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瘟疫年纪事

瘟疫年纪事

作者:[英] 丹尼尔·笛福

分类:小说

ISBN:9787532791408

出版时间:2023-1-3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笛福出版于1722年的《瘟疫年纪事》,以栩栩如生的笔触描绘伦敦大瘟疫的惨象,为我们讲述了这段黑暗恐怖的历史。这是一部内容翔实的见闻录,是历史的还原,是深入现场的报道,让1665年瘟疫猖獗的伦敦城得以在时空中复活。当时伦敦的九十七个教区、城市和市郊管辖地、泰晤士河两岸地区、股票交易所和土地拍卖市场、白厅和伦敦塔、格林威治和索斯沃克、那些城门和栅栏,还有数不清的大街小巷和教堂墓地,以全景的方式展示在这本书中。此外,它提供了伤亡数字表,并讨论各种不同记载、轶事的可信度。有评论家认为,书中的记录“只有很小一部分是虚构的”,华生•尼克尔森则在1919年撰文指出这本书可以被视为“真正的历史”。与此同时,这本书更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小说,是一件“机巧的艺术品”。

这是一个生活本身的故事,是整个人生的故事。要早做准备,我们应该对死亡的来临早做准备,否则随时随地会被它击中倒地死去。

——J. M. 库切

下载说明

1、瘟疫年纪事是作者[英] 丹尼尔·笛福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老大室长胖胖的评论
    读了三分之一 被深奥的翻译弄得像在做阅读理解,用上在高中英语课上的语法知识把句子颠来倒去才稍微可以通顺一些。放弃了 不适合
  • Gloria的评论
    似是听一位从死亡谷里走出来的人,口述一场漫长的黑色瘟疫,在1665年的伦敦。极其杂乱反复无常,非传统文学的句式的难读,反倒是增添了事件真实感,毕竟”活死人“的告诫很难让人轻怠。P.S.太喜欢此版封面设计了。
  • Mason的评论
    咬着牙把这个著作读完了。 我个人感觉,原著用口述的方式,描述了一场大瘟疫,在很多方面,与其半年后的情形几乎一致。 比如疫病的起源,传播人们的态度恐慌,焦躁,主管的政策,方法,管理的办法,应对的措施,医疗技术上的对策,贸易,食品,物价等等。 这是一本写的,非常非常好的书。 但是这个译作者自以为是的所谓保留原文的格式和标点符号,在反复的,大量的能够发现读不通的,明显的错误的情况下,我认为译作是非常差的。结果还有一个议后文,我看了一下,还是一个英文的教授自己写的。差,真差。
  • 雅鸦湖居士的评论
    笛福出版于1722年的一本暗黑奇书,算是“瘟疫文学”的鼻祖吧。写1665年瘟疫猖獗的伦敦城的恐怖惨象,融合了历史与小说的体裁。中译本推出十年之际做了个新版,布面精装,收录三十多幅意大利超现实主义画家Domenico Gnoli的插图(其中八幅是彩色的,其他黑白图则穿插在行文间)。书后附有译者许志强老师的长篇后记《笛福的瘟疫伦敦》。
  • Creative的评论
    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人性善恶没有不同。之所以在今天表现得西方世界较为文明,只不过他们富裕得早且长期得到基督教信仰的熏陶。
  • ᴰᴼᴿᴼᵀᴴУ的评论
    这部小说足以以假乱真为纪实,仿佛就是一位亲历者的讲述,因为年代久远而语无伦次。然而1665年伦敦大瘟疫时笛福才5岁,显然不是受主庇护留在伦敦的记事者。叙述的口吻也像是游荡在城市上空的幽灵,不会受瘟疫侵扰。笛福的叙事风格无疑为后来的“瘟疫文学”开辟先河,真实和虚构、现实和魔幻,讲好一个疫病故事,成为黑暗之夜的引路人。在《瘟疫年纪事》中可以追溯到现代抗疫措施的渊源,不管疫前还是疫后读它,都有启发,历览前贤国与家、得与失,会不会心如明镜也心如明灯?
  • 轩端荻的评论
    考古笛福
  • 阿克利小孩的评论
    不太像小说 就像一位前人评论过的一样 刚翻了20页 就完全信服了 看完才了解到当年鼠疫发生时候笛福才5岁 但是他通过各种走访和搜罗得到了翔实的资料 并且靠自己独特的写作手法把这个死亡警告书一般的故事营造了出来 据说加尔克斯百年孤独也从笛福以及他的故事中汲取了不少养分
  • A.G.M.的评论
    历史和现在能完美重叠就说明这么多年来人类在此类问题的处理毫无长进
  • Jim的评论
    这不是纪实文学,而是小说,素材来自真实发生的事情。
  • 引愁玉女的评论
    第一页开始就不知道在说啥。“那些日子里我们还没有印刷的报纸这类东西,用来传播事情的流言和报道;并通过人类的发明得以增进,像我后来活着看到的那样习以为常。”这句子我看了几遍都没看懂,翻译得太烂了,弃书,以后有机会读原文。
  • 斯黛拉的评论
    看了大家的评论,原来不是笛福的问题,是翻译的问题。还是看原版吧。
  • coral的评论
    这本书看了很久吧,中间放下过,又捡起…书中有太多的“废话”,例如:就像我之前说过的、也就是说,这种特别特别多…而且有些长句子的翻译就像是直接译出来… 书是纪事形式的小说,和我们现实生活里的疫情很像,人们的做法,心态…
  • Litchionni的评论
    翻译好烂…
  • lI的评论
    太难看了想放弃了。书包装封面啥的这么好,里面没个目录甚至,翻译太哈人了我都怀疑我是个英国人在看中文小说
  • 庆庆的评论
    这本书读了很久。混乱的叙事,恰如疫情居家期间听闻的没头没尾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