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俗

  • 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

    作者:[荷兰]田海

    ★内容介绍

    跟随荷兰汉学家,重返历史现场,纵览关羽成神之路。

    本书是对关羽崇拜的研究,也是对在书写文化愈来愈重要的世界中口头文化的研究。

    219年,关羽败走,后为吴军所俘,被杀,此后被尊为关公或关帝,成为不亚于观音的重要神祇,至今仍受民间敬奉。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追溯了关公崇拜的历史性演变:从早期惨遭横死的饿鬼,到骁勇善战的护法恶魔、驱邪将军,及至后来的雨神、财神和文士之神,甚至全能救世主形象……在关羽的多重面相中,每种形象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特定的历史环境,包括佛道教力量的介入、特定地方群体的参与、王权和国家力量的形塑等,但归根结底,关羽信仰兴起于口头文化,而非大多数研究主张的三国叙事传统。正如作者自己反复提到的,《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为“对口头文化在一个文字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巨大作用的研究”,作者结合大量史料和遗迹,甚至田野调查得来的一手资料,对背后的文化机制进行了详尽考察,也对其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文脉进行了梳理,其中格外突出了口头信息交互在形象建构与传播中的作用。

    ------------------------------------------------

    ◎重造关羽,解剖故事建构,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追源溯流的典范之作。红脸美髯,一袭绿色长袍,一把青龙偃月刀,座下是赤兔马和关平、周仓,关羽这一妇孺皆知的标志性形象是怎么建构出来的?关公、关帝、关夫子、关老爷、美髯公、壮缪侯、崇宁真君、三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各种称谓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不借关羽磨刀雨,龙王休想晒龙袍”,关羽与江南梅雨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何黑白两道都敬奉关二爷、各国唐人街都建有关帝庙?他又为何亦神亦魔,既是保护一方百姓的护法神,又是具有暴力色彩的“恶魔”?

    ◎重返历史现场,还原关羽真实形象。从3世纪并没那么重要的横死的将领,到以“关公”“关帝”之名成为后来我国最重要和最广为人知的神祇之一,甚至绝不亚于观音菩萨,本书从关羽形象的历代演变出发,结合大量史料和遗迹,甚至田野调查得来的一手资料,对背后的文化机制进行了详尽考察,还原了本初形象,也对其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文脉进行了梳理,其中格外突出了口头信息交互在形象建构与传播中的作用。

    ◎以关羽为例,辐射历代民间社会百态。各地对关羽崇拜的侧重点不同,历代的称谓也有差异,关羽只是一个范例,通过对关羽历代演变的追溯,运用社会学、历史学与民俗学的跨学科视野,对背后的文化机制进行了梳理与展现。

    ------------------------------------------------

    ★媒体评论

    《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细节丰富,论证严谨,通过对关羽崇拜多重面相的考察,为研究帝制中国的集体记忆和宗教想象提供了著述范式,是该领域的里程碑。

    ——丹尼尔·伯顿-罗斯(Daniel Burton-Rose),《英国历史评论》

    田海的著作是对关公崇拜演变的权威性考察,于对中国传统的信仰和暴力关系感兴趣的人来说,是绕不过去的参考书目。

    ——杰姆斯·博克(James Bonk),《信仰与暴力杂志》

    很明显,本书旨在运用一种全新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文字和实体史料的挖掘来还原当时的口头文化。田海主张,宗教生活独立于书面材料而存在……在一个文字与文明一样古老的文化语境中,其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吕敏(Marianne Bujard),《法国远东学院校报》

  • 拖神

    作者:厚圃

    内容提要:

    这是一轴呈现潮汕平原近代历史变迁、人们精神嬗变的艺术长卷,作品以两次鸦片战争为主要背景,跨度六十多年,凭借人神鬼的多重视角,探索潮汕人的灵魂家园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皈依。小说以樟树埠的崛起与没落为主线,着力描写主人公陈鹤寿为代表的潮汕商人、商帮的命运与传奇。主人公逃亡途中拐走“表妹”,贩卖“鬼火灯笼”,当过走乡药郎,经历了疍民、畲族和潮州人三个族群由冲突走向融合的艰难历程。造巨舟、遇风潮、上花艇,下南洋、救海贼、创船行、与神一战,同行倾轧,埠权易手……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鸦片战争再度爆发,汕头开埠,火轮垄断洋货倾销,父子反目兄弟突围,国仇家恨恩怨缠绵,老一代潮商悄然沉落,新一代潮商向海而生,潮起东南,龙行天下。

    独特的构思,魔幻的视角,深邃的思想,复杂的人性,色彩瑰丽的风土人情,悲壮开阔的时代背景,真实的历史事件,诡异的草莽传奇,共同构筑起人神鬼共处、血肉交融、动人心魄的神奇天地。

    题目《拖神》由来:拖神,是潮汕平原独一无二的游神活动,当地人以扳倒神偶、惩罚警醒神明的方式,祈求来年丰收富足。拖神暗合了尼采的“超人”哲学:在传统价值全面崩溃的时代,人如何重新确立生活的意义,既能超越自我又能超越别人,打破一切旧框框以体现人的生命意志,旺盛创造力,做生活中的强者。

  • 中国精怪故事

    作者:车锡伦 孙叔瀛 / 编

    ★ 中国精怪故事大全,资深学者精心编选 //_ 狐狸精常见,布谷精少有;葫芦精可爱,象牙精善良……万物成精成怪,精怪无奇不有

    ★ 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中华大地的民俗智慧 //_来自全国各地,生生不息的讲故事传统,黑龙江饶河县、贵州威宁……

    ★ 家庭传承的枕边书 //_祖祖辈辈口耳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一夜一故事,共话阖家阅读之乐

    ★ 古雅装帧:复古手工书之美 //_屡获“最美的书”殊荣的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

    收入100多幅清末民间珍稀剪纸,双色印刷,用纸绵软,可完美平摊阅读;内藏裸脊,外封叠透,双册函装,大量手工制作,整体呈现中华传统艺术之美,值得收藏!

    ———

    ▼内容简介

    溯探古老的故事幽林,传承唇舌间的精怪传说。

    本书由知名的民间戏曲、民俗研究者精心编选,将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精怪故事汇编成册。这些故事源于神话,又不同于神话,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民间的价值观和智慧、传统。这些故事流传于民间,经过口口相传,最终演变成优美的民间童话。

    ——

    ▼学者推荐

    _ 程章灿(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

    要了解中国人的想象力,读诗之外,还要读各种各样的幻想故事,包括神话、仙话、鬼话以及精怪故事。精怪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中源远流长,直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衍。本书编选当代民间精怪故事精品,可读性强,既有区域标志,又具民间特征,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和信仰文化。

    _ 盛文强(作家,《海怪简史》作者)

    在《中国精怪故事》中,禽兽草木器物皆可成精,与人类产生爱恨纠葛。精怪的产地各异,呈现为“精怪地图”的奇观,与此同时,讲述者的身上裹挟着丰沛的集体记忆与民间元气,史诗和神话由此而生。

  • 中国古代妇女化妆

    作者:汪维玲,王定祥

  • 培田

    作者:郑振满

    培田是福建省西部山区的一个客家古村落。本世纪初,培田独特的山光水色、文物历史与民俗风情进入了一些中外学者的视野,培田被称为“辉煌的客家庄园”,成为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客家历史文化的一个标本。对于追求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而言,这是一件幸事。在时代变迁的加速器里,人类的古老历史已被渐渐撕裂,成为一个又一个远去的、破碎的、残缺的梦。也许,培田的建筑、培田的文献、培田的民俗风情,可以帮助我们追溯久远的历史,找回失落的记忆,重温一段古老的岁月。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培田,在文献、文物与民俗的对话中,开始我们的考古之旅吧。
  • 老北京的街头巷尾

    作者:翟鸿起

  • 老北京的三百六十行

    作者:李德生

    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三百六十行”之说,泛指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手工业、商业、服务业和文化娱乐业等等。究其来历,清代徐珂在《清稗类钞 ·农商类》中有一段话:“三百六十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日三十六行;倍之。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皆就成数而言。俗为之一一指定分配者,罔也。”可见,三百六十行是对市井之中百工杂役的一种俗称,而非定数定指。 旧京作为“帝京”,为适应皇家、贵族和都市生活的需要,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行业精华,尽集于此。到清末民初,随着时代的变迁及西方经济文化的侵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老北京的行业已远远超过了三百六十行。一些行当消失了,新的行当又诞生了,与时俱变的现象证明着社会的进步。 本书从这些林林总总的行业当中,遴选出两百个最具老北京特色的老行当,按内容分为“衣”、“食”、“住”、“行 ”、“农”、“工”、“育”、“乐”、“卫”、“杂”十大类,并配有五百余幅珍贵而精美的旧图,为广大读者展开了一幅百年前老北京的“清明上河图”式的巨幅长卷。重现了当年趣味盎然的市井生活和世情百态。让今人看到了当时人们的休养生息、勤奋劳作,以及很多已经消失了的工艺技巧。是研究当时社会、民俗的生动史料,更是独具北京地域特色的宝贵文化遗产。 时光荏苒,昔日京城的旧影已离我们远去。如果您有兴趣,本书能带您穿越历史时空,去领略老北京市井繁华、百业匆忙的独特风情和魅力。
  • 中国女红-母亲的艺术

    作者:汉声编辑室

    在这里,我们很高兴地推出《中国女红——母亲的艺术》,以此向天下的母亲致敬。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文明之一,数千年间“男耕女织”的社会形态造就了人民衣食的生活基础。人道:妇女撑起“半边天”。包括纺织在内的女红,对辉煌的华夏文明起了默默的推动作用。半边天,并非过誉。 本书副标题“母亲的艺术”有两种意义。狭义言,在谈论传统的妇女技艺,我们将分为纺织、浆染、缝纫、刺绣、鞋帽、编结、剪花、面花和玩具、共九大类。就广义来说,女红的范畴实可扩展到整体民间艺术。近代民俗学者于世代母女传承的技艺产生莫大研究兴趣。对于这些充满生命热忱、毫无功利意图的技艺表现,学者称之为“母体艺术”。 母体艺术以其淳美风格哺育了其他上层艺术,造就我们的民族文化具备“母型”特质。本书包括五大部分,论述篇一、母体艺术篇、论述篇二、怀念篇,最后是“现代女红篇”。了解母体艺术的深意,就可以一步步进入本书的世界了。
  • 楼下村

    作者:陈志华

    楼下村妇女的社会地位比较高,这一点在大宅的二楼和三楼包含便于妇女劳作的大空间可以得到印证,也是当地非常值得关注的文化特色。 本书正文共十一节。第一节记述调查者一天的调查过程和生活经历。第二节至第五节说明楼下村的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状况、村落布局和村中主姓刘氏的来历。第六节至第八节分析大型住宅的形制和特点、前堂的装饰风格、注重人文传统的建筑装饰特色。第九节剖析楼下村妇女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原因。第十节至第十一节记载了刘氏宗祠和村中各种小庙等公共建筑。 正文后的图版篇则以平面、立面、剖面等测绘图68张和拓片9张,全方位展示楼下村的地理环境以及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形制、布局、木构造型、装饰图案等。
  • 乡土游

    作者:成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乡土建筑研究组在十数年的调查过程中,积累了多达两万张的乡土照片,这些照片是了解我国乡土艺术的第一手资料。楼庆西教授从中精选出二百余张,并由成砚博士执笔文字,对乡土艺术中的山水、村口、住宅、庙堂、顽石、门窗、梁架、屋顶、工艺、生活十个部分进行了专业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描绘。楼庆西教授精于建筑摄影,成砚博士则以文笔优美著称。无论是读图还是读文,本书的阅读都将是一次享受艺术的过程。
  • 北京的传说

    作者:金受申

    本书内容有:八臂哪吒城;高亮赶水;北新桥;黑龙潭;“三青走到卢沟桥”;样楼;卖蝈蝈笼子;西合群羊;锔白塔;挪种;“乏塔”;八里长桥不免桅;天安门的石狮子;断虹桥的石猴;天坛益母草;什刹海;铸钟娘娘;“玻璃指头李二”;“铁影壁”等。
  • 北京胡同文化之旅

    作者:李明德

    本书吸取市场上同类书的优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围绕北京胡同建筑进行阐述,充分反映了北京四合院的门楼艺术、雕刻艺术以及门联、戏楼、奇石等特色风情.作者穿针引线,在推荐几条经典胡同旅游路线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点缀在周边的有旅游价值的四合院、名人故居、老字号、
  • 衢州

    作者:陈俊

    描写衢州的风土民情与历史文化。
  • 旧京歌谣

    作者:赵晓阳编

    本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版的三本中英文对照的民间歌谣加以编辑和加工,整理出308首,删掉了原书中部分重复的歌谣,及个别内容过于粗俗的歌谣。编者将这些歌谣仍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奉献给大家,并适当配以图片,使读者从中感受北京民俗的朴素之美,同时体会中外文通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异同之美。 这些歌谣中的人物,不是常见于传统小说中的官吏、文士和贵妇人等上层社会人物,而是在喧闹的市街上奔命的普通群众。其中一些歌谣运用富于和谐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运水工,贪食者,以及秃头的僧侣等人的形象。这些歌谣中也不乏对各种街头的叫卖者的描述,这些人常沿街叫卖香笋子、剌剌罐儿、苦菜、香菜、喇叭花和翠雀儿等一些外来的货物。歌谣中还包括关于街头艺人及各个节日出现的神灵等方面的内容。本书为读者了解百余年前中国平民的生活文化打开了窗口。(内容来自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网站)
  • 江淮神书(全二册)

    作者:朱恒夫,黄文虎 整理

    本书为江淮地区傩歌的收集整理研究集。对研究《西游记》故事的传承提供民间保存的难得资料。
  • 图说中国三百神

    作者:马书田

    《图说中国三百神》介绍了影响中国传统文明和现代人心灵的三百多位神祗,按民间俗神、仙界诸神、佛国诸神和冥界鬼神等分门别类,并为每位神祗选配了古代木版神画、绘画或者雕塑图片。
  • 图说清代银饰

    作者:本社

    《图说清代银饰》所收录的银饰品,大都具有较强的民间色彩。此外,也收录了一些贵族饰品,比如镶有珊瑚、宝石、翠玉,贴以鸟羽的蒙古族女性头饰——“点翠”,用珍珠、玛瑙镶嵌的发钗等。 《图说清代银饰》通过优美流畅的文字,精美珍贵的图片,让您充分地领略银饰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韵味,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提高对银饰的鉴赏能力。
  • 切口大词典

    作者:吴汉痴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集切口之大成的词典.原名为《全国各界切口大词典》,开本为15Cm×11.5Cm,现据上海东陆图书公司1924年版影印出版。 何谓“切口”?其实就是各行业的隐语行话。正行生意可以叫“行话”,偏门生意即是“黑话”了。 八十几年前各行业的行话,会多么有趣,可想而知。 主编:吴汉痴 目录: 商铺类 一 金银业之切口 二 银楼业之切口 三 丝经业之切口 四 绸缎业之切口 五 金线业之切口 …… 行号类 五零 干茧行之切口 五一 烟土行之切口 五二 煤炭行之切口 五三 铜锡行之切口 五四 粮食行之切口 …… 杂业类 七零 商人共众切口 七一 油坊之切口 七二 冶坊之切口 七三 磨坊之切口 七四 酱园之切口 …… 工匠类 九八 理发匠之切口 九九 扦脚匠之切口 一零零 成衣匠之切口 一零一 泥水匠之切口 一零二 箍桶匠之切口 …… 手艺类 一四五 卖弹弓之切口 一四六 卖花样之切口 一四七 吹糖人之切口 一四八 卖纸鸢之切口 一四九 卖扯铃之切口 …… 医药类 一六八 参燕业之切口 一六九 医生之切口 一七零 药行业之切口 一七一 卖药人之切口 一七二 祝由科之切口 …… 巫卜类 一九六 和尚之切口 一九七 道士之切口 一九八 尼姑之切口 一九九 巫婆之切口 二零零 文王课之切口 …… 星相类 二零六 星家之切口 二零七 相家之切口 二零八 隔壁算命之切口 二零九 量手算命之切口 二一零 拉和琴算命之切口 …… 衙卒类 二一七 衙役之切口 二一八 侦探之切口 二一九 仵作之切口 二二零 讼棍之切口 二二一 写状之切口 …… 役夫类 二三一 茶担夫之切口 二三二 人力车夫之切口 二三三 轿夫之切口 二三四 脚夫之切口 二三五 马夫之切口 …… 武术类 二四七 教武艺者之切口 二四八 行程保镖者之切口 二四九 住宅保镖者之切口 二五零 卖拳头者之切口 二五一 妇女顶缸走索之切口 …… 优伶类 娼妓类 党会类 赌博类 乞丐类 盗贼类 杂流类
  • 北平笺谱精选

    作者:鲁迅,郑振铎

    《北平笺谱精选》内容简介:鲁迅编印《北平笺谱》,一方面是为了保存民族的文化遗产,一方面是为新生的艺术提供营养。今天西冷印社的同志们与费君重印此书,意愿当亦同此。联想起四十年前的往事,编者就更加感念西泠印社和千千万万为传承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的普通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历经多少劫难,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其所以能重新萌芽以至葱笼茂盛,绿遍天涯,不仅需要“春风”,更需要土壤,那土壤就是甘为文化献身的广大普通民众。 《北平笺谱》共收笺谱三百三十二幅。西泠印社出版社除了以宣纸按原貌大小重印、制作成高档精美的线装书外,还选编其中的近七十幅印成《北平笺谱精选》,以满足普通读者的需求。
  • 中国古代算命术

    作者:洪丕谟

    《中国古代算命术:中国世俗研究》通过阅读你将知道许多有关我国古代算命术的知识。其内容有:算命术的缘起;天命观的产生和先秦诸子的天命观;算命术的起源、发展和成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