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追迹三代

追迹三代

作者:孙庆伟

分类:历史

ISBN:9787532575862

出版时间:2015-6-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标签: 先秦史 

内容简介

夏商周考古与中国考古学共同起步,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夏商周考古在取得丰硕成果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依然分歧重重。该书围绕夏商周考古重大学术问题,对夏商周考古学史的若干方面进行梳理。深入其中,可以了解当前面临的问题,明确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夏商周考古颇具意义。 孙庆伟编著的《追迹三代(精)》由十篇文章构成,以顾颉刚“古史辨”为开端,对夏、商、周考古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问题、代表性学者均有细致入微的分析,同时作者秉持客观原则,“述而不论,点到为止”,不对各家观点的优劣进行评骘。

下载说明

1、追迹三代是作者孙庆伟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易儒如斯的评论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论语。八佾》】 孔子追迹的三代三礼,显然并非礼的具体形式,而是孔子下文所说的“礼所损益”的原理。【2】 //@易儒如斯:回复@儒士社:无药可救!
  • 易儒如斯的评论
    在<<史记>>和<<论语>>都有孔子"追迹三代之礼"的记载,春秋期间老子之道;孔子之礼的原理追迹,是纠正<<周易>>重要论证。有兴趣的学者可循此去探讨这一史实,本文不想多化文字论证这一史实。[12]
  • 明堂网台的评论
    《史记》记: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向上节选从纪唐尧虞舜之际开始,时间是约距今4350年。向下节选至秦国缪(穆)公,时间是约距今2627年,这段时间共1723年,再选取部分人和事,篇此其事。 2011-8-5 10:05 来自明堂微博
  • 夏学銮的评论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小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亦不足徵也。足,则吾能徵之也。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猫不许的评论
    想读《追迹三代》 网页链接
  • 30米大道的评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官方 《追迹三代》阅读中[咖啡]
  • 易儒如斯的评论
    23周朝前已存在一套严密的“易”逻辑体系,周初,周公旦为了立国之需,假借周文王名义,创《周易》,推演《周礼》,从此使这套逻辑体系陷入逻辑混乱局面。至春秋,孔子恢复了周前的那套逻辑体系,并以此为工具,演绎出了儒学的核心思想,孔子追迹三代之礼,正是在求证其发现的大成图是周前的“易”。
  • 易儒如斯的评论
    19.“损益”在64卦中的意义并非现今所理解的增加和减少的意思,而是中节。孔子“追迹三代之礼”追迹的是“礼所损益”的原理出自“三易”中的哪一典,而《周易》64卦中“损益”两卦根本不存在礼之节制的原理,而大成图则很好的反映了“中节”原理。“追迹三代之礼”其实是在追迹大成图存在的历史足迹。
  • 奔跑着的二哥单身的评论
    司马迁说:“古者【诗】三千余篇,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仪,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祍席“,且”三百五篇以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又说:“孔子之时,周式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编次其事
  • 张龑_Law的评论
    从西方现代意义观察,孔子确实是一个伟大的立法者。孔子强调追迹三代之礼,表达的正是立法者尊重共同体文明之遗嘱,体悟民情和法意,结合二者成就立法。
  • 山高月小居士的评论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 猫元帅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读《追迹三代》——我看夏商周》夏商周号称三代,其实三者之间的历史研究成果差别很大。周代的文献记载相对丰富得多,所以大家的研究重点是在灭商之前和周文化兴起方面。商代曾经被认为是虚幻的王朝,但网页链接
  • 猫元帅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读《追迹三代》——门派之争》《追迹三代》这本书的第五部分,《交锋——邹�的夏商文化争论》主要说的是邹�先生的学术历程,重点是他如何形成“郑亳说”这一学术结论的过程,以及他之后与其他学者的辩网页链接
  • 猫元帅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读《追迹三代》——顾颉刚》知道《追迹三代》这本书,是在"考古人许宏”的微博中,马上就买了一本。但是当时以为这本书是从考古角度讲三代历史,拿到手以后发现原来不是,本书是对三代考古史的一个综述网页链接
  • 正宗孟姜男的评论
    章太炎强调学问应当"薄致用而重求是";顾颉刚先生又云"学问而不离政治,必不能求真"。在得见二位先生原话之前很久,我即笃信此道理。想如今我所做的一切却又统统违背此理。身边又尽是些学以致用的言论和空谈误事的情形。我近五年来的纠结与痛苦盖出于此。读孙庆伟《追迹三代》有感 网页链接
  • 上海古籍出版社官方的评论
    #追迹三代#夏商周考古与中国考古学共同起步,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夏商周考古在取得丰硕成果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依然分歧重重。本书为“震旦博雅书系”之一种,由十篇文章构成,以顾颉刚“古史辨”为开端,对夏、商、周考古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问题、代表性学者均有细致入微的分析。
  • 猫元帅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读《追迹三代》——夏商周》名字起得挺大,其实就是想说说我对三代的看法,特别是对夏代的看法。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夏商周号称三代,其实三者之间的历史研究成果差别很大。周代的文献记载相对丰富得多,网页链接
  • mrmanor的评论
    阅读了孙庆伟《追迹三代》记述的“偃师商城界标派”和“郑州商城界标派”的论战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派学者都有学术犯规的地方,都有为了证明己方的既定观点而“不择手段”的表现。差劲啊!56年的研究史上,只有我提出的“井字形路网界标”才是最清晰和最有根据的界标观点。@考古人许宏
  • mrmanor的评论
    关于夏商分界的界标,至今都在争吵,争吵得厉害,这只要看看最新出版的二里头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和孙庆伟最新出版的《追迹三代》就知道了。高炜、王巍等人主张的偃师古城界标就遭到刘绪的质问,后者的质问还相当有理......。
  • 猫元帅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读《追迹三代》——顾颉刚》知道《追迹三代》这本书,是在"考古人许宏”的微博中,马上就买了一本。但是当时以为这本书是从考古角度讲三代历史,拿到手以后发现原来不是,本书是对三代考古史的一个综述读《追迹三代》——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