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追寻历史

追寻历史

作者:[美] 白修德

分类:历史

ISBN:9787508678221

出版时间:2017-1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标签: 历史  回忆录 

章节目录

序 讲故事的人 i
第一部分 波士顿:1915—1938
第一章 回忆练习 3
第二部分 亚洲:1938—1945
观察者 65
第二章 中国:战争与反抗 74
第三章 驻亚记者:事件与名人 118
第四章 史迪威:在垂死的坐骑之上 154
第五章 延安:革命之源 213
第六章 制胜的政治:亚洲 253
第三部分 欧洲:1948—1953
转型中的记者 293
第七章 马歇尔计划:新世界的春天 314
第八章 政治赢家:欧洲 365
第四部分 美国:1954—1963
回家的人 427
第九章 50 年代:暴风雨前夕 450
外界人士 510
第十章 约翰•肯尼迪:打开大门 532
第十一章 卡米洛王朝 575
尾声 对外拓展 611
致谢 624

内容简介

中国的抗日战争、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和政治博弈、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总统竞选和肯尼迪家族的悲剧——美国传奇记者白修德的回忆录不仅记录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还将20世纪重要时段、事件、人物,以及自己身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如实书写。作为普利策奖获奖作家、美国驻华传奇记者、费正清入室弟子,白修德对世界政治形势和历史趋势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白修德积累并保存的一手资料更为20世纪世界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本。

大半个20世纪、大半个世界,白修德的经历和文字,泛着独特而有魅力的光彩。个体与历史,在他作为一个记者的追寻和探索中,合而为一,遂成传奇。

1、普利策奖获奖作家、美国记者、汉学家费正清入门弟子白修德的个人回忆录《追寻历史》的完整译本。

白修得以诚挚的态度、激扬的文字、丰富的事实、深入的剖析,描述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2、传奇驻华记者,用新闻连接东西方两大国度,用报道记录中国抗战史诗。白修德对中国的友情,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1939年白修德辗转来到中国。在中国期间,白修德接触到了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军高层的几乎所有人物,并因其左派立场而颇受共产党欢迎,在延安被誉为“抗日之友”。他访问延安后写成《中国的惊雷》出版,对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战期间国统区的河南大饥荒惨剧中,正是因为白修德的奔走呼吁,才使河南灾民得到国民政府的关注和国际友人的救援。在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中,由国际影星亚德里安•布劳迪塑造的白修德形象,感人至深,即据于此。

3、白修德在作为记者的职业生涯里,见证并记录了20世纪中国、美国、欧洲各国重要时段、事件、人物,以及自己身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

他对当时世界的政治形势和历史趋势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积累并保存的一手资料为20世纪世界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文本。

4、洞悉政治势态、追寻历史真相,个体与历史的交融、互动,波澜壮阔,汇集成书。

亲历“二战”美国受降仪式;反共高潮中见证马歇尔计划的扶持下欧洲的经济复兴和政治博弈;五十年代中期回到美国后跟踪报道四次总统选举,写出《美国总统的诞生》(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其中1960年跟踪记录约翰•肯尼迪参选直至获胜的报道使他获得了1962年普利策奖。白修德称自己为一个“讲故事的人”,他和他所讲的故事,都是20世纪波澜壮阔历史长卷中精彩而动人的篇章。

5、《追寻历史》是美国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重要参考书。

从波士顿街头的卖报儿童,到哈佛大学的青年学子,再到世界知名的新闻记者,白修德一生的艰辛和坚守、阅历和成就,他敏锐的新闻视角,深沉的历史感、正义感,和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对于今天立志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们依然具有鼓舞和启发意义。

下载说明

1、追寻历史是作者[美] 白修德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叙拉古的陈大海的评论
    白修德真是个坦诚的老头,写假新闻,写宣传稿,第一次性事,毫不美化自己。书中写中国的部分精彩极了,皖南事变,陈纳德的妓院,河南大饥荒,史迪威与蒋介石之争。其他部分就感觉很平淡,甚至冗余了。
  • 斑点紫罗兰的评论
    一个作者的亲身经历,从表面的认识,到深入的了解,有着独特的观点。他报道了战争中的中国,战后的欧洲,回到了美国。大局、细节都一一写到,精彩,震撼。
  • 宇宙电鳗的评论
    人是思想的容器,伟大的人之所以被铭记是因为伟大的思想,而人的成长也是不同的经历、知识塑造成思想的过程。作者在长时间报道别人后,开始寻本朔源地解剖自己,从犹太移民的宗教生活背景、所受的历史教育、几份记者工作、辗转几大洲几个历史阶段的经历几个方面来剖析每个阶段身份(学生、记者、出版商、作者)。因为对二战后历史的兴趣找来这本书看,却意外地迷上二战名将。其中收获较大的是中国和美国部分,尤其是肯尼迪执政后的美国政治转变。联邦德国的重建显示的人性的善和思想的珍贵。
  • 粒粒橙的评论
    中国的部分极有意思。
  • wggmff的评论
    2018年最佳历史书
  • 辛维木Sophia的评论
    如果一个历史学家要穿越的话,穿成一个藤校文科毕业白人中产男记者,职业生涯从二战前一直持续到六七十年代,那就完美了……
  • 哪端世界微尘里的评论
    相信大叫“枪毙”就能解决问题的暴君有一长串,他可能是其中最后一个。#并不是#
  • 沉睡的青春的评论
    有历史学家的厚度与连续性,有新闻工作者的敏锐与洞见,最重要的是,有学者的良知与风骨。
  • 北纬一号的评论
    中国部分的章节精彩极了
  • 苦丁茶的评论
    坦荡的人,他身上有那种老派人士的天真、热情、执拗,有那么一点不合时宜,经历过那个时代最惊心动魄的事件,却还是觉得自己知之甚少,不愧记者的声名。
  • 我们在一九八四的评论
    美国部分更值得一读!
  • kevin的评论
    今年迄今为止读过最厚的一本书,六百余页,读完也觉得很厚重,记载了作者在上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记者从业生涯中的一段历史回忆,书中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42年河南大饥荒、国共谈判、皖南事变、解放战争,读到作者对河南饥荒的报道和记载,联想到了刘震云的《一九四二》以及冯小刚拍摄的同名电影,那确实是中华民族的沉痛灾难记忆,是天灾但也有人祸,农作物受灾欠收、地方政府官员隐瞒真相、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黄河花园口决堤等等一系列因素造成了巨大的严重后果。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能看到作者冷静的旁观者的视角,以及作者在重庆活动期间对这座山城的描述。欧洲部分讲述英法德等国的恩怨情仇,美国部分印象最深的就是肯尼迪遇刺的情景,仿佛将读者带入到刺杀现场,肯尼迪是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通过了公民权利法案。
  • 谭可曼的评论
    中国部分超级好看!能游走与国共两党之间,是作者作为旁观者比埃德加·斯诺更有价值的存在,细节异常有趣珍贵。最后两章写肯尼迪的选举与遇刺也毫不逊色。白修德是费正清的第一个学生,可能也是西方记者写中国中的第一个偶像级人物了吧。
  • 蛋挞荔芋火鸭扎的评论
    白修德写的历史,是随着个人心性而写的,兴尽而止,不同历史阶段配上自己不同的心情和不同的笔触。喔,花生米这个花名也是很有趣
  • 15Wed的评论
    最喜欢中国这一段。大概人都会对自己更能relate to的片段感兴趣。
  • 蛛儿的评论
    关于中国部分读起来很真实,国共的竞争,蒋史的水火,国民政府的谎言,腐败,倾轧,一切都是王朝衰败的惯常景象。个人比较关注国共和蒋史斗争,本书提供了一个美国人视角的观察,与芭芭拉的史迪威一书合,但与国内的研究都相距较大,国内的基本上注重于两人的观点和关系上,但本书偏向于阐述双方形成反差的背景上。也看过一本英国人写的远征军的书,读起来都是对英国军队战绩的歌颂,所以视角很重要。后半部分欧洲故事,先不看了。
  • 图拉浩的评论
    匪谍
  • laoji2211的评论
    一段私人的个人近代史,抗日战争、马歇尔计划、肯尼迪遇刺……。谈不上十分精彩,但却提供了一个十分特别的近代史视角,亲历者的回忆,很个人化的讲述,这种体验很难得。作为中国人,亚洲部分来得最为精彩,作者作为亲历者,带你回顾了那段动荡的历史,并给出了他的观点。其亚洲回忆部分的观点,和伯恩斯坦的作品《中国1945》观点基本一致。读了这书才知道,电影第一夫人中的记者原型原来是作者,之前对白修德的了解真的不多。
  • 钟爱我的评论
    中国的抗日战争、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兴和政治博弈、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总统竞选和肯尼迪家族的悲剧
  • Blue的评论
    抗战时期下西方记者视角下的战争历史,虽然只是一个局部缩影,但是也能从中感受到不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