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罗马

  • 罗马史

    作者:[英] 迈克尔·格兰特

    ◎罗马文化不是对希腊模式的简单效仿,罗马的成就是别树一帜的。 ◎我们是罗马传统的继承人。 ◎没有叙事的罗马史是没有意义的。 ◎任何单一的、万能的罗马史理论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本书是英国古典学者格兰特关于古罗马历史研究的一部力作。作者认为,罗马文化不是对希腊模式的简单效仿,罗马的成就是别树一帜的。我们是罗马传统的继承人。基于此种观点,作者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艺术等诸多方面对罗马史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既展示了罗马帝国从台伯河蕞尔村庄的建立到形成多民族庞大社会的过程,也描绘了它达到光辉顶峰之后所经历的每况愈下或急剧变化的历史画面,并指出罗马社会演进的整个历史进程预示着近代世界民族国家的诞生。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夹叙夹议,使该书成为一部罗马研究领域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 塔西佗历史

    作者:[古罗马] 塔西佗

    《塔西佗历史》第1卷记述的是公元69年的事情。第2卷记述的仍是公元69年伽尔巴死后几个月里的事情。第3卷所记述的仍是公元69年间的事情。第4卷记述了主要是公元70年的事情,但其中有关维斯帕西亚努斯和维提里乌斯两派之间内战的部分还是公元69年的事情。维斯帕西亚努斯即位后,则是公元70年的事情了。在这一年里,最先担任执政官的就是维斯帕西亚努斯本人和他的儿子提图斯。第5卷所记述的仍是公元70年的事情。
  • 罗马帝国衰亡史(下册)

    作者:(英)爱德华.吉本

  •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作者:易中天

    大汉与罗马曾双雄并峙,几乎同时成为世界性文明,又先后陷入分裂状态。 然而,中华在短暂分裂之后重归一统,罗马却走上了不归之路。 一个有着当时最优越制度的国家为什么会灭亡?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却为什么能维系文明数千年不中断? 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什么会逐渐失去世界性?消亡了的文明又为什么能重生,并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 本书将从世界、历史、制度、信仰和信念五个方面展开讨论,试图解开这些奥秘。
  • 内战记

    作者:[古罗马]凯撒

    本书为凯撒继《高卢战记》后的另一部作品,包括《内战记》和作者不详而与内战有关的《亚历山大里亚战记》、《阿非利加战记》和《西班牙战记》。 《内战记》一开始就紧接《高卢战记》,从凯撒和元老院之间的往来交涉讲起,讲到凯撒怎样在意大利人民的热烈支持下连战皆捷,终于迫使庞培放弃意大利逃往东方;然后再分别叙述他在西班牙、马西利亚、阿非利加进行的战事,最后他击溃庞培,使其逃往埃及,死在亚历山大里亚。各篇战记的作者都是亲历其境的人,所以本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古罗马一日游

    作者:阿尔贝托·安杰拉

    《古罗马一日游:日常生活、秘密和奇闻》属于历史类书籍,2007年出版,从它的问世到现在,它始终高居畅销榜之首(08年再版的书面上添印了BEST sellers字样)。作者以一种新颖、独特、生动的方式把两千年前的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栩栩如生地再现在读者的眼前,他俨然一位热心的导游,带着读者从凌晨到夜半,一个 时间游览一处地方,边逛边细细地讲解:古罗马人的言行举止、穿衣打扮、饮食习惯,当时的帝国首都的建筑特色、环境、文化等等。这书给读者的感觉似乎不是捧 书在读,而是跟着一架摄像机在观察那一幕幕真实的画面。
  • 罗马史(上卷)

    作者:[古罗马] 阿庇安

    上卷内容大体包括西班牙史、汉尼拔战争史、布匿战争史、伊里亚史、叙利亚史、米特拉达梯战争史和其他一些历史片断。作者以如椽之笔纵横古今,生动地叙述了罗马国家的起源、地中海周围各个民族的形成、政治经济制度、风土人情以及罗马征服这些民族的过程,实际上简要叙述了罗马帝国形成的全部历史。
  • 罗马国史大纲

    作者:[古罗马] 尤特罗庇乌斯

    “人类历史所能记得的一切几乎并不会比初创时的罗马城更为狭小,也不会比已拓展至整个世界的罗马帝国更为广袤……” 罗马皇帝瓦伦斯的机要秘书、史学家尤特罗庇乌斯以这句话开篇,将上起罗慕路斯建城、下至皇帝卓维安驾崩的一千余年历史,浓缩进一部六万余字的简明史撰中,这就是自公元4世纪流传至今的《罗马国史大纲》。 这部作品行文洗练朴素,笔法“不怒不苦”,忠实记载了历代罗马先贤和君王的赫赫战功及生平秉性,体现出古罗马人鲜明而传统的道德观:暴君弄权则国运衰微,贤君的美德和伟业则代代为人传颂。
  • 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作者:吴于廑

    这是一本讲希腊罗马历史的小书。作者企图要言不烦,勾画出希腊古典社会发展的轮廓。书中对人物、制度、战争、变革以及社会风尚、文化生活等等的叙述,都和分析说明穿插在一起,使人可以透过史实来显示历史的归趋,也能从历史的趋向中看出具体史实的意义。 本书初版于1957年,新版增附古希腊史专论、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史》选译(第七卷)。
  • 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

    作者:(古罗马)塔西佗 (Tacitus)

    古代罗马共和国是一个建立在奴隶主占有奴隶并剥削奴隶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奴隶的劳动造成了罗马的繁荣、富庶、强盛和辉煌的文化。但是,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奴隶们反抗剥削者的阶级斗争也一天比一天尖锐,因而不断地削弱了罗马统治阶级的力量。公元前七四年,爆发了斯巴达卡斯所领导的奴隶大起义,这次起义延续了很长的时间,震撼了罗马全国,使罗马奴隶社会的经济发生严重的危机,加速动摇了奴隶主的共和政体。为了加强对奴隶的统治,罗马不得不过渡到军事独载的形式,由共和政体转变为帝制。但是,奴隶主们虽然改变了和加强了统治机构,却未能撤底挽救社会经济中的深刻危机。奴隶运动仍然继续不断地发生,奴隶制生产关系逐渐解体,帝国内部力量因为阶级斗争的复杂化和尖锐化而日益薄弱,对外的声威也一天不如一天。莱因、多瑙河外的”蛮族”日耳曼人逐渐成为帝国最大的威胁,终至颠复了它。 罗马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塔西佗·科纳留·(或盖攸斯)普布留(Tacitus Cornelius Publins〈或Gaius〉)正生活在罗马帝国盛极而衰的这段时期中。关于他个人的历史,我们所知者甚少。除了从他自己的作品中可以找到一些线索而外,只有他的朋友小普林尼(Plinius the Younger)的十一封信札是唯一可供参考的文献。因此,我们对于他的生平,不甚了然,仅能作出一点简单的报导。 塔西佗的家业和出生地点已经无法确知了。他大约出生在一个高贵的旧贵族家庭里。他的父亲曾在高卢做官,地位颇高。他生于公元五五年以前不久,死于一一七年至一二○年之间;他的一生经历了皇帝尼罗、加尔巴、维泰利阿斯、魏斯巴兴、狄度斯、多米先、纳尔瓦和图拉真诺朝。 他在少年时代,曾就学于当时著名的修辞学家匡体良(Quinti-lian),后来又从阿朴尔(Aper)和塞孔都斯(Secundus)学法律。他成为一个有名的辩护师。公元七七至七八年之间,他和执政官阿古利可拉的女儿结了婚。阿古利可拉是当时军政界的要人。塔西佗可能一方面由于自己在法庭上的声誉,一方面由于结了这门好亲戚,所以便在魏斯巴兴朝开始厕身政界。公元七九年至八一年左右,他曾任财务使之职,八八年升任大法官。八九至九三年之间,离开罗马,大约在外省做官。所以当他岳父阿古利可拉逝世的时候,他和他的妻子都不在死者身边。在这段时期内,他可能游历过罗马帝国北部边境一带,他对于日耳曼人的知识大约就是在这时得来的。公元九七年,他回到罗马,任执政官。在一一二至一一六年之间,他曾出任亚细亚行省总督。他的仕宦生涯,大抵如此。其他情形,我们都无从知道了。 虽然我们对于塔西佗一生的事迹知道得不多,但我们对于他的政治见解和历史观点却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得到一般的认识。塔西佗在政治上显然是倾向于共和派的,他对于帝制具有强烈的反感。一方面,可能由于他出身于旧贵族家庭的缘故,他对于旧的奴隶主贵族共和政体表现出无限的留恋和向往。旧贵族在共和政体下所享受的“自由”,在帝国时期无疑地要受到相当的限制。塔西佗在他的作品中颂赞着往日的“自由”,而对于帝国时期的专制则深恶痛绝,他对大多数的皇帝,连奥古斯都在内,都没有好感,他尤其痛恨皇帝手下那些趁炎附势、谄害旁人的“告密者”。他本人并没有见到共和时期,但在他那个时代,共和派和帝制派的人物之间的斗争还很激烈,塔西佗对共和派深表同情,他经常提到那些被皇帝杀害和放逐的共和派人。虽然塔西佗在这方面可能受他的阶级本能影响,但是,他揭露了许多统治者的残暴、荒淫、丑恶和愚笨。被当时大多数政客崇奉为神圣的、英雄的皇帝们,在塔西佗的笔下成了微不足道的人物。他对于帝国时期统治者的狰狞面目以及政治上的种种黑暗面所作的无情的揭露,使我们对当时的情况具有较深刻的认识。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塔西佗所生活的时代正是罗马国家由盛而衰的一个时代,当时,在罗马帝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郁表现出衰落的现象。塔西佗虽然不能理解到这种衰落现象的社会背景,但他却受到这种现象的强烈刺激。在他的作品里,对于罗马帝国时期国力的衰微、官吏的贪污暴虐、军事的失利、军队纪律的松弛、学术空气的不自由、演说术的低落、统治阶级生活的腐化堕落、被压迫民族的痛苦等等都作了详尽的报导。我们不敢说塔西佗在他的著作中完圣没有报导失实的地方,但是,他的写作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他从来不打算掩饰罗马帝国在各方面的矛盾和黑暗,而是勇敢地去揭露它们。因此,他的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奴隶制帝国在走向崩溃的初期中的种种症状,而使我们在研究这一个时期的历史时有了宝贵的事实材料。 塔西佗在罗马的法庭上是一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演说家,而他在古罗马的文坛上更是一员健将。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他自己的感情,即使在描写与自己完全无关的事物时,也渗入有他的感情在内。他的说服力很强,但这并不是理智上的说服力,而是感情上的说服力。他从来不用说教的方式劝人们相信他的叙述,而是用他自己真挚的、强烈的爱惜来引起读者们的同情和信任。他的描写生动、幽默。他对于人物性格的分析比较深刻,对于政治生活的理解比较透辟,出语警策,发人深思。我们常说,欧洲近代文艺受古典文艺的影响很大,那么,在塔西佗身上是可以找得到这种传统精神的线索的。我们在读他的作品时,很容易有这样的感觉:他仿佛尽量想表现他是站在他所描写的对象之外的,但他却总是和他所描写的对象溶合在一起。这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地方。 塔西佗也可以说是一位不很幸运的作者。他的作品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很高的声誉;在中世纪,他简直被遗忘了。直到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文学大师薄伽丘(Boccaccio)得到了一部分塔西佗的残稿而予以推崇以后,塔西佗的名字才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到了今天,当我们屈指数一数罗马最有名的史学家或文学家时,是绝对忘不了塔西佗的。 塔西佗的著作流传至今者共有五部,现在按照他写作时间的先后列举如下: 1.“阿古利可拉传”(Agricola) 2.“日耳曼尼亚志”(De Germania) 3.“演说家对话录”(Dialogus de Oratoribus) 4.“罗马史”(Historiae) 5.“罗马帝国编年史”(Annales) 其中之“阿古利可拉传”和“日耳曼尼亚志”将留在后面再谈,现在先把他的其他三部作品作一点简单的介绍。 “演说家对话录”大约是塔西佗在公元一○二年左右写成的。这是他早期的一部作品,也是他唯一模仿西塞罗文体的一部作品——后来他便改变了这种文风,因此,“演说家对话录”和他其他的作品在笔调上是不相似的。这部书谈论的是罗马演说术衰落的原因。他通过书中人物——诗人马特尔努斯(Curiatias Maternus)、辩护师阿朴尔(Marcus Aper)、史学家塞孔都斯(Julius Secundus)和贵族梅萨拉(Vipstanus Messalla)——的谈话来讨论演说术的重要性、当时演说术和前代演说术的差异、怎样教育青年人学演说术和修辞学等问题,而最主要的是研讨当时演说术远不如前代之盛的原因。按照作者的看法,罗马帝国时期演说术衰落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生活的改变。因为在共和国时期,生活丰富多采,政治上有激烈的竟逐,所以演说争辩之风才能盛行。到了帝国时期以后,天下定于一尊,生活安静、平板,演说之术自然也就无用武之地了。 “罗马史”约在公元一○五至一○九年之间问世。小普林尼曾参加这部作品的写作,他不仅替塔西佗搜集一些资料,而且还对该书个别部分作过修订。这部书所叙述的时代,包括了加尔巴至多米先诸朝,上起公元六九年,下迄九六年。全书共十二卷,但现在只剩下残本,即原书最前四卷及第五卷之一部分。所以我们所见到的史料只到魏斯巴兴朝早年为止。 “罗马帝国编年史”的写作时间较“罗马史”为晚,但大约在“罗马史”还没有写完的时候,即已动手写“罗马帝国编年史”了。这部书是在公元一一六年左右完成的。它所包括的内容是从提庇留即位到尼罗之死的一段历史。据说他写这部书是有志于继承李维的巨著的。现在这部书也已经残缺不全了。我们所有的是第一至第四卷和第五、第六两卷的残篇(所叙述的均系提庇留朝之事)以及第十一至第十五卷和第十六卷的残篇,(所叙述的为克劳迭和尼罗朝之事)。 “阿吉利可拉传”大约是在公元九八年左右问世的。这是塔西佗替他的岳父阿古利可拉所写的一部传记。阿古利可拉是完成并巩固罗马在不列颠的统治的人物,他的一生事迹和不列颠的关系至为密切,所以塔西佗这部传记中有绝大部份篇幅是用来叙述不列颠的情形的。这不仅是一本传记,也是我们研究古代不列颠的一部文献,虽然其中的记载并不很完备和完全可靠,但究竟是有价值的。 “阿古利可拉传”全书共分四十六节,大约可以分成五个部分。最前面三节算是短短的序言,塔西佗在这里发抒了他对当时罗马政治和社会风气的一些愤激之辞。第四至第九节是叙述阿古利可拉的家世、少年生活和他在出任不列颠总督以前的一段仕宦生涯——其中包括他两度在不列颠军队中服役的经历。第十至第十七节是对不列颠的地理状况和居民所作的一般描述以及对罗马人经营不列颠的简史所作的报导。第十八至第三十八节是用来纪载阿古利可拉在任不列颠总督时的政绩和军功的,这一部份占全书的一半左右,也就是全书的重点。第三十九节到最后是叙述阿古利可拉回到罗马以后怎样用容忍、谦退的态度来避免多米先的嫉害、他的死亡以及塔西佗对他所作的诛辞。 关于塔西佗写“阿古利可拉传”的动机,存在着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塔西佗这部传记是他在阿古利可拉安葬的时候所作的演说辞。按照古代罗马的风俗,在举行葬礼时经常是有人发表演说的。但根据“阿古利可拉传”写成的时间看来,距离阿古利可拉逝世的时间太久,所以这种说法的可能性不大。第二种说法认为塔西佗写这本书是替他的岳父作辩护的。因为在多米先暴君之朝,许多正直的人都遭到残害,而阿古利可拉终于默然寿终正寝,当时人可能对他不无微辞,认为他是一个较圆滑、软弱的人物。所以塔西佗写这本传记来袒护他,在传记中再三强调阿古利可拉和多米先之间的不和协。第三种说法则认为塔西佗写这部传记是在写大部头的史书以前的“试笔”。第二种说法和第三种说法是可以共存的。至于我个人的看法,我觉得与其去费力追究塔西佗写作的动机,倒不如多花些时间去玩味他的作品。 “阿古利可拉传”虽然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作为一种史科来看,这部书并不是很成功的。塔西佗对于地理和军事常识颇为贫乏。他关于不列颠的地理位置描写得不很正确,关于气候和物产的纪载有些滑稽可笑,而他所引证的地名大多无从查考。他所记叙的战役也有一些失实。但是,这部传记很好地反映了罗马人对于不列颠人的残暴统治和罗马官场中的一些黑暗面貌,它能使我们对奴隶制帝国的精神得到较深刻的体会。这种价值是并不在史料价值之下的。 从文学上来看,“阿古利可拉传”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有些外国学者认为这部作品不是一部好的传记文学,因为作者没有把全书的精神集中在主角身上。我们觉得这种看法未免有些迂腐和不公允。因为人们是从作品本身的内容来看它的价值,而不是从固定的体裁观念来衡量一部作品。塔西佗在这部传记里突出地描写了阿古利可拉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他对这位主角的性格和作风的刻画也很生动。作者的目的是在于颂扬阿古利可拉,他的这一个目的也得到了绝大的成功。 第一至第三节、第三十至第三十二节以及第四十六节是写得最精彩动人的。我们尤其喜欢第三十至第三十二节中不列颠酋长卡尔加可士的誓师辞,这段演说也许是塔西佗社撰出来的,但它却真正说出了不列颠人心里的话,它激昂慷慨、痛快淋漓,使人读到这里不能不深深感动。 “日耳曼尼亚志”大约也是在公元九八年写成的,这是“阿古利可拉傅”的一个姊妹篇。这篇作品详细地报导了罗马时代日耳曼尼亚以及住在日耳曼尼亚的各个部落的情况。它可能是最早一部全面纪载古代日耳曼人的文献,因为朱利乌斯·凯撒的“高卢战记”只是零星地谈到了一些日耳曼人的情况而已。 “日耳曼尼亚诺”也分为四十六节。我们大约可以把它分为两部分:自第一节至第二十七节是概括性的描述:自第二十八节至最后是分别记叙各个不同的部落的情况。 “日耳曼尼亚诺”在文学上的价值是比不上“阿古利可拉傅”的,至少我认为是如此。这部作品中的叙述比较平易,没有许多令人激动的地方,这可能是受到题材的限制。但是,读起来还是感到很优雅、清新、幽默,有力量。 这一著作的史学价值却是很高的。虽然塔西佗对于日耳曼尼亚的地理状况、阶于日耳曼人的生活状况也不免有些不甚了然的地方,但大体上是报导得很正确的。我们在研究日耳曼人的历史、研究德国古代史的时候,决不可能不首先提到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其中关于日耳曼人各个部落的分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整个日耳曼人的经济生活、政治组织和社会生活等的材料都是极可珍贵的。外国的史学家们在研究、整理、考订、注释这部作品方面花费了许多时间,也得出了不少的成绩。尽管后代的学者们发现了若干塔西佗所不曾知道的事情和纠正了塔西佗的若干错误,但是,塔西佗的原著始终是这些工作的主要版本。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曾引证了“日耳曼尼亚诺”的材料,而他在另一篇经典著作“论古代日耳曼人的历史”(中译文见“史学译丛”一九五五年第二期)①中更详细地引述了塔西佗的纪载,这都是我们在研究“日耳曼尼亚志”的时候应该阅读的。 ① 又见恩格斯:《论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19卷,第478页。——编者 无论是有关不列颠人的“阿古利可拉传”也好,无论是有关日耳曼人的“日耳曼尼亚志”也好,塔西佗常常脱离了罗马人的立场来描写那些和罗马人敌对的异族的。因此,这两部作品不仅都叙述了那些社会发展较落后的部落与奴隶制社会发展到高度的罗马之间的关系,而且也都表现出塔西佗本人对于落后与先进的文化,新生与腐朽的力量的看法。 有人认为塔西佗反对社会向前发展,这是不正确的。塔西佗在这两部作品中都很明显地指出了不列颠人和日耳曼人在物质文明和社会组织上远远赶不上罗马人的地方(虽然他对那些落后的现象带有嘲笑的口吻,然而指出这些现象总是对的)。塔西佗并没有同情于那些落后的东西。不过,塔西佗却同时也指出了那些部落中的生气勃勃的力量,指出了他们富于斗争的精神,指出了他们的自由、纯洁、朴实;他把这些拿来和罗马社会的堕落、腐化、淫荡、不自由、虚伪等等作了鲜明的对比。他讽刺、指责罗马人的地方远较他讽刺、指责敌人的地方为多。一方面,他承认罗马人的发展比不列颠人和日耳曼人进步;另一方面,他揭露出罗马奴隶制文明的缺点和丑恶:这并没有矛盾之处。 塔西佗不是一个狭隘的沙文主义者,他站在比较公正的立场来对待罗马同其他民族的关系。他尖锐地攻讦罗马统治者对于那些部落所施的残暴行为,也揭露出罗马统治者的挑拨离间和笼络软化敌人的卑鄙手段。他同情受侵略、受迫害的人民,他指出不列颠人和日耳曼人不能团结一致是他们遭受奴役的主要原因。他甚至替他们策划反对罗马残暴统治者的方案,替他们发泄被奴役的人民心中的愤怒和悲痛。这正是塔西佗伟大和可爱的地方。 译者 一九五七年秋
  • 罗马人的故事8

    作者:盐野七生

    罗马人的故事8:危机与克服》讲述了尼禄死后的故事,再也没有神君的血统可以继承庞大的罗马帝国。在纷乱的公元69年,军人掌握政权的动向,由军团推举三人先后称帝,日耳曼和犹太民族也趁机争取独立。内战的动荡和皇位的不确定,使罗马公民陷入疲乏,他们的热情不再,冷眼看待这即将崩解的世界。公元69-98年,这是一段塔西佗笔下充满苦恼与哀怨的时代。罗马帝国面临许多冲突-帝位的争夺、同袍兵刃相向、边民伺机而动,在这一连串的考验之下,罗马能否浴火重生?或是陷入混乱的分裂,告别昔日光辉?要想克服类似“制度疲劳”的这种危机,依靠健全的常识回到原点重新出发才是最好的办法,罗马又一次迎来了符合时代要求的领导者。
  • 羅馬人的故事I

    作者:鹽野七生

  • 希腊罗马名人传(全三册)

    作者:[古希腊] 普鲁塔克

    席代岳,1939年生,祖籍湖南省东安县,10岁随父母去台湾。陸军官校52年班炮科,軍中历练各种指挥职与幕僚职,曾在三军大学任教,1999年以陸军中将退役,之后从事文字工作,译作有《凯撒战记》(麦田出版社,200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简体字版)、《鏖斗的年代:1941-1975的美越关系》(麦田出版社,2002)、《战争的罪行》(麦田出版社,2002)及《罗马帝国衰亡史》六卷全译本(联经出版公司,2006;吉林出版集团,2008,简体字版)等。
  • 凯撒们的星空下

    作者:薄海昆

    《凯撒们的星空下:如果你生在罗马帝国》是本有趣的罗马史图文书,作者用诙谐幽默的笔触为你讲解罗马史,他会让你重生于罗马。如果重新“投胎”,让你生在极盛时代的罗马帝国,你是会住在罗马天天宴饮、沐浴、看戏、嫖妓、看角斗、看马戏,舒舒服服做个寄生虫,还是会跟着你的凯撒们戍守边境,跟黑森林里层出不穷的蛮族战士斗勇、斗狠、斗智、斗力? 没错,《凯撒们的星空下:如果你生在罗马帝国》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穿越书。在这本《凯撒们的星空下:如果你生在罗马帝国》里,你会“硬”生生地穿越到古罗马帝国。这里没有虚构的小说人物,主人公就是“你”。你将面对的,是一个跟现在同样广大的人类社会,在这里你还是先要解决“户口”这个大问题;接着要过语言关;如果你想跟他们混熟,还得有个信仰;接下来还可能会应征入伍……你碰到的一切都将是“硬”生生的时代背景和冷冰冰的周遭现实。
  • 罗马盛衰原因论

    作者:孟德斯鸠

    《罗马盛衰原因论》著者孟德斯鸠(1689-1755年)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罗马盛衰原因论》是他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这本中他第一次概略地阐述了自己的社会理论,按照孟德斯鸠的历史编纂学的观点,古罗马的兴起和衰亡是由它的政治制度的优劣和居民风俗的善恶决定的,孟德斯鸠和所有的资产阶段启蒙思想家一样,他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但是他的社会思想对于当时封建、反君主专制的斗争是有积极作用的。 书后附有孟德斯鸠的另一重要论文:《论趣味》。
  • 卢比孔河

    作者:(英)汤姆·霍兰

    公元前49年,高卢总督恺撒率大军渡过意大利北部的卢比孔河,向罗马进发。这是一场豪赌,恺撒押上的不只是个人的身家性命,还捎带着共和国的命运。究竟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态势,促使恺撒作出这一决定?包括恺撒在内的“前三头同盟”是怎么一回事?在那个时代,为什么军方豪强能够左右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元老院的权力和作用如何体现?在共和国的晚期,罗马已经控制了意大利之外的广大地区,变地中海为内湖的前景已日渐清晰,这一事实对共和国有何影响?渡过卢比孔河后,还发生了哪些事?   一卷在手,激荡的古罗马共和国晚期百年风云尽收眼底。   卢比孔河是罗马共和国时代山南高卢与意大利的界河。公元前49年,恺撒冲破不得越出所驻行省的法律,渡河宣告与罗马执政庞培决战。《卢比孔河》描画了罗马共和国鼎盛时期的生动画面。   这是恺撒大帝的世纪,这个征服欲强烈的赌徒渡过了卢比孔河,成就了伟业;这是西塞罗的世纪,他对自由的雄辩让他成为演家的化身;这是斯巴达克斯的世纪,他敢于对抗强权;当然,这也是绝代佳人克里奥佩特拉的世纪。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世纪,罗马从一个地区发展为超级大国,曾经为自己叛逆传统而自豪的罗马精英们,甘愿放弃过去的责任和个人自由,向皇帝俯首称臣。政治阴谋、张扬个性、戏剧性突变,全都汇聚在这一个世纪的血河中。   但是,由于这个时期留下来的资料并不多,要用生动的语言真实再现这段历史,并非易事。作者汤姆·霍兰不得不依靠西塞罗留下来的回忆录、书信、演说片断。事实上,霍兰正是通过西塞罗这个“配角”的视角,写活了那些罗马强人:苏拉、庞培,恺撒等等……
  • 罗马人的故事(精编体验本)

    作者:盐野七生

    《罗马人的故事》系列图书,是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历时15年完成的15册巨著。《罗马人的故事精编体验本》,汇集15册精华,全面梳理罗马历史上重大事件、还原罗马历史上鲜活的人物,将帝国千年荣光浓缩到一本特别体验本里。书中,盐野七生首度公开写作背后的故事,亲自带你漫步于帝国的行省,遍访罗马皇帝们热爱的城市。让我们一起和盐野七生同走罗马路,与古代罗马人面对面,穿梭于罗马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感受罗马帝国昔日的温度。 看点: 厚厚十五册《罗马人的故事》是否会让你望而却步?面对古罗马遗迹,你是否有那么一刻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从何看起?《罗马人的故事精编体验本》是15册《罗马人的故事》精华本,这本书能帮你读懂千年罗马史,也是极为实用的罗马旅行指南。 在书中,你可以和盐野七生同走罗马路,寻访《罗马人的故事》现存的遗迹,在罗马历史与现实中穿梭,任时光凝固,在历史的温度中实现对当下的启发。别具匠心的小专题,辅以对盐野七生创作专访,近距离感受《罗马人的故事》,重温读书的美好时光,对罗马人的特质有一个全新理解。 全彩精美图片,四色印刷,仿佛亲临罗马十大美术馆博物馆,在各种世界名画和雕塑建筑中巡礼,站在美术馆的某个房间之中与皇帝的雕像面对面,你一定会对罗马有最真切的体验。 从古罗马看企业管理——俞敏洪、王石,北京、上海两地开讲,分享《罗马人的故事》读书心得,引爆全场。经济学家梁小民、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费安玲、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晏绍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建君多位专家学者全方位多角度解读15册《罗马人的故事》。
  • 罗马十二帝王传

    作者:[古罗马] 苏维托尼乌斯

    本书记载了有关罗马帝国最初的12个元首的生平事迹。其中包括朱里乌斯传、奥古斯都传、提比略传、卡里古拉传、克劳狄传、尼禄传、伽尔巴传、奥托传、提图斯传和图密善传等。本书提供了有关罗马帝国丰富的史料,并包括帝王们的日常政治活动、私人生活、奇闻轶事等。
  •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一卷)

    作者:爱德华·吉本

    那是在罗马,1764年10月15日,我坐在卡庇多神殿山的废墟上沉思,忽然传来神殿里赤脚僧的晚祷声,我的心中首度浮现出写作这座城市衰亡的想法。 ——吉本 《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纵横一千三百年,洋洋洒洒六大册,在吉本的心里,他想做的一个从理性、批判的角度去建构历史系统的人,“运用修辞的力量,只为了把历史事件间的关系环节讲清楚”。 全书涵盖三大重点:一是罗马帝国的政经军事文化与社会生活,帝国的扩张与防卫、内部元老院和皇帝的权力拔河;二是蛮族入侵与其间之重大战争;三是基督教的发展,政教之争,回教兴起和十字军东征等。 本书最重要主题之一:文治武功盛且又疆域广袤的罗马帝国究竟因何由盛而衰亡?从吉本的眼中看来,至少有以下诸因: 罗马帝国拥有纪律严明的庞大军团,但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军人干政,军人不仅介入帝位继承,造成动乱,“几乎每个朝代的替换,都起于篡夺者之叛逆与谋害”。 经济和人口也是衰亡的主要原因。战争和瘟疫使得人力不足,蛮族于是大量迁入。罗马帝国既无法同化日耳曼等蛮族,当这些蛮族构成罗马帝国官兵,进而成为皇帝时,帝国已名存实亡。 经济衰退来自于水土流失和奴隶制度致使农业破产,奢侈的生活方式造成贵重金属流向东方,货币贬值。资本因重税而公有,生产力下降,无法负担帝国生活时,罗马也就随之崩溃。 《罗马帝国衰亡史》出版后传诵两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学光采与史学成就同样为后人称颂。
  • 罗马帝国衰亡史(全6册)

    作者:(英)吉本(Gibbon,E.)

    英国十八世纪史家爱德华•吉本,于游历罗马城废墟时发思古幽情,遂穷毕生之力,勾勒罗马帝国衰亡的历史。其著作上起罗马帝国早期两安东尼朝的黄金时期,直迄东罗马帝国毁于异族之手,举凡此1000多年的变幻风云,无不尽收笔下,精彩生动,充满洞见,堪称如椽巨笔。六卷本《罗马帝国衰亡史》自著竣至今已经200余年,吉本时代的典雅文风和宏阔精神为现代的拘谨和功利所横绝,西方史学界再无能望其项背的著作问世,使这部煌然巨著终成声遏行云的绝响,如同莎士比亚戏剧一样再难复制,后人引为一叹之余,备加珍惜和推崇。而今,举观西学经典,虽繁如沙粒,能与《罗马帝国衰亡史》比肩而立的,寥然无几。西方人每言及昔日荣光,必称罗马;每言及罗马,必称此书。可想见其在西方的地位。 《罗马帝国衰亡史》是最早进入中国学界视野的西方经典著作之一,然则因为其篇幅庞大,迻译困难,大陆一直没有全译本问世,只有商务印书馆出过两卷节译本,仅相当于全书三分之一。二十年来,大陆学界译事繁荣,乃至惠及西学二三流的著作,而如《罗马帝国衰亡史》这样超一流的巨著,竟付之阙如,通行仅为节译本,大陆学者和藏书家一直引为遗珠之憾。今吉林出版集团推出的全译本,译文为台湾翻译家席代岳先生所作,席代岳先生国文西文兼长,以迻译《罗马帝国衰亡史》为平生大愿,并费十数年之功力,终遂此愿。席代岳译笔优雅朴素,颇有古风,足以传神吉本之风骨。同时本书业经大陆学者进行了严谨校勘,臻于完善。合海峡两岸之力,一代伟大史著的中译本终成完璧,大陆学者和藏书家终于等来迟到二十年的喜讯。 没有《罗马帝国衰亡史》,西方史学界将光华黯淡;没有《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完整中译本,中国大陆翻译界将引憾含羞;而作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藏书中没有一套完整版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书柜又怎能向他人展示和夸耀? 本书看点:1.本书是真正堪称经典的屈指可数的著作之一:如果开列出必须收藏阅读20部西学经典,必有《罗马帝国衰亡史》;如果开列出必须收藏阅读的10部中外史学名著,也必有《罗马帝国衰亡史》。2.本书文字高妙,语言优美,可读性强。是罕见的可以作为文学作品阅读的学术经典。3.本书是中国大陆通行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诸汉译本的唯一全译本。4.本书揭示了历史盛衰兴替之规律,可做齐身、持家、治国之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