二十四类,计故事八百七十余篇。其中《情外类》选录了历代的同性爱情故事,记载的人物上自帝王将相,下至歌伶市民。读者们也能在其间了解到“龙阳”、“余桃”、“断袖”等典故的来源。 《情史》是冯梦龙的重要作品之一。他清楚“情”的感染力比枯燥乏味的说教大得多,因此在《序》中写道:“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他既同情和赞扬那些纯洁、忠贞的高尚情操,也鞭挞那些肮脏、丑恶的庸俗情调。《情外类》中对同性爱情的描述也是如此。 《情史》于1984年4月在大陆首次出版时,《情外类》没有被选入。86年再版时,删去的内容全部被恢复。《情外类》中选录的故事足以说明同性恋并非“源于西方”,而是一种存在于各个民族、各种社会和各类阶层的自然现象。
  • 再生缘(上、中、下)

    作者:[清] 陈端生 著,刘崇义 编校

  • 天雨花(上、中、下)

    作者:[清] 陶贞怀,李平 编校

  • 孟浩然集校注

    作者:孟浩然

  • 曲苑缀英

    作者:王正来

    王正來先生遺著——《曲苑綴英》崑曲譜(工尺譜)出版消息。 我國著名崑曲研究學者、曲家王正來先生,於零三年年底仙逝,曲壇英才隕落,遺下不少曲學研究資料。先生曾以一人之力,費數年之功,完成【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譯註】,為我國古典文學音樂研究及實踐留下珍貴遺產,可惜至今仍未有機會出版面世,廣惠曲壇。先生生前除致力鑽研曲學外,亦以崑曲曲唱藝術承傳為己任,得他親炙的曲友遍及海外。先生為使曲友習曲時,能得曲譜之助,以臻崑曲正宗之境,曾整理及親自抄訂【曲苑綴英】*曲譜。書中除工尺譜外,又附習曲要旨,俾曲友習曲之餘,研探曲道。惟未及編校付梓,先生遽然而逝。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崑曲推廣及研究委員會曾受先生委託,斥資出版;先生去後,中心遵囑處理編印事宜,並負責輯校,以圓先生遺願。 曲譜收劇曲共一百二十二支、唐宋詞十四支、元散曲二支,分南北曲上、下兩冊。全部曲文標註陰陽四聲,大部份曲文後附唱法講解。凡例中詳解唱腔口法,習曲要旨中又闡論字韻、及演唱技巧,對曲友至為實用。 曲譜以宣紙精印線裝,每套訂價港幣一百元,已於二零零四年四月正式出版,歡迎曲社、曲友訂購。
  • 孽海花老残游记

    作者:曾朴

    《孽海花》共三十五回,作者通过上流社会中的达官名士的活动和言 论,反映了中国自同治初年到甲午战败这三十年间,知识分子从蒙昧闭塞 、自我陶醉到睁眼看世界、并进而探索强国富民之路的心路历程。这正是 小说最值得珍视的价值。 《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作品通过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 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暴露了当时官场的丑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晚清的某些社会现实。
  • 晏子春秋译注

    作者:卢守助

    《晏子春秋译注》所作的简要明晰的注解和流畅到位的译文,为广大读者打开了方便阅读之门。《晏子春秋》在先秦诸子中是一部别具色彩的古书。它先被认定为“儒家者流”,后双被视作墨家的作品,更有人认为是六朝时人的伪作。全书既有子书的内容,又有《战国策》之类史书的风貌;说是像一部早期史籍,却又很重视人物的刻划,于是又有人把它看作是短篇小说集。晏子和孔子同时而略早,在治国论政方面都很强调“礼乐”的作用,也讲究“仁”。可是在《晏子春秋译注》的内容里,却又常常看到两者不同,并在一些问题上会发生不少“碰撞”。这样一部生动地反映出春秋战国之际文化思想的空前活跃状态的典籍,很值得人们去阅读、去体认。 道家与文学分属于哲学和文学学科,过去从事哲学研究的很少涉及文学。而从事文学研究的也很少涉及哲学。《晏子春秋译注》则属于边缘交叉学科研究,把哲学与文学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因而能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观点。 道家与文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两大学科。大多数著名道家学者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许多著名的文人信奉道家思想。因此理清道家与文学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入研究道家和确定道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也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文人的思想、生活和理清文学发展的脉落,对道家研究和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晏子春秋译注》将《晏子春秋》全部予以注释、翻译。晏子的思想基本上属于墨家一派,主张兼爱、非攻、非乐、节用、节葬。墨家对儒家的观点也有不同的看法,其中非儒篇最有代表性。
  • 小窗幽记.幽梦影.幽梦续影.浮生六记

    作者:陈继儒(纂集),张潮/朱锡绶,沈复

  • 诗经全注

    作者:褚斌杰

    《诗经全注》为2007年7月第1次印刷。中国诗歌有着久远的传统。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就出现了一部经当时乐师之手收集、编辑起来的诗集——《诗三百篇》,也就是被后世儒家学者所尊称的《诗经》。《诗经》收录了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之间产生的三百零五篇作品,主要出现于当时的北方中原地区,是培植于我国黄河流域古老文化土壤中的艺术花朵,它以贴近现实,淳朴自然为特征,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文学园林中最早的硕果。现存《诗经》一书,是按风、雅、颂分类编排的。
  • 搜神记

    作者:干宝 编

    《搜神记》内容简介: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解放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个时期人们打破了儒家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大谈神仙鬼怪,并且不是借鬼怪言人间,而是“发明神道之不诬”,把神怪传说当做事实来记载,干宝的《搜神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作。
  •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作者:[宋]姜夔,夏承焘 笺校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内容包括二大部分:第一部份是作品的编年笺校。这是根据各种版本和有关文献,将姜词作了编年,校勘异文和笺释词语。第二部份是《辑传》、《辑评》、《版本考》、《各本序跋》、《行实考》、《集事》、《酬赠》等,特别是《行实考》,对研究姜氏生平、交游及其著述有参考价值。最后所附《承教录》,是对书中有关资料和论点的补充。这是一本广征博引、考证详明的著作,为研究姜白石作品及其生平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资料。
  • 水云楼诗词笺注

    作者:[清]蒋春霖 著,刘勇刚 笺注

    蒋春霖是道咸时期著名的词人,一生仕途蹭蹬,落拓不羁。早岁工诗,中年浸淫于词。他所生活的时代正值太平天国战乱纷起,故作品多反映烽火乱离之痛,抒写个人身世之感,风格抑郁苍凉,时人以“倚声家杜老”称之。本书收集了现存作者的全部词作。
  • 经史子集入门

    作者:钱基博

    《经史子集入门:钱基博谈治国学》内容简介:国学是我国千载传承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钱基博先生是研治国学的大宗师。钱先生毕生孜孜砣砣研经治学。在大学任救前,钱先生教授过小学,中学、专科学校,作育了许多国学专家,切身经验,足为各类有志研究国学者开设户牖、启示途辙。
  • 香艳丛书

    作者:(清)虫天子 辑

    《香艳丛书》是一套大型专题性丛书,清·张廷华(虫天子)辑。全书二十集八十卷,共收书335种。该书打破作品形式的限制,以题材为主,搜罗了从隋代至晚清女性作者著作和有关女性的文言小说、诗词曲赋、野史笔记等,一些清人著作未见它书著录,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该书分别于宣统元年至三年由上海国学扶轮社分三次排印出版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据此影印,分五册出版,今据此标点整理。 目录 【第一集】 1 《鸳鸯牒》 2 《美人谱》 3 《花底拾遗》 4 《补花底拾遗》 5 《十眉谣》 6 《闲情十二怃》 7 《黛史》 8 《小星志》 9 《胭脂纪事》 10 《十美词纪》 11 《悦容编》 12 《香天谈薮》 13 《妇人集》 14 《妇人集补》 15 《艳体连珠》 16 《侍儿小名录拾遗》 17 《补侍儿小名录》 18 《续补侍儿小名录》 19 《妒律》 20 《三妇评牡丹亭杂记》 21 《龟台琬琰》 22 《潮嘉风月记》 【第二集】 23 《三风十愆记·记色荒》 24 《三风十愆记·记饮馔》 25 《艳囵二则》 26 《笔梦叙》 27 《附:顾仲恭讨钱岱檄》 28 《绛云楼遇》 29 《金姬小传》 30 《金姬传别记》 31 《滇黔土司婚礼记》 32 《衍琵琶行》 33 《西湖小史》 34 《十国宫词》 35 《启祯宫词》 36 《海鸥小谱》 37 《邵飞飞传》 38 《妇学》 39 《妇人鞋袜考》 40 《缠足谈》 41 《百花弹词》 42 《今列女传》 43 《李师师外传》 44 《红楼百美诗》 45 《百花扇序》 46 《闲余笔话》 【第三集】 47 《敝帚斋余谈节录》 48 《影梅庵艺语》 49 《王氏复仇记》 50 《曼华室女史新撰红楼叶戏谱》 51 《钗小志》 52 《妆台记》 53 《髻鬟品》 54 《汉杂事秘辛》 55 《大业拾遗记》 56 《元氏掖庭记》 57 《焚椒录》 58 《美人判》 59 《清闲供》 60 《看花述异记》 61 《新妇谱》 62 《新妇谱补》 63 《古体乐府》 64 《比红儿诗注》 65 《某中丞夫人》 66 《妖妇齐王氏传》 67 《老狐谈历代丽人记》 68 《宫词》 69 《天启宫词》 70 《启祯宫词》 【第四集】 71 《赵后遗事》 72 《金缕裙记》 73 《冥音录》 74 《三梦记》 75 《名香谱》 76 《清尊录》 77 《蜀锦谱》 78 《春梦录》 79 《牡丹荣辱志》 80 《芍药谱》 81 《花经》 82 《花九锡》 83 《瑶台片玉甲种》(上中下) 84 《闺律》 85 《续艳体连珠》 86 《胜朝彤史拾遗记》 【第五集】 87 《玉台书史》 88 《北里志》 89 《教坊记》 90 《青楼集》 91 《丽情集》 92 《荻楼杂抄》 93 《琵琶录》 94 《魏丰花木志》 95 《桂海花木志》 96 《楚辞芳草谱》 97 《瑶台片玉乙种》 98 《王翠翘传》 99 《拟合德谏飞燕书》 100 《金小品传》 101 《徐郎小传》 102 《顿子真小传》 103 《妓虎传》 104 《香本纪》 105 《杨娥传》 106 《黔苗竹枝词》 107 《黑美人别传》 108 《某中丞》 109 《女盗侠传》 110 《女侠翠云娘传》 111 《记某生为人唆事》 112 《记栗主杀贼事》 113 《女侠荆儿记》 114 《余墨偶谈节录》 【第六集】 115 《汉宫春色》 116 《黑心符》 117 《竹夫人传》 118 《汤媪传》 119 《周栎园奇缘记》 120 《彩云曲》 121 《苗妓诗》 122 《十国宫词》 123 《梵门绮语录》 124 《琴谱序》 125 《代少年谢狎妓书》 126 《小脚文》 127 《冷庐杂识节录》 128 《韵兰序》 129 《迷楼记》 130 《刘无双传》 131 《步非烟传》 132 《谭节妇祠堂记》 133 《月夜谈琴记》 附:《谭节妇对咏三十首》 134 《醋说》 135 《戏拟青年上政府请弛禁早婚书》 136 《自由女请禁婚嫁陋俗禀稿》 137 《妇女赞成禁止娶妾律之大会议》 138 《拟王之臣与其友绝交书》 139 《代某校书谢某狎客馈送局账启》 140 《忏船娘张润金疏》 141 《冶游自忏文》 142 《二问苏小小郑孝女秋瑾松风和尚何以同葬于西泠桥试研究其命意所在》 143 《冶游赋》 144 《闺中十二曲》 145 《盘珠词》 146 《曼华室诗选》 【第七集】 147 《梵门绮语录》 148 《恨冢铭》 149 《七夕夜游记》 150 《俞三姑传》 151 《过墟志感》 152 《文海报沙摘录》 153 《叙怀小序》 154 《河东君传》 155 《惧内供状》 156 《灵应传》 157 《神山引曲》 158 《宋词媛朱淑真事略》 159 《张灵崔莹合传》 160 《菊谱》(一二) 161 《小螺庵病榻忆语》 附:《越畹女史小传》 162 《梦游录》 163 《歌者叶记》 【第八集】 164 《香莲品藻》 165 《金园杂纂》 166 《贯月查》 167 《采莲船》 168 《响屐谱》 169 《冯燕传》 170 《女官传》 171 《书叶氏女事》 172 《贞妇屠应姑传》 173 《虎邱吊真娘墓文》 174 《玉钩斜哀隋宫人文》 175 《玉梅后词》 176 《双头牡丹灯记》 177 《玫瑰花女魅》 178 《织女》 179 《苏四郎传》 180 《庐山二女》 181 《洞萧记》 182 《五石瓠节录》 183 《洛阳牡丹记》 184 《王娇传》 185 《记某生为人雪冤事》 186 《菽园赘谈节录》 187 《香咳集选存》 【第九集】 188 《五代花月》 189 《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 190 《忄蠡母传》 191 《十八娘传》 192 《真真曲》 193 《至正妓人行》 194 《圆圆传》 195 《温柔乡记》 196 《金漳兰谱》 197 《王氏兰谱》 198 《断袖篇》 199 《郁轮传》 200 《杜秋传》 201 《妙女传》 202 《烈女李三行》 203 《苏小小考》 204 《甲癸议》 205 《悼亡词》 206 《夏闺晚景琐说》 207 《茯苓仙传奇》 208 《香咳集选存》 【第十集】 209 《玉台画史》 210 《古镜记》 211 《太恨生传》 212 《春人赋》 213 《广东火劫记》 214 《姗姗传》 215 《虞美人传》 216 《黄竹子传》 217 《春娘传》 218 《金华神记》 219 《贞烈婢黄翠花传》 220 《花仙传》 221 《薄命曲》 222 《猗觉寮杂记》 223 《徐娘自述诗记》 224 《物妖志》 225 《梅谱》 226 《梅品》 227 《洛阳牡丹记》 228 《陈州牡丹记》 229 《天彭牡丹谱》 230 《海棠谱》 【第十一集】 231 《梵门绮语录》 232 《灵物志》 233 《花鸟春秋》 234 《一岁芳华》 235 《太曼生传》 236 《黄九烟和楚女诗》 237 《千春一恨集唐诗六十首》 238 《武宗外记》 239 《明制女官考》 240 《闺墨萃珍》 241 《婚启》 242 《辽阳海神传》 243 《巫娥志》 244 《志许生奇遇》 245 《志舒生遇异》 246 《集美人名诗》 247 《女危女画封》 248 《玄妙洞天记》 249 《西湖游幸记》 250 《西湖六桥桃评》 251 《续髻鬟品》 252 《琼花集》 【第十二集】 253 《淞滨琐话》(1~12) 254 《湘烟小录》 255 《竹西花事小录》 256 《燕台花事录》 257 《喟庵丛录》 258 《课婢约》 259 《妇德四箴》 260 《桂枝香》 261 《梦粱香》 262 《金钏记》 263 《侠女希光传》 264 《百花园梦记》 【第十三集】 265 《冬青馆古宫词》 266 《板桥杂记》 267 《珠江名花小传》 268 《金粟闺词百首》 269 《梅喜缘》 270 《沈警遇神女记》 271 《娟娟传》 【第十四集】 272 《石头记评赞》 273 《石头记评花》 274 《读红楼梦杂记》 275 《红楼梦竹枝词》 276 《红楼梦题词》 277 《红楼梦赋》 278 《秦淮画舫录》(上、下) 【第十五集】 279 《帝城花样》 280 《花烛闲谈》 281 《南涧行》 282 《十洲春语》 283 《十二月花神议》 284 《林下诗谈》 285 《清溪惆怅集》 【第十六集】 286 《闽川闺秀诗话》 287 《对山余墨》 288 《银瓶征》 289 《吴绛雪年谱》 290 《明宫词》 291 《十美诗》 292 《节录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293 《菊谱》 【第十七集】 294 《绿珠传》 附:《儇羽风小传》 295 《陈张贵妃传》 296 《碧线传》 297 《秋迁会记》 298 《张老传》 299 《瑶台片玉甲种补录》 300 《吴门画舫录》 301 《吴门画舫续录》 302 《粉墨丛谈》 【第十八集】 303 《续板桥杂记》 304 《画舫余谈》 305 《白门新柳记》 306 《白门新柳补记》 307 《白门衰柳附记》 308 《怀芳记》 309 《青冢志》 310 《青冢志》 【第十九集】 311 《花国剧谈》 312 《雪鸿小记》 313 《珠江梅柳记》 314 《泛湖偶记》 315 《珠江奇遇记》 316 《沈秀英传》 317 《南宋宫闺杂咏》 318 《石头记评赞》两种 【第二十集】 319 《笠翁偶集摘录》 320 《寄园寄所寄摘录》 321 《海陬冶游录》 322 《海陬冶游附录》 323 《纪唐六如轶事》 324 《西泠闺咏后序》 325 《六忆词》 326 《春闺杂咏》 327 《秀华续咏》
  • 列子译注

    作者:严北溟

    《列子译注》是《列子》的译注版本,书中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
  • 周易

    作者:马恒君 注释

    《周易》作为一部重要的经典,自有它传承的脉络,研究《周易》的著作汗牛充栋。据近人统计,古今有书名可考的易学著作约有六千多种,传世的本子也有三千多种。本书既要理清如此纷杂的线索,又要遵守此书的体例,行文时就不得不舍去一些必要的考证内容,而直接说明结论。此外,有两点要说明: 一、前人在传述《周易》的著作里,大多忽略了卦变。通过对《周易·彖辞》的研究,我们发现《周易》里“观象系辞”大约有百分之三十的内容取象于卦变,所以在本书里我们较多地揭示了卦变的线索。这条线索或许会引导我们从迷雾之中走出,澄清许多猜测不实之辞。 二、《周易》是包含象、数、理、占四大要素的综合体系,放弃或忽略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全面说明它的内容。在对各项内容的研究中,尤以对象数的理解最为混乱。鉴于这种情况,本书把阐释重点放在对经文象数的考证与解释方面。
  • 周敦颐集

    作者:[宋]周敦颐著,陈克明点校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者之一。本人著作不多,由于得到朱熹、张栻等理学家的吹嘘,在后来理学界影响很大。这次整理是以贺瑞麟编辑的《周子全书》为基础,并参校其他各种版本,作了标点。
  • 七略别录佚文 七略佚文

    作者:[汉]刘向,[汉]刘歆,[清]姚振宗 辑

    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刘向奉诏校理汉朝所藏的图籍。刘向在每种书整理完成后,“条其篇目,撮其指意”,撰成《叙录》(或称《书录》、《叙奏》)随书上奏,后来被编成《别录》一书,是中国最早的群书提要目录。
  • 二十四史全译

    作者:司马迁

    《二十四史》中佶屈聱牙的古文不再让人望而生畏,由全国古籍专家、学者历时十余年精心编纂完成的近亿字皇皇巨着———《二十四史全译》,近日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把二十四史全部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古籍整理领域的一项新成果,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大胆尝试。 《二十四史全译》是国家“ 十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重点项目。全书近亿字,收自从《史记》至《明史》二十四部史书,共分88册,由着名语言学家许嘉璐任主编,着名文史学家安平秋任副主编,参加整理、今译的作者200多人,都是全国各高校文史研究的专家、教授,他们中有着名学者章培恒、黄永年、曾枣庄、倪其心、李修生、杨忠等,强大的编、译阵容为本书的高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这项工程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历经八年,完成了全书的整理、今译。此后,全国 20多位专家、编辑又用五年的时间反复斟酌、修改,统一体例、精心校对,终使这项“前无古人”的文化工程打上了圆满的句号。全书具有译文准确、校勘精到、整理严谨、文白对照的特点,是迄今为止最全、质量最高、阅读最方便的史书译本。 《二十四史全译》的编撰出版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肯定。有关专家认为,把二十四史全部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古籍整理领域的一项可喜的成果,《二十四史全译》的出版有益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它的出版必将引起国内外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