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图像证史

图像证史

作者:[英] 彼得·伯克

分类:文化

ISBN:9787301295274

出版时间:2018-1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标签: 艺术史 

章节目录

前言和致谢 1
导论 图像的证词 1
第一章 照片和肖像 21
第二章 图像志与图像学 43
第三章 圣像与超自然的图像 64
第四章 掌权者和抗议者 84
第五章 透过图像看物质文化 115
第六章 社会景观 150
第七章 他者的套式 183
第八章 可视的叙事史 212
第九章 从见证人到历史学家 243
第十章 超越图像学? 265
第十一章 图像的文化史 281
参考书目 302
索 引 311
致 谢 332

内容简介

图像是历史的遗留,同事也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从图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影像,更能通过对这些影像的解读探索它们背后潜藏着的信息。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一幅画所说的话何止千言万语”。面对数量难以穷尽的图像。历史学家也就面对着惊人的宝藏,但宝藏下面,也隐藏着难以觉察的陷阱。彼得?伯克以其杰出新文化史家的广阔视野,对包括工艺品、画像、雕塑、电影、电视、平面广告等的多种视觉材料进行了分析,关注的重点并非这些图像本身,而是如何利用它解读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机遇与危险。

下载说明

1、图像证史是作者[英] 彼得·伯克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zxz的评论
    曾给剑桥大一学生讲过这门课。伯克绝对是最好的教授,而最好的教授才可以也应该给大一学生上课。大量的文献,浅白的语言,大量的例子,较新的视角,平实的论述。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可能达到这种水平。译得也好,非常顺畅,感觉像伯克本人在说话。
  • 没有人会找到我的评论
    绘画和摄影作品在表现历史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的同时,在某些特定方面也多少存在非真实性(或是理想,或是讽刺,或是具有道德象征)。由此联想到,不管是史学作品、文学作品还是绘画,在有一定史料价值的同时,也需要考证与批判,只是程度不同罢了。看起来无限接近于历史真实的史料(史学作品和某些风俗风景人物画乃至照片)不能拿来就用,相反,看起来充满虚构的作品(文学、绘画)有时也会传达出独一无二的历史真实。
  • 松雨轩的评论
    彼得伯克所说的图像,是除文字证据之外的包括图画、地图、雕塑、摄影、电影等视觉材料。此书一方面论证图像作为历史证据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指出图像证史可能存在的陷阱。通观本书,我们可以观察到作者其实重点围绕潘诺夫斯基的三层意义展开批判性的深化,即图像的自然意义、常规意义、本质意义。一定程度上说,画家和摄影家其实跟历史学家都在选择自己关心的问题和角度描绘历史。纵然图像背后充满陷阱,但作者指出,重点是我们可以通过图像了解制作图像者的观察方式、话语套式及不同图像展现出的心态和观察的变化,更进一步,通过细节揭示图像制作者本人日用而不知的信息。读完后不由得掩卷沉思:在这个越来越不读书的图像时代和狂欢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一种凝视,凝视那些图像制作者的目的和技巧,这样才会保证自己的心灵不会在众声喧哗中被裹挟而去。
  • 中端人口炮炮兵的评论
    为了充实论文内容看的,看完了之后有点小激动,因为知道学年论文(甚至是毕业论文)都不愁了。
  • 哭之笑之的评论
    【藏书阁打卡】 图像如同文本和口述证词一样,也是历史证据的一种重要形式。p11 不过太多人是“图盲”或者说“视觉文盲”了,不知道如何读图、如何以图像证史。图像证史要比使用文字史料更难解读,不能简单地去附会时代精神,而且应注意图像的欺骗性、偶然性、个别性,即史料必须经过考证。最后特别需要注意细节(“上帝啊,一切都在细节中。”),或者什么被排斥了(福柯)。 另外,换个角度也可以研究图像中的欺骗性,那更可能反映视角、心态、文化。 还可以注意观众的接受:观众带着自我意识去观察图像,构成了一种文化习俗。p285 总体感觉偏简单,多是提醒与建议,是解释中的老生常谈,不只是读图需要注意的,只是读图可能更需要多注意。而具体如何读图,如何找细节,还是要看各人的悟性与造化啊……没想到潘诺夫斯基都被批得那么狠。
  • 风挑一点灯的评论
    虽则引证涉猎广,论述浅入而未深出。图像解读的approach大类各种文学理论的移用。
  • whitefinger的评论
    重要:3.圣像与超自然图像;7.他者的套式;9.从见证人到历史学家;10.超越图像学;11.图像的文化史,及最后两页
  • 斯诺的评论
    扎实,简单
  • 脂麻醬的评论
    坚持传统历史学中最严格的考证与文本精读方法,把图像提供的证词放在一系列社会背景中去考察,关注图像自身的符号系统与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关注画像对传统档案史料的增添,引导我们进入传统史料中无法进入的层面。关注图像史料在解读非正式经济活动(自下而上的看历史)时发挥的主导作用。从图像中解读过去的社会格局、观念与思维方法(理想化or讽刺),但图像本身带有模糊性与多样性。系列图像证词比单个图像证词更为可信。很轻松好读的一本书,谈了很多必须要注意的方法,但个案的展现稍有些缺乏深度。
  • 春蠶縛的评论
    看这种书就很摸不着头脑,好在作者最后总结了四点: 1.图像不能让我们直接进入社会的世界,却可以让我们得知同时代的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历史学家不应忘记图像的制作者在表现这个世界时有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是将它理想化,另一种是对它进行讽刺。他们面临的问题是需要把典型者的表象与异常者的画像区别开来。 2.图像提供的证词需要放在“背景”中进行考察,更准确地说,需要放在一系列多元的背景(文化的、政治的、物质的等)下考察,包括在特定的地点和时间(比如说)…以及准备让图像发挥什么作用。 3.系列图像所提供的证词总会比单个图像提供的证词更为可信。 4.历史学家都需要解读字里行间的内容,注意到微小而有重大意义的细节。 最喜 第七章《他者套式》。
  • 摸鱼少女阿白的评论
    伯克在此书中,指出将图像作为历史证据加以研究的各种角度和方法中可能存在的陷阱和问题,强调图像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告诫研究者警惕过于主观的推论。比如作者对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批评之一,即认为其中存在着过多的猜测,缺少社会现实的分析。因此作者强调在图像证史过程中对于细节的观照,对于跨学科研究的参考,“避免用一种方法去简单地取代另一种方法,而是坚持传统历史研究中最严格的考证方法,并在考虑这一批评的基础上重构一种历史方法的规则。”
  • Become a lake的评论
    如何将图像作为历史证据:图像因其套式和创作者的立场,并非客观反映现实,当然也就不能直接用来解释某一事实。但这种缺陷本身可以向我们传递当时人们所持的态度、价值观和偏见的信息。另外,第二章关于图像学的反思值得注意:“意义”的多样性(对艺术家、赞助人、观众的意义)和图像的多样性(17世纪荷兰风俗画、超现实绘画是否也存在意义?)
  • 啤琳的评论
    万万没想到这书还会再版 瞬间抛弃第一版pdf打印本 何以用图像证史 避免掉进图像的真假窠臼 极其有用的方法论
  • 乔麦°的评论
    深入浅出,分章节讲述图像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大量例子的举出比单纯的理论著作要更容易理解,在经济史、社会史、心态史、物质文化史方面以专著论文的研究方法做简要介绍,让初学者对于图像入史做研究有了更具体的理解。就想作者在最后说的一样,因为图像研究的复杂性,这本书在很多方面都是含糊的介绍,图像证史的研究历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读完受益匪浅。
  • Sa1yu的评论
    可以读的导论,非常Burke的风格,趋势问题派系串起来,可惜图片还是稍微少了一点,有时候光看图片介绍没图有些茫然,指出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学生如何避雷
  • 李琛的评论
    浅显不卖弄,大家都去看看
  • 磨子桥王祖贤的评论
    通俗易懂。。。。图像如何证史。算是科普
  • 邝海炎的评论
    结构清晰,叙事晓畅,举重若轻,领袖像和儿童史部分比较出彩。但整体还是一股教案味,深度不够。
  • 纳尔得蒙的评论
    入门导论性书籍,勾画大框架
  • Lpure的评论
    “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电影院在放映电影的过程中,银幕上会定期闪现一秒钟的冰淇淋广告。观众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看到了这个画面,但冰淇淋的消费量却扶摇上升。” “我们看到的画像是一种被画出来的观念,是带有某种意识形态和视觉意义的社会景观。摄影时代也不能违背这一原则。” “上帝啊,一切都在细节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