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小群效应

小群效应

作者:徐志斌

分类:生活

ISBN:9787508681467

出版时间:2017-11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标签: 商业  互联网 

章节目录

第一章:小群效应(海量用户和收入从哪里来?)
用户更愿意分享给强关系好友和小圈子
现在开始关注小群效应
被发觉的大城市聚集效应
AdMaster的社群细分图谱
人人都想进大群,人人活跃在小群
优秀社群的三个标准
第二章:三近一反(社群的活跃和收入都遵循一个基础原则)
粉丝越来越贵了!
相近地域:用户对1000米内的信息最敏感
相近兴趣:用户只关注和自己相关的问题
相近年龄:占比87%以上的年轻人,帮助快手一飞冲天
大部分社群都忽略了“反”
第三章:连接者(找到能变现的连接者)
20万用户带来了1亿销售额
Target Social图谱:近半参与者由0.8%的人群带来
普通人转变为连接者的威力
法官就是一切:狼人杀的指数级增长
大V店的利益驱动法
发现自己的连接者
第四章:你能为我解决什么根本性问题?(用户打法开始成为市场主导)
我为什么要加入你?
豆瓣网对用户行为的解读
知识星球调整了四轮工具性用法
好社群的出发点:工具性、病毒性和长连接
让用户一瞥就愿意加入
第五章:小池塘里的大鱼(荣誉驱动的巨大威力)
一半来自土豪:超级付费用户的诞生
让用户知道有人在和他比
罗辑思维:用户希望不断获得进步
穿越火线:成就感让用户停留更多时间
请帮我做好一个不一样的小池塘
荣誉驱动:用户想要塑造自己想要的形象
线下陌生人用户社群如何进阶
人们会自豪于在一个“胜利”的队伍中
第六章:互惠接口(利益驱动的势能不可阻挡)
头部世界的诱惑
用户喜欢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利
互惠是用好社群的制高点
滴滴红包:最好的互惠样本
互惠接口的六个原则
易宝支付:人脉网的互惠新模式
长板效应:如何吸引社群主动合作?
第七章:三人成虎(如何影响用户的决策)
PMCAFF的邀请码实验
捞月狗的魔法数字:用户有3个好友就能坚持下来
2至3位好友即可影响用户
借贷宝:告诉用户他的好友在这里
雷神的爆发:越密集威力越大
用户用“买买买”来定义自己的身份
删除和摒弃错误的关系链
第八章:七种社群(真实的社群是什么样?)
“关系”还是“噪声”:豆瓣社区一次翻家底式的研究
活跃社群的12个特征
社群的7种形态和8个结论
不同社群是如何跃迁、壮大的?
第九章:让人们互相愉快地消耗对方时间(如何运营不同种类和不同阶段的社群)
从两个小社群的日常运营说起
强运营应该强到什么程度?
来玩个棉花糖游戏吧
闺蜜圈的三种运营技巧
来自王者荣耀的参考:弱运营应该是什么样?
线下社群的弱运营实验
两张表看清不同社群的运营策略
第十章:我想证明自己很伟大(社群文化是如何带来巨大帮助的)
出征吧!帝吧
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做了件很伟大的事情
从贴吧中来:社群文化是如何诞生的?
金庸小说是社群运营最好的教科书
这些机制很关键!
日本AKB48女团背后的模拟关系
被隐藏的事件驱动

内容简介

互联网经济时代,新零售、网红经济、知识经济多受益于社群。用户的获取、留存及订单转化直接决定了一个社群的存亡。无论是“做”群还是“用”群,每个人都需要迭代常识:了解用户行为习惯,了解社群运行规律。

《社交红利》《即时引爆》作者徐志斌历时两年,挖掘腾讯、百度、豆瓣的一手后台数据,从上百个产品中深度解读社群行为,通过大量生动案例总结出利用社交网络和海量用户进行沟通的方法论。

本书将告诉你:

海量用户和收入究竟从哪里来?

如何影响用户的决策?

激活用户的六大驱动力是什么?

“微信读书”“全民K歌”“狼人杀”“王者荣耀”“贴吧”“AKB48”等大牛产品运营社群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这是一部关于社群运营的长尾理论:

用好小群非常重要。

如何运营不同种类和不同阶段的社群?

找大群营销,不如找准变现的“连接者”。

书中另附80余张图表的数据分析和优秀社群的内部运营详解,为创业者、产品经理人、社群运营者、营销人员、互联网企业家、投资人提供了关于社群的全新用户解决方案。

下载说明

1、小群效应是作者徐志斌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徐志斌的评论
    我是作者。刚刚看到这本书海外繁体版出版了。第一次走出内地,谢谢大家厚爱。还在写新书,还是关于社交网络扩散、运用、发展的下一步会是什么。欢迎随时切磋,随时可以在“见实”公号中找到我进行深度讨论、提供数据和案例等等。感谢!期待。
  • Kenny的评论
    理论框架不错,可惜用来佐证的案例都不是最顶级的,使得效果没那么好;同时,本书只回答了社交流量的第一个问题即如何聚拢、获取,其实后面还有两个问题,去中心化的社交流量应赋予怎样的新形态供应链以及对应何种流量分配体系,从而形成更大的闭环,这需要更高级的案例来说明了。好巧,我们泰合这儿有三个最顶级的case^_^
  • 江流的评论
    本书主要是从产品运营的角度讨论如何作用社群价值的,不是研究如何运营社群。 看到第五章就可以结束了,后面的价值不大,前面几章的案例有启发意义。后面的研究方法对实操无意义。列举了很多书,但大部分列举的书对本书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是有掉书袋之嫌。鉴于社群运营方面好书也很少,这本书还是可以参考下。 欢迎关注公众号:江流。最近把社群运营相关的书和文章梳理了一遍,准备围绕社群运营写一篇综述性的文章。 评1分是因为这本书的评分虚高了,7分左右比较合适。
  • XDash的评论
    较之上一本「频繁创造新名词解释大家耳熟能详的概念」,这一本的新概念少多了也没那么玄乎,显得言简意赅,值得肯定。将社群的关键要素加以汇聚提炼并不难,本书可贵之处在于能否拿到不少一手数据加以阐释和佐证。看得出作者花费了不少时间。也很佩服作者如此高产且聚焦。
  • [已注销]的评论
    毫无疑问,互联网每天都在制造各种幻觉和垃圾,这种垃圾包括虚拟关系的维持和虚拟荣誉的追寻,但这本书作为运营的方法论是有理有据的,即使它写的再好,也不能改变互联网、新媒体运营是垃圾的事实,这是意识形态的锅,不是产品的锅。
  • 小王子姜皮蛋的评论
    干货满满,值得多读几遍。思维导图来一发
  • aaron的评论
    普通用户已经成了小白鼠,陷入所有互联网公司精心设计的欲望之网。
  • 一默的评论
    有sight,缺insight
  • 李厂长的评论
    最大的感触就是还好我是传统行业的人,这种工作经验根本只能撑三年啊互联网行业,迭代太快了
  • 在路上的评论
    当你用媒介链接上互联网,无论登录豆瓣、微信、QQ,还是贴吧、各种手机APP以及它们的延伸产物,便进入了各种“套路”。这些媒体无一不是为了延长你的停留时间,让你愉快地消耗时间。
  • NINE的评论
    这书竟然看了快半个月。也是...只是在地铁上零零散散的时间看的。徐老师的书总是喜欢造一些新词,给阅读造成一定的障碍。不过读一本书,吸收一个概念也是可以的。
  • 零零的评论
    读起来感觉就是没有一个坚实的框架,没有严密的逻辑,就看看案例和分散结论吧
  • PenGuin的评论
    小群效应只是书中运营社群的一个理论前提,书名应该叫《社群运营》。从用户加入社群的原因,社群发展的驱动力和优秀社群的特点,社交角色的分类,本书很好的介绍了社群的基本概念、运作模式和对应的方法论,利益、地域、关系、兴趣、事件都只是社群的起点,社群的顽强生命力还是要靠荣誉,靠在弱运营手段下,用户手握权力的背景下滋生的社群文化。作者人缘很好,前几页的名人推荐分量都比较重
  • 花生的评论
    很多同行推荐了,但我谨慎三星,一是书中很多论点是根据“一些”案例事后总结的,而那些论点放在其他更广泛的产品案例中不一样的或者失败的比比皆是;第二是作者的表达水平太糟糕,要费很大劲才能把一个想说的论点表达出来,十分硬伤。
  • heifenbrug的评论
    人人都想进大群,人人活跃在小群。挺有意思的发现,不过这里面的人人全都是社交爱好者,可能要过了社交时代才能发现,社交并没有那么大个人意义。
  • 路过冬至的评论
    总觉得互联网运营是经验大于理论的,很多运营成功案例,并不是因为利用了什么理论,而是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所以看一本总结经验的书并不能换来下一次成功,于是书本里的内容作用也就不大了。
  • vivian的评论
    2018年第8本。周围人的好评推荐太多,看了反觉一般,且不如前两本。提出了“小群”这个非常新颖的观点,但其实整本书都缺乏对小群的优势以及如何运营成功的关键性逻辑论证。当作一本普通的社群运营书看还行。
  • Oceannagirl的评论
    2018已读11:对我来说很有启发,只是写得略散,运营社群的难度其实从这本书就可略知一二,而绝大部分人其实对此一无所知,包括但不限于我的公司领导,以及狂狷小吴这种动不动就要商业化的人。弱运营比强运营更难控制,然而强运营也需要巨大的资源,对社群来说,无论选择哪种,都是在不断摸索中找到最关键的点,本书的很多思路可以和实践结合,年底前可以再重读一遍,可能会有新的感悟。
  • 张灵风的评论
    发现了一个现象 没有本质性思考
  • 鼹鼠的土豆的评论
    做运营的可以看看,微信运营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