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现代精神之花

现代精神之花

作者:徐前进

分类:生活

ISBN:9787545822489

出版时间:2023-1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标签:  

章节目录

00 序 经济向南,思想向北
一、不确定的经济—文化论
二、东北边陲之行
三、传统的两种类型
四、中国是一个文化平面
01 前言
一、历史档案里的奇异城市
二、行走、感觉与城市叙事
三、当下的阐释权
02 空间
一、人民大街的时尚性
二、反向艺术与街道漫游
三、音乐与双层景观制造
四、立体空间策略
五、城市文明生长
六、静止的空间
03 物质
一、日常垃圾里的思想
二、桂林胡同步行街
三、景观集中
四、汽车的空间权力
04 人物
一、早市与漂泊精神之根
二、辅导班与时空秩序
三、小巷里的生活逻辑
四、售楼处:商业之美
五、房屋中介:空间开放的象征
05 结论
一、城市、故乡与现代精神
二、现代性的中国类型
06 后记

内容简介

【亮点推荐】

☆“日常生活&档案生成”系列最新篇,新锐学者徐前进继《流动的丰盈》《驶于当下》后的又一力作!

☆把东北作为一种方法!一次极具先锋意义的思想实验,一次本土视角的城市深观察;从日常景观中重新发现东北,发掘隐藏的中国现代精神;呈现被人忽视的日常生活,留下时代变迁的文本,用记忆对抗遗忘

☆我们都是日常生活的专家之“城市”篇,用个体的经验感受,通向具体真实的日常叙事。

人民大街、流行音乐、垃圾箱、电梯、快速路、地铁、早市、辅导班……这些转瞬即逝的日常景观,在生长与消失中,记录着一个东北工业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历史学学者陈恒、社会学学者陆远、作家班宇、人类学学者黄剑波诚挚推荐!

“关注普通人和琐碎的事项,试图将那些转瞬即逝的日常景观转化为面向未来的档案。”

“事实上,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东北,就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理解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多元、多歧与曲折。”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次先锋的思想实验,作者以在地的观察视角,从空间、物质、人物着眼,考察一个东北工业城市具体层面上的景观与抽象意义上的城市内涵。那些正在变化或已经消失的事物,逐渐成为现代精神的象征。记录东北城市的日常景观,这既是普通的,又是特殊的,它意味着我们必须诚实地面对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那些生长的、消失的事物,正蕴藏着我们未曾仔细了解的现代精神,属于中国城市的现代精神。

---

【作者简介】

徐前进,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曾在伯明翰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访学。著有《流动的丰盈:一个小区的日常景观》《驶于当下:技术理性的个体化阐释》《一七六六年的卢梭:论制度与人的变形》,译有《启蒙运动的纲领〈百科全书〉序言》,近年来致力于思考日常生活状况以及相关理论,以实践性的写作开拓文字制度的边界,发掘此时此地的思想意义。

---

【相关评论】

一次对东北工业城市的个人记录,强调当下的日常生活,重视自我和感觉能力,关注普通人和琐碎的事项,试图将那些转瞬即逝的日常景观转化为面向未来的档案,这当然也是一种历史写作,亦是一种理论思考的努力。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黄剑波

我们或许很熟悉“东北文化”,却对“文化东北”充满隔阂与误会。事实上,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东北,就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理解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多元、多歧与曲折。在本书中,我仿佛听到赖特·米尔斯有关“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呼声,在半个多世纪后,这一呼声得到了来自东北的响亮回应。

——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助理、“群学书院”主理人 陆远

下载说明

1、现代精神之花是作者徐前进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海舟的评论
    一次先锋的思想实验,从日常生活的角度记录一个东北工业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很难去界定这本书的体裁,也正因为如此,它的面向会足够多元,耐人寻味。
  • 伊夏的评论
    徐前进老师太有意思了,我认为他是一个更加有趣的更平民视角的汪民安。有机会搞活动应该把这两位凑一起对谈,可能会很投契。虽然书里有些观点我不是很赞同,但这样书写东北确实是奇妙。喜欢他用这样的形式反抗正统的叙述霸权,喜欢他对经济优势与道德优势的分析。也在他几乎巨细靡遗的书写里读到许多有趣味的部分:雪衣豆沙是长春饭店发明的;菜贩子是个体意义上的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最末,谢谢他提醒我们不必听信“第一责任人”这样的话语,谢谢这份跨越边界的写作,这是普通人也可以读的当下史。
  • 横转中子星的评论
    日常生活&档案生成这一种研究方式对于东北这一地域的描绘更加从大量的表象入手来进行哲学化的语句与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来对东北进城市的切片。可以说,本书展现出了一个全面的(或者是一些人眼中“真实”的东北)。在信息化的时代,舆论的宣传已然成为工具。立场的体现外化于实际的现象,这会让很多人为之信服。时代在不断变化,我们不需要等待属于东北的明天,我们自在阳光之中!!!
  • 鱼的九思的评论
    纯属作者自high之物,前言里说了若干次要舍弃西方理论来展开观察,可是满篇的概念全都来自西方,不知所谓中国视角在哪儿?全书除了序有些许真情(虽然将农村树立为与城市的二元对立代表了所谓单纯所谓平静也显得极其幼稚),其它部分放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行,全不见何以东北何以长春;居高临下隔靴搔痒地说东北目前的困境是暂时的一定会再度兴起,简直和政府发言人的语气差不多,可是连政府都知道得给点政策不能光喊口号,搁你这儿是一点干货没有只剩态度了,合着东北的价值就在于给你提供yi yin的样本?如果要以这书里面的长春来体现所谓现代精神,那朵花恐怕也只存在于作者不着四六的梦里。
  • 刺猬猬~减肥版的评论
    前20页还可读,虽然嫁接感也很重。后面四百页有点太拉拉杂杂了。
  • 溪山的评论
    這不是挺好的嗎
  • 风不再吹的评论
    自嗨型写作
  • 殇天焚剑的评论
    只喜欢一部分,就像只喜欢生活的一部分。
  • 的评论
    “自嗨型写作”哈哈哈哈哈哈 咱就是说确实还不如某些公号文章
  • if_i_did的评论
    矫情,做作。东北不应该这么被书写
  • 蒋公狮子头的评论
    离谱!!!!不要被序言欺骗,内容无阅读价值。
  • Wesensschau的评论
    徐老师三本书(我忽略了卢梭的病dddd hhhhhh……)我给分最高的一本,我本来想写只要卖家把封皮拆了卖,但凡有人翻了其中的一页,就不会没人买……结果刚才看了一眼打分,真是高估了大多数人的zs 行吧……大概是戳痛了一些理论家的“历史虚无”主义的病根儿;打断了一些沉浸于考证的史料家的美梦……我曾经总跟我的师长们拔犟眼子,我说凭啥服从话语权啊,哪那么多学科划分啊……但是实际上别说让他们觉得你动了他们的蛋糕,就算他们不觉得你动了他们的蛋糕,他们也要把你描述划分排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嘛……看不懂的人不要来我评论区杠哦,我没精力的时候我也会命名描述排斥哦(指小黑屋
  • x10的评论
    有评论说后面的内容撑不起前言,而我觉得从前言开始就很滑稽了。
  • 土豆泥的评论
    万圣书园草草翻过,全书大概是些没有意义的概念投射,实际上一本空洞至极的书。康德说没有任何知识意义的书应该被烧掉,说的就是这样的知识吧
  • momo的评论
    怀着读长春版《江城》的期待翻开,或许也有一些对现代性的真知灼见与对当下阐释的有益探索,但把这么多抽象漂亮的“大词”用到人民大街桂林胡同上还是看着头疼。弃了
  • 花的分岔小径的评论
    好烂…理论和个人经验缝合大失败的典型
  • skeinchin的评论
    实在读不下去 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 小镜子的评论
    过去的繁华、当下的静止。流动性社会对于如今的东北来说是难以为继的关键,曾经工业城市的繁荣早已不在。而被牺牲,是一个繁华城市在发展中的最为致命的关键,更是它的命运。但是只把东北作为研究中国现代化的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国的城乡结构。或者将东北的城市与农村分离开来进行研究也是不错的。
  • V的评论
    太飘了,巴黎的忧郁长春的浪荡子文学罢了。
  • Monster的评论
    感觉不大行,有点失望。说是不套用西方理论,结果还是满篇都是西方的。除了“人民大街”“拖拉机厂”之外,很多观察视角都与其他城市的现代化雷同,呈现不出长春作为典型东北城市的文化特质。还有就是有点絮叨、碎片化,光报车名就出现七八次,有凑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