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同光年间湘淮分野与晚清权力格局变迁(1862~1895)

同光年间湘淮分野与晚清权力格局变迁(1862~1895)

作者:邱涛

分类:文化

ISBN:9787520132893

出版时间:2018-10-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标签: 近代史 

章节目录

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 同光时期地方督抚群体的结构和人事嬗递/1
第一节 同光时期地方督抚群体的结构考析/1
第二节 同光时期地方督抚的特性对政局变化的影响/20
第二章 从“扶淮抑湘”到“湘淮互制”
——清廷对“湘淮分立”权力格局的调控路径/24
第一节 清廷实施“扶淮抑湘”策略的背景/24
第二节 清廷在湘军集团腹地和财赋之区重布权力格局/33
第三章 清廷操控下的“湘淮互制”——李鸿章、左宗棠控制力分析/52
第一节 李鸿章和淮系集团权势变迁/52
第二节 清廷确立和巩固“湘淮互制”的局面/100
第三节 清廷“湘淮互制”策略在中枢权力斗争中继续演化/130
第四章 清廷的天津教案对策与曾国藩之死/141
第一节 天津教案发生后中外的认识分歧和清政府初步的处置原则/142
第二节 清廷处置津案原则的游移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151
第三节 清廷为不开战端和权力斗争双重目的给曾国藩制造政治难题/154
第四节 慈禧利用清议力量同时打击奕訢、曾国藩/157
第五节 曾国藩的两难困境和陷阱式“解脱”/164
第五章 清廷重建经制军的努力——以晚清经制水师的重建为中心/170
第一节 变或不变:同治年间围绕重建经制水师的斗争/170
第二节 长江水师制度的经制特征/196
第六章 中法战争时期的清廷与湘淮派系权力控制/229
第一节 中法战争前夕派系对清廷越事决策的影响力/229
第二节 中法战争中的军队控制权问题/239
第七章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军队控制权——以陆路战场的若干史事为例/262
第一节 平壤战役中清军军储与叶志超的逃跑/263
第二节 从依克唐阿军看清军的武器装备与怯战问题/269
第三节 清军将领徐邦道的“近代军事才能”和底气问题/273
余 论/278
参考文献/282
附录一 1862~1900年各省区总督履历情况/307
附录二 1862~1900年各省巡抚履历情况/319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清同治、光绪两朝地方督抚群体结构和人事嬗递状况之梳理,着重分析了同光督抚的特性及其对晚清政局的影响。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和镇压捻军起义的过程中,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首的湘淮集团趁势崛起,而清廷通过“扶淮抑湘”到“湘淮互制”,确立了“湘淮分立”的调控路径。双方博弈的结果,最终导致湘淮集团由同治元年(1862)的全盛时期进入光绪二十六年(1900)全面衰落的态势,地方实力集团呈现出从湘淮集团向北洋集团转换(1862~1900)的政治格局。

下载说明

1、同光年间湘淮分野与晚清权力格局变迁(1862~1895)是作者邱涛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东土大唐的评论
    老佛爷当真是政治大师,通过人事权与财权,并利用湘军集团与淮军集团以及内部不同派系之间的相互制约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此之外,老佛爷还利用外交事件分化并打击政敌,利用天津教案搞臭了曾文正公,在中法战争时甲申易枢一举击溃恭王集团,迫使李鸿章彻底倒戈,从此以后唯老佛爷之命是从。当老佛爷驾崩后,没人能维持这种央地平衡,大清也就完了,正如大唐在文官、宦官与藩镇之间的平衡解体后走向灭亡一样。当然,这样的斗争虽然能维稳,但对一个转型中的国家并非好事,甲午输得一败涂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人能任事负责,到处都有掣肘。
  • 竹圃的评论
    刚刚读完,内容还是很丰富的。作者对于军事史研究颇有心得,读来长了不少姿势。存在的问题和上一部著作一样,还是条理过于清晰,而又结论先行,所以极少论证,像例证,不像归纳。个人观点,“内轻外重”仍然可以用于诠释庚子之前的权力格局,此轻、重之分并不是内与外的比重,而是内与内比,外与外比。
  • tradition的评论
    不错,从以淮压湘到湘(左系)淮互制,清廷始终保持主动权。慈禧先以李鸿章左宗棠压破曾国藩,再以左宗棠制李鸿章,联醇亲王清流派李鸿藻制恭亲王沈桂芬。在中法战争之机一举促垮政敌醇亲王。并大破再无价值之清流党。李中堂转投慈禧醇王怀抱,只能马首是瞻。厉害!最后一章表明清廷弹药严重缺乏,军制体系不足才是失败原因,所谓将帅逃跑怯战并非主因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
    按需。
  • 无心恋战的评论
    对历史资料的选择性阅读和对历史脉络的过度解读,以论证史,貌似信史,实为意淫。晚清政局内轻外重的总体格局是成立的,否则无法解释庚子年间东南互保现象的出现,但清室虽轻,仍能有效制约地方势力的挑战;地方虽重,但明清两朝的权力分配架构使地方挑战中央的可能绝无。证之明清两朝,帝制稳定时期,无一地方坐大挑战中央之先例。(阅读时间:2019年10月21日-22日;自评:6.9;推荐指数:★★★)
  • 隐藏的现实的评论
  • 的评论
    慈禧大Boss,拉一派打一派。全书主要针对的是“督抚专政”观点。在强大的中央政府面前,湘淮两系还是恭恭敬敬的,恭王醇王也是被慈禧玩弄于鼓掌间。
  • 流风的评论
    考证细密,多有创见,提出晚清中央政府仍然能有效控制地方督抚,有很大启发意义。
  • 太子太保啦啦的评论
    看着不像是专著,像是论文集。最核心的部分是二三章。中心思想在,但是总感觉是在例证,“内轻外重”“内外皆轻”依然有它的道理,只是观察角度不同而已。第七章甲午战争的部分,即使换了一个“控制权”的题目,依然可以看出同本书主题关联不大,像是在注水。
  • 宋典富强胡同外的评论
    邱老师项目结项报告,思路延续博论,意图提出动态地观察晚清权力格局变迁的观点。史观突破不大,细节之处见功力。第七章对叶志超和徐邦道形象的重新考证,恍惚有读天朝的崩溃的感觉。近代史上的人和事,不在于彼时彼地如何,而在于后世人希望它呈现什么模样。
  • Hood的评论
    比上一本好读了许多。对晚清朝廷在湘淮集团之间的制衡写的很好,曾国藩天津教案一篇尤是如此,但中央政治斗争和湘淮斗争的联系写的有所不足,易枢一段划分恭亲王醇亲王集团过于简单。
  • Jerry的评论
    也不是精装的书,为什么定价这么贵
  • 潑螺絲的评论
    略讀。
  • Ye-Tegin的评论
    三星半吧,收获不大。
  • 祚伯甲的评论
    清廷主导下形成的湘淮互制格局,尤其反映在地方督抚,自左氏西征至甲午,无不受其影响。跳不出传统的政争,又看不清现在的局势,那真是只能狂奔五百里了。有意思的是唐史两本书,危机与重构、未完成的中兴,好像比较合适概括本书主旨。不过大段材料直接揉进正文,看的有点累,统计表格也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