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作者:[美]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分类:文化

ISBN:9787522500720

出版时间:2021-8

出版社: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标签: 社会学  美国  思想史  政治学  文化  教育  宗教  后浪   

章节目录

序言
中文版序言
第一部分:前言
第一章 我们时代的反智主义
第二章 论智识的不受欢迎
第二部分:心灵的宗教
第三章 福音精神
第四章 福音主义与奋兴派
第六章 对现代性的反抗
第三部分:民主的政治
第六章 绅士的没落
第七章 改革者的命运
第八章 专家的崛起
第四部分:实用性文化
第九章 商业与智识
第十章 白手起家与励志技术
第十一章 反智论调的主题变奏
第五部分:民主国家的教育
第十二章 学校与教师
第十三章 走向生活适应教育
第十四章 儿童与世界
第六部分:结论
第十五章 知识分子:疏离与顺从
致谢

内容简介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反智主题必读书目

◎作者再传弟子、美国史专家王希教授长篇作序,许纪霖、周濂、王绍光联袂推荐

◎译文准确, 还原作者犀利冷静的风格

★编辑推荐

反智不仅是美国的偏见,更是全世界的隐疾。

历经半个世纪、剖析美国反智心态根源与演变的里程碑式作品。带你领略一代史家的思想视野、深厚积淀和犀利文风。

★内容简介

“反智”不仅仅是理智一时受到蒙蔽的现象,而是更多反映出长久以来不同群体出于各自利益诉求,对知识分子和智识呈现出的复杂心态。

在本书中,霍夫施塔特按照不同领域对美国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反智”态度及其演变作了系统性梳理,依次讨论了福音派宗教运动、“专家”时代之前绅士阶层在美国政治领域的衰落、美国商人始终贯彻的实用主义理想,以及教育方面的变革。

他的观察细致,研究扎实,叙述生动,重温此书,我们会看到隐藏在“民主”“平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美国价值观和美国政治实践之下的另外一种我们不太熟悉的美国历史和文化。

本书获1964年普利策非虚构类写作奖。

★媒体推荐

这是美国史学史上一部传世的杰作……是想了解今天美国的人所必须阅读的一本书。

——余英时

[霍夫施塔特]对每个主题的研究都会产生一种开拓性的效果:或者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或者将既有研究向前推进一大步,或者为未来的研究设定议程和方向。他的写作拥有自己的风格:潇洒不失优雅,生动不失严谨,犀利之中含有诙谐,“文史不分家”在他的著作中得到了最完美的演绎。读他的史学著作,读者能同时感受到充满哲学意味的启示、社会科学分析方法的力度和文学的典雅。

——王希,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教授

不疏离,不顺从,在自己的身上克服时代,同时成为时代中的人,这是霍夫斯塔特在《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中给自己和所有知识分子提出的任务。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美国与欧洲不同,缺乏贵族的传统,有悠久的反智主义传统。各种左翼或右翼的民粹主义,背后都有反智主义的思想源头。本书从宗教、政治、文化和教育多个领域,深入叙述和分析了美国日常生活中的反智主义,敏锐地发现:反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观念形态的主义,恰恰是那些具有智性的人物发明的。这就像虚无主义本身就是一种信念一样,反智主义也是一种以智性包装的意识形态。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

霍夫施塔特先生讲述的这个迷人故事,并非蛋头和愚人之间的粗糙争斗。它是一幅丰富、复杂且富于变化的图景,展现了一个在被追求实用结果的理想支配的社会里,知识分子生活的样貌。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踏上霍夫施塔特开启的宏大之旅将会是一次令人炫目的体验……正如他所说,反智主义深深植根于一开始的国家文化……如果你准备将美国生活看作是傲慢而开明的少数人和粗野的大多数之间的斗争,那么就读一读《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吧,它应该能矫正你的偏见。

——尼古拉斯•莱曼,资深媒体人、美国政治与社会科学院院士

下载说明

1、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是作者[美]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后浪的评论
    后浪诚意译版!!!这次我们找到了作者的再传弟子王希教授作三万字长篇导读,合作专业译者,以及编辑老师悉心的校对,最大程度还原理查德•霍夫施塔特教授冷静犀利的文风,希望可以给到大家近乎英文原版的流畅阅读体验~
  • 江海一蓑翁的评论
    跟译林出版社的版本相比,后浪这个版本有三个方面的自身特色——一是邀请了作者的再传弟子、知名美国史研究学者王希老师为本书撰写了三万字的长文导读,王希老师跟作者的师承关系和在美国史研究方面的深厚积淀,让这篇导读完整而准确地概括了全书的核心意蕴,非常值得参考。二是可能是为了更好地还原美国当时社会生活里的反智主义风貌,译文相对口语化,尤其是在很多直接引语的翻译上,大量使用了俚语和俗语,让读者对于当年美国的时代风貌,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三是在内容编排上,体现出较强的读者导向意识。很多重点内容和关键词都做了加粗处理,同时对于中国语境下难以理解的生僻词汇,均配有相关译注进行解释。整体而言,跟译林社的版本可谓各有千秋,可以一并对照细读。
  • 宝木笑的评论
    霍夫施塔特无愧“大预言家”的荣誉称号,早在1963年该书出版之时,他便预测反智主义妖风最烈之时,美利坚苍茫大地上必然出现攫取最高权力的奇葩。果然,半个多世纪后,那位头型清奇的大炮虽然没有赢得连任,但其言行举止之粗暴鲁莽,治理国家之漏铜百出,眼光视角之怪异支棱足以令美利坚开国诸贤掩面而泣:原来,一切竟是错付了啊。霍夫施塔特也无愧于“美利坚掘墓人”的荣誉称号,在其并不算长的一生中,霍师傅基本上已完成了对米国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上半叶所有重大变革的系统性批判,从宗教、政治、商业文化和教育四个维度对米国生活进行了降维打击。这本反智主义若再加上《偏见的本质》和《乌合之众》的加持,基本上能确保你成为一个隐藏极深的刺客伍六七——看得越透,藏得就越深。
  • 兰陵青衫的评论
    从豆瓣评分这种比较直观的角度,上译可能第一个被排出。 就性价比而言译林版应该是剩下三家中价格最便宜的,译林的“人文与社会译丛”也是得到了不少b站读书up主的推荐,我试读了一下翻译流畅译注详细。 理想国译丛直接采纳繁体中文版翻译,繁中翻译毕竟是有口碑在先,而且豆瓣上不少人都热衷于买港台版的书。 后浪版定价略便宜于理想国,内容上多了一篇据说是作者嫡传弟子王希的三万字导读。试读了一下翻译流畅 三版的封面,译林和理想国都是该系列的朴素封面,而后浪的封面设计的还不错
  • 浮白穴的评论
    我是本书的编辑,为方便读者比较,需要说明一下,编校的过程参考了译林版本和台版(八旗文化),个人来说,译林版的注释非常扎实和用心,补充了很多背景信息,缺点在于有些地方不够准确;台版明显流畅很多,体验非常好,但漏译的情况也明显,有些自由放飞(不知道理想国版是否有完善)。我们的这版译者则比较还原霍氏的遣词造句风格。另外特别要提到,本书的序言作者是王希老师,他和霍夫施塔特不仅有着求学经历上的渊源(王希老师的博士论文老师埃里克·方纳Eric Foner正是霍夫施塔特的关门弟子,也是其最优秀的学生),而且对霍氏的个人思想历程转变和困境有着十分细腻的把握。借助这一精心写作的序言,读者将对《反智》的意义有更深入的了解。公版书竞争激烈确实无奈,但若能推动大家对反智问题和美国历史的了解,也是好事一件吧。
  • 虾米的评论
    作者对他所反对的东西表示理解之同情,这不是圣母,而正是智识的体现:因为美国的反智之广泛存在,在于它们与“善业”相连,这“善业”即美国的建国基础:民主和实用。作者所要做的,便是将“反智与它赖以生存的仁慈冲动分离开来,从而使后者不受影响。”所要讨论的,是四大领域:福音时代的基要主义试图拯救家庭和谐与信仰完整而向智识开战,却走向了政治不宽容和种族偏见;杰克逊时代包括“岗位轮换”在内的改革旨在防止绅士垄断阶层的出现,却走向了“分赃”和腐败;商业实用主义的目的是让大多数老百姓快快致富,却导致了对超越实用性智识的鄙视;高中义务教育结合民主原则要求教育者为学生量身打造其所感兴趣的课程,结果却是劣币驱逐良币,天赋高的学生成为问题儿童。作者总结得好,美国的反智传统源于人们对他们所信仰的世界行将崩溃的恐惧。
  • 韧勉的评论
    后浪这一译本将书中重点人名、地名和核心概念加粗字体强调,并加注英文原称,方便读者把握美国反智主义的命脉。并邀请了作者霍夫施塔特的再传弟子美国史研究权威王希,让他基于美国现在的社会环境和20世纪美国政治理论的研究价值撰写导读文章。王希指出本书最大启示是为我们呈现了美国历史中的一个无解悖论——一个立志追求和维系自由、民主与平等的体制同时,也是持续不断制造一种“反智主义”的生活方式。对于霍夫施塔特那一代知识分子来说,这种悖论对美国文明始终是一种威胁,一旦大多数人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反智主义”的生活方式,由其产生的情绪与心态就可能被政治野心家所利用,霍夫施塔特从冷战保守主义的喧嚣与麦卡锡主义制造的政治恐怖中发现——思想自由往往被民主社会所扼杀,而非由其推广。
  • 陆钓雪成逍遥叹的评论
    Hofstadter,《生活大爆炸》中Leonard的姓。与智力不同的是,智识是头脑具有批判性、创造性和沉思性的一面。智力致力于把握、操控、重排与调整,智识则致力于检验、沉思、怀疑、理论化、批评与想象。智力会把握某一情境中的直接含义并对其进行评价。智识则对评价进行评价,将情境的意义视作一个整体。智力可以作为一种动物特性受到赞扬;而智识则是人类尊严独一无二的体现。作为一种人类特性既受到赞美又饱受攻击。我们在如此定义智力与智识的的差别后,就更加容易理解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说一个公认具有敏锐智力的人相对来说没那么有智识;同样地,为什么我们会在明显具有智识的头脑中发现智力的显著差别。知识分子在某种意义是为理念而生——也就是说,他对于知性生活有一种非常接近宗教信仰的热枕。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 飞翔猫的评论
    亮点总结:导读是精华;大量使用直译,比较准确(个人偏好直译);注释详实,还原写作语境。与译林社的版本各有千秋吧。
  • 徒然鸟的评论
    各大出版社在这本书上卷起来了(T_T)
  • 苦茶的评论
    这本书的导言写得很有趣,紧跟时事,将特朗普主义与美国社会的反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凸显出这部书的价值与意义。其实从全书描述的对象,我们其实不难想到另外一个更加熟悉的词——民粹主义。在俄国民粹主义与沙俄革命的关系,我们都不难理解,而美国也是同样存在社会上的民粹主义,但是霍夫施塔德笔下的反智主义则不限于民粹主义,因为他将还把美国特有的重商主义和实用主义纳入到反智主义的阵营,所以考察美国反对高等教育和知识精英的思想史作品就有了更独特的品质。当然,众所周知美国六十年爆发的文化gm,反而促成了这部书的名著化。如果我们从二十世纪中期的民主化浪潮来看,作者所描述的反智主义其实就是民主化浪潮下,整个社会不断兴起的民权和民粹主义,再结合传统基督教、商人实用主义,很多问题其实是共通的,毕竟我们身边也不乏案例。
  • 字母大大的评论
    这个版本是三个版本里最好的。写的也不错。思想历久弥新,总是那么令人感觉鼓舞和受到启发。反智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态度,而非一种哲学主张。太多的人,是拿此做幌子以追求一些个人目的罢了。 真正反智的人反而走了脑子,这才是最大的讽刺。
  • 默扉的评论
    回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知识分子又是处于一种怎样的境况之中呢?作为反智主题的必读书目,《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可以让我们对此一探究竟。它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将来自于美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大量事实直接暴露出来,非常系统、精辟地探讨了有关反智主义的概念、表征、根源、社会后果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他随着历史脉搏的起伏变化而不断观察着,通过对现实与历史的“聚合”,让我们更加客观、全面、深刻地理解究竟什么是反智主义。
  • 过期少女爱摸鱼的评论
    比知识分子的鸦片好读很多
  • LooOVE的评论
    挺震撼的!原来是这样的美国!颠覆着我的认知!
  • 江湖骗子的评论
    1963年的书放在今天依旧还这么应景,想起来汉弗莱的那句台词“Knowledge only means complicity and guilt, ignorance has a certain dignity”
  • 曾经巫山难为云的评论
    终于啃完了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近50年前完成的文化研究巨著《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时难以消化。作者自称本书“大体上是个人之书”,展开论题的方式,有选择之意,但随兴而发,故零散断续,在所难免。对自己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由于对概念性的理论理解较弱,对涉及的历史、人物及领域也相对了解不多,难免对书的内容把握趋于肤浅。但是,查德·霍夫施塔特的描述与揭示,却可以引发关联思考,让人不由自主拿当今所处社会的各种现状去比照、去归位、去背书、去站队、去对号入座。作者对各个历史阶段社会形态、社会现象的评析、论断拿到今天仍可借鉴,比照之下毫无违和感。由此也会对当今的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知、理解与思索,可以更加明确地找准自身的定位,并在生活中坚定自身的态度和价值观,让自身更加理智,保持一份清醒。
  • 小红帽的大红袍的评论
    宗教,实用主义,知识分子的自怨自艾,nerd in school
  • 童亨书斋的评论
    看了之后重新定义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还有在前言的导读对阅读整本书,起了很大的作用。
  • 白小树的评论
    私以为,后浪这版的翻译更符合中国人的语言表达习惯,所以,虽然是社科类的书,读起来也不会太吃力。好的翻译真的太重要了,在单位看这本书其他版本的时候,想到了被上海译文版夜色温柔支配的恐惧。遂放弃看电子书的想法,跑来看后浪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