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罗马

  • 非常三百年-罗马帝国衰落记

    作者:【英】安德林·戈德斯沃司

    强大的罗马帝国的衰亡,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惊叹的事件。这个雄霸地中海世界千 余年的帝国,何以竟在公元476年突然土崩瓦解了呢? 是孟德斯鸠认为的自由政治制度的优劣和居民风俗的善恶所决定的吗? 式爱德华·吉本所说的“毫无节制的扩张”导致人口的减少、风气的败坏、阶级间 的斗争、商业的败落、专制的政体、繁重的税赋和连年的战争吗? 是维兰德密·斯密科维奇昕说的农业衰落,罗马各行省的耕地逐渐沙漠化,荒地无 限扩大,农民税收负担加重,农业劳动生产重.衣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生存所依赖的物质条件恶化造 成的吗? 还是本书以为的罗马的所有敌手都不具备打垮帝国的实力,但内部的争斗却把它送 上了不归路呢? 《非常三百年》凭借最新的考古发现.极其详尽地为我们演绎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罗马世界,并了解了千年帝国的兴盛和衰亡之谜.是至今为止内容最为新颖、事件最为清晰的最佳历史读本。
  • 罗马帝国的大战略

    作者:[美]勒特韦克

    序 前言 导言 第一章 朱利乌斯-克劳狄体系 附庸国和机动军:从奥古斯都到尼禄 一 体系概述 二 附庸国 三 操控附庸 四 军队的战术组织 五 兵力的战略部署 六 结论 第二章 从弗拉维王朝到塞维鲁王朝 “科学”边境与阻绝性防御:从韦斯巴芗到马库斯·奥雷柳斯 一 体系概述 二 边防:战术层面 三 边防:战略层面 四 附庸国体系的衰落 五 军队 六 结论 第三章 纵深防御 三世纪的大危机与新战略 一 体系概述 二 变化着的威胁 三 帝国的新边界 四 墙围市镇与硬点防御 五 边境部队 六 行省部队 七 中央野战军 八 结论 结语 对三种体系的评价 附录 权势和武力:定义和内涵 注释 本书所引著作目录 索引
  •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四卷)

    作者:爱德华·吉本

    这部书从奥古斯都立为皇帝,将罗马共和国变为罗马帝国写起,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还写了罗马的政变,到教皇重新控制罗马。延续近乎1500年,包括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如何兴起,以及罗马帝国周边国家对罗马的影响,有波斯、阿拉伯、匈牙利、保加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简短历史,甚至还提到了长城和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以及北匈奴的西迁,忽必烈的舰队对日本不成功的入侵。整部著作气势恢弘,是一部堪称巨著的作品。 全书被分成好几卷,本书为其中的第四卷。 全六卷本简体中文版《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纵横一千三百年。全书涵盖三大特点:一是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社会生活,帝国扩张与防卫、内部元老院和皇帝的权力拔河,二是蛮族入侵与其间之重大战争,三是基督教的发展,政教之争,回教兴起和十字军东征等。《罗马帝国衰亡史》出版后传颂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学光彩与史学成就同样为后人称颂。
  •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五卷)

    作者:爱德华·吉本

    全六卷本简体中文版《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纵横一千三百年。全书涵盖三大特点:一是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社会生活,帝国扩张与防卫、内部元老院和皇帝的权力拔河,二是蛮族入侵与其间之重大战争,三是基督教的发展,政教之争,回教兴起和十字军东征等。《罗马帝国衰亡史》出版后传颂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学光彩与史学成就同样为后人称颂。
  •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三卷)

    作者:爱德华·吉本

    全六卷本简体中文版《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纵横一千三百年。全书涵盖三大特点:一是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社会生活,帝国扩张与防卫、内部元老院和皇帝的权力拔河,二是蛮族入侵与其间之重大战争,三是基督教的发展,政教之争,回教兴起和十字军东征等。《罗马帝国衰亡史》出版后传颂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学光彩与史学成就同样为后人称颂。 在对古罗马兴替盛衰的研究中,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以其眼界宽阔、功力精深、资料广博、文笔典丽而成为顶峰之作。这部巨著的主要观点,是罗马亡于蛮族与基督教。作者“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家所传播的自然神论的观点,从而掌握了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对基督教传统教义、信条进行批判的武器。” 叙述了兴盛强大的罗马帝国逐渐走向衰落直至灭亡的进程中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深刻分析了导致其灭亡的内因和外因,发人深思。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

    作者:(法)Claue Moatti

    毁坏,重建;再毁坏,再重建。罗马从来没有完全消失过。寻宝的人、考古学家、文人 、教皇、政客,前来猎奇,研究,体会,统治,侵略。历经劫难和掠夺,这座永恒之城仍然 保持了她的标记:大竞技场、图拉真圆柱、万神庙。罗马古城,经历了中世纪的劫掠,终于 保存下来。在它的废墟之上,传说的面纱逐渐褪下……。精彩的描绘,让我们从废墟的古城 之中走进人文主义年代,拿破仑的年代,理性的年代……�
  • 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

    作者:【法】瓦诺依克 著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卖淫是极自然的事情。一夫一妻制的法律有空子可钻,实行着事实上的多配偶制。 这是大众共有的劣根性,但它是现实,它由卖淫而生,又回过头来助长卖淫。现实中,这种结合常常养出一些不合法子女,他们的命运注定是悲惨的。假如他们一生下来就被遗弃,假如他们幸而活了下来,为了生存也只有卖淫一条路。一旦他们长大成人,由于不能继承父亲的财产,也只能去扩充卖淫市场。贫穷的境况,奢侈的积习,合法遗弃自己女子的可能性,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助长这一行业的发展,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在古罗马,都是如此。 本书为我们掀开了欧洲社会文化进程史的一页,透过作者纪实的文笔我们可以了解,在古代希腊、罗马,从皇帝、执政官到诗人、平民,皆沉溺于声色;从皇后、民妇到少女、男孩,自甘堕落出卖肉体换取享受屡见不鲜。 本书堪称是一幅古代希腊、罗马淫逸之风的浮世绘。作者引用大量的古代文献,结合现代考古发现,不仅对古代希腊、罗马的社会概况、娼妓现象作了描述,而且对娼妓现象给当时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作了细致的分析。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希腊 第一章 男性的爱情 第二章 城市的习俗 第三章 从小就被出卖的女孩 第四章 包身妓女 第五章 单干妓女 第二部分 罗马 第一章 罗马的概貌 第二章 希腊模式 第三章 从泰伦提乌斯到共和国末期以及游乐闲散之风 第四章 皇帝与妓女 第五章 思想的演变 结论
  • 罗马史(第三卷)

    作者:[德] 特奥多尔·蒙森

    《罗马史》是蒙森卷册繁帙的巨著,国内至今没有全译本。瑞典文学院授予蒙森诺贝尔文学奖的主要理由是由于他里程碑著作《罗马史》既有完整而广泛的学术价值,又形象丰富,生动且值得记忆。变幻跌宕的战事,优美如画的描绘,晚年陷入精神失常而苦闷之至的该约·马略,迟疑不决的庞培将军,在阿尔卑斯山以及在扎马抗击大西庇阿的汉尼拔,读者心中的罗马史充满了这众多形象。蒙森用熟练的语言技巧,配以充满自信的学术知识,使罗马生动地跃动于读者面前。本书该套书的第三卷,也是首次在国内与读者见面。
  • 秘史

    作者:[东罗马] 普罗柯比

    查士丁尼时代是拜占廷历史上社会变动最为剧烈的阶段,对于这位皇帝的内外政策朝野中反对者可能不乏其人,特别是具有贵族背景柯比对这位农民皇帝心存不满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作家,他是如何做到在白天低三下四地恭维皇帝,而在夜晚恶狠狠地大骂同一个人呢?他怎么能同时写下充满了无限憧憬和无比痛恨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他是不是真的像布瑞猜测的那样得了人格分裂的精神病?普罗柯比的《战史》写作风格承袭古典名著,历来被奉为拜占廷史书中的经典之作,而他的《建筑》一书除了有古典史书的遗风,又多了一层献媚于吹捧的色彩。这两部书基本上围绕着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铺陈。然而,《秘史》放弃了叙事风格而转向了对当权人物的诋毁与谩骂。尽管,他在本书的前言中提到了他这样做的原因能,“众所周知,当某些人在世时,按照历史家本应该做的那样去记载其真实言行是不可能的。如果我这样做了,那么他们的同谋就会发现,并且置我于最悲惨的境地”,但是,他所涉及的人物、它使用的语言、他写作时的情绪等等,是读者感到他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普罗柯比及其《秘史》 前言 第一章 伟大的贝利撒留将军是如何被妻子蒙蔽的 第二章 迟来的嫉妒如何影响了贝利撒留得军事判断 第三章 阻止女人耍阴谋的危险 第四章 赛奥多拉如何使非洲和意大利的征服者蒙羞 第五章 赛奥多拉如何哄骗将军的女儿 第六章 皇帝查士丁的无知,以及他的外甥查士丁尼如何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 第七章 蓝党的暴行 第八章 皇帝查士丁尼的性格与外貌 第九章 最邪恶的妓女赛奥多拉如何赢得了查士丁尼的爱情 第十章 查士丁尼如何制定新法以允许他娶那个妓女 第十一章 信仰的捍卫者如何毁灭了他的子民 第十二章 论查士丁尼和赛奥多拉是披着人皮的魔鬼 第十三章 暴君的虚伪、和蔼与虔诚 第十四章 贱卖与正义 第十五章 罗马公民们是如何全都变成奴隶的 第十六章 失宠于赛奥多拉的人的遭遇 第十七章 她如何从罪恶的生涯中拯救了五百个妓女 第十八章 查士丁尼如何屠杀大批民众 第十九章 查士丁尼如何夺取和挥霍罗马人的财富 第二十章 败坏司法大臣的职能 第二十一章 天税及边境上的军队如何被禁止惩罚入侵的蛮族 第二十二章 高级公职中更多的腐败 第二十三章 土地所有者们如何破产 第二十四章 对士兵的不公正的待遇 第二十五章 查士丁尼如何盘剥自己的官员 第二十六章 查士丁尼如何破坏城市的面貌和劫掠穷苦人 第二十七章 信仰的辩护人如何保护基督教徒 第二十八章 查士丁尼对罗马人法律的违背和犹太人如何因为吃羊肉而受到罚款 第二十九章 揭示查士丁尼是一个说谎者和伪君子的其他事件 第三十章 查士丁尼与奥塞多拉德其他创新 相关书目和论文 索引 后记
  • 新罗马帝国衰亡史

    作者:詹姆斯•奥唐奈

    《新罗马帝国衰亡史》是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奥唐奈教授的最新力作。以标新立异为亮点,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他笔下的“罗马帝国”其实就是当代“新罗马帝国”的化身,这部《新史》直接体现了当代美国价值观的历史投影。它以全新的视角重述了所谓的“罗马帝国衰亡史”;生动地勾勒了“古代晚期”的历史画卷通过娓娓道来的“故事”呈现出各种发人深省的问题。罗马帝国的衰亡预示这今天的危机,希望对于如何解决今天的危机能够提供借鉴。
  • 君士坦丁大帝时代

    作者:雅各布·布克哈特

    君士坦丁一直被视为上古晚期最重要的一个皇帝。他坚强有力的个性奠定了欧洲后古典文明的基石;在他统治期间,适逢多事之秋,极富戏剧性。他在米尔维桥的胜利是世界历史上最关键的时刻之一。 但是君士坦丁也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这些争议从古代就已开始。叛教者尤里安指责君士坦丁贪婪浪费。异教史学家索西穆斯认为(西方)帝国的瓦解,君士坦丁难辞其咎。从另一方面来说,基督徒拉克坦提乌斯和优西比乌斯认为他是上天挑选来造福人类的人。这种正面看法在整个中世纪都占了上风。 君士坦丁实质上并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这个人满脑子都是野心和追求权力的欲望;更糟糕的是,他是一个“为了自己利益,不惜牺牲他人性命的人”,一个习惯违背誓言的人。而且这个人在宗教方面,不但不一致,而且还“刻意毫无理性”。
  • 罗马帝国衰亡史

    作者:吉朋

    那是在羅馬,1764年10月15日,我坐在卡庇多神殿山的廢墟上沈思,忽然傳來神殿裡赤腳僧的晚禱聲,我的心中首度浮出寫作這座城市衰亡的想法。──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上下縱橫一千三百年,洋洋灑灑六大冊,在吉朋的心裡,他想做的是一個從理性、批判的角度去建構歷史系統的人,「運用修辭的力量,只為了把歷史事件間的關係環節講清楚」。 全書涵蓋三大重點:一是羅馬帝國的政經軍事文化與社會生活,帝國的擴張與防衛、內部元老院和皇帝的權力拔河,二是蠻族入侵與其間之重大戰爭,三是基督教的發展,政教之爭,回教興起和十字軍東征等。 本書最重要主題之一:文治武功壯盛且又疆域廣袤的羅馬帝國究竟因何由盛而衰亡?從吉朋的眼中看來,至少有以下諸因: 羅馬帝國擁有紀律嚴明的龐大軍團,但強大的軍事力量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軍人干政,軍人不僅介入帝位繼承,造成動亂,「幾乎每個朝代的替換,都起於篡奪者之叛逆與謀害」。 經濟和人口也是衰亡的主要原因。戰爭和瘟疫使得人力不足,蠻族於是大量遷入。羅馬帝國既無法同化日耳曼等蠻族,當這些蠻族構成羅馬帝國官兵,進而成為皇帝時,帝國已名存實亡。 經濟衰退來自於水士流失和奴隸制度致使農業破產,奢侈的生活方式造成貴重金屬流向東方,貨幣貶值。資本因重稅而公有,生產力下降,無法負擔帝國生活時,羅馬也就隨之崩潰。 《羅馬帝國衰亡史》出版後傳誦兩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學光采與史學成就同樣為後人稱誦。
  • 罗马政制史(第一卷)

    作者:【意】弗朗切斯科·德·马尔蒂诺

    该作品由意大利著名出版社CASA EDITRICE DOTT.EUGENIO JOVENE于1972年出版(二版)。作品一共5卷,是当今世界上对古典时代的罗马的政制、公法制度的发展、演变的系统研究,体系完整,思想深刻,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该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可以极大地改善学界对罗马时代的政制方面的知识状况。
  • 噢,诸神

    作者:(美) 弗莱曼

  • 庞培――掩埋在地下的荣华

    作者:(法)Robert Etienne

    公元79年8月24日,位于今日意大利境内的维苏威火山破发,喷熔的熔浆掩埋了附近的庞培 城。一座原本跃活跃的城市瞬间凝固,在三公尺深的火山灰之下死去。死去刹那,却进入永 恒――随着考古发掘,这座城市重新有了生命,人们回到过去,从每一个细节认识 庞培, 它的人与神,它的欲望与欢乐,生活与死亡。
  • 罗马的文学与宗教

    作者:(美)丹尼斯·费尼

    传统观点认为,罗马文化,无论文学性还是宗教性,都已经被彻底地希腊化了。晚近的古代史学者重估了罗马宗教,他们强调:罗马宗教体系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地适应新的挑战,出现了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性。本书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历史中的罗马文学并非一个人为的、寄生的、无关紧要之物,而是以一种宗教知识的身份,成为这个动态宗教文化的重要元素。作者主张对希腊罗马在文学和宗教上的传统进行反思,反对希腊中心主义和"基督教假设"的偏见,提倡一种更具创造力的文化互动模式。 本书对罗马宗教和文学领域的传统范式提出挑战,剖析“基督教假设”和“希腊模式”这两种偏见背后的理论预设,犀利地点评了拉丁语文学者在这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并运用晚近的古代史学者重估了罗马宗教的研究发现,大胆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罗马文化自身语境的新的解释框架。
  • 100名画:古希腊罗马历史

    作者:[法]阿兰·施纳普,弗朗索瓦·勒布莱特

    《100名画:古希腊罗马历史》内容简介:即便您经常出入图书馆、艺术博物馆,有机会欣赏形形色色的西方古典艺术作品,您也未必能真正理解艺术家们希望通过画面表现的内容和主题。马拉松之战、萨拉米斯大捷、克娄巴特拉之死、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看到这些标题,您是否能够说出画面背后隐藏的故事?即使在以希腊和罗马为精神故乡的西方,对古希腊罗马的历史缺乏全面了解的青年人也需要为自己补上这一课。这正是作者的努力所在:从气势恢弘的古希腊罗马历史中截取出一百个重要片段,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加以讲述,并配以西方各大博物馆的馆藏绘画珍品。 翻阅这些故事,或许会使您回想起大银幕上的《埃及艳后》、《亚历山大大帝》、《角斗士》。虽然这些年代渐渐久远的绘画比不上好莱坞大制作影片的华丽刺激,但它们经久不衰的魅力一定会驻足在您的心里。
  • 罗马十二帝王传

    作者:(古罗马) 苏维托尼乌斯

    本书记载了古罗马帝国从朱里乌斯·凯撒,到图密善之间的十二位君主。在这本传记中,作者苏维托尼乌斯很少记载重大历史事件,而是着意收集其他正史所不传的内容,如帝王们的日常活动和私人生活,其中不少奇闻轶事,类似秘史。
  • 一本最危险的书

    作者:[美] 克里斯托夫·B. 克里布斯

    公元98年,罗马帝国历史学家塔西佗完成著作《日耳曼尼亚志》。在短短二十来页的篇幅中,塔西佗将古日耳曼人描述为“高贵的野蛮人”:自由、坚毅、正直、淳朴、忠诚,意在警示日益腐败的罗马人。 后黑暗时代来临,包括塔西佗作品在内的很多古典著作被尘封在阴暗的修道院角落,长达千余年。 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使《日耳曼尼亚志》得以重见天日。包括马丁•路德在内的德意志知识分子将之当作德意志人比罗马人更为优秀的铁证。此后,更多学者不断挖掘《日耳曼尼亚志》的“深层含义”,使这一古典学著作逐渐演变为现代德意志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极端种族主义兴起后,希特勒将之视为纯洁日耳曼血统的“圣经”和发动大战的终极灵感。《日耳曼尼亚志》终于完成了从普通的古典著作向“最危险的书”的嬗变。 作者克里斯托弗•克里布斯不仅以生动笔触还原了《日耳曼尼亚志》的创作和颠沛故事,还讲述了第三帝国对此书的狂热追捧,同时也是对有意误读古典文本所带来的高昂代价的冷静反思。 《海国图志》主编林国基精心撰写了长达8000字的序言,以飨读者。
  • 强者的温柔

    作者:塞涅卡

    塞涅卡(Licius Annaeus Seneca,大约公元前4年-公元65年)也许是罗马晚期三大斯多亚思想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他是个多产作家,在自然哲学、道德哲学和悲剧等方面都写了不少著作;作为一位斯多亚哲学家,塞涅卡命运多舛,主张坚强、不动心、甚至冷酷。这是“斯多亚”的教导给人的最重要的启示:做一个傲然独立的强者。另一方面,塞涅卡的文字中也可以察觉出一种“温柔”:塞涅卡对于人间的痛苦,对于情感的狂野与细微之处,对于人性的普遍弱点等,有一种极为敏感的体察。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位灵魂的医生。塞涅卡最痛恨的是对于人的生命和尊严的侮辱与伤害,他对于残暴尤其不能容忍,不遗余力地痛斥声讨。这从本选集中所选的《论愤怒》、《论仁慈》、《论恩惠》等文字中可以清楚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