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学术江湖

学术江湖

作者:桑兵

分类:文化

ISBN:9787559800428

出版时间:2017-8-1

出版社: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近代史 

章节目录

绪论: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风/005
教会学校与西体中用
一 圣道与技艺/032
二 分途未必并重/038
三 西体双轨/044
四 分途与合流/050
“中国哲学”探源
一 “东洋哲学”与“支那哲学”/058
二 泰西哲学与中学/068
三 “中国哲学”的取向/076
文与言的分与合: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
一 废除汉字:近代汉语言文字改革的目标/088
二 我手写我口:白话文的过渡使命/096
三 文言白话 孰为正宗/104
四 龙种?跳蚤? /110
马裕藻与1934 年北大国文系教授解聘风波
一 元勋还是罪魁/118
二 解聘与辞职/124
三 师、生、校异趣/133
四 挽留背后的矛盾/145
五 消沉与发奋/154
金毓黻与南北学风的分合
一 北将入主南营/164
二 南北新旧/171
三 由分而合归本原/179
留欧前后傅斯年学术观念的变化及其牵连
一 留欧前后的转变/194
二 顿悟:环境与交友/210
三 敬而不畏之畏/222
四 心照不宣的礼让/232
陈寅恪的西学
一 学问难以贯通中西/245
二 中国的东方学首席/254
三 国人之中 西学较优/263
四 取珠还椟/269
五 申论/275
民国学人的宋代研究及其纠结
一 宋代为中国学术文化高峰/280
二 “ 宋学”渊源 /289
三 新宋学及其取径/301
四 南北宋的高下/313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史方法
一 取西洋哲学观念/322
二 了解之同情/329
三 宋贤治史之法/335
求其是与求其古:傅斯年《性命古训辨证》的方法启示
一 思想为语言所支配/341
二 求其是与求其古/349
三 方法为仪型 结论不成立/355
人名索引/365
征引文献/373

内容简介

1. 破除今人对民国学人、学术的不实“想象”,还晚清民国学术一个本来面貌——今人或是对民国学术无限憧憬留恋,或是认为当下的学术总体上已经超越民国时期学术发展的水准。本书所收十篇文章,以扎实的史料为基础,深入、全面地展示了民国学人及其学术的真实样貌,为我们理解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变迁提供了重要的读本。

2. 考究学人间的往来交游与人事联系,回归晚清民国的具体时空,重新解读张之洞、梁启超、王国维、傅斯年、顾颉刚、金毓黻等人的学术思想——运用记录学人言行的直接材料,参酌其他报刊、档案、回忆录等资料,大体还原这些学人的历史轨迹,在全面还原事实的基础上,力求探寻各说各话背后的隐情真意;民国学人身处千载不遇的大变局之中,世风与学风相互激荡下,张之洞、梁启超、王国维、马裕藻、金毓黻、陈寅恪、胡适、傅斯年等学人如何自处?

3. 重新梳理陈寅恪、傅斯年等学人的史学思想及其关联,回应思想史上的重要议题——“了解之同情”能否全面反映陈寅恪的史学思想?如何理解胡适提出的 “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以及陈寅恪所说 “中国文学当以文言为正宗”?傅斯年如何看待西学?这一观念是否发生了变化,变化的动因何在?傅斯年、陈寅恪对宋代和清代学术有何看法?傅斯年与陈寅恪二人关系究竟如何?傅斯年留学后学术观念的突变与陈寅恪有何关系?陈寅恪、傅斯年、冯友兰等人对新儒学产生的观点分歧是什么?……。

4. 探讨影响中国近代思想、学术变迁的重要议题,把握学术风气的流转和学界世态的炎凉——《教会学校与西体中用》从教会学校切入,探讨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后发展国家民族的普遍难题:中学、西学,何为体、何为用?全盘西化还是中西汇通融合?在西学与中学将近半个世纪的争夺中,教会学校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哲学”探源》梳理“中国哲学”概念的发生及入华过程,探讨跨文化传通与权力渗透的深层关系。《文与言的分与合:重估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在整个近代汉语言文字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重估白话文的成败得失……把握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重要关节,理清中国近代思想脉络及流风遗泽。

本书是桑兵教授多年来发表于各种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结集,共计十篇。这些曾在学界引起重大反响的文章,现统摄在“学人与学风”这一主题下,文章间有机结合,既有对学风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高明洞彻之把握,又有对学人的学术成就、治学方法的客观条理之辨析,同时寄寓作者本人的治学心得于其中,亦对当下的学人与学风有着借鉴和针砭意义。是史学专门领域研究的一部力作。

桑兵对晚清民国学术生态的剖析和呈现,一是有助于读者对当时的学人及其学术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获得恰如其分的整体判断和具体把握,并借鉴反思陈寅恪、傅斯年、金毓黻等学人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同时,书中也寄托了作者对当下学术生态的批判和期望,使人反思当下重指标、重名利的学术乱象。

下载说明

1、学术江湖是作者桑兵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维舟的评论
    贯穿全书者,一言以蔽之:知人论世。虽然在书写上强调了一种对历史情境的新理解,不过内在的理路却是传统史学的方法,而未应用社会科学范式,也无意提炼某些理论概念作为分析工具。这种写法可涵泳,但却难摹习,自身也难积累,因而看起来与十年前的《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似乎只是论题的不同,难见到递进的痕迹。
  • 云淡风不清的评论
    感觉是近几年桑老师最重要的一本学术专著。
  • 3birds的评论
    今人对民国学术的憧憬,很大程度反映了自身对学界现状的不满和失望。反之,以为今日学术总体上已经超越民国时期学术发展的标高,则多少有些托大。无限向往与盲目自信这两种观念看似相反而其实相同,都缘于对民国学人及其学术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或许还相当隔膜,因而整体判断和具体把握难以恰如其分。
  • 栖栖子的评论
    谈陈寅恪傅斯年的数篇可与王汎森的相关论文相参互征
  • Sramana LKH的评论
    序言去書店看,各章節去知網下載。
  • 罔两的评论
    我向来认为这类研究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学者的自娱自乐而已,甚至是把自己当作是某些前辈学人的传承者来论述,其实说穿了,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在争名逐利而已。也许某些人已经看穿,但是却不能免俗。总体来说桑兵这本书写得很赞,方法得当,切入点新奇,见解超群。尤其是傅斯年一篇,脑洞大开。另外陈寅恪似乎在桑兵这里被神化了,感觉桑兵的立脚点就是陈是个上帝的姿态在指点整个学术江湖。
  • 望涯的评论
    没有净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大甜甜~~的评论
    文笔老辣,寻根溯源,如老吏断案。人真的是一种观念的动物,盘亘在那一代学者头脑里的“东”“西”这类概念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学术追求,如陈寅恪在国内艰难维系几种小语言的传承;和现实手腕,如新派人物对林损的打压。但其实,又有多少人不是像钱穆那样,靠“读《东方杂志》”来了解西学,或中学呢。
  • 珀斯的评论
    写陈寅恪先生那几篇非常精彩。
  • 我亦英豪的评论
    以陈寅恪为中心的五篇看得比较认真,大抵核心主题有两个:一是陈寅恪对西学采取的宋代诸儒的“取珠还椟”的态度,既要有世界的眼光,吸纳其他学统的知识与视角,但同时还能有统系而不至于附会,由事实而见解释,而不是拿“格义”生搬硬套;二是阐发陈寅恪所推崇的“合本子注”和宋史学的长编考异之法,其要点是以事实为基础,把所考察范围内的所有经验观念做一贯通,从历史肌理的内在出发开始阐释。两点可堪社会学/人类学研究者玩味。序言讥讽肤浅无能的学生搞出来的学术八卦与大师崇拜,写的很直率。序言以外书内全部文章均可从期刊库获取,所以这书也不用买
  • 已注销的评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学术和利益相关,又怎么能期待学术纯粹。所以现在出不了大师,砖家倒是一堆。
  • 的评论
    “甘作小人”、“害人害己”、“身败名裂,岂不悲哉”;这么提神醒脑的序言还是挺少见到的说~
  • 六平斋旧主人的评论
    总结论:傅斯年学问都是陈寅恪“点化”的
  • 均提的评论
    提“了解之同情”者应细读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
    按需。
  • stevencheung的评论
    如果說看到「江湖」來看學術八卦的,會有點失望的,其實說不具有範式的學術史。胡文輝點將範式過於陳腐,王汎森則略有誇張。
  • [已注销]的评论
    认为陈寅恪为民国西学第一人,足够掌脸当代一大批既无中学功底又不通西洋古文字而侈言西史的大佬了。
  • [已注销]的评论
    必须推荐!
  • 沸腾烟圈的评论
    以民国学术生态为主题的一部历史论文集。加上“绪论”部分,一共11篇。全书阅读体验酷似黄仁宇的《黄河青山》,作者将自己治史理念潜藏在字里行间,有理论先行的嫌疑,但基本上能自圆其说。不过,《黄河青山》原文为现代英文,译成中文后流畅易懂,而本书语言风格半文半白,既无文言之简洁,又无白话之流畅,着实诡异。 理解最后三篇需要有一定的相关历史知识储备,否则只能如我囫囵吞枣知其大概。
  • 約德的评论
    可做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