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此时此地

    作者:艾未未

    此书所收文章全部选自艾未未曾经的博客,选取内容是博客文字与艺术、建筑、摄影相关的文章和一部分艾未未对艺术家所做的访谈及为艺术家策划的展览的序言,以及一部分艾未未的被访谈的整理。时间是在2005年底至2008年中。 互联网的虚拟存在成为现实的一部分,极大拓展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使不擅长文字的艾未未产生表达欲望和传达之可能,这也成为这本书出现的自我矛盾的理由。
  • 谎言的衰落

    作者:[英] 奥斯卡·王尔德

    “杰出的艺术家创造出新的典型,生活就试着去模仿它”;“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语言,它是思想的母亲,不是思想的孩子”。百年之后,这些出自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笔下的美学观点,就其先锋性和前卫性而言,仍会令我们现代人感到惊诧。本书收译了王尔德的著名艺术批评论集《意图集》和另一篇重要文章《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目前所流传的诸多王尔德警句多出自其中。译者选配了大量的艺术图片来诠释相关章节,在王尔德著作翻译中尚属首创,弥足珍贵。...
  • 看名画的眼睛.1

    作者:(日)高阶秀尔

    在这本《看名画的眼睛1》中,作者选择的15幅名画都是从文艺复兴到近代西方美术史的代表之作,在介绍画作本身含义及画家生平的同时,还力求把产生这些伟大杰作的西洋文化历史背景阐述出来,以此帮助人们从多个角度加深对这些优秀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图文并茂的形式也让读者能更细致地观察这些画作的细微之处,仿佛就站在图画面前,亲眼品鉴传世佳作的无穷魅力。
  • 圣经故事

    作者:洪佩奇,洪叶

    《圣经故事:旧约篇》(名画全彩版)是洪佩奇同志多年从事绘画及其研究工作,二十多年来,通过执着辛勤的劳动和现今在巴黎留学的女儿的帮助,从多方面的来源收集到数以千计的精美《圣经》故事图画,按照通用《圣经》版本的次序和内容,分为《旧约篇》和《新约篇》,编成的。《圣经》是一部基督教正式教典、经典的总称。通常包含《旧约全书》、《新约全书》以及《后典》三大部分。从公元4世纪,基督教在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支持下而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获得合法地位的基督教随之在欧洲各地厂泛地传播开来。作为基督教圣典的《圣经》亦随之走上其辉煌的传播之路。在西方世界的文明史上,西方各族民众的思想哲学、社会心态、文化生活,以及音乐、文学、雕塑、绘画等等,《圣经》占据了其独一无二,甚或是至高无上的地位。许多经典著作中,也常有《圣经》典故的引用。从某个角度来说,没有基督教的《圣经》,便没有了世界文化中的西方文明。对于这样一部流传千百年、影响亿万人的世界性著作,对于这样一部西万文明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的《圣经》,我们应当有所了解。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Holy Bible
  • 德加的小舞女

    作者:米歇尔·拜拉莫尔

    《德加的小舞女》讲述了:玛丽·冯·哥泰姆出生在原籍比利时的一个贫苦家庭中,她的父亲是裁缝,母亲是洗衣妇。1861年,全家定居在巴黎。玛丽像她的两个姐妹一样进入了歌剧院,成了舞蹈班的年轻学员。她参加演出,又为艺术家摆造型,为家庭增添了不少收入。她与德加不期而遇,后来成了艺术家最富个性作品中的一个原型。她是如何成为艺术家的模特儿的呢?她与着迷于形体的德加之间究竟建立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致于使德加创造出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件雕塑作品呢?这段佳话丰富多彩、悬念重重。作者米歇尔·拜拉莫尔在津津有味地讲述故事的同时,完美地再现出十九世纪下半叶的艺术天地,以及印象派艺术起源的背景。
  • 渴望生活-凡高的故事

    作者:欧文 斯通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欧文·斯通仅二十六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也成为欧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
  • 皮娜·鲍什

    作者:约亨·施密特(Jochen Schmid

    在当代国际舞坛上,皮娜·鲍什的作品独树一帜,享誉世界。她是伟大的艺术创新者和永不停止的革新家。世人对她的作品爱恨交加,难以名状,而她对现代舞蹈的贡献有目共睹,永不磨灭。 她是全世界观众翘首以盼的现代舞大师; 她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舞蹈艺术家; 她是魅力无穷、令人窒息的女神,费里尼和阿莫多瓦也为之倾倒,将她的舞作引入自己的影片。 皮娜·鲍什是德国排名第一的出口文化,因为世上无人像她这般写下辉煌的舞蹈史。这位当初在埃森市福克旺学校的神童、以及当今身为乌珀塔尔的芭蕾总监的编舞家,在不到十年之间排除万难,确立了这项舞蹈类型。如今,舞蹈剧场这个名词已和皮娜·鲍什的名字划上等号,无法分舍。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跨越美学的界限与艺术的藩篱,建立了独树一帜的舞蹈新语言,影响了整个世界。她所带领的乌珀塔尔舞蹈剧场以前卫的理念和表现手法,综合舞蹈和戏剧的元素,成为现今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德国重量级舞评家施密特长期观察、采访皮娜·鲍什,细腻描述了皮娜·鲍什的从舞经历,她的个性、感情、生活与作品,反映出皮娜·鲍什的创作哲学及活力来源。本书是认识皮娜·鲍什并感受舞蹈剧场魅力的最佳书籍。
  • 梵高生活

    作者:丰子恺 编著

    ◎封藏八十余年,华丽新版 ◎丰子恺书写梵高,大师笔下的大师 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丰子恺却说艺术不是孤独的。 梵高:一个西方基督教徒,狂热,神经质。丰子恺:一个东方佛教徒,冲和,恬淡。两人却都有着与世无争、自信深情的艺术之心。 ◎佳文名画,一书双璧 丰子恺之女亲题书名,彩印多幅梵高等大师名作,图文交辉。 本书是丰子恺编著的梵高传记,述荷兰著名画家梵高一生行止和创作历程。二十多岁后才真正致力于绘画的梵高,三十七岁即离世,留下多幅名作。他以短暂生命燃烧的艺术之火,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绘画艺术。他激情洋溢、带些神经质的鲜明个性,对宗教、绘画的狂热和曲折命运,至今引人怀思。丰子恺以淡雅而不失热烈的笔调描述了梵高的一生,让读者感受梵高没入在艺术中的生命和他对太阳的渴慕。
  • 论摄影

    作者:[美] 苏珊·桑塔格

    《论摄影》不仅是一本论述摄影者的经典著作,而且是一本论述广泛意义上的现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它不是一本专业著作,书中也没有多少摄影术语,尽管有志于摄影者,应人手一册。它的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作家和文化人。 桑塔格深入探讨摄影的本质,包括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摄影与真实世界的关系,摄影的捕食性和侵略性。摄影表面上是反映现实,但实际上摄影影像自成一个世界,一个影像世界,企图取代真实世界。 对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不在于桑塔格得出什么结论,而在于她的论述过程和解剖方法。这是一种抽丝剥茧的论述,一种冷静而锋利的解剖。精彩纷呈,使人目不暇接。桑塔格一向以庄严的文体著称,但她的挖苦和讽刺在这本著作中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论摄影》出版于一九七七年,轰动一时,引起广泛的讨论,并荣获当年的全国图书批评界奖,至今仍被誉为“摄影界的《圣经》”。
  • 颜色的故事

    作者:[英] 维多利亚·芬利

    维多利亚·芬利从小痴迷色彩,自童年时代就立志探究每一种颜色的起源与变迁。她在阅读大量有关色彩的书籍之后,不辞劳苦走访世界各地,寻取色彩的第一手资料,足迹遍及南美、澳大利亚、阿富汗、伊朗、印度等地,她甚至到过中国的敦煌和法门寺。沿途的发现常常让她大吃一惊:洋红原本出自南美洲仙人掌上的一种寄生虫——胭脂虫的鲜血,而昂贵的紫色则来自海蜗牛的眼泪!她在讲述每一种色彩的来龙去脉的同时,又穿插进旅途中的逸闻趣事,使得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如同一次轻松迷人、多姿多彩的色彩旅行。
  • 浪漫派的艺术

    作者:[法]夏尔·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说“一切伟大的诗人本来注定了就是批评家”,他本人就是最由说服力的例子。保尔·瓦莱里盛赞他“把批评家的洞察力、怀疑主义、注意力和推理能力与诗人的自发的能力结合在一个人身上”,同时表现出了创作的才能和批评的才能,不仅是诗歌创作上的伊阿诺斯,也是文艺批评上的伊阿诺斯。 他的批评活动的范围之广令人惊讶,举凡诗歌、小说、戏剧、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他都发表过富有独创性的见解。他并未写出系统的理论著作,思想和观点散见于大量书评、函札和诗篇之中。《浪漫派的艺术》汇编了他文学批评方面的文章,评论的是作者曾以一个广泛含义的词称作的“他的同时代人”。 波德莱尔的文艺思想在时代思潮的冲突中形成,也反映了时代思潮的变化,成为后来许多新流派虽遥远却有迹可循的灵感源泉。
  • 巴黎神话

    作者:[法]帕特里斯·伊戈内

    最全面的巴黎思潮史、最动人的文化艺术史 一部清明上河图式的巴黎通史,一部关于巴黎的百科全书 寻梦者的天堂,朝拜者的圣地,昔日的神话城市,多民族的怀旧之都 《巴黎神话》一书精彩极了,是作者毕生阅读思考的结晶。文章精微敏锐,见识高明,而且带有绝妙的反讽。书里充满了出人意料的称引、一针见血的评论以及关联。——尤金·韦伯 巴黎是各种社会思潮与新思想的发源地,是世界的神话之都,是历史的伟大见证者。巴黎的每座桥梁、每座广场都代表着其辉煌的历史。纵然历经两个世纪的风雨,以及欧斯曼雄心勃勃的现代化改造,这座城市也仍然延续着文化的传承,记忆着巴黎人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 《巴黎神话》用神话学的方法为我们阐述和分析巴黎的社会文化史。它以极具魅力的方式介绍了外国人、法国外省人以及巴黎人想象中关于巴黎的神话与魔幻,刻画了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与衰退。它洞见深刻,信息丰富,文笔优雅,阐明了无尽变动的城市活力中交叉着的集体想象和个体想象,描述了人们心目中真实的巴黎和想象中的巴黎,为这座永远迷人的城市贡献了杰出的新篇章。
  • 无限的清单

    作者: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

    《无限的清单》是博学大师翁贝托·艾柯继《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之后,最新推出的美学研究重量级作品。艾柯受卢浮宫邀请策划了一系列展览等活动,并完成这本关于“清单”的图文专著。书中探讨了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出现的“实用清单”、“诗性清单”、“既实用又具诗性的清单”存在的意义与功用。艾柯将带领我们欣赏那些在阅读文本或观赏画作时常常忽略,甚至厌恶的清单——有限的清单、无限的清单;名字清单、图像清单、地名清单、属性清单;混乱的清单、令人晕眩的清单、非正常的清单……寻找清单的本质。 我喜欢清单,就像有人喜欢足球或有恋童癖一样,人各有癖好。清单是文化的根源,是艺术史和文学史的组成部分。清单并不破坏文化,而是创造文化。无论看哪里的文化史,你都会发现清单。 ——翁贝托·艾柯,摘自德国《镜报》访谈 ◆ 艾柯可能是今日整个西方世界读书最多的人,近年挟其骇人学养连番炮制了三册图文并茂的概念史巨著。头两本分别论美论丑,我虽佩服他的广博,但没读出什么新意。只有最近这一本《无限的清单》才叫我大开眼界。照样是取材丰富地编选了你听过和没听过的文本段落,和你见过与没见过的图画相片,但这一回他明显地放足了心力,因为他要处理每一个爱书人都会碰到的最切身的问题。 ——梁文道 ◆ 艾柯,这位以博学与非凡才能著称的作家再次为我们带来了代表作品:博雅精妙的文字、富有见地的分析、令人兴奋的阐释,全书充盈着迷人与神秘的信息。 ——英国《卫报》 ◆ 艾柯谦虚地“炫耀”着他那非凡的学识。这本书囊括了非常多精美的图片。那奶油般细腻的书页让人乐于翻阅;书中内容以不同字体的文字区别开来,适切又美观;观赏书中图片更是让人心生愉悦。 ——英国《旁观者》杂志 ◆ 这是一部丰富、奇妙的关于“清单”的“清单”。艾柯具有一种博采众长、深谙奥秘的能力,让思维在脑内自由流动确实是快乐所在。 ——英国《苏格兰周末报》 ◆ 如果流落荒岛,这本书将是莎士比亚与《圣经》之外的第三选择,它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The Tablet ◆ 艾柯的作品具有一种在书页上舞动、在脑中回荡的独特魅力。 ——《每日电讯报》 ◆ 艾柯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呈现“清单”这个概念是如何随世纪更迭或各个不同时期的演进而变换含义的,它反映了一种时代精神。书中收录了众多精彩的文学文本与精美艺术品图片来阐释他的观点。 ——goodreads.com
  • 巴黎,巴黎

    作者:乔治·摩尔

    本书是乔治•摩尔的一部逼视内心和社会的自传性作品,主要是以他本人在巴黎和爱尔兰的学艺经历为线索,回忆了其本人与巴黎各类性格迥异、艺术观千姿百态的艺术家的交往,并涉及巴黎艺术界的风风雨雨,逸事典故,不同艺术风格之间的冲突;其个人化的评述,也使本书堪称19、20世纪世界艺术的一部个人断代史。人们就是通过这部作品发现了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屠格涅夫、于斯曼、马拉美、魏尔伦、马奈、德加、瓦格纳等。
  • 我在伊朗长大1

    作者:[伊朗] 玛赞·莎塔碧

    《我在伊朗长大》全系列共四册,在法国推出时大获好评,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并获得了包括2004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等多个漫画书大奖。 这套连环图述说了一个伊朗小女孩在伊斯兰革命时期的成长故事。这个小女孩经历了国王被推翻、伊斯兰革命、与伊拉克战争等国家大事。作者玛嘉·莎塔碧述说的正是她本人的成长经验。 作者运用简单的线条和黑白对比带出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大量黑色的运用令画面充满力量。随着主角Marji的成长,读者可以深入地了解伊朗的历史、政治和文化。
  • 艺术的故事

    作者:[英] 贡布里希 (Sir E.H.Go

    《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继1997年三联版《艺术的故事》后,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广西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也是国内唯一合法授权的版本。
  • 雕刻时光

    作者:[苏]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许多影评人曾试着诠释其浓烈的个人化视野,却始终难以企及。终于,在这本《雕刻时光》里,他记录了自己的思想、回忆,首度披露其重要作品的创作灵感、发展脉络、工作方法以及浓烈的自传内涵,并深入探究影像创作的种种问题。这些文章系长期陆续写成,惟《牺牲》一章口述于其生命最后几周。在这本艺术证言里,我们看到这位大师在“一团时间”里雕塑生命,仿佛时间奔驰穿越镜头,烙印于画面之中。
  • 认识电影

    作者:[美] 路易斯·贾内梯,[瑞典] 英格玛

    《认识电影》作为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用深入浅出的笔触,告诉我们影视传播的手法,并逐项解析其复杂的语言系统与要素。问世几十年以来,此书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必备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 这本书从电影理论的典型视角出发,简明扼要地评论了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书中提及的影片包罗万象,组成了一道世界各地电影人的经验光谱,其中有我们熟悉的面孔如美国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英国的麦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国的李安等。作者对欧美影片和导演了如指掌,尤其对美国影片和美国导演做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同时,作者也很关注第三世界国家电影,书中广泛涉及了伊斯兰电影、新亚洲电影以及非洲电影。作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新颖独到的见解和纷繁多样的视觉冲击,呈现给读者一个全新的电影世界。 全书围绕电影制作的核心要素组织架构,其中穿插以数百幅精美图片和精辟的说明,再加上缀于各章后的延伸阅读和书末的重要词汇表,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吸收到最专业的电影知识,从而真正“认识”电影。
  • 像自由一样美丽

    作者:林达

    作者以数十幅“二战”中犹太人集中营被害儿童的幸存画作为主,围绕在苦难中坚守人的尊严、坚持美的创造和智慧的思考这一核心内容,讲述相关背景和有记载的人物及故事,内容涉及普通的犹太家庭、犹太儿童、犹太艺术家等大批浩劫受难者的遭遇和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
  • 美的历史

    作者:[意] 翁贝托·艾柯

    享誉国际的意大利小说家、符号语言学权威、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翁贝托‧艾柯所编著的第一部图文书,佳评如潮,新书观点众所瞩目!已出版28种版本,风靡全球。《艾柯谈美丑》的另一本《丑的历史》: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579688/ -------------------------------------- 《美的历史》(内頁: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27039124/)是艾柯第一本“有图为证”的著作,全书做多层次布局,以主叙述带出源源不绝的绘画、雕刻作品,并长篇征引各时代的作家与哲学家,书前附上多页依时代顺序安排的图片对照表,使自古以来的对于“美”的观点之演变史一目了然。藉由本书,艾柯带我们一步步穿过许多历史时代,从古典以至当代,一路破除成见,打开新视角,来到今天的审美观:今天的审美世界是一个宽容、综纳百川的多神世界。 这部极度精美、份量十足的作品,提供读者多层次的路径,包括流动的文字记叙、绘画与雕刻等丰富的例证,另也将每个时代的作家、哲学家所摘选以及比较的说明内容收录其中。对读者而言,此书犹如一部美的概念的指引地图,引人惊奇地走入一趟趟精采的旅行。 本书图文并茂,全彩印刷。作者以独到见解,将美于时代洪流中抽丝剥茧,对美的发展历程做广博精辟的说明,广及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呈现方式具独特的质感、美感,俨然一部不可多得的收藏宝典。 艾柯是一位思想敏捷、面面俱到的好向导,对许多随他踏上这趟审美之旅的读者,此书是既精采、又好用的“路线地图”。 美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品味与时尚是什么?美是要冷静、理性观察的东西,还是会牵动灵魂的媒介?在艾柯的引领下,我们走上这么一趟引人入胜的审美之旅,探索多变的“美”观,从古希腊以降,直到今天,并研析历世与美相伴相随的价值理念。除了密切检视视觉艺术,并援引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提供印证,他还扩大探讨范围,考虑爱情、女性的角色,以及丑、残忍,甚至魔性等课题。 本书将美的历史脉络呈现,它不仅是一部艺术的历史或美学史,而且是作者融合两者为美的概念所下的定义,涵括的范围自古典到现代。书中论及的美包含绘画、雕刻、建筑、电影、摄影、装置艺术以及文学等,领域广泛,包罗万象,以使广大的读者都能信服。 ------------------------------------------- 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发行人林载爵的推荐语: 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单纯由艺术史角度着眼;艾柯的学问取向广阔,讨论不只限于艺术史,更旁征博引,从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哲学思想史寻找他山之石借鉴,在美学之外借助相关知识做讨论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