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卡夫卡的画笔

    作者:[奥]卡夫卡 绘,[荷] 博克霍夫 等编

    《卡夫卡的画笔:曾是伟大画家的弗兰茨·卡夫卡》内容简介:很多人知道文学大师弗兰兹·卡夫卡,但是知晓他也是一位绘画天才的人并不多。《卡夫卡的画笔:曾是伟大画家的弗兰茨·卡夫卡》搜集了如今可以找寻到的、曾经出版过的卡夫卡所有绘画作品,一共41幅,资料最全,也是迄今为止出版的首部卡夫卡绘画作品集。在此出版的卡夫卡的绘画全部是铅笔和钢笔素描,主题丰富,有人物、街景、旅行印象、白日梦印象、自画像等等,风格亦丰富多样,可以看见表现主义、现实主义、抽象派的影子……《卡夫卡的画笔:曾是伟大画家的弗兰茨·卡夫卡》的特点还在于,配合每幅绘画作品,都有卡夫卡本人的文字作为注解。这些文字分别来自他的日记、小说、书信,有的是他本人亲自为图画做的说明,有的是编者精心选择的。卡夫卡年轻时曾经梦想当一名伟大的画家,最终选择文学道路后,他仍旧经常拿起画笔,在信件、日记和记事本里经常即兴涂鸦。他与当时的先锋派艺术家们来往密切,而凡高是他最推崇的艺术家。他最著名的六幅人物素描在《卡夫卡的画笔:曾是伟大画家的弗兰茨·卡夫卡》中可以见到,他们被布洛德称为“被无形的绳子牵引的黑色玩偶”。在他的画笔下,我们可以见到很多出现在他小说中的意象和场景、氛围。此书图片和文字各占一半。书后附有文章详细介绍了卡夫卡绘画作品的来龙去脉,交待了此书的编辑思路,并提供了详尽的历史资料。
  • 达利的骗局

    作者:(比利时)斯坦·劳里森斯

    揭开艺术品天价的黑幕! 专售达利作品十年之久的画商,达利晚年唯一的邻居,独家揭秘:达利晚年雇人制作大量赝品,一生作品75%是伪作,艺术家与艺术商人发家黑幕……彻底颠覆你对艺术品市场的知识与想象! 在这场没有真相的投资战争中,全世界都陷进了达利的骗局! 艺术市场就像一个希望与其欺诈并存的马戏竞技场。劳里森斯为我们描绘了达利的详尽画像,这位翘胡子的“领班”怪异荒谬而又别出心裁,颐指气使而又魅力十足。
  • 圣母悼歌

    作者:(意)斯卡尔帕

    《圣母悼歌》是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奖二〇〇九年获奖作品。本书是献给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音乐诗章。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威尼斯仁慈医院的孤儿院里,女主人翁Cecilia是一位被遗弃的孤女,整部作品是她写给想象中的母亲的、永远无法寄出的信。Cecilia感情细腻,富有音乐天赋,在给母亲的信中,她和自己的死神对话,在她的生活中,只有死亡相随。后来,维瓦尔第来到这里担任音乐教师,他发现了Cecilia的天赋,从她那里得到灵感。他带领孤女音乐团四处演出,就此点亮了女孩儿的生活,让她对医院以外的事物有了好奇心。最终,女孩儿逃离了孤儿院,开始了新的生活。
  • 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

    作者:(日) 小泽征尔,(日) 村上春树

    ★ 就像爱一样,好音乐永远不嫌多 ★ 小林秀雄奖 获奖作品 ★专家与业余人士、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其实隔着一道高墙。但我觉得这未必是敞开心胸对话的障碍,最重要的是找出一条越过这道墙的路。——村上春树 —————————————— 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和名满天下的作家相遇会 聊些什么? 就是这本小泽征尔与村上春树一起写成的,六堂关于古典音乐、关于人生的“公开课”。 从日本神奈川到东京,从美国檀香山到瑞士日内瓦湖畔,在日内瓦驶往巴黎的特快列车上……历时一年,从秋到夏,在暖茶与点心陪伴的午后,小泽征尔与村上春树一边欣赏古典音乐,一边畅谈音乐、文学与人生。 —————————————— 我入行时还是单身,一周领一百美元, 根本无法维持生计。我在纽约租的第一套公寓是半地下的。早上起床打开窗户,就能从窗口看到行人的一双双脚。(小泽征尔) 世界著名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先生,无论在我音乐启蒙阶段还是职业生涯阶段,都是一位精神偶像,他是我成长中的导师。(李云迪) 本书的内容非常具有深度与广度。不仅是音乐迷,相信文学迷们也会很喜欢。(新潮社)
  • 斯皮尔伯格传

    作者:乔瑟夫·麦克布莱德

    《斯皮尔伯格传》内容简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1946-),导演、编剧、制片人,梦工厂电影公司创始人之一。其导演的作品全球票房已超过85亿美元,三次打破票房纪录,更被《首映》称为“电影界最有权势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导演的作品《大白鲨》、《外星人E.T.》、《夺宝奇兵》系列、《侏罗纪公园》、《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等都已经成为经典。 乔瑟夫•麦克布莱德自1993年开始,用了18年时间,采访了327位斯皮尔伯格的亲朋和电影界人士,才完成了这本划时代的著作。《斯皮尔伯格传》不仅完整记述了斯皮尔伯格的经历,还对斯皮尔伯格的每一部电影进行了深入分析,更对好莱坞的运作方式以及美国电影的历史做了深刻解读。
  • 幻象

    作者:[爱尔兰]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

    献辞 导言 卷一:哈里发所学的 卷二:哈里发所拒绝学的 卷三:鸽子或天鹅 卷四:普路托之门 译后记 附录1: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附录2:受奖演说 附录3:叶芝生平年表
  •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传

    作者:[英] 詹姆斯·韦斯科特

    她戏称自己为“行为艺术的老奶奶”,大家尊称她为“行为艺术之母”,这个女人长期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先后旅居德国、荷兰、巴西、美国等地,是标准的“国际公民”。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其在行为艺术上的实践,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在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她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材料做出了令人难忘的和超验的行为艺术作品,打破了长期以来视觉艺术的边界。她的行为艺术已经称为一个传奇。全书分成三个大的部分,讲述她在出身地南斯拉夫的生活经历,与同样是艺术家的恋人乌雷13年的合作历程,以及分手之后一个人的舞台。全面展现了她的艺术生活经历。
  • 诺阿诺阿

    作者:[法] 高更

    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大师级的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与塞尚、凡•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他先是毅然放弃收入丰厚的股票经纪人工作,专心画画,最后更是弃绝整个文明社会,只身隐遁到塔希提岛,铸就了彻底脱去文明的外衣,赤裸裸地置身于伟大自然的高更传说。塔希提岛就是他的精神家园,他的灵魂归宿。《诺阿诺阿》是高更在塔希提岛书写的散记,被认为是高更晚年的艺术文化宣言。 《诺阿诺阿》好像是高更唯一不用绘画来表达的一段幸福时光。阴影与阳光,地狱与天堂,高更总是更接近前者,也许因此,本书写的既明快又粗糙,使我们深深感动。然而,长久流传的版本却是画家的朋友诗人夏尔•莫里斯大肆修改过的。直到一九八七年,根据高更原始手稿和卢浮宫博物馆图画室收藏的高更原始插图,法国出版了《诺阿诺阿》手稿影印本,才恢复了本来面目——这时距离高更逝世已八十四年。 本书是国内首次根据高更原始手稿影印本翻译的,更是收入了高更所有的原始插图以及高更本人全部的文稿手迹,全彩印刷,以期为读者原汁原味地呈现伟大的艺术家高更绘画与创作的真相。
  • 开放的作品

    作者:[意]安伯托·艾柯

    《开放的作品》是艾柯最重要的学术著作,是当代意识理论的革命性标志作品,以及讨论语言技术和20世纪先锋艺术的思想意识作用的坐标。艾柯作品理论中的“开放性”这一重要概念在西方文本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 书中涵盖了十二音体系音乐、乔伊斯、试验文学、非形象绘画、运动艺术、电视直播 的时间结构、新小说派以及安东尼奥尼和戈达尔之后的电影、信息理论在美学上的运用等。 --------------------------------------------------------------------------------------------------------------------------------------------- 艾柯比那些称之为行动者和组合学者的美学家们更深刻、更有说服力。因为艾柯从总体出发,历史地看待“开放的作品”这一问题,即把它看作西方文明的一个自有现象。 ——米歇尔•泽拉法《新观察家》 在思想评论的巨大十字路口,出现了一位对自己的时代以及自己时代的人进行评论的最现代的伟大分析家,他在分析自己的时代时通过直觉发现了未来评论的预兆。 ——弗朗索瓦•冯•拉埃尔 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书,据我们所知,这是全面分析当代艺术的设计和方法的最早努力之一。它明白无误地表明了我们时代的艺术的深刻进步作用。 ——让-保罗•比埃尔《左翼报》 在《开放的作品》中,艾柯主张,不管作者的意图如何,读者有自由选择去解读一本书的权利——这个观点在如今已是文学界的常识。 ——《卫报》
  • 然而,很美

    作者:(英)杰夫·戴尔

    这是迄今为止最美丽而奇特的爵士乐之书,村上春树为之倾倒,鼎力推荐,并亲自翻译日文版。 莱斯特·扬,比莉·哈乐黛,瑟隆尼斯·蒙克,艾灵顿公爵,切特·贝克……受难圣徒般的传奇音乐家,电影蒙太奇般的人生场景:无论你是不是爵士乐迷,无论你有没有听过那些歌,这本书都会让你想去听一听——或再听一听。而当你听过之后,你会想再看看那些句子。你的心会变得柔软而敏感,像只可怜的小动物。有时你会微笑,有时你会莫名地想哭,有时你会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某件事,某个人,有时你会站起来,走到阳台抽支烟。而当你看完,你知道你会再看,你会自信(甚至自豪)地向朋友推荐,你会永远把它留在书架,希望有一天,当你离开这个世界,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也会去读它。因为,这是一部小小的爵士乐圣经。 ◆ “也许是有史以来关于爵士乐的最佳书籍。” ——《洛杉矶时报》 ◆ “非常精彩……杰夫•戴尔重现了那些被毒品困惑、被音乐浸透、被现实溶解,又被种族歧视逼疯了的灵魂们。” ——《周日独立报》 ◆ “这是唯一一本我会向朋友推荐的关于爵士乐的书,它是珍宝。” ——爵士钢琴家 凯斯•杰瑞(Keith Jarrett)
  • 我们什么也没看见

    作者:Daniel Arasse

    编辑推荐 阿拉斯的这部作品,无疑是我们了解西方当今艺术批评走向的入门书。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如此敏锐的眼光的激励下,在如此深入浅出、激奋人心的文风的带动下,我们忍不住要进入游戏,自已来看,而且是快乐地看。 ——董强,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书集结的六篇文字,分析风格清新,重点均落在强调“看”的重要性上。这些分析也使我们对艺术史曾经研究过的作品和艺术家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什么也没看见》的独到之处,即体现在艺术史家对历史的把握游刃有余:他能穿越几个世纪,看到当时的艺术家真正想要展示给我们的东西。  ——Jean-Philippe Uzel,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大学艺术史学系教授 =========================================== 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达尼埃尔·阿拉斯(Daniel Arasswz)透过六则虚构的小帮事,以描述性的语言,对绘画作品中所谓可见的事实进行质疑。从委拉斯凯兹(Velazquez)到提香(Titien),从勃鲁盖尔(Bruegel)到丁托列托(Tintoret),作者带领我们进入一系列怎样“看”作品的视觉冒险中。书中所参考的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展示绘画自身的力量。我们在为作品着迷的同进,却也懂得,绘画艺术想要昭示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其实并没有看见。我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当然,这种全然否定自然还别有深意。 达尼埃尔·阿拉斯是当今最为优秀的艺术史学家之一。他的文生动自由,语言妙趣横生,全书在轻松的氛围下探讨绘画艺术穿越世纪传达给我们的无尽知识和想象空间。
  • 陌生人日记

    作者:让·科克托

    本书是十七个短篇随笔合集。作者主要谈论了灵感、记忆、友谊以及其他许多话题,似乎旨在揭开覆在脸上的面具,与我们坦诚相见。而本书题目也正好恰当地表达了萦绕在作者科克托内心的问题——“我并非你们想象的那样”。
  •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

    作者:[美] 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堪称“波普教皇”安迪·沃霍尔的非正式自传。沃霍尔在此书中回顾了自己病态的少年晨夕,孤寂的青年时代,在纽约闯荡的岁月,初创“工厂”的奢华时光,以及他遭受枪击的创痛。英文版刊行于1975年,此后事迹自然无法呈现,但沃霍尔的人生精华已然浓缩于此。 同时,这又一部拼贴而成的波普语录。爱,性,工作,艺术,名气,头衔,时间,死亡,美,成功……举凡时尚都市生活的各式困惑,此书都备有现成的骇世箴言任君挑选——中译本甚至做足工夫,将凡具警策潜力的句子都以加重的字体予以强调,并配上英文,免去摘引者核对原文的劳顿。 三十余年过去,安迪·沃霍尔的波普呓语读来依旧新鲜时尚,或许,沃霍尔就是时尚本身。
  • 音乐课

    作者:(美)维克多·伍顿

    本书讲述了一个年轻贝斯手的故事,他视音乐为生命,却在奋斗的过程中遭遇瓶颈,无法突破的他只能整日在家里不断练习。这时,一个陌生人从天而降般地出现在他的家里,他行事古怪,散发着异样的魅力。陌生人名叫迈克尔,他给年轻人上了十二堂发人深省的音乐课,每次上课都以音乐的一种元素为主题,如节奏,音调,聆听,技巧,感觉等等,每堂课迈克尔都带领他面对一次奇遇,比如在山林中追寻动物的足迹,在湖边倾听神秘的蛙声,召唤飞翔的鹰,认识仅十一岁的天才贝斯手。自始至终,这位老师都在透过音乐讲述生活,十二堂课抽丝剥茧般的展示着音乐与人生惊人的相似之处,全文虽然以对心灵与乐感的启发为主,却并不说教,其迷幻色彩与不可预知的情节走向更像一篇悬疑与奇幻并举的小说。 在每次迈克尔与贝斯手的交谈中,关于音乐与人生的言论总是不失惊心动魄,发人深省。音乐课一节一节的推向高潮,贝斯手在最后一堂课时,在不知是梦是醒的情况下,竟然得以与音乐本身对话。十二堂课全部结束后,贝斯手的人生变得越来越精彩,但是迈克尔和其他几位音乐老师的出现,和亦真亦幻的经历,却依然是个谜,时间越久远,越不知是虚是实。直到有一天,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袭来,在一束光的指引下,他来到了一扇门前,毫不犹豫地走了进去,然后见到了一个与自己以前的处境十分相似的年轻人,而他自己,也变成了一位和迈克尔一样的精神导师。
  • 安徒生剪影

    作者:林桦 编著

    中国人少有不知道“童话大王”安徒生的。除开童话,安徒生一生还写过六部长篇小说、七部长篇游记、五十部戏剧、上千首诗歌,上千封给亲友的信件大多也是优秀文学作品。作为同代人中最受欢迎的剪纸艺术家,他创作过上千件堪称奇迹的剪纸。安徒生总有一种“剪和贴”的欲望,他的身上总带着剪刀。他的即兴剪纸和诗文创作并无直接联系,但他一面剪,一面一定会讲个幻想故事。剪纸完成的时候,就是故事讲完的时候。故事的高潮--他把神秘的剪纸打开,展现出它的内容。 《安徒生剪影》第一部分为安徒生画传,文后精选了安徒生的珍贵照片20余张;第二部分在介绍安徒生形象艺术的文章后,选编了安徒生的剪纸、拼图和素描作品共220件;该书最后的附录中即是那篇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的《宫廷人像扑克牌》。据说,安徒生像随身带笔一样带着一把剪刀,经常以剪纸取悦大人和孩子,他总是一面剪,一面讲一个童话故事,到了故事的高潮时,他就把神秘的剪纸打开,展现它的内容。 该书编著者林桦先生当天因病未能出席首发式,他是翻译家,也是国内研究安徒生的专家,他在书面发言中写道:“我们绝不能把安徒生的剪纸和他的文字作品分割开来,安徒生说过,‘剪纸是诗文创作的开始’,这说明对他来说诗文创作和艺术创作是浑然一体的。”林桦还介绍说,首次在中国“露面”的《宫廷人像扑克牌》是童话和剪纸艺术相结合的杰作。 出席首发式的民间艺术学者吕胜中表示,他也是通过这本《安徒生剪影》才了解到,安徒生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造型艺术家。他介绍说,安徒生的剪纸技法和中国剪纸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安徒生的剪纸有着非常深刻的传统技术语言,而且非常好地运用了这些语言”。
  • 约定

    作者:(英)约翰·伯格

    本书是约翰·伯格新近的一本文集,书中的每篇文章以一张图片引导,在这些文章中,约翰·伯格不仅分析图像本身,更重要的是,他深入观看背后的思考与读者在时空全域的探究相遇,从而文字的如晤变成如约而至的照面。通过这些视角独到的文章,我们得以全面领略约翰•伯格为我们所呈现的世界,进而有可能去探索波洛克和透纳作品中的主题,去穷尽巴黎的神奇,去思考人性的多种可能。这样的相会是多方面的:介于艺术与批评、艺术家与主题、煊赫与无名。而本书最重要的,是建立了作者与读者之间通过回忆与经验相会的契机。
  • 讲故事的人

    作者:John Berger

    本书是约翰•伯格的第五部随笔集,就其囊括的时间跨度、写作类型、所关注的问题而言,这本文集是最为详尽的。以他较新近的作品为轴心,本书使我们得以管窥他写作思想的发展。他为我们展现了约翰•伯格身上两种特质的结合:定居的耕作者和从远方来的旅行者。这里所选择的文章能够相当直接地归属到几个标题之下:旅行和移居,梦想,爱情和激情,死亡,作为行为和人工制品的艺术,理论与生产、再生产世界的体力劳动之间的关系。
  • 植物的記憶與藏書樂

    作者:[意大利] 安伯托·艾可

    很久以前 ,人們在植物做成的紙頁上寫字,而後紙頁成書,人類的記憶因而得以復刻、傳承、變造、討論。擁有超過三萬冊藏書的艾可大師,認為「書」就是「植物的記憶」,當你翻閱一本書,那些所有可能被時間遺忘的都再度被記起…… 記得一個時代的細節,就像電影紀錄片一般,「書」把當時的生活故事與美學品味說給你聽。記得文藝狂人們百無禁忌的靈感,從棒擊功能到腸胃蠕動頻率,無所不能成書。記得納博科夫等文學名家初出茅廬的低潮期,他們的作品也曾經被評論家貶得一文不值:這個故事……建議埋在地下一千年! 艾可大師橫跨歷史、文學、美學與科學的多元向度,暢談奇書軼事,關於書的意義與價值,關於閱讀的必要,關於愛書人無可自拔的執迷。而因著這些書的記憶,我們不厭其煩地蒐書、讀書、愛書、藏書,並從中獲得了無可取代的樂趣!
  • 圣经故事

    作者:俞萍,[法]古斯塔夫·多雷(插图)

    《多雷插图本:圣经故事(纯质版)》内容简介:《圣经》是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圣书,对西方人的精神和文化影响深远。《圣经故事》一书叙述的便是《圣经》中的故事,分《旧约》和《新约》两部分。其中《旧约》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它是一部记载古代亚、欧、非一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诸多方面的典籍,是西方精神文明的支柱。
  • 沉默的美学

    作者:苏珊·桑塔格

    桑塔格是在改变的。她是关注大众流行文化的先锋之一,晚年却不时声明自己对古典文艺作品的热爱。她曾力主关注形式,主张“艺术的色情学”,而近一二十年来却开始重申“意义”和“真理”,直率地反对虚无主义,“逐渐回归到启蒙主义知识分子的严肃立场”。本书收录桑塔格各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14篇。 如今桑塔格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不能再为世人提供独辟蹊径的答案。但是我们却无法回避这些问题。因为她也成了我们这里的“明星作家”。因为这些问题不仅有关美国人的历史和现状,也有关我们中国人的今天和明天。 本书共收录文章14篇,包括作者各个时期所写的一些重要散文作品,可供初次接触桑塔格的人窥豹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