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

作者:胡阿祥,孔祥军,徐成 著

分类:历史

ISBN:9787309104295

出版时间:2014-12-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标签: 魏晋南北朝  行政区划  历史地理 

章节目录

绪言
第一编 三国两晋南朝疆域变迁与政区制度概述
第一章 三国两晋南朝之疆域变迁
第二章 三国两晋南朝之政区制度
第二编 三国两晋南朝都督区
本编凡例
第一章 三国都督区
第二章 西晋都督区
第三章 东晋都督区
第四章 南朝宋、齐都督区
第五章 南朝梁、陈都督区
第三编 三国诸州郡县沿革
本编凡例
第一章 曹魏诸州郡县沿革
第二章 蜀汉诸州郡县沿革

内容简介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九五”、“十五”、“十二五”规划重点图书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周振鹤 主编 本书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在总论外,分为十三卷,依次是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代卷、五代十国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及中华民国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三国两晋南朝卷提要 本卷旨在通过对传世文献与文物考古资料的精细考证、系统分析,并充分吸取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三国两晋南朝之疆域变迁与政区制度进行全面讨论,对三国两晋南朝之政区建置,包括政区沿革、领属关系、治所变迁、境域盈缩以及置废并析诸般情形,作尽可能详尽的复原。 本卷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学术回顾、文献资料、基本思路、核心理论、关键原则等问题,置于“绪言”中加以说明;“结语”则从宏观的视角,统合政区制度与政区建置二者,归纳现象、指陈规律、思考利弊得失,并就相关的政治地理问题,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以为“魏晋南北朝政治地理研究”开题。 本卷的主体撰述,分为十编。 第一编概述三国两晋南朝之疆域变迁与政区制度。疆域与政区为政治地理的一体两面,政区与区划又为地方行政的一体两面。本编先就三国、两晋、南朝各别政权的疆域变迁作出梳理与分析,再就这些政权的政区制度,分为一般制度如府州郡县乡里制度,特殊制度如尉部、遥领、虚封、侨置、双头以及宁蛮府、左郡左县、俚郡僚郡,加以说明与考证;所梳理与分析的疆域变迁,所说明与考证的政区制度,既为接续的九编张目,也以接续的九编之具体考述为基础。 第二编辑考三国两晋南朝都督区。都督区从临时设置到相对稳定,从单一的大军区设置到分层分级设置,逐步形成基于州、郡、县而又凌驾其上的另一套行政区划系列。本编即从实证的角度,全面展现了这一多头并进的历史进程。 第三编、第四编分别考述三国、西晋诸州郡县沿革,第五编至第九编分别考述东晋与南朝宋、齐、梁、陈之实州郡县沿革;又与各编之考述文字对应,分别选择断代年份,排出其时行政区划,并配以对应的政区地图,展现各别政权相对稳定的政区状况。对于相应时段内其他独立的地方政权或政治势力,如汉末公孙氏、梁陈间之后梁与王琳的政区沿革考证,则附于相关政权之后。 第十编略依《晋书•地理志》所列州郡顺序,以考表的形式,通过原州郡县与侨州郡县的对照、州郡县侨置经过的叙述、附注与备考的说明,集中处理东晋南朝尤为复杂繁琐的侨州郡县,既力求呈现其沿革之全貌,亦与东晋、宋、齐、梁、陈实州郡县各编中的相关内容彼此呼应。 本卷之“附录”,除了梁、陈两朝难以绘制外,制作了三国、西晋州郡沿革表与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实州郡沿革表。由此沿革表,可以全面直观地从时间维度考察相关各朝政区变迁的诸多细节。 本卷可与《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两晋南朝部分相互参照,也可供高等院校历史、地理专业师生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下载说明

1、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是作者胡阿祥,孔祥军,徐成 著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借问笑何事的评论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2010年出齐_读书_凤凰网 网页链接 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唐五代卷、辽金卷、清代卷,2012年依旧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