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艺术

  • 形式的起源

    作者:[美] 克里斯托弗·威廉斯 / Christopher Williams

    自然造物和人类造物的设计法则

    万物的形式遵循着怎样的设计法则?

    一起探究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形式“是什么样”和“为何这样”

    ☆ 大量案例的新颖解读,探讨设计的本质

    ☆ 各个领域的理论相互关联,示范如何跨学科思考

    ☆ 海量精美插图,兼具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设计理论学者,作者以独特的思考角度向我们展现了观察世界的另一种方式,以专业的理论知识向我们解释了周遭环境中的事物为什么是如今的形式以及如何发展为现在的形式,也即“形式的起源”。本书旨在鼓励读者关注并理解自然界和人造环境的复杂构成。书中的附注和实例涉及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了机械、结构和材料领城的知识,也有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古生物学、形态学等学科的内容。对于那些渴望了解这个世界的人来说,这些内容会让他们恍然大悟,并惊叹大千世界如此有趣。

  • 布达佩斯大饭店

    作者:[德] 马特·佐勒·塞茨 / Matt Zoller Seitz

    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的超人气作品诞生始末

    官方出品 唯一幕后全纪录

    致敬茨威格,透过粉色滤镜,窥见人类文明命运的缩影

    居中狂魔韦斯•安德森亲自授权、把关全书设计

    荣登亚马逊艺术类畅销书TOP1

    《纽约时报》《卫报》《纽约客》等国际重磅媒体盛赞其策划高级

    英、法、德、日、韩 多国语言版本持续畅销

    收藏级画册,中文世界梦幻首发

    完美视觉,强迫症福音

    给观众以放大镜方式重新体验的机会,细节控必须逐页翻阅一探究竟

    特8大开本,逾600张独家美图

    品质精修,高度还原细腻色彩,重现暖心时刻

    ...................

    编辑推荐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自问世以来,仅凭颜值就征服了无数粉丝、设计界精英、甜点达人……以及广大热爱美好事物的粉丝。令人垂涎的可口配色、令人愉悦的对称构图,空气中都仿佛洋溢着粉色的泡泡……谁不想置身于其中呢?

    《布达佩斯大饭店:韦斯·安德森作品典藏》就将电影搬到了「纸上」!

    在这本由韦斯·安德森亲自把关设计的电影书中,你不仅可以一窥这位全能导演的天才创见,更能看到一群怀揣童心的人如何用匠心打造触感真实的世界,并在这部集齐谋杀、越狱、惊险的成人童话中,深刻体味文明的微光。

    让我们跟随镜头,穿梭于楼层与房间,探索这座承载爱、友谊和想象力的游戏屋,开启这场全景沉浸式体验、独一无二的冒险之旅。

    同名电影斩获奥斯卡4项大奖,横扫全球电影节,获上百个国际奖项

    ☆ 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服装设计、化妆与发型设计、原创配乐

    ☆ 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 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片

    ☆ 美国编剧工会奖最佳原创剧本

    ☆ BAFTA 最佳原创剧本、原创配乐、服装设计、美术设计、化妆与发型设计

    13万字诚意分享,红遍全球的“安记”招牌美学,等你解锁

    童话般唯美的画面、明亮饱和的配色、清新怪诞的画风、蠢萌荒诞的演绎,当然少不了招牌式的居中构图……安德森电影中的一切经典要素,都在这里“井喷式”爆发。

    本书分“3幕”,堪比一部幕后纪录片,从角色到表演、从美术到配乐、从文学到生活,导演亲自讲述构思到成片的整个过程,揭秘一个完美主义者如何用手工打造一个有温度的世界,不仅有严谨的镜头美学、灵感来源,还有独门的“旅行淘宝”式创作法和时尚经。

    美即正义!超600张精美图片,每一页都闪着理想的光晕

    在安德森虚构的中欧小镇中,大到大饭店所在的城堡,小到点心盒包装、护照、遗嘱、钞票、邮票、旗帜、报纸……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设计。

    本书中就囊括了大量首度公开的一手资料,不仅有艺术品一般的服化道设计图纸,还有导演亲笔手绘分镜稿和他的艺术家女友绘制的原创造型插画(磕到了),以及跟成片不能说很像,只能说一模一样的分镜图;种种疯狂压预算仍美轮美奂的布景制作大法,处处体现贫穷也限制不了的想象力。

    这是一本色彩之书、艺术创意之书,装帧版式设计也处处有巧思,与安德森的美学高度一致(当然,少不了极致对称)。

    主创团队首度集结,360°全面揭秘神作背后的魔法配方

    《拿苹果的少年》这幅“文艺复兴名画”,竟然只是个道具?

    内饰考究的火车车厢戏,竟是在木板小推车上拍的?

    强迫症导演折磨道具师:打开点心盒时,盒子四面必须同步落下,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为大饭店制服Pick的绝*版vintage紫色毛呢,服装师要去哪找批量面料?

    摄影指导多年陪安德森死磕对称构图,为何依然不离不弃?

    搞懂这些奥斯卡级别的卡司,就搞懂了安德森~(也许吧)

    拉尔夫·费因斯:“史上最佳无鼻子反派”挑战喜剧

    蒂尔达·斯文顿:全能表演大师,单单演老人就让她兴奋

    西尔莎·罗南:一秒入戏的全自动演戏计算机(褒义)

    威廉·达福:融合舞蹈、哑剧……甚至雕塑,他用肢体可以表达一切

    裘德·洛、阿德里安·布洛迪、蕾雅·赛杜……安德森凭什么笼络一众甘当龙套的影帝影后基友团?

    连接一本书与一部电影的另类时光机,在四重时空中演绎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真正想看懂“大饭店”,就不得不了解安德森向茨威格深情致敬的故事。

    这是一部关于故事的电影。四重时空层层嵌套,「故事中又有故事」。这是泽罗的故事、古斯塔夫的故事、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故事,也是茨威格阿尔卑斯山间别墅的故事、奥地利的的故事,更是欧洲的故事,万事万物的故事。

    「生活摧毁的,由艺术来保存。」

    十字笔杆同盟——竟有这种组织?影评人组团cosplay,带你拉片细读

    《电影艺术》作者、电影史学家大卫·波德维尔领衔这个神秘撰稿人团体,让整本书的内容深度不输美貌。

    波德维尔压轴作评,拉片分析安德森的“4∶3 画幅挑战”,看安德森如何用不同比例的画框玩转时间轴,把小津安二郎、北野武也爱用的构图发挥到极致。

    年度气质之作,珍藏级品质,高规格工艺烘托安德森格调

    随书附赠:专属于你的酒店入住邀请函;腰封隐藏点心盒图纸,轻松DIY甜美晒书利器~

    硬精装方脊,锁线工艺,可180°完美平摊,随心翻阅,无惧损坏;

    封面复刻原版书高透明度UV工艺,“点亮”大饭店的每扇窗户;

    内文采用高磅数128g太空梭哑粉纸,厚度、韧度、硬度俱佳;

    特8大尺寸开本,多幅跨页大图,饱览标志性明亮配色、唯美名场面、明星剧照;

    全彩四色印刷,经过专业调色,力求复刻原品细腻色彩、饱满质感。

    内容简介

    本书是获奥斯卡4项大奖的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唯一官方全纪录。这部由韦斯·安德森执导的超人气作品,凭借独特的叙事、迷人的视觉风格和对画面的偏执追求而为人津津乐道。全书由他亲自授权、把关设计,以精彩图文完美还原了“大饭店”的诞生始末,揭秘了这位天才独壹无二的招牌美学。

    这里不仅有足量一手访谈、深度评论、彩蛋花絮,更收录了逾600张独家美图,含导演亲绘分镜、未公开设计稿和超萌专属插画……定格了影像中值得反复回味的细节,给观众以放大镜方式重新体验的机会,让人身临其境、宛如站在拍摄现场。

    媒体推荐

    太炸了!让眼球爽爆的书!——《纽约时报》

    就《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来说,大(grand)不足以形容它,伟大一词更合适。——《时代》杂志

    电影是一个精美繁复的玩具盒,看起来太美味了,你可能想舔一舔银幕。——《滚石》杂志

    马特·塞茨·佐勒这本书描绘出了韦斯·安德森之“瑰丽”,这些采访和文章揭秘了这位不怕冒险的电影人。——《卫报》

    这书也是“奥斯卡”级别的了!——Goodreads

    这本书跟电影同样精彩,是品质罕见的后续出版物,对安德森的电影特色有权威性的补充。——知名文艺杂志Flavorwire

    这本书超越了《韦斯•安德森作品集》系列的其他书,但又与其系列浑然一体,值得你带着出国旅行,成为旅程中的话题。——《费城询问者报》

  • 人鱼

    作者:雷米

    《人鱼》是一部关注女性成长治愈,残酷又温情之作。故事以一起少女失踪案展开,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几个家庭的善恶与悲喜。

    爸爸用我做了利益交换,筹码是我的消失,妈妈哭泣过,最终沉默了。反正我们之间除了血缘关系,什么都没有。反正只要有弟弟,他们就是幸福的一家人了。我并不觉得愤怒,只打算像个蛆虫一样平凡地活下去。

    ……

    此时此刻,我坐在下水道里写下这些,内心始终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似乎我过去、现在、将来一直都属于这里。我身上的某种牵绊——与头顶那个世界联结的——已经被彻底割断了。在我的生活中始终出现的减号,终于到了尽头,划上了等号。

    在等号的后面,我看到了“零”。

    1994年,我的人生要重新开始了。

  • 寻蜀记

    作者:萧易

    ★《中国国家地理》《南方周末》知名专栏撰稿人萧易最新作品——但凡考古上有新的发现,萧易总会去现场一探究竟,而《中国国家地理》和《华夏地理》上但凡有和巴蜀地区的石窟、考古相关的文章,几乎都是他写的。《中国国家地理》编辑刘乾坤曾介绍到,自2009年萧易为杂志撰写安岳石窟起,今天的他已经是《中国国家地理》发稿量第一的作家了。此次出版的《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是萧易继《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之后的又一部作品。

    ★ 历时10年19次亲自踏访,足迹遍布巴蜀的考古寻访发现之旅——10余年的考古寻访,19次与《中国国家地理》同行的发现之旅,4000余年的文明追溯,汇集成了一部在脚下遗迹与千年文明间切换的蜀地史。书中的考古发掘大多是萧易参与的,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巴蜀,那些荒野中的遗址,也是他一步步踏访、整理的。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作者将四千余年的四川历史作了有序梳理,通过生动的考古发掘,具体而微地讲述历朝历代的故事。那些原本不见于史料记载的人物,也在他笔下变得鲜活起来……

    ★ 以考古的角度进入历史,集结了四川最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遗址——萧易选择了四川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以及荒野田畴的遗址,以时间为断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这之中不仅有耳熟能详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也有诸多难得一见的现场见证(如蒲江船棺、江口沉银),还有大量文物出土和遗址留存(如汉阙、龙桥群),而这些文物串连起来,恰恰形成了一部可以触摸、踏访的历史,从而以考古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四川的历史与沿革,展现了四川丰富、深厚的人文历史。

    ★ 极具人文关怀的民间立场记述,将目光投向那些被史书遗忘的片断——我们熟悉的历史,往往是通史的书写方式,但还有无数故事的发生,由于未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自然也就鲜为人知了。通过考古发掘,我们得以管窥更多历史的细枝末节,串联各个时期的考古遗址,就翻开了一部史书外的历史。萧易在书中将自己“投射”到历史里去,让历史想象建立在考古实物与文献史料比对之上,并试图从微观的剖面解读蜀地历史——它的主角,大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它的故事,来源于某些被史书遗忘的片段。

    ★ 收录300余幅高清配图,内附“出土文物在哪里”古迹导览示意——书中收录高清配图300余幅,均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团队拍摄,同时配文物线描图若干幅,生动展现中国文物之美。该书采用了流畅舒适的设计风格,选择了墨绿色皮面材质打造封面,书中还设计了两幅“古墓内景”大拉页,书后还附上了一份“出土文物在哪里”的导览示意,将书中提及的出土文物现在所藏的博物馆信息进行了详细的罗列,大家可以一起寻古迹、看考古、赏文物、知巴蜀。

    内容简介:作者萧易跟随《中国国家地理》进行考古之旅,选择了四川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以及荒野田畴的遗址,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集结19篇文章,汇成《寻蜀记》。这之中,不仅有耳熟能详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也有诸多难得一见的现场见证(如蒲江船棺、江口沉银),还有大量文物出土和遗址留存(如汉阙、龙桥群)。从微观的角度,一一呈现并解读出汉代的石阙、唐代的石窟、宋代的古城、明代的陵墓、清代的建筑……这些文物串连起来,形成一部可以触摸、踏访的历史,从而以考古的角度呈现了四川的历史与沿革,展现四川丰富、深厚的人文历史。

  • 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

    作者:郭浩

    中国传统色源于天地万物,禽鸟、走兽、植株、山川、地貌、天象,不一而足。荷叶色黄,称作“缃叶”;绿色牡丹,名为“欧碧”;霞光色粉,名为“海天霞”;夕阳薄雾笼罩远山所现紫色,名为“暮山紫”;黄河水色金黄闪光,称作“黄河琉璃”;佛像面部金箔色,是为“库金”;黎明时分高空天色,称作“东方既白”……

    《中国传统色:色彩通识100讲》将100个古拙玄妙的颜色词从色彩源流中打捞出来,以小讲座的形式,将之还原为天地万物的本来面貌,从而呈现古人对颜色的感知,以及色彩在经史、礼仪、文学、艺术中的表达,解读中国传统色的源流和美学特征。让传统色彩走进日常生活,让色彩背后的文化韵味成为中国人的共同感受。

  • 音乐即自由

    作者:[日] 坂本龙一

    因为无法定义

    所以现身说法

    全世界乐迷的“教授”

    坂本龙一 唯一自传

    拾取记忆里的片段,然后汇整成一个故事,这种事情完全不符合我的本性。然而,我对于自己如何成为今日的坂本龙一,也很感兴趣。不管怎么说,这些记忆都与世上独一无二的自己有关。我想了解自己为何会走上现今的这条道路。

    ——坂本龙一

    ☆ 编辑推荐

    ◎国际音乐大师坂本龙一唯一口述自传,是坂本龙一对自己从出生到 2008 年的活动与思考的总结。书中全面讲述了他如何“走上音乐道路”,如何“成了现在的自己”,充满了对音乐的体悟和感恩之情。

    ◎五个乐章、五个阶段,看金句频出的坂本龙一如何自述自己年少时的成长、青壮年的成名与进入晚年开始的反思。

    ◎30余张珍藏私人照片,展现了“教授”从幼儿时期至老年的人生历程,为“教授”的自述增添了一抹亲切感与私密性。

    ☆ 内容简介

    这是日本著名音乐大师坂本龙一唯一自传。从坂本龙一幼时接触音乐与作曲,一直讲述至他近年的音乐思想。

    幼时的坂本龙一,因幼儿园作业所作的一曲《小兔之歌》,使他第一次强烈地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强烈冲击。小学时,他随波逐流的学起了钢琴与作曲,最终成了朋友中唯一坚持下来的人。中学时,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愤青”,罢课抗议、游行示威。期间,他曾一度拒绝学习音乐。但却正是这次“拒绝”带来的空虚,使坂本龙一察觉到“自己原来是如此喜爱音乐啊”。他从来没有想过,将音乐当成自己人生的使命,但音乐伴随了他的一生。参与YMO乐队,取得国际性成功;凭借《末代皇帝》的配乐,他获得电影配乐领域最高荣誉的奥斯卡金像奖……

    在本书中,坂本龙一不断回望自己的成长与音乐创作,以期看清现在的自我。书中还穿插着他不同时期的照片30余幅,展现了这位音乐大师充满魅力的人生历程。

    ☆ 名人推荐

    他半数的作品是配乐,但是它们本身就具有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完全可以作为纯粹的音乐单独欣赏。坂本龙一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Billboard杂志

    当它(音乐)发展到极致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几乎是一种,就像你读任何一本很深厚的哲学论著一样,有同等的智力探索的效果跟意味,远远不止是一种情绪的抒发、刺激,或者挑逗那么简单。那么同样这番话,类似的意思我在另一本书上,另一个音乐家身上也看到了,就是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本书,坂本龙一,著名的日本音乐人,他的一本书叫做《音乐即自由》。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

  • 巨流

    作者:季艺

    血肉悲欢的个体命运,汹涌澎湃的时代声响

    -------------重新发现我们的时代-------------

    春晚/改革开放/亚运会/上海APEC峰会/WTO/港澳回归/SARS/神舟五号六号/青藏铁路/文化体制改革/三峡工程/高铁大提速/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全球金融 危机/上海世博/移动互联网/4G/诺贝尔奖……

    《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春天里》/《黄河之子》/《我的祖国》/格莱美/《走进新时代》/奥运礼服/中式嫁衣/《时尚芭莎》/BAZAAR明星慈善夜/芭莎娱乐/名利场/《云水谣》/《风声》 /好莱坞 / EXO / 小鲜肉 / 流量 / Idol / 嘻哈 /《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金婚》/IP剧 /《 甄嬛传》/《红高粱》/《芈月传》/亚洲当代艺术/《面具系列》/《最后的晚餐》/ 1.8亿港币……

    汪峰、郎朗、郭培、苏芒、李冰冰、吴亦凡、郑晓龙、曾梵志

    他们生于50、60、70、80、90年代

    他们是歌手、钢琴家、服装设计师、杂志主编、演员、偶像、导演、画家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开风气之先,

    他们准确摸到了时代的脉搏。

    -------------时代塑造他们,时代借他们发声!-------------

    《人物》特稿风格奠定者 季艺 首部作品

    卓越的人物记者 + 卓越的特稿代表作

    8段故事,21万字,100+人采访记录

    讲述浪潮之巅的名利与尊严

    ————————————

    在我心里,季艺是中国最优秀的人物记者。

    他对人物的理解和洞见,超越很多同代人。

    ——王石语音推荐

    读完季艺的文章,会明白这十年间许多想不明白的事情。

    ——读者阿肉班长(摘自新浪微博)

    好文章什么样?好到值得打印出来花40分钟不断气地读给朋友听,且期间被她们热情地打断讨论个没完。一直在想,一个写作者得积累多少东西,才能一篇文章就够别人好好消化一阵子。

    ——读者Rocky(摘自新浪微博)

  • 唤醒你沉睡的创造力

    作者:陈惟

    “画画”是一件很神奇的事,上帝似乎给了画家一只不可思议的手,一张白纸、一支铅笔、少数几种颜料,就能在二维的画面上产生立体的光影效果。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简直就像魔法。然而学会绘画不是什么“天赋使然”,而是有着其背后的科学规律。本书就是要从绘画最为本质的层面,让你理解“什么是绘画”“我该怎么学”的问题。这是中国美术史上唯一的一本绘画科学著作。只要你按照本书所阐述的原理科学地设计你的绘画训练,人人皆可绘画。绘画会成为一个像打字一样平常的技能,每个人都可以无拘束地表达,画出自己心中的梦想。

  • 斯图尔特的倒带人生

    作者:[英] 亚历山大·马斯特斯

    一段迷乱、疯狂的流浪岁月,一段温情、意外的特殊情谊

    《每日电讯报》“定义二〇〇〇年代的百本图书”之一

    汤姆·哈迪、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同名电影

    《斯图尔特的倒带人生》诉说了身兼小偷、人质挟持者、精神病人与游民等多重身份的男子斯图尔特·肖特那伤痕累累、前科无数且放荡不羈的鲜活人生。本次出版为全新纪念版,使用同名电影海报作为封面。关于斯图尔特的人生,他们如是说:

    ---------------------------------------------------------------------------------------------

    斯图尔特·肖特:

    我的一生非常有争议,非常不愉快。

    亚历山大·马斯特斯:

    斯图尔特不喜欢我的手稿。

    他要的是畅销书,是汤姆·克兰西写的那种。

    “你要反过来写。把它写得像个谋杀案之谜。是什么将我这个少年谋杀了?明白不?你要倒过来写。”

    所以,我不得不重新创作关于斯图尔特·肖特的故事,用倒叙的方式写这个盗贼,这个挟持人质的歹徒,这个精神病患者,这个反社会的街头流浪汉,写我如何像侦探一样去调查二十一世纪初英国杂乱无章的最底层人士怎样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这个人的一生十分重要。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 亚历山大·马斯特斯):

    这个故事讲了两个不太可能成为朋友的人之间一段不可思议的友谊,尤其讲述了那个最不可思议的男人斯图尔特的人生,他一生要做的全部就是对付外部疯狂的世界。

    汤姆·哈迪(饰 斯图尔特·肖特):

    斯图尔特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物,他简直是一团妙不可言的乱麻。

  • 向着少女与光

    作者:[法] 巴尔蒂斯 / [法] 阿兰·维尔龚德莱

    巴尔蒂斯,这个让毕加索羡慕嫉妒爱的的大画家,这个赞美少女却因为诽谤争议而无法在美国合法展出的绘画大师,无论是早年以贫穷艺术家的身份流落巴黎,还是晚年功成名就隐居古堡,却始终如一地画着——并终生热爱着——少女,光,镜子与猫。巴尔蒂斯生前反对别人八卦他的生平,但最后他自己讲起来却实在够慷慨。自己的创作,童年,对艺术的看法。从母亲的情人,自己的精神教父里尔克开始,毕加索,贾科梅蒂,圣埃克苏佩里,夏尔,阿尔托,加缪,巴特耶...... 二十世纪巴黎那些几乎所有文化名人都悉数登场,一场华丽的艺术盛宴,流动的盛宴。另外,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理念,自己的创作心路,点评了当代艺术,谈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及其对自己创作的激励。文字简净优美,叙述节奏明快,形式强烈,短札(每个主题基本保持一页,不超过两页)。古典而又现代:明澈,让你明明白白的感到美,而又似乎总是有一种无法参透的东西盘桓心中。其迷人,一如其绘画所给予的。

  • 是什么让我们难以领略音乐的艺术?

    作者:钱浩

    抛开玄虚概念,直面艺术本身,是全新视角的赏乐理论,也是透彻诚恳的入门之书。

    ——————————————————————

    长久以来,非专业听众在面对古典音乐时,总会习惯性地认为感人和悦耳就是作者们的创作目标,也常以为了解到作品的意象、背景、“思想内涵”,便有了欣赏的钥匙,或者会把古典音乐看作一种超凡脱俗的象征和修养身心的良药,而一旦无法把握这些要素,听者就会感到迷茫,觉得古典音乐很难。

    本书从艺术与自然状态的区分出发,逻辑清晰地破除了上述固有观念,帮助赏乐者抓住古典音乐的实质,认识其价值所在,对于入门者是实用而有效的指引,对于深思音乐之美的人亦可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

    著名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作序

    著名诗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西渡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大提琴家 张博

    著名钢琴家、天津音乐学院教授 吕晓亮

    《读书》资深编辑 曾诚

    著名青年作家 唐洬

    专业荐读

  • 美丽黑暗

    作者:[法] 法比安·韦尔曼 编 / [法] 凯拉斯科多 绘

    ● “毁灭系”动画怪才大友克洋盛赞之作

    ● 腐坏躯体下的《借东西的小人》

    ●《爱丽丝梦游仙境》般的荒诞不经

    ● 艾斯纳奖、哈维奖获奖作品

    ● 圣洁与黑暗,幻想与恶意

    ● 欢迎来到这个令人不安却又异常绚丽的反童话世界

    编辑推荐

    《美丽黑暗》是如何诞生的 —— 献给所有人的反乌托邦童话

    玛丽·波默皮(本书绘者塞巴斯蒂安夫妇中的妻子):“想要画画的欲望和用不同方式为孩子讲童话的愿望,就是这个故事的创作初衷。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无法感受到漫画的乐趣。我觉得那些故事都太傻乎乎、太快乐无忧了。比如,蓝精灵们要怎样做才能在大自然中生存呢?塞巴斯蒂安和我想要让虚构的角色从某一个角度直面现实。当时就有了一个初步想法:构建一个向下流淌的世界……”

    色彩有多明快,其核心就有多黑暗

    相信被玛丽和塞巴斯蒂安夫妇笔下迷人的童话风格吸引而来的读者不乏少数,翻开后才发现这竟是一枚糖衣炮弹。夫妻二人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只有承受住对其中角色的厌恶,才能翻看完《美丽黑暗》。”在这个幻想世界里,逐渐破败的躯体似乎成了唯一且强有力的现实存在;那些试图生存却又接二连三死去的童话小人,反而将一动不动的腐坏之物映衬得如此抽象与荒唐。

    从近似透明的纯真到妙不可言的荒诞,找回童话故事本该具备的纯粹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名叫奥罗拉,这是围绕她所展开的一场圣洁、残酷且奇妙的冒险之旅。她有想要依赖的人,想要存在感,想要竭尽全力完成一些“使命”,想要了解这个世界——就像孩童一般,不假思索地接受那些所见所闻,成为万物的见证者,因不断堆砌起来的现实而成长。《美丽黑暗》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其中的色彩恰是纯真的我们所亲眼见证过的风景,而它之所以黑暗,则是不再纯真的我们仅能看到的片段。试着像孩子般接受这个本没有逻辑可言又很荒诞的故事,找回第一次翻开童话书时的好奇与感动。

    内容简介

    一天,沉浸在幸福时光里的优雅公主奥罗拉,发现自己生活的地方开始滴落湿软、黏稠的液体。即将被不明液体淹没的她,和同一屋檐下的伙伴们纷纷逃出那个曾经的庇护所。随后,这些外表可爱、性格迥异的小人儿们,为了活下去而相爱或相杀,漫无目的地流浪在生存条件瞬息万变的森林里,然后接二连三地死去……

    名人推荐

    圣洁与黑暗,幻想与恶意,

    从微缩森林的底部开始慢慢腐朽。

    一部超越美漫、日漫、法漫范畴的杰作。

    —— 大友克洋

    手冢治虫遇到姆明一族——华丽水彩画风下偶现的残酷与背叛。

    —— BuzzFeed

    获奖情况

    2015年艾斯纳奖“国际漫画大奖”

    2015年哈维奖“国际漫画大奖”

  • 生而为奴

    作者:雨谷

    “文艺的桌子上怎么能没有猫呢?”

    ※猫奴、房奴、孩奴……豆瓣人气作者的“为奴”日常

    ※独特水墨妙趣写意猫生百态

    ※超150幅奇思喵想,绘遍铲屎官的喜怒哀乐

    ※不,只有喜乐。生而为奴,我很幸福!

    ------

    ◎ 编辑推荐

    生而为奴,不得不服:它们驯服了我

    从道出 “勿生孤寂念,道伴大狸奴”的陆游,到说出“逃离生命迷思的方法有二:音乐和猫”的艾伯特·史怀哲,总有智者告诉我们,养猫乃人生一大幸事!

    从拥有让人吸得欲罢不能魔力的黑猫“鸦片”,曾浪迹公园称霸江湖的女侠“十三”,到活力十足一刻都停不下来的豹猫“千寻”,每位主子都不好伺候:铲屎、陪玩、梳毛、当沙发……

    三只猫,各有各的脾气,只有铲屎官没脾气。三款猫,总有一款能驯服你!

    豆瓣、微博高人气漫画首次结集成册,当代水墨漫画勾勒蛮趣猫态,逗趣写意戏话喵言喵语

    从做自漫画编辑、公司创始人,到回归个人创作,漫画家雨谷在此期间坚持做着同一件事——画猫。当然,猫奴也是画奴。也是老婆奴、房奴,后来又成了娃奴,五奴俱全。其实,人人生而为奴,谁头上还没有三座大山呢?然而,正所谓“看热闹的不怕事大”,诸多看客催更不打赏,作者的哀号晒在网上,常常引来“哈哈哈太惨了”“哈哈哈哈现实”之类毫无人性、幸灾乐祸的评语。

    如今精选画作结集出版,恳请读者认真欣赏作者“由巧反拙”后的独特水墨画风、多种形式(单幅、条漫、分镜)的艺术尝试和“逸笔草草、漫然而画”的审美追求。

    精美双封装帧+定制书签,作者独家生活及创作Q&A

    本书为20开独特开本,方便随时翻阅吸猫。

    外封采用米色云萱纸,打造质朴韵味之余,手感满分,内页柔软细腻,还原水墨质感的同时兼顾图书的阅读体验。附赠两款定制书签,供人读书(包括其他书)时小憩片刻。

    书末更有独家Q&A,带你一窥画作背后的生活闲趣与创作历程。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猫奴”画给“猫奴”的水墨漫画。作者用灵巧的画笔展现和家中三只“猫主子”——千寻、鸦片和十三的暖心日常,以及伺候各位主子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喜乐。

  • 骨骼之美

    作者:[日] 汤泽英治 摄 / [日] 东野晃典 文

    218幅高清作品 × 16万字翔实撰述

    摄影艺术与生命科学的至真结合

    侘寂美学与演化之道的超级碰撞

    骨骼之美,达于极致

    ·

    ◎ 编辑推荐

    ☆ 129种动物骨骼标本,218幅黑白显影照片,尽显脊椎动物骨骼之美

    从鱼类到哺乳类,脊椎动物的骨骼标本在摄影师汤泽英治的镜头下,散发出特殊 的幽异美感,邀请读者一窥自然演化的玄妙。

    ☆ 详细平实的专业文字与示意图,将脊椎动物演化的历史通过骨骼娓娓道来

    东京大学毕业的兽医东野晃典结合照片与示意图所撰写的解说文字,简洁而全面地串联起脊椎动物演化历史。

    ☆ 从日本国立科学博物馆到私人藏品,摄影师为完成自己心中的“Real Bones”踏遍日本

    对汤泽英治而言,本摄影集既源自现实,又超越了现实。他与东野晃典一起,从各类标本中挑选精品,一起去拍摄,多次从各个角度检查画面,相互借鉴。一切只是为了呈现极致的“骨骼之美”!

    ☆ 在逝去之物中见生命之华,在“自然”中现“大美”。不仅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更是侘寂美学与演化之道的碰撞

    ☆ 日本进口NPI纸张,雅昌独门“雅映”印刷术,匠心打造高端摄影集

    ·

    ◎ 内容简介

    骨骼是脊椎动物身体的基础,通过骨骼,我们可以看出其主人的生活形态,得知其运动方式。骨骼是生物在演化中产生的不断“升级”的精密结构,造就了脊椎动物独有的魅力。然而,与其他展现生命魅力的因素相比,支撑着每个运动的骨骼,很少有机会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书前半部分是汤泽英治用特殊手法所拍摄的骨骼照片,除了令人惊叹的生物演化的鬼斧神工外,独特的黑白色彩更传达出一种幽异的美感。后半部分则是由东野晃典撰写的详细解说,内容包括各类动物的生物特性、骨骼构造、骨骼如何与附近肌肉组织协调工作最终完成肌体的运动等。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艺术和生命科学融合的全新摄影集。

    ·

    ◎ 名人推荐

    动物的很多“内在”美不容易被人类观察到,骨骼就是其中之一。动物骨骼不仅有支撑、保护、运动等功能,也隐藏了这类动物系统发育、行为乃至生存环境的秘密。《骨骼之美》用黑白世界绝妙的光影,展现魅力非凡的生命的艺术,以及艺术的生命。

    —— 王原(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我在大学是学过解剖学的,但这本《骨骼之美》还是令我大开眼界,甚至大吃一惊。摄影家所呈现的各种动物骨骼的美,简洁,冷峻,刚劲,富于秩序,加上强烈的黑白对比,真有一种达于极致之感。

    —— 止庵(作家、学者、文化评论家)

  • 再见,西贡

    作者:[法] 雷蒙·德帕尔东 / Raymond Depardon

    玛格南资深摄影师回忆到访西贡的三次经历

    从战火纷飞中的异国风情到标准的全球化大都市

    历史的碎片折射出越南1964—2014翻天覆地的变化

    编辑推荐

    ◎ 战场内外的现实

    德帕尔东用尊重且带有同情的镜头,力图贴近在越南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又不让他们变形失真。战场上神情紧绷的越南士兵,村庄里镇定自若的老太太,安静撤离基地的美军士兵,练习过马路的失明的战争受害者……他冷静地展示多年的战争给越南平民和日常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

    ◎ 越南城市面貌的变迁

    与其说本书是一本战地摄影集,不如说是越南战时生活图景集。德帕尔东的图像印证了西方游客对许多热带殖民地的想象,西贡街头身穿传统白色长袄的年轻女性、东西方风格混杂的建筑、聚在一起闲聊的三轮车车夫等,被摄影师一一收入镜中。这些异域风情后来被摩天大楼、航空公司广告牌、连锁餐饮店稀释,西贡成为一座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别无二致的城市。

    ◎ 摄影师的难忘回忆

    德帕尔东第一次到访西贡时年仅22岁,已经历过三场战事,呼啸的子弹声依然让他紧张,目睹士兵伤亡令他惘然。他在西贡与心仪的女孩去电影院约会,与同行的摄影师彻夜畅谈,享受战争边缘的悠闲。50年后当他旧地重游时,每一个熟悉的街口都有了新的面目。他用这本书纪念在战场上牺牲的同行、朋友,也纪念自己曾经的岁月。

    内容简介

    雷蒙·德帕尔东在他的摄影师生涯中曾多次前往越南。他目睹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的西贡经历了法国殖民时期、南越政府治理时期,再到被解放与更名,直到成为一座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别无二致的城市。本书按时间顺序呈现了在法越战争结束后的1964年、1972—1973年越战末期、2014年西贡解放40周年之际德帕尔东在越南拍摄的照片。这些历史的碎片折射出过去几十年里越南翻天覆地的变化。

  • 阴翳礼赞(摄影集)

    作者:[日]谷崎润一郎 / [日]大川裕弘

    想了解阴翳世界的美,不妨先尝试把灯关上。

    日本摄影大师、“捕捉氛围的高手”大川裕弘版《阴翳礼赞》,以百余张展现日本房屋、风景、服饰、器具“暗影之美”的相片,完美再现《阴翳礼赞》的幽微世界。

    《阴翳礼赞》是日本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名篇,围绕“日本人何以钟爱暗淡的光线”一题,探究了日本人的生活美学,幽默深刻、耐人寻味,出版以来深受全球读者欢迎,是每一个想要考究日本美学之人的“圣经”。

    “本书即是调和了‘谷崎文学’与‘大川美学’。衷心希望您读完最后一行,观至最后一张,享受‘谷崎+大川’的《阴翳礼赞》。”——谷村鲷梦(日本著名出版人、俳句作者)

    ********************编辑推荐********************

    一、美若过了界,看上去就全是俗气

    阴翳之美,是含而不露、敏感丰富、恰到好处的东方古典美,而《阴翳礼赞》写透了这种美。三岛由纪夫、永井荷风、是枝裕和、隈研吾至爱的“日本美学圣经”,了解东方美的必读经典。

    二、 《阴翳礼赞》首部图文版

    日本摄影大师大川裕弘花费40年为《阴翳礼赞》拍摄超100张艺术大片,《阴翳礼赞》出版88年来首部图文版。长期盘踞日亚榜首,日本读者盛赞:因为这本书,我终于有了翻开《阴翳礼赞》的冲动!

    三、 “有史以来ZUI美的《阴翳礼赞》”

    日文版被誉为“有史以来ZUI美的《阴翳礼赞》”“阴翳礼赞的企划展”,中文版从开本、设计、版式,精细复刻日版设计,带给读者由内而外的绝美享受。

    四、 止庵力荐的青年译者,每句译文都韵味无穷

    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教师、文学博士代珂倾情献译,文学名家止庵曾盛赞其语感。曾翻译东野圭吾、三岛由纪夫、伊坂幸太郎等名家名作,多本获豆瓣高分推荐。

  • 看电影,学历史

    作者:蒋竹山

    《荒野猎人》中小李子舍命捕猎的海狸,是昙花一现的时尚风潮,也是北美殖民地早期的经济命脉?《和食之神》结尾一闪而过的味精才是日本料理传遍世界、日本化工全球化的真正功臣?谈论全球化现象的经管畅销书《世界是平的》,如何改编成一部爱情喜剧?《鸦片战争》考究的场景细节,暗含了哪些书写鸦片战争史的新取向? 致力新文化史、全球史研究的学者蒋竹山,以电影为引子,展开二十三堂生动的历史课。时而抽绎历史片段,探究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感官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关系;时而延伸触角,聚焦全球史、战争史、性别、环境、大众史等前沿热点。透过五光十色的影像本事,探索电影里没说的历史,教你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理解、思辨。

  • 珍宝中的日本精神

    作者:[日]长谷川宏

    宏大的日本文化史

    跨越美术、文学与思想领域

    精选60种代表性的珍品

    透视日本2000年精神史

    -

    内容简介

    《珍宝中的日本精神》借有形之珍宝,讲述了日本2000年的精神史。

    何为“精神”?它是个人、共同体生存的力量与姿态,是文化 的精髓,也是一个民族的行动根源。

    作者长谷川宏跨越美术、文学与思想领域,在日本国宝中几经筛选、反复取舍,终于选定代表着日本精神之精髓的约60件珍品,连缀起日本从绳文时代到江户时代的2000年精神史。铜铎中凝聚着日本早期的共同体意识,抄写的经书堪称书法杰作,其中还蕴含着对中国的模仿与自发的创造,美丽的佛像寄托着乱世中人对ji乐世界的向往……还有茶道中的寻禅之心、贵族文学中的风雅、民间娱乐中的幽默与残酷等等。

    学者长谷川宏承接龟井胜一郎、加藤周一等学人的方法,辅以多年研究、翻译西方哲学的知识背景,以20年构思,又以10年写作,写就这部集大成之作,用积淀着历史的美丽珍宝,为我们呈现一个更丰富、更多元、更完整的日本文明。

    -

    编辑推荐

    ○以一位思想家之力,跨越美术、文学与思想领域,20年构思、10年写作,将日本文明的源与流叙述成一部宏大的交响。

    ○用文物读懂文明。作者筛选出代表着日本精神之精髓的约60件珍品,逐一深刻论述,带你透视日本2000年精神史。铜铎如何反映着日本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绘画如何体现出武士阶层的崛起?茶道中蕴含着怎样的审美与思想?……从珍宝中,我们能看到美,看到一个民族的行动根源,也看到一个国家从萌芽到繁盛的历程。

    ○打破刻板印象,认识更丰富、更多元、更完整的日本。侘寂、色道、物哀、风雅、倦怠感、自然信仰、庶民之乐、恶之魅力……覆盖日本文化关键词,为你解开日本美学和思想的核心。

    ○金阁寺、枯山水、俳句、物语、能剧、浮世绘、怪谈……饱览日本国宝,听作者将文物细节、历史背景娓娓道来,看见“物”背后的广大世界,体会到和博学之人逛博物馆的乐趣。

    ○作者长谷川宏是日本知名的黑格尔学者、译者,曾获莱辛翻译奖、巴别国际翻译大奖、日本翻译大奖。他融合西方哲学的方法与对日本文化的热爱,写成这部作品。

    ○封面采用印金工艺,精装装帧,配合百余幅插图,造就一部值得收藏的精致图书。

  • 白内障

    作者:约翰.伯格 / 塞尔丘克.德米雷尔

    约翰.伯格的双眼先后做了白内障手术,尚未罹患白内障之前看到的色彩、气味与形状,得了白内障之后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先摘除白内障的右眼看到的世界与左眼看到的有何不同?他记忆中的白色和在现实中看到的白色一样嚒?双眼都做了白内障摘除后,伯格重新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又是如 何?作者将一场手术给感官带来的全新体验以及身体感受到的疼痛,用他一贯的诗化语言呈现。他多年的友人,插画师塞尔丘克用白描加水彩的绘画语言幽默且富含想象力和哲思。将伯格的思考融于无尽的画面之中。

  • 吉尔伽美什史诗

    作者:拱玉书 译注

    《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人类历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史诗歌颂的英雄吉尔伽美什是“三分之二神、三分之一人”的完美结合。他起初是一个欺男霸女的无道昏君,得到好友恩启都后,两人开始实施旨在留名后世的种种冒险壮举。痛失挚友后,吉尔伽美什放弃王权,独自踏上寻求永生之路,历经千难万险,见到获得永生的远古先王。这位远古智者娓娓道来的“洪水故事”,使充满幻想的吉尔伽美什回归现实,重振王道,成为古代君王典范。史诗情节连贯,环环相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更有现世与冥世通联,人与神直接面对,想象丰富,说理深刻,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语言朴实、形象、优美。今之读者,读之恍若现代杰作,一种古今兴感、若合一契的感慨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