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学

  • 西汉经学源流

    作者:王葆玹

    经学,是中国传统学问的根基,也是传统学术的筋骨和底色。西汉是经学的肇始时期,西汉经学对于后代学术思想有着重要影响。本书即为研究西汉经学的学术专著。作者王葆玹先生兼用考据与西方现代哲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西汉经学的来源、流派、著述形式、分期、思想及衰变过程,就西汉礼学、春秋学和易学的一些疑难问题作了考辨和分析,提出了大量新的见解。由秦、汉的社会变革、学术政策,乃至西汉后期的宗教改革,都说明经学在当时的地位与内涵。氏著对经学的文献,各派的概念、思想,以及彼此间的争论,都有新证及新见,是一部难得、严谨的学术著作。

  • 新解鬼谷子

    作者:刘君祖

    《新解鬼谷子》的解读版本众多。台湾易学大家刘君祖精研素有“智海”之称的《周易》四十年,从高远而深刻的视角解说谋略奇书《鬼谷子》,《易经》智慧与《鬼谷子》奇谋“撞色”,精彩无限,不同凡响:试探、摸清对手心理;利用对手的性格特点操纵其行为;应对不利局面的N种做法;安排退路、保全自己的万全之策……解读精准、流畅,事例生动、典型,理路清晰、透彻。以下人士阅读此书将获益良多:

    1. 遇到职场难题,亟须了解他人心理、提高处世能力的职场青年人。

    2. 需要在艰苦的谈判中,摸清、说服、钳制对手的职场人士。

    3. 在激烈竞争中需要使用奇谋妙计战胜对手的商务、政务人士。

  • 孝经郑注疏(十三经清人注疏)

    作者:皮锡瑞 撰,吴仰湘 点校

    孔子自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古代以孝治天下,汉代起就对《孝经》极其重视,唐明皇李隆基还亲自注释,宋代时列入“十三经”,为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孔子是万世师表,郑玄是东汉经学大师,皮锡瑞肯定孔子作《孝经》,郑玄注《孝经》。他在严可均辑佚《孝经》郑注的基础上,补辑考校,征引群籍及郑玄他经之注,对郑注疏通发明,在还原郑注文本的同时,也抉发了郑注精义和古制古义,同时对《孝经》作了翔实的注释。并且爬梳汉以前征引《孝经》的文献,附于每条注疏之后,以证明《孝经》并非汉儒伪作。本书详于考证典章制度,举凡社稷、宗庙、丧服、祭享、朝聘、巡守、郊祀、明堂、辟雍、五等、五服、五孝、五刑,无不原原本本,是清代注释《孝经》的代表之作。 本书20世纪80年即已列入全国古籍整理规划,是“清人十三经注疏”的重要典籍。此次采用全式标点细致整理,以师伏堂初刻本为底本,勘误校异,并附录相关资料以助阅读,是展阅《孝经郑注疏》的绝佳读本。 —————————————— 郑(玄)注湮废已久,严氏(可均)粗加理董,其绪未宏,得(皮)锡瑞疏,而后郑君《孝经》之学于以大阐。又世人兼有疑经不出于孔子者,锡瑞仿丁晏《孝经征文》之例,更采汉以前征引《孝经》者附列于后,以证经非汉儒伪作,是其书不惟有功于注,亦且有功于经矣。 ——马宗霍(章太炎入室弟子,经学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文献汇编》(第二辑)《孝经郑注疏提要》 (皮)锡瑞治经专今文,颇攻郑氏(玄),而是书则笃守郑氏之说,尤详于典礼。 ——伦明(近代藏书家、学者),《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孝经郑注疏提要》
  • 廖平全集(全十六册)

    作者:廖平

    本书全面搜集整理廖氏全部著作,计140余,凡百数十卷,施以新式标点,并加校勘及每书提要,再配以人名、书名索引,附录廖平传记、年谱、评论、目录、研究等各类资料。 本套书由舒大刚、杨世文主编,杨世文、舒大刚、邱进之、郑伟、刘明琴校点。
  • 尚書集釋

    作者:屈萬里

    本书是著名学者屈万里先生代表作之一。作者在其早年《尚书释义》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增补,更采用了大量民国以来的学术成果,尤其是考古学、文字学等成果,比传统的注疏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作者集释《尚书》文句,博采广涉,不泥于一家一派,亦不拘于陈见,更有自己的裁断。有些论点,至今还被经常引用。通过经作者梳理后的字句注释,读者可以大致通读号称“佶屈聱牙”的《尚书》。
  • 师伏堂丛书(全25册)

    作者:陈殿,王强

    《师伏堂遗书》有《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尚书大传疏证》一卷,《古文尚书冤词平议》二卷,一卷,《尚书中候疏证》一卷。《郑志疏证》八卷,《三疾疏证》一卷,《圣证论补评》二卷,《鲁礼禘祫义疏证》一卷,《六艺论疏证》一卷,《孝经郑注疏》二卷,《王制笺》一卷,《五经通论》五卷,《经学历史》一卷,《汉碑引经考》一卷,自课文三卷,骈文两种六卷,词一卷,诗草六卷,咏史一卷。 于《师伏堂遗书》之外,辑《驳五经异义疏证》十卷,《尚书古文疏证辩证》一卷,《礼记浅说》二卷、《左传浅说》二卷(此为《师伏堂经说》十卷之二种,另有《公羊浅说》、《论语浅说》稿本两种,他皆散佚),《鉴古斋日记评》四卷,《師伏堂春秋講義》二卷,《師伏堂筆記》三卷,光绪四年所修《宣平县志》,《湘報》所载《南學會講義》,《师伏堂日记》未刊稿(1892年-1908年),并附皮名振所编《皮鹿门年谱》一卷。
  • 太炎先生尚书说

    作者:章太炎 讲,诸祖耿 整理

    章太炎精研《尚书》,老而弥笃,亲为弟子讲授。诸祖耿作为章氏弟子,有闻必录,并将太炎的有关文章观点散入其中,可以集中反映章氏的《尚书》之学。全书分四个部分:尚书故言、尚书略说、书序、尚书二十九篇全文讲义。书后有四个附录。本书价值极高,为研治《尚书》者所必备。
  • 周易消息大义

    作者:唐文治

    《周易消息大义》介绍:治《易》者援古事以证爻象,防自郑玄。然全经皆证以史事者,宋儒李光《读易详说》十卷其始也。杨万里本程子《易传》,而参引史事以证之,会通理事,撰《易传》二十卷,宋代书肆曾与程子《易傅》并刊,谓之《程杨易传》,亦可谓知类矣。唐文治中年讲《易》,尝采程子《周易程氏传》、项安世《周易玩辞》及杨万里《易传》编辑教授;《周易消息大义》多集程、杨论《易》精粹。于此可知唐氏《易》学之旨趣。 “消息之几,危乎微乎!”虽然,“因一心之存亡,推之即一身一家之存亡,又推之即一国天下之存亡”;”因一心之消息,推及于身与家与国与天下之消息,举凡废兴存亡、进退得失、风俗迁流、运会变革,不外消息之几”杰周易消息大义·自叙》。而其间实有不可推者。此学统之弊,虽大贤不能免,非仅唐氏料筒未纯也。要之,穴易》道生生,唯变所适,而有不生不变者;知不生不变,然后可与言《易》矣。唐氏”兹编之作,本于孔圣洗心寡过,其要无咎,与亚圣正人心息邪说之旨,而于阳息阴消之精蕴,君子小人进退之大原,尤三致意焉。”《周易消息大义》中,此非夫子”进德修业”、”修辞立其诚”之教欤?方今士君子其勉之。
  • 雕菰楼易学五种(上下)

    作者:(清)焦循

    易学方面,焦氏之易,将数学运算的逻辑引申到《易》,从而建立起“旁通”、“相错”、“时行”等特有的演绎推理系统。他的易学研究发千古未发之蕴,在易学史上有着重要价值,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是当前易学研究的重要文献。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居渊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焦循研究,本次将焦循的易学著作集中整理,不仅对焦循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易学研究也具有很高学术价值。
  • 经学历史

    作者:皮锡瑞

    皮锡瑞所著的《经学历史(大学用书)》是经学入门书籍,可以说是“经学之导言”;本篇的任务,在介绍《经学历史》于读者之前,那不过是“经学导言之导言”而已。然而因为是经学导言之导言,所以不能不对于经学先作鸟瞰的说明,以便显出经学史的重要性和本书的价值。
  • 诗义会通

    作者:吴闓生

    诗义会通,ISBN:9787547503744,作者:吴闓生著
  • 古經解彙函(附小學彙函)

    作者:(清)鍾謙鈞

    本书为十六种书合编的丛书,所收著作全系宋以前人解释儒家经典的书,如东汉郑玄的《周易注》与汉代的《易纬》,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唐李鼎祚的《周易集解》等。其中《易纬》之八种算作一种,实际收入为二十三种。后又附有《小学汇函》十四种。所收之书都是经清代学者校订过的版本。可作为研究宋代以前经学与文字训诂的参考。
  • 尊经重义

    作者:葛焕礼

    《尊经重义: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的新 学》在讨论学者生平、著述等情况时,特别重视史源学的梳理,使讨论对象的本初面貌“尽量原始呈现”。如对新《春秋》学家看似简单的生平介绍,作者即已尽量避免使用非第一手文献,如元人所修《宋史》,体现出严格的年代学标准与严谨扎实的取向。由于这种史源学方法的运用,长久以来有关这些学者生平、著述的一些未发之覆,因此而得到凸显。这种研究,自然是对《春秋》学史实背景的一种更真实、更客观,因而也就更合理、甚至更生动的建构,也就有可能形成对研究对象的著述、师承、学说及思想体系的更深层次的认知。
  • 论易丛稿

    作者:张政烺

    本书收录了张政烺先生易学方面的最有影响力的文章凡7篇,如《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座谈会上的发言》、《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殷墟甲骨文中所见的一种筮卦》、《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校读》等,对我们现在解决相关领域的学术问题仍有较大启发。
  • 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

    作者:顾颉刚,刘起釪

    春秋三傳及國語之探討 國史之有文字記載而極可靠者自春秋始。三皇五帝尚矣,實茫昧難稽,不可得而聞其詳。夏之建國,現亦僅知其為一大部落。商代雖因近世於地下史料發掘特多,可識其略貌,然尚不能斷定其史事,其記載少,無整部之史書可稽。西周初年亦無何詳盡記載,史記所載略可窺其一二,然其所本僅尚書、詩經、世本等書,故語焉不詳;且其敘述文武之事備而成、康以後反寥寥,可知周初歷史之難盡徵信。及至春秋,情形大變,儒家稱孔子筆削魯史而成春秋,遂有正式歷史之記載,開吾國史學之新紀元焉。  從歷史事實材料中看出,魯春秋、左氏春秋、國語確是在戰國時原已存在的三部書。魯春秋是春秋時期魯國史官當時所記的史書,左氏春秋和國語則是事後追記的史書,即到戰國時期把保存下來的春秋當時各國史料及與之有關各國的一些史料,所以是「薈萃眾史」,例如也曾採用了國語中一些史料,故左氏成書又晚於國語。但三書所記是同一歷史時期的史事,只是彼此的詳略和側量各有些不同,春秋最簡略,左氏最詳備,國語敘述事更繁而殘缺最甚  魯春秋成於魯國,左氏春秋最大可能成於三晉中的魏國而與楚國亦有關的人員之手,國語則集各國史料按國錄存而大為殘佚。這樣三部敘同一時期歷史而原來各自獨立互不關連的書,連流傳到西漢後,魯春秋作為經典被立於學官,因為獲得普遍傳習,左氏和國語只是那些有機會見到它的學者才得閱讀。
  • 两汉经学与社会

    作者:孙筱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秩序与旧制度两汉经学兴盛的历史背景;传统的文化与文化的传统两汉经学的文化渊源;经学的传承与经说;通经致用下的汉代社会四章。
  • 经与经学

    作者:蒋伯潜

    本书介绍了经与经学的概念,并阐述了几部重要的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孟子》等的内容,考证了各经的真伪。又介绍了经学的产生,经今古文的分歧,经学的兴起、衰落、中兴、复活的轨迹,并介绍了几部重要的经学著作。最后,还介绍了经学的附庸――文字学的基本情况。
  • 郑玄辞典

    作者:唐文 编

    《郑玄辞典》内容简介:一 本书的编纂,取材于郑玄所注的全部经书及其它著述。 二 郑玄注经中及其它著述中所释的词语悉予收列,其它串讲文义者,不予收录。 三 本书在同一词条下义项的分列,悉依郑氏原释文,以保存原貌。 四 每一词头、每一义项下,收录了郑玄关于这一义项的全部资料供读者选择使用,其排列之次序同引用书目之次序。 五 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材料,附于相应的条目之下。 六 本书正文词条按照《康熙字典》之部首及笔画分部排列,同一部首的词,按其笔画的多少后为序排列;笔画相同的字,则按《康熙字典》的次序排列。 七 每一字头,先列单字,后列二字条,再列三字条……二字条的排列按第二字笔画的多少为序排列,于类推。 八 凡原材料摘自各种辑佚书的,则将辑佚书名列于该词条之下以备查考。 九 为便于检索,本书后附有郑玄词典条目笔画索引。
  • 经学论稿

    作者:钱基博

    《经学论稿:钱基博集》内容简介:钱基博先生学贯四部,湛深经学,生平主张“五经不必全读,而四书不可不读”。他治经学的方法,可以用“以经诂经.穷原竟委.平议古今,折衷汉宋”来概括.因此从不囿于门户主见,并能结合教学实践.留下了大量研究经学的佳作。可惜.在钱先生生前身后,这些珍贵的学术文献未能如愿结集出版,致使今日的学者很难一阐究竟.更不可能对他的经学研究成就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经学论稿:钱基博集》辑入了钱先生经学方面的文章十篇和专著六部。其中《春秋约纂》、《礼记约纂》、《丧礼今读记》等三书.出版至今已逾八十年,鲜有人知,迹近湮没,此次是首次全文披露,洵足以津梁后学而嘉惠士林。
  • 孝经集注述疏

    作者:【清】简朝亮

    《孝经集注述疏:附〈读书堂答问〉》为诸经之导,简氏“考于古义,酌于今时”,于1918年着成《孝经集注述疏》一卷,复将开说《孝经》时的答诸学子问编为《读书堂答问》附后,语言较为通俗,“将备始学者”。《孝经集注述疏》充分体现了简氏的治学特点,内蕴“正人心,挽世风”的述疏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