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现当代文学

  • 今夜通宵杀敌

    作者:郑在欢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之后,驻马店青年郑在欢强势回归!

    驻马店的故事仍在继续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之后,时隔四年,上海文艺再度推出郑在欢短篇小说集《今夜通宵杀敌》。全书分为两辑。“昔时少年”部分以一组从少年视角出发的往事,回顾了九零一代的生存环境与成长历程。无论走到哪里, 驻马 店的血液,都流淌在郑在欢的文学血管中。

    以回归者视角重新审视家乡

    “U型故事”部分,郑在欢跳出乡村,凝视乡村,在对故土的审视中,着重探寻小说本身的形式与目的,题材与结构更加多变,也更具游戏性。一种崭新的叙事正从驻马店的泥土中抬升,怪人怪事,cult电影般的场景,在小镇、青年、音乐、文学、梦想、爱情等各种元素与主题中,穿梭跳跃,大放异彩。

    即便只是打一局游戏,热血的少年也会动用所有英雄情节

    昔日的少年必将成长为强悍的男人,但每个男人体内,都住着一个不死的少年。在郑在欢的写作中,藏在深处的少年于文字中被一点点唤醒,某个瞬间,热血回涌,仿佛再度回到年轻的起点。

    花十块钱,彻夜战斗,在心里咆哮着喊出:“今夜,让我们通宵杀敌。”

    男孩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热血少年的故事里,暴力、欢腾、欲望、青春,是悲的也是喜的。郑在欢的故事常常游走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有一种既放肆又克制的微妙气质。在一片混沌中,郑在欢朝着身体与心灵的敌人,喊出了石破天惊的“今夜,让我们通宵杀敌”,掩不住的少年侠气扑面而来!

    如果说《驻马店伤心故事集》写的是“病”,那这一本写的最多就是“死”。围绕那个不死的少年,很多乡亲轻易地死掉了,而且无一例外都是横死:大车撞死、贩毒枪毙、喝农药自杀、偷电缆被电死等等,还有一个屠狗者被狗活活咬死。他们死得惨烈却无声无息。在文学传统中一直有着这种少年不死的传说,那个少年苦苦思索自己为什么能够幸存,为什么那么多一起长大的伙伴都被生活毁掉,唯独留下他在这里徘徊?直到有一天他意识到自己是被选择的,他有责任说出他们的故事。

    ——朱文

    郑在欢相当“杂食”,作品从语言到题材选择都呈现出别样的生机。加之天生的幽默感,游戏精神便成为题中应有之意。只有当你透过这层郑在欢式的文字娱乐接受邀约(他的作品很具诱惑性),才可窥见到作者可怕的严肃、尖锐、精准以及难以名状的热诚和能量。

    ——韩东

    依我之见,郑在欢的小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最畅销的故事,残忍、沉痛,却又极其有趣,完全吻合这个世界存在的现象和本质。当然,如果不畅销,又似乎更加吻合上述。这不是悖谬,亦非硬币的两面,而是这个世界的幽默感再次发挥了作用。

    ——曹寇

    这是一个关于故乡、城市、世界、人生、爱情的悬疑惊悚文艺片。不能再赞,结尾喝茶的镜头帅爆炸!还有,作者真的是驻马店人吗?

    ——豆瓣网友前夜的腊八粥评《驻马店女孩》

  • 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

    作者:韩东

    1970年代中国,苏北小城三位少年的列传

    荒芜的年代,小城好汉们各自走向生存与毁灭

    一代诗人的文学偶像,当代华语写作的标杆性作家

    韩东“年代三部曲”首次集结出版

    北岛、贾樟柯、苏童、左小祖咒、老狼等倾情推荐

    编辑推荐

    作家韩东讲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三部小说首次集结为“年代三部曲”出版。

    北岛、贾樟柯、苏童、洪晃、老狼等倾情推荐。

    著名插画师老二为本书创作插图,风格怀旧幽默亲切,带着读者来到上世纪70年代的苏北乡村。

    内容简介

    1975年,“我”随父母到共水县城生活,认识了朱红军、丁小海等玩伴,由此展开了数十年的友谊。随着时代的变迁,因为各自的性格,三位也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命运之路。

    英特迈往:英俊威武,超逸非凡。出自宋·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英特迈往,不屑于流俗。”

    名家推荐

    作为小说家的韩东和作为诗人的韩东是一脉相承的,他以特有的方式改变中国当代小说的景观。——北岛(诗人、作家)

    韩东的小说告诉我们,生活里的平庸比我们知道的还平庸,生活里的诗意比我们能感受到的还诗意。韩东洞悉那些显而易见却不被我们发现的事情,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不动声色却最惊心动魄的讲述者。——贾樟柯(导演)

    韩东也许就是中国版的雷蒙·卡佛,以其敏感掌控文字触觉,温和与锐利交集,直抵世态人心。——苏童(小说家)

  • 马伯乐

    作者:萧红

  • 方舟

    作者:张洁

  • 丰富的痛苦

    作者:钱理群

  • 旧日笺

    作者:龚明德

    本书顾名思义,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书信内容考证。作者选了诸如徐志摩、叶圣陶、丁玲、梁实秋、林语堂、茅盾、郭沫若等等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共三十四篇,选择的角度是,在以往的出版物中没有出现过的,或者是被编入文集但是对书信的内容、时间、人物解释有误的,作者对错误做了重新的考证,并且写信当时的时代背景做了介绍,读来非常有意思。
  • 百合花

    作者:茹志鹃

  • 皮皮鲁和魔筷

    作者:郑渊洁

    皮皮鲁吃饭的时候发现筷子在和他说话,筷子告诉皮皮鲁它可以把物体任意变大或者缩小。恰好此时皮皮鲁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抢劫犯化装成查水表的要来皮皮鲁家抢劫。不过,皮皮鲁有魔筷了,他用魔筷把抢劫犯变小,救出了鲁西西。 本书同时收录了《翼展》、《红塔乐园》和《牛魔王新传》等精彩故事。
  • 作者:巴金

    《秋》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激流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这部长篇巨制蜚声海内外,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 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作为现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则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受中外文学交互影响而产生的。五四时期的文化启蒙运动使小说这个古老的文学样式在华夏大地上从“稗官野史”升级到与诗文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从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变为作家和读者表现人生、看取社会的重要手段,在语言与形式上也经历了由文言章回体到现代形态的蜕变。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始,在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兴盛的基础上,长篇小说也孕育萌芽,三十年代达到创作的高峰,出现了巴金、老舍、茅盾、张恨水、李劫人等重要作家和以《家》、《骆驼祥子》、《子夜》、《金粉世家》、《死水微澜》为代表的重要作品,立体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国民的生存状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章。 为了系统展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成就,我们新编了这套“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藏本”系列图书,选收1919至1949年间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优秀长篇,为读者相对完整地阅读并珍藏这一时段的长篇小说提供一套优质的读本。
  • 林红的假日

    作者:毕飞宇

    《林红的假日》收入毕飞宇的另两个中篇小说《青衣》和《玉米》,其中《青衣》曾拍同名电视剧在各家电视台热播,《玉米》更被誉为是毕飞宇分水岭式的作品。毕飞宇被当代文坛誉为写女性心理最好的作家,其中的《青衣》《玉米》更是典范之作。《青衣》写了女演员筱燕秋对于《嫦娥奔月》这一出戏的痴迷,为了演出,她把热水泼在权威演员的脸上,以至于她被封杀多年,没有演出的机会,进而影响到她的个人婚姻。后来终于有了再一次登台表演的机会,她为了这一次的演出,不惜陪投资的老板吃饭喝酒。为了上台她拼命减肥,并狠心堕胎。但最后,她被自己亲手培养的演员春来击溃,在大风雪中,流着血,木然站立。《玉米》同样也是写了一个倔强的女性玉米。玉米的父亲是村支书。但由于个人的问题,她的父亲被撤职,自此,玉米便处于一种压抑的想要要回尊严的状态。可是,要强的玉米却接而连三地受到打击,她的两个妹妹一夜之间被轮奸,自己的对象也质疑她的操守。玉米想要对整个王家庄的人进行挑战,为此,她牺牲自己,嫁了一个大自己二十多岁的乡干部做续房。她用自己婚姻的痛苦换来了虚荣的快感。
  • 微雨(李金发)

    作者:李金发

  • 羽蛇

    作者:徐小斌

    小说从清朝末年开始,讲述了一个家族五代女人曲折跌宕的命运故事。五代性格迥然的女人在时空的沧海桑田中,在血脉的传承中,自我复制、变异和追求。小说采用了多种叙述手法,情节奇异神秘,语言如诗如画,想象天马行空,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女性生活的独特精神内涵。《羽蛇》蔚为壮观的百年时间跨度,巨大的历史画卷,与浮雕般地突现其上的五代众多女人的故事,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九十年代女性写作中一个创记录者。毫无疑问,《羽蛇》是徐小斌写作中最为着力并伤筋动骨的巨作,《羽蛇》的真正意义也许要到许多年之后才真正显示出来。
  • 沉重的翅膀

    作者:张洁

    改革难。写改革也难。不但工业现代化是带着沉重的翅膀起飞的,或者说是在努力摆脱沉重负担的斗争中起飞的;就连描写这种在斗争中起飞的过程,也需要坚强的毅力,为摆脱主客观的沉重负担进行不懈的奋斗。 这方面动笔较早的作家,体会较深,受到的磨炼也较大。张洁同志是其中的一个。
  • 班主任

    作者:刘心武

    《字里行间文库008:班主任》收录了刘心武两部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班主任》和一部中篇小说《立体交叉桥》。其中《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小说触及了中国长期以来被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异化的人性,唤醒了人们内心压抑已久的情感,成为当时文学思想解放的一次重要尝试。一般认为,这篇小说划分了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界限,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昌耀诗文总集 (增编版)

    作者:燎原,班果增 编

    《昌耀诗文总集(增编版)》简介:一个卓尔不群的诗人总是有自己特殊的气象。昌耀太庞杂,太丰富,也太深奥。在他以青藏高原的方式堆垒的诗歌大块中,也含纳着地质史般博杂的造化与生命的信息,以及灵魂震颤中从大地上弓起的眩目的极光。这种精神与艺术的方式,在20世纪的中国新诗史上同样是罕见的。 大约从90年代初以来,有关昌耀的评价(而不是评论)已不再成为问题。人们在20世纪中国新诗艰难的行程和时光的荡涤中,逐渐看清了一位大诗人的存在。十数年来,刘湛秋、邵燕祥、骆一禾和韩作荣等人先后为他所写的有情有义的评论。这是以锐利的直觉对昌耀的诗歌最先表示了激赏的四位中国诗人,也是给了他孤立的艺术冲剌以最为有力支撑的四位编辑家。尤其是在他刚刚离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中国天南地北的几十家报刊几乎是以不约而同的联动,用大块大块的版面通过对他诗作、生平的介绍和追念文章,向这位孤寂的外省中国诗人表达敬意。这种罕见的方式,该是意味着历史执意要还归他一个公正? 诗歌从来是人类灵魂的休憩之地,也是人类想像力的试验场。更深一层地说,诗歌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标志着一种人文理想的觉醒。 随着我们这个时代对昌耀作为一个大诗人地位的确认,也随着这部《总集》对他精神生命世界超出我们想象的丰富信息的提供,关于他的诗歌研究,必将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再度展开。 这部《昌耀诗文总集(增编版)》由昌耀自己在生前编定。所收作品上自1955年,下至他离世前的2000年3月15日。也就是说,所有诗文都是他在青海的创作。是他以45年的青春韶华和生命苦难与青海高原相互砥砺的见证。
  • 红旗谱(全三册)

    作者:梁斌

    《红旗谱》(全3册)共三册:《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新中国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潮期。十余年间,有大批作品问世,其中数十部影响广泛,极一时之盛。这些作品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和原则,以满腔热忱和质朴的表现方法,讴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我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代表了那一时期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影响了几代读者,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 小说以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同冯老兰一家两代的斗争历史为主线,描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割头税运动和保定二师学潮斗争,艺术地概括了大革命前后中国北方农村和城镇的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反映了中国农民革命由自发反抗到有组织的斗争的历史进程。它在揭示中国民主革命的农民问题,揭示农民和共产党所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关系上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可以说在“五四”以来反映农民问题的小说中是一个集大成者。它既真实地写出了祖国历史的风云,农民心灵的演变,又再现了中国农民走向革命的历程,总结了两千多年来农民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农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组织起来,斗争才会胜利。正是这一点,作品揭示了民主革命阶段的若干本质特征,它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反映,也就达到了生活广度和思想深度的有机结合。
  •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作者:沈从文

    《从文自传》内容简介:1.神秘多彩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与湘西原风景。沈从文作品,以美丽神奇而充满神秘的湘西为背景,着墨于湘西故土的人、事和民俗风情,题材广泛,人物众多,人物个性复杂,语言的个性化、民族化、现代化特色鲜明,呈现一幅生动、写意的民国湘西画卷,“借湘西边地风情而对中国古典诗意的卓越再造”;以创作美的最高追求,集中的主题是表现人性、表现人性的神性和魔性;立意鲜明地用乡村世界的传统文化批判否定现代都市世界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文化,用文学作品实践着文化批判的任务。它们不仅成了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并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在西方,沈从文的忠实读者大多是学术界人士。他们都认为,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几位伟大作家之一,有些人还说鲁迅如果算主将,那么沈从文可以排在下面”(金介甫《沈从文传》),以至到了现在,“边城”“湘西”已成东西方文学、文化的共同语汇。 2.二十年风雨磨一剑-----卓雅湘西拍摄历时二十春秋。卓雅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常务理事、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台湾中国摄影学会硕学会士。曾获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称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国际妇女”称号,湖南省凤凰县委、县人民政府“荣誉市民”称号。举办过“卓雅摄影作品展”,摄影作品曾参加捷克及斯洛伐克国际摄影艺术展、亚太地区摄影艺术作品展、日本摄影教育交流展、上海第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获日本尼康国际摄影艺术佳作奖、中国首届青年摄影团体对抗赛银牌奖。出版了《卓雅摄影作品集》、《沈从文和他的湘西》、《沈从文的湘西》、《黄永玉和他的湘西》、《月亮打湿了草帽》、《太阳起床我也起床》、《不老乡情九万年》等九部摄影作品集,是一位用“镜头里的湘西”走向世界的摄影家。 二十多年前,卓雅感动于沈从文的文字,激发了对湘西那片神秘美丽土地的浓厚兴趣,追寻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用二十年的美好时光和汗水在湘西拍摄了一万余幅关于湘西风景、风情、风俗、风物的照片,通过镜头与岁月对话,与沈从文先生对话,与湘西的山水人物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此基础上,卓雅节选沈从文作品文字片段,配上精心挑选的数百张照片,编辑出版了《沈从文和他的湘西》一书。2005年,全英文版《沈从文和他的湘西》在全球十几万出版物中脱颖而出,获得出版界的最高荣誉——“富兰克林”奖。这些照片不是对沈从文文字的浮泛图解,而是对沈从文作品的重要演绎。这些照片弥足珍贵,改革开放后的这二十年,社会变化太快了,日新月异,古老的文化、民俗、景物在一天天飞快地消失,卓雅努力记录下的很多民族文化的遗迹,现在都很难再看到了,也许永远只能到沈从文文字和卓雅的镜头里去寻觅了。 3.万余幅照片+深情文字演绎“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本书刚刚获批列入总署首批“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系列书),精选沈从文关于湘西作品《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湘行游记》、《湘行书简》等十四种,约一百二十余万字;配上从卓雅封存的一万幅原始照片中整理、精心挑选出的千余幅照片,编辑成“沈从文的湘西世界”(系列书),沈从文用他的文字将湘西人性的质朴与自然山水的奇美和谐地糅合在一起,卓雅通过镜头再现了沈从文笔下的这片土地。 4.袁银昌先生操刀完成图书整体设计。沈从文与他笔下的湘西,是一个不老的风景画,卓雅二十年来雨雪寒露坚持拍摄更是对那些灵性的文字、那些美好的人事一个更为深刻的诠释。上海图书装帧设计协会主席袁银昌老师操刀,精心设计制作全套书。
  • 饥饿的郭素娥 蜗牛在荆棘上

    作者:路翎

    路翎作为 40年代"七月派"小说家中的一员,因为他本身以及"七月派"整个流派的独特性而在整个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显得高贵而孤独。他的小说以严峻的现实主义笔触展现了中国广阔的社会历史生活图景,反映了战乱岁月中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自发反抗的精神。他善于表现人物性格的矛盾和复杂丰富的心灵世界,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艺术表现力,显示了强烈的主观色调和犷悍、悲壮的艺术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