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考古

  •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作者:张之恒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内涵主要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根本区别,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主要内容,新石器时代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环境对史前时期人类生产、生活、文化发誓性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新石器时代在人类文明起源、产生和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国家的起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对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和整个自然界的关系等
  • 湖北出土文物精粹

    作者:湖北省博物馆

    借湖北省委、省政府在首都北京举办“湖北文化周”之机,我们精选了工50余件(套)最具代表性的湖北出土文物,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湖北出土文物精粹展”,旨在使公众从一个侧面认识湖北丰厚的文化底蕴。本书是这次展览所选文物精品的全记录,便于同行更深入地了解该展览,并保留湖北出土文物精品的记忆。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古称?楚。?楚大地土壤肥沃,物产丰饶,自古即是人类栖息的理想之地,故而其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众多。截止到目前,湖北省已普查出不可移动文物点1.5万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57处,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无论是文物点的总量,还是文物单位的保护级别,都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一些重要考古发现,更是填补了历史空白。
  • 在中国漫长的古道上

    作者:兰登·华尔纳

    本书记述了华尔纳到中国西北地区进行了考察和发掘以及集合了已知的有关敦煌考察的主要文献和研究成果,内容包括难忘的西北之旅,中国古都西安、西行之路、象洞、从六盘山到兰州等。
  • 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

    作者:考古杂志社

    本书对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楚文化

    作者:杨权喜

    《楚文化》内容简介:《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楚文化》全面综述了20世纪楚文化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探讨了楚文化的概念、渊源、主要内容和研究状况,配有彩图8幅、插图43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 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

    作者:杨泓

    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ISBN:9787030086471,作者:杨泓著
  • 河姆渡

    作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内容简介:河姆渡遗址曾先后两次进行过较大规模的发掘。1973年11月9日至1974年1月10日在1973年夏天试掘的基础上,对遗址的南部进行了首次发掘,发现了四个叠压的地层,揭露了干栏式建筑和水井等遗迹,土出了很具地域特色的夹炭黑陶器皿、骨耜等一批重要遗物,大量的动植物遗存,特别是栽培稻谷的大批量发现为同时期其他遗址所不见。所有这些重大发现,当年曾轰动国内外,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1976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河姆渡遗址第一期考古发掘座谈会”一,与会专家学者一致同意将河姆渡遗址第三、四层命名为“河姆渡文化”,并得到全国考古界的认同。这次发掘成果,由牟永抗、魏正瑾、吴玉贤、梅福根撰写成《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发表于1978年第1期《考古学报》上。 1977年10月8日至1978年1月28日,为一进一步了解河姆渡遗址内涵及干栏式建筑的布局、结构、规模等方面的内容,报请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批准,在距第一次发掘探方二十米的遗址北部进行了第二次发掘。此次发掘验证了第一次发掘划分的地层是正确的,发现了二十八个灰坑,以及干栏建筑基址等遗迹和二十七座墓葬、二座瓮棺葬,出土了丰富的陶器、石、骨、角、牙器和木器等遗物,为进一步认识河姆渡遗址各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为题发表于1980年第5期《文物》上。
  • 新石器时代考古

    作者:张江凯,魏峻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综述了20世纪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并探讨了一些前沿性的学术问题。本书配有彩图7幅、插图44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 西域通史

    作者:余太山

    “西域”是中国史籍使用的一个地理概念,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尽管各史所记“西域”范围大小不一,其核心部分均为包括我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 我们今天使用“西域”这一名称,一般有广狭两义。广义指古代中亚,狭义指历史上的新疆。《西域通史》所谓“西域”,取其狭义,然在叙事过程中,往往越出新疆的范围,视各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部合乎要求的通史,应该吸收、消化已有的研究成果,使更从的人能利用这些成果。因此,作才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即在充分利用现有文献和考古资料,尽量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明白易懂的文字将“西域”历史的大致轮廓勾勒出来。
  • 大明宫

    作者:杨鸿勋

    唐长安大明宫不仅是唐朝著名的宫殿群落,而且是中国建筑史上划时代的宫城范例。它建成于唐高宗时,一直沿用到晚唐,唐朝许多重大的决策都是在这里作出的。《大明宫》是作者多年来对照文献与遗址材料的研究成果,书中附有大量精致的插图(其中有不少作者一次公开出的珍贵手绘图),生动地再现了部分宫殿与宫苑面貌。
  • 另一种古史

    作者:[美] 杨晓能

    作者跨越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美术史四大学科,在探索青铜纹饰、图形文字的基础上,发现了一种介于文字和装饰图案之间的“图像铭文”,继而讨论了三者的演化与古代社会、文化、政治、宗教、礼仪发展的密切关系。 本书并非一部以年代、地域或文化编排的通史,也不是一本仅仅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铭文和纹饰的专著。作者不厌其烦地全面梳理考古发现、视觉艺术实例、铭刻资料和文献信息,并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讨,其苦心所在,凝缩于对中国古代社会关键问题所产生的感悟之中。从某种角度讲,这些感悟实际上是对早期中国数千年历史发展脉络的概括性总结,试图勾勒出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在始创和形成进程中来自多方的贡献、错综复杂的形态与别具一格的特性。
  • 中国出土壁画全集

    作者:徐光冀,汤池,秦大树,郑岩

    壁画墓出土的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深藏地下的绘画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的真实面貌。 由科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的10巨册《中国出土壁画全集》,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国60年考古发掘的数百座壁画墓自西汉至清代的壁画作品2500余幅,其中80%为首次大型彩版面世,弥足珍贵。由我国考古文博专家数百人,历时数年完成。 全书系统地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墓室壁画的发展概貌及其艺术成就。壁画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日月星宿、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历史故事、仪卫属吏、农牧生产、山林逐猎、锻铁捣练、厨炊宴饮、乐舞戏剧、建筑器用、衣冠服饰、生活用具、四时风景等方面。反映了西汉至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中上层人士的社会生活、民族文化及宗教信仰。生活气息浓郁,绘画风格多样,时代特征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和学术研究价值。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的较多空白,为中国历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可谓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又一盛事。 本书第一次将中国各省区考古发现清理的各个历史时期重要墓葬壁画及地宫壁画等系统整理,结集出版。 “全集”收录的出土壁画涉及内容丰富多样,形象生动传神,皇室贵胄、平民百姓的生活,天界神话、市井传说的故事,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观以及飞禽走兽、 花鸟鱼虫等都通过古代画匠之手,穿过千百年的时光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不仅是绘画的一种,更是历史上各个时代生活的真实反映,对各类学者、收藏者的研究与收 藏都有重要意义。全国各省区考古所及数百位知名专家学者全面参与,堪称研究、鉴赏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权威图典。为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艺术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 湖南宋元窖藏金银器的发现与研究

    作者: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地区出土的宋元时期的窖藏金银器比较集中,以前大多没有经过整理,也没有系统发表过。本书可以说是湖南窖藏金银器的全集,其中首饰为大宗,另有酒器等生活用品。本书分上下编,上编对窖藏情况进行介绍,收录的每件器物有正、侧面及细节特写的彩色图像,近 2000个画面;下编对金银器的名称、纹饰、工艺、用途及铭文等进行研究。本书极具资料性和学术性。
  • 马王堆汉墓

    作者:何介钧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作者是马王堆汉墓发掘的亲历者。他运用15万文字、50幅插图和10幅彩图,系统而全面地评述了这项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震惊中外的重大考古发现的发掘经过、出土文物状况以及三十年来各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 中华鞋经

    作者:钟漫天

    《中华鞋经》由钟漫天编写。中华鞋文化艺术是我国服饰文化中最耀眼夺目的篇章,它的起源和演变始终追随华大地人类发展的轨迹。我们的祖先踏着鞋履走过了上下五千年的历程。炎黄子孙赋予了鞋文化永恒的生命力。 哪里有人类的遗迹,哪里就有鞋履的功绩。纵观中华鞋文化的历史长河,每一款鞋无不折射出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宗教礼仪、艺术传统和审美情趣。中华鞋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精巧的工艺、多样的功能、独特的风貌而著称世界。 当代中华鞋文化艺术大芸芸众生的审美情趣中,融会了大江南北的民俗中,贯穿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该书向世人介绍从远古走来的〔中华鞋经〕,中华鞋文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人民。明天,〔中华鞋艺〕将在全球辉煌。
  • 松漠风华:契丹艺术与文化

    作者: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契丹为古代东胡族的一支,据说起于"松漠之间"。唐末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享祚二百余年。契丹人早期生活于北方草原,以游牧渔猎为生,建立辽朝以后,与中原汉文化不断交往融和,创造了博大精深,具独特面貌的草原契丹文化。展览从不同层面及多元角度,探讨辽代(916-1125)创建者契丹族在艺术和文化方面的独特成就。 展品共170多项,划分为八大类:冠帽及冠饰、袍服及丝织品、项饰、佩饰、腰带及带饰、马带饰及狩猎佩饰、器具、宗教文物。涵盖各式文物工艺如金器、银器、铜器、琥珀、玉器、水晶、陶瓷、丝织等。展品主要精选自香港私人珍藏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 书中共有四篇专题论文:莫家良〈题材与文化-辽代墓葬壁画〉、许晓东〈辽代的东西方交通和琥珀的来源〉、赵丰〈契丹人的丝绸服饰〉、宁雄斌、黄俐君〈运用传统工艺修复辽代丝织品〉。图文并茂,为探讨研究契丹艺术与文化之重要参考书籍。 展览 研讨会:http://www.cuhk.edu.hk/ics/amm/exhibitions/ex04oct_c.htm
  • 甲骨文字释林

    作者:于省吾著

  • 活着的女神

    作者:[美]马丽加·金芭塔丝(Marija G

    《活着的女神》是美国考古学家马丽加·金芭塔丝的遗著,由其助手德克斯特修编完成。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分集中研讨欧洲史前期的女神、男神形象以及史前宗教,结合考古材料生动阐释了古欧洲文化中的女神崇拜在欧洲民族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功能;后半部分关注的是“活着的”女神,即由历史时代早期一直延续到现代欧洲人所崇拜的神灵,考察了前印欧文化遗存和印欧文化在存续发展、交融撞击中产生的宗教和民间神话,对其中的女神、男神、仙女、女巫和鬼怪形象溯流穷源、详加考证,揭示女神崇拜文化因子在文明史中的遗存形式和深刻影响。
  • 四神

    作者:王小盾

    本书全面论述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一神秘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该书利用大量考古学和民族学的图像资料,结合传世文献,论述了中国上古时代各种动物崇拜在其发生时代的各种涵义,论述了它们同图腾信仰的联系,进而阐明了龙、凤、玄武等非现实动物及其组合形象的产生原理。 第一章 守卫四方天地的神灵 四兽、四象和四灵 冥间的宇宙 第二章 图腾时代的四神 龟图腾和冥间信仰 蛇图腾和生殖崇拜 鸟图腾和王权意识 虎图腾和灵鬼观念 第三章 龙和凤的起源 龙的原型 凤凰的诞生 第四章 太阳和生活:古代四神神话的主题 鸱龟曳衔 凤凰戴 虎镇昆仑 交龙化雨 第五章 四神体系的形成 龟蛇合体与玄武 龙虎组合:四神体系的四方渊源 朱雀和四神体系的形成 第六章 四神与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举要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