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

作者:杨照

分类:历史

ISBN:9787508698885

出版时间:2019-3-15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标签: 历史  中国历史 

章节目录

总序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
第一讲 西汉、东汉大不同
01 历史的功用只是以史为鉴吗? - 002
02 带着同理心研究历史- 005
03 西汉的主流观念- 008
04 王莽为什么热衷于改官名? - 011
05 “天人感应”与扭曲的政治运作- 014
06 王莽莫名其妙的统治- 018
07 王莽政权后期的骚乱- 021
08 众叛亲离的王莽- 024
09 刘秀的崛起与隐忍- 027
10 王莽死后的权力斗争- 030
11 旧秩序与新生命- 032
----------
第二讲 外戚、宦官和士族的博弈
01 从周到汉的天命观念- 038
02 谶纬之学与西汉、东汉交替- 040
03 定都洛阳与西北局势大变- 044
04 东汉皇后的背景非常深- 048
05 西汉、东汉政治的根本差异- 051
06 世家大姓的兴起是东汉一大特色- 054
07 不懂外戚,就没法懂得东汉政治史- 056
08 皇权衰弱与外戚、宦官轮流掌权- 060
09 士族的兴起与清议挑战既有格局- 064
10 外戚、宦官和外朝士族的三方争斗- 067
11 权倾朝野的跋扈将军梁冀- 070
12 皇后不只是皇后,皇太后也不只是皇太后- 073
13 宦官诛杀梁冀,士族和宦官对立- 076
----------
第三讲 汉帝国的运作和社会风气
01 “历史以渐不以骤”- 080
02 历史事物的延续和断裂- 084
03 汉朝二十爵制对帝国秩序的帮助- 087
04 二十爵制的运转- 090
05 二十爵制的运转(续)- 094
06 代田法和牛耕的发明- 096
07 农业技术发展的社会效应- 099
08 两汉的城市发展- 102
09 豪左都成了豪右- 105
10 东汉宗族组织的变化- 107
11 东汉厚葬风气与六朝门第雏形- 110
----------
第四讲 汉朝的食衣住行
01 从汉字看稻米种植的扩大- 116
02 汉朝人主食麦,一天两餐- 118
03 汉朝人吃的其他食物- 121
04 外来食材和烹饪方式- 124
05 蔬菜、肉食和饮品- 126
06 食物制作和食物保存- 130
07 汉朝人的衣着- 133
08 衣着颜色和各式各样的鞋子- 136
09 汉朝人的居住- 139
10 汉朝建筑的创新与堂间建筑风格- 142
11 汉朝人的出行- 146
12 汉朝的食衣住行总结- 149
----------
第五讲 民间宗教与汉末乱局
01 汉朝主流的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世界观- 154
02 主流世界观如何形成- 156
03 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塑造人们的观念- 158
04 天人感应的实际用途和专职巫者- 162
05 东汉后期的党锢之祸- 165
06 皇太后才是理解东汉政治的关键- 168
07 皇帝卖官,生意越做越大- 171
08 地方大族趁乱崛起- 174
09 清流品评搅局政坛- 177
10 地方乱局与道教的兴起- 180
11 太平道的黄巾起事- 183
12 五斗米道与帝国分裂- 186
----------
第六讲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大不同
01 前四史的崇高地位- 192
02 班固《汉书》与断代史传统- 195
03 比较《史记》与《汉书》,古已有之- 197
04 《汉书》的“志”是一项独特贡献- 201
05 《后汉书》的风格特色- 204
06 《三国志》如何进入四史- 207
07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 210
08 汉朝以后的人物品评风气- 213
09 毛宗岗品评三国- 217
10 三国观念是历史一步步架构出来的- 220
11 三国叙事中,蜀汉如何成为正统- 223
----------
第七讲 豪族世家与部曲佃客
01 汉末战争的土地问题根源- 228
02 土地问题带来社会流动问题- 231
03 给出的权力再也收不回- 236
04 洛阳的动乱和瓦解- 241
05 流民问题和掠夺问题接踵而至- 243
06 “挟天子以令诸侯”经不起推敲- 247
07 曹操的真正优势是屯田制- 251
08 三分天下与土地生产秩序- 254
09 西北地区无暇顾及- 258
----------
第八讲 天马行空的王充和魏晋清谈
01 我不喜欢王充,但是王充很重要- 262
02 充满矛盾的思想家王充- 265
03 矜才负气的乡曲之士- 269
04 王充论儒学- 273
05 王充对儒家的批评- 275
06 王充的反驳有时候比他反驳的观点还混乱- 281
07 《论衡》与时代思想风气的转移- 285
08 叛逆而个性的游谈- 289
09 《论衡》提供了魏晋游谈所需的奇谈怪论- 292
10 玄学诞生的思想基础- 295
----------
第九讲 魏晋新文化的形成
01 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观念- 300
02 从清议到九品中正制- 302
03 门第是六朝历史的真正重心- 305
04 魏晋南北朝不同于秦汉的地方- 308
05 门第控制庄园,且不断强化- 311
06 从皇帝到平民,意义都已经改变- 314
07 身份决定一切- 318
08 贵族身份的区分与五石散- 322
09 清谈风气对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 326
10 “竹林七贤”与魏晋艺术的开创性- 329
11 佛教的特殊地位- 332
----------
第十讲 外来势力的迫近
01 中国经历的系列冲击- 336
02 从印度佛教到中亚佛教- 338
03 了解佛教才能了解亚洲历史- 341
04 原始佛教的起源- 344
05 悉达多的困惑- 348
06 悉达多求道- 351
07 原始佛教的教义- 354
08 十二因缘- 359
09 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 363
10 中国大乘佛教的思想渊源- 367

内容简介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系列共4辑13册,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

第5册《危机与考验》紧紧围绕东汉帝国的独特运作方式展开论述,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从秦汉到隋唐之间的过渡有着有趣的历史演进模式,你会看到:

东汉和西汉虽然都是“汉”,但东汉政权的基础是皇帝和世家大族共治;

外戚、宦官和士族三方势力在朝廷上反复拼杀,最终瓦解了汉帝国;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可以在东汉找到源头,那就是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曹操的崛起可不是因为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因实行屯田而来的强势权力;

王充是一位很特别的思想家,无意中成了汉代儒学向魏晋玄学转变的关键人物……

----------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2018—2019年推出——

第一辑:起源与定型:从共主到君主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1: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2:文明的基因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3:从列国到帝国

新石器时代星罗棋布的文化在黄河中下游汇聚,形成了夏、商、周三个强大的氏族部落,他们同时并存,互相竞争,相继做中原的共主。夏建立了国家政权的起源形态,商用文字和青铜器展现治理的实力,周用成熟的制度将这一切定型,并借着春秋战国诸国的彼此竞争和拓展,以及秦的整合,中国延伸到更广的地方,帝制从此定型。

----------

第二辑:生长与进取:帝国治理下的和平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4:帝国的昂扬精神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危机与考验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6:大分裂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7:新帝国的试验

匈奴与两汉、突厥与隋唐,还有中间作为过渡的鲜卑帝国,各自实践了不同的帝国形态,中国开始了帝国模式的新尝试。匈奴是北方游牧帝国的原初形态;突厥则是其生长形态。西汉是爆发式的,由内而外将中国的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展开来;东汉是内敛型的,皇帝和贵族通过分享权力维持帝国守成的局面。而隋唐是融合型的,将北方游牧和南方农耕成功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典型的大一统中国。

----------

第三辑:成熟与巅峰:从大陆到海洋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8:新时代的开端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9:分裂与互动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0:世界性帝国

生长中的中国向外进取,成熟期的中国向下扎根。辽、金、西夏、宋各自继承了前代的遗产,在彼此的博弈中向内寻求原发动力,中国的官僚体系、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在此达到成熟状态,中国的形态不仅成为后世的样板和楷模,更通过蒙古这个世界性大帝国向全世界发散。

----------

第四辑:危机与变革:帝制的黄昏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1:光明与黑暗并存的时代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2:帝国的千年变局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13:希望与绝望交杂的时代

世界的格局已经变化,亚欧大陆为中心的古代文明被世界一体化和工业革命的浪潮侵袭。在中国,游牧与农耕的对抗变成中国与世界的对抗,海岸线取代长城成了中国历史的主轴。渐渐被卷入世界体系的中国,经历痛苦和挣扎,也迎来希望和重生。

------------------------

【编辑推荐】

中国这个独特的生命体是如何诞生、成长、进取、挑战、变革的,汇集近百年历史学、考古学的丰硕成果,运用搁置在学术象牙塔的新知识、新方法,提供中国通史的全新读法,讲透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

特色之一:把中国看作一个生命体

中国是一个生命体,有它的起源和定型,也有它的生长和成熟,还要经历巅峰和逆转。假设我们忘掉了关于中国历史的一切,假设我们是一个在火星上观察中国的局外人,我们好奇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中国,中国历史为什么是这样的历史——这就是这套书打算讲解的核心内容。

----------

特色之二:挖掘中国历史的深层逻辑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历史演进的深层脉络,关心历史运作的背后逻辑,而不是讲述某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是烦琐地考证一个新的历史知识,更不是突出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宫廷内斗的血雨腥风。中国到底是怎么从满天星斗一般的诸多新石器部落,演化成大一统的帝国,而游牧与农耕的帝国在历史上又是如何彼此冲击,塑造出今天的中国,这是这套书关注的重点。

----------

特色之三:文学读蒋勋,历史看杨照

这套中国历史,杨照先生已经在台北完整讲过两次,分别用了5年时间,影响了两代学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时间整理成文字,到处都是干货满满的新知识、新见解。这套讲解,不那么学术,却到处都是精深的学术成果;这套讲解,不追求戏说,却充满了畅快而愉悦的轻松氛围。

----------

特色之四:中国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这套中国历史,关注王朝更替、杀伐决断、远交近攻这些“大历史”,也关心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关心古人的生活作息和衣食住行,关心不同阶层之人的所思所想,关心不同时代人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这些“小历史”让我们看见,中国的深刻底蕴,中国历史的深层内涵,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丰富。

----------

特色之五:新材料、新观点、新写法,全新的中国通史

这套书是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是今天的历史学家用今天的新视角写给今天中国人的中国历史。我们现在读的中国历史,太多都是50年前的老书,而100年以来全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成果却被人们束之高阁,我们一点都不知道。这套书提供的就是新材料、新成果、新写法,讲透中国历史的运作逻辑。

1、使用新材料,让我们比司马迁更懂先秦,比司马光更懂唐宋。

因为我们看到了连那个时代的人都没看到过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献、居延汉简,还有马王堆的帛书。

2、广泛吸收新成果,我们发现原来学术的东西还可以这么好玩!

从一百年前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开启的新史学革命,到今天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欧美汉学界的新成果。

3、采用新写法,思维清奇、平易近人,从零开始,重新认识。

从头讲述,从零开始,重新认识,思想的厚重感、讲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浅,历史的现场感、破案的畅快感,应有尽有。

------------------------

【名人推荐】

杨照先生是我敬佩的历史学者,其知识之渊博,对新的考古、研究发现之敏感,在一般历史学家之上。

——许纪霖(著名历史学者)

中国历史有不同的写法。杨照先生这套中国历史重点不在历史叙事,而在于寻找中国史文化上的根源。这就说明了,世界上的古老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了三千多年的根源。这种写法在阅读中会给我们更多更新的思考,受益无穷。

——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杨照穿越学术圈内外,故行文生动而颇具深意。

——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下载说明

1、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05是作者杨照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苏比的评论
    每天等电梯的碎片阅读,居然读完了,非常适合这样细碎的内容
  • 见识城邦的评论
    第5册《危机与考验》紧紧围绕东汉帝国的独特运作方式展开论述,帮助我们理解中国从秦汉到隋唐之间的过渡有着有趣的历史演进模式,你会看到: 东汉和西汉虽然都是“汉”,但东汉政权的基础是皇帝和世家大族共治; 外戚、宦官和士族三方势力在朝廷上反复拼杀,最终瓦解了汉帝国; 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可以在东汉找到源头,那就是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曹操的崛起可不是因为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因实行屯田而来的强势权力; 王充是一位很特别的思想家,无意中成了汉代儒学向魏晋玄学转变的关键人物……
  • 福贵儿的评论
    关于汉朝人的衣食住行部分以及引用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提到的晋人因服用五石散后皮肤发热才宽衣不鞋的部分,相当有意思。
  • Weixi的评论
    【201951】相对松散的一本,时间跨度为王莽新政至晋初年,写法上更偏思想史,而不是政治史或社会史。分别用一章的篇幅讲汉朝的衣食住行、吐槽王充及《论衡》、比较《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及佛教影响的逐渐加强,能看出杨照的一些审美和价值取向。与多人合写的通史相比,这一套书倒真正是“一家之言”。
  • 阿道克的评论
    我觉得挺有特点的一套书,长微博体,一篇讲一个问题,几百上千字。史实基本准确,史观相对客观,很适合作为中国历史入门的第一套书
  • Sigma von Zeta的评论
    参照当下…
  • 史历黑的评论
    开头“间离”为“简化”王莽做了铺垫,只是前菜,观点其实并不新鲜。谈三国视角很好,但结合经济地理的结论有些轻佻。除此之外全是优点:讲东汉移民迁移的连锁反应非常清楚,是真正的举重若轻。宦官势力家族化的关键节点准如点穴,劲道十足。西嶋定生的引述令人耳目一新,且不是像易老师那样撑起整个论述骨架,而是在体系中恰切地找到匹配的位置。代田法和牛耕的引入,汉朝衣食住行的现场还原,都兑现了杨照不落窠臼的初衷。吐槽王充酣畅淋漓,《论衡》发迹史、太学枢纽作用与清谈关系,实乃大洞见!佛教的原义和传播流脉也非常清楚。太难得的一本书了。
  • 坐苍井观天空的评论
    杨照这一套,我要吹爆。通俗易懂,门槛低,智慧大。
  • 风撼斜阳的评论
    1、相比《史记》,断代史作者的个人性减弱,不再是「一家之言」。2、东汉皇权下降,外戚和宦官轮流干政,汉末世家大族兴起,此后几百年,中央从来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统一;3、门第与庄园经济,阻隔了人的流动性;4、《论衡》在清谈兴起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 的评论
    颠覆了以往东汉西汉一体化的认知。
  • 梅凯的评论
    东汉与西汉到底有何不同?可以说除了都是刘氏当皇帝以外,就没有任何相同了。关中开始没落,政治和经济中心往东迁移;世家大族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成了东汉建立的基础,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乱局雏形此时已经可以找到源头;东汉没有能力打败匈奴,全靠和亲以及匈奴自身分裂进而与南匈奴结盟对抗北匈奴。东汉不管是中朝还是外朝,都基本由外戚把控,当皇帝忍受不了外戚的干政时,就引入了宦官与外戚对抗,然后外戚再拉拢士大夫群体与宦官对抗,直到东汉灭亡,这个循环还没有结束,一直延续到魏晋。这样就形成了连续不断的外戚、宦官、士族三者之间的三国杀局面。汉朝的土豪分为两种,一种叫“毫左”,是有钱的大商人,一种叫“毫右”,是有钱的大地主,其中毫右比毫左更土豪,到了东汉这两者的区别就没有了,东汉从来不觉得土地兼并是问题,才有黄巾起义
  • monkeyli的评论
    72。
  • 向山的评论
    结构略散
  • 一株守候草的评论
    思维框架很好,但语言太啰嗦,高度略微差一些,作为科普书的确不错
  • 超级旅生的评论
    同样是讲中国历史,杨先生的视角和落笔完全不同于历史书,而是仿佛站在你的对面,戴着眼镜、挽起袖子,用浓浓的台湾普通话腔,跟你聊天。聊到兴起,还一跃而起,一边讲一边比划,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看得过瘾、爽、偶尔也恨不得拍案称奇
  • 夕颜的评论
    东汉的部分,关于王充讲的很有意思,门阀的演变与帝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士族、外戚、宦官的斗争讲的很清晰明白。最后佛教的发源和传入,应该再多讲些。
  • 羂騕褭的评论
    皇权衰落,世家兴起;清谈玄学,释加道儒。
  • 倾听你的声音的评论
    东汉的历史要晦涩一些的,那段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被三国志占用太多的记忆空间了。
  • 癫癫的评论
    王莽究竟是窜汉还是救汉,在我看来都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恰恰因为他的出现,让汉得以延续。常说历史没有如果,但是他的出现真的是奇特。本书还重点写了东汉末年地方势力大涨的缘由,还对魏晋一朝的清流之风做了梳理,更是对外来宗教佛教做了一定的解释,它的出现对此后的中国历史会怎样,还真的有些期待看后文。
  • hc的评论
    对王充的《论衡》印象也就停留在教科书里,看完书里的这一部分,想回头去翻翻这本书。西汉和东汉之间的过渡,文化与制度的传承与分裂,王权败落世家兴起,背后并不只是一个时间节点,而是各方面的综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