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认知盈余

认知盈余

作者:[美] 克莱·舍基

分类:文学

ISBN:9787300148120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标签: 互联网  社会学  克莱·舍基  认知  思维  未来  小马哥推荐~  web 

章节目录

推荐序 互联网时代的晨光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马化腾 译者序 认知盈余作为一种可能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新媒介批评者 胡泳 第1章 当自由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 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为2000亿个小时,这几乎是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每年所需要的时间。想像一下,如果我们将全世界受教育公民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优秀,而真正的鸿沟在于什么都不做和做一些事情。 第2章 工具赋予的可能性 当韩国民众在首尔市中心展开轰轰烈烈的的示威游行时,谁也不会想到,在游行中,一半以上的参与者,竟然都是十几岁的小女孩儿。是什么让这些年幼到连选举权都没有的小姑娘接连数周,夜以继日地出现在公园里抗议?对认知盈余的利用使人们得以用更慷慨、更公开、更加社会化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现在,除了时间,我们还拥有任由我们支配的工具,并不是我们的工具塑造了我们的行为,但是工具赋予了行为发生的可能。 第3章 分享,无酬的动机 为什么“葛洛班之友慈善组织”的参与者不仅没有报酬,还会搭上自己的钱,却乐此不疲?为什么一群业余爱好者做的连专业设计师的作品的边儿都够不着的网站,会风靡美国?网络意味着我们最终发现,人们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是如此之广阔,广阔到疯狂的地步。数字网络让分享变得廉价,让全世界的人都成为潜在的参与者。想要分享的动机才是驱动力,而技术仅仅是一种方法。 第4章 “我们”为“我们”创造机会 20世纪70年代,一群自称“西风少年”的滑板玩家,创造了现代滑板文化;19世纪70年代,印象派画家的团体聚在一起,通过互动产生出新洞见;音乐分享软件Napster的发明,既不是因为青年们比老一辈更加有犯罪倾向,也不仅是因为他们胸怀分享的伟大精神。将我们的自由时间和特殊才能汇聚在一起,共同创造,做有益之事,构成了这个时代巨大的新机遇之一。谁能充分利用这一机遇,谁就能就能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第5章 创造慷慨的共享文化 当日托中心对接孩子迟到的家长增加了罚金,迟到的家长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同样靠酒精灯和天平起步,“无形学院”却能从炼金术飞跃到正儿八经的化学学科;“同病相怜”网站不再是医务人员单方持有信息,不让病人知道,而是让患有相同慢性病的病友分享信息,人人受益。有些价值是市场创造不出来的,这些价值的创造只能靠一系列分享和相互协调性的假设,当更多人开始期待业余参与作为一种开放的选择时,这些期待就会改变文化。 第6章 从公用价值到公民价值 一个是“沙发旅行”网站,一个是“粉色内衣”运动,前者为寄宿在他人家中的女士提供参考,后者则以一种公开的女权姿态保护妇女的利益。从面向参与者的公用价值,到受益对象是所有女性的公民价值,两者大不相同。作为人类,无可救药地既想满足个人的需求,又想实现集体的效率,全心全意致力于为社会或公众服务的团体很难长久维持。从个人、群体到公众、社会,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利用认知盈余来创造真正的公民价值? 第7章 寻找鼠标,世界是“闲”的 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在看DVD,突然她毫无征兆地从沙发上跳起来,围着屏幕背后的电线绕来绕去。爸爸问:“你在做什么?”小姑娘从屏幕后方探出头来说,“我在找鼠标。” “我们在寻找鼠标”,后来成了我的座右铭。我们四处寻找读者、观众、患者或者市民,他们有的被锁在创造和分享之外,有的享受着消极的或被禁锢的经验,我们发出叩问:如果我们能开凿出一点点认知盈余,加以利用,我们能让好事发生吗?我敢打赌,答案是肯定的。

内容简介

“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克莱•舍基 继《未来是湿的》之后最新力作 看自由时间如何变革世界的未来 如果说《未来是湿的》揭示的是“无组织的组织力量”, 那么《认知盈余》揭示的就是 “无组织的时间力量”。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首度亲笔作序倾情推荐 克莱•舍基说,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2 000亿个小时,而这几乎是2 000个维基百科项目一年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我们将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创造它们和分享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卓越……

下载说明

1、认知盈余是作者[美] 克莱·舍基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HRD人力资源管理的评论
    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中提到: 所谓领先用户创新,不是由产品设计者决定, 而是由该产品最活跃的使用者来推动。
  •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的评论
    【知乎、果壳暗战升级,有一种赌气叫“我抄你家产品”】知乎依旧沿袭了平台浓郁的学术派风格将其升级为有偿的知识分享,而分答在运营的过程中将娱乐属性和窥私乐趣愈放愈大。未来两个产品在终会到来的宿命对决时拼的就是这个核心的问题—追星窥私享受VS认知盈余分享,你喜欢哪个?知乎、果壳暗战升级,...
  • 家宝妈2008的评论
    【追星效应PK认知盈余分享 分答、知乎必有一战?】在社交平台“脉脉”上,分答、知乎你更看好谁的讨论经久不衰,虽然战火尚未蔓延,但长久以来平静的分享知识平台的一池春水已经被搅动。 (分享自 @凤凰科技) 网页链接
  • 津城公益法律援助的评论
    如果不想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生。推荐一节好课《无讼Club公开课|认知盈余和个人品牌(Raymond Wang)》,快来 @网易云课堂 和我一起涨姿势吧。( 下载客户端 客户端下载 - 网易... ) 网页链接
  • 高嘉的评论
    #高嘉的实践与反思#第79篇分答与在行一方是50个字的问,一方是60秒的答这就是分答一个在我看来连1.0都不算的尝试但是这一步,在行走对了如果,优步链接的是汽车与乘客的共享经济那么,在行则是要链接行业精英与需求人是一种建立在认知盈余基础上的知识分享经济从在行上线到分答出世可以说在
  • lewison-神敏的评论
    认知盈余,知识共享经济,游戏化,消费升级,制造业升级。未来五年的趋势。
  • 马兰花之夜的评论
    一旦你弄明白如何通过一种让他人在意的方式来充分利用认知盈余,那么他人也会复制你的技术,一而再再而三地传遍世界。
  • f_x_p的评论
    读过《认知盈余》 我的评分:★★★ 感觉一篇论文能写完的东西非要写一本书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 新语新情1990的评论
    给脑袋充充电吧[傻笑] 《人人时代》、《认知盈余》作者克莱·舍基,他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 北京·酒仙桥
  • 庐客汇的评论
    《人人时代》、《认知盈余》作者克莱·舍基上台分享啦,他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湛庐文化 @金立智能手机
  • 喝风少女k的评论
    读过《认知盈余》 ★★★★ “人们并不擅长假装自己完全孤立,因为这种孤立本身就是罕见和不自然的。” 网页链接
  • 金源祎的评论
    去年@孙陶然 老师推荐的认知盈余-[美]克莱... ,近日才看——随着在线工具的出现,促进了更多的协作,人们该怎样学会更加建设性地利用自由时间也即闲暇,来从事创造性活动而不仅仅是消费。[微笑]认知盈余,我们要拥抱互联网,融入共享经济。
  • 滋养工坊的评论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因为物质超载了,因为认知盈余,因为我们已经不得不在碎片化的生存中去正视注意力稀缺的现实,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和商业文明一起,都在为自带魅力人格与幸运的个体加冕,这种加冕告诉我们,新的信用,也许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定价法则。
  • 四季有约Lily的评论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基本归因错误”。当我们从限制因素方面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基本归因错误就开始起作用了(我没有去帮助那个汽车抛锚的司机,因为我上班已经迟到了),但我们会将同样的行为归因于别人的性格(他没有停下来去帮助那个汽车抛锚的司机,因为他是个自私的人)。 ——《认知盈余》
  • 李嵘函的评论
    读过《认知盈余》 我的评分:★★★★ 适合快速看一遍获取新观念,但是可读性不好,导致读的很慢。 网页链接 来自@豆瓣App
  • 内蒙狂人的评论
    创新人才的特征是认知盈余,时间自主,人人都想当老板! 启发最大的是提出中间市场组织的特征:去中心化,自组织,无边界! 北京·皂君东里
  • 路漫MM的评论
    2天完成1.3本书的进度。手机的多娱乐功能恰如《认知盈余》中所说,人们把大量集中的时间花在看电视(现在是手机)上,而当人们转移盈余时间放在其他事情上时做点儿有成就感的事情是水到渠成的。当B一开始听到A的吐槽和否定时就自动开启自我保护意识,讨论和交流都将进入尴尬阶段。
  • Three_nosense_behave的评论
    克莱·舍基《认知盈余》的核心观点是:人们的自由时间除了仅仅用于内容消费,还应更多用于内容分享和创造。分享和创造的价值远大于消费。
  • 创业最前线的评论
    “分答”上线42天召开媒体沟通会[鼓掌]目前分答已有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付费用户超过100万,33万人开通答主页面,产生了50万条语音问答,交易额超过1800万,复购率达43%。从“果壳”到“在行”,再到“分答”:姬十三把“认知盈余变现”这条路越走越通了
  • 十三哲学的评论
    一个不具备人生主导权的人,他的灵魂是不可能完整的(以前说的),生存在资源有限的地球上,竞争是一种被动的常态,而这早已经是一个认知盈余的时代,它呈现出最原始的竞争方式,物质世界的话语权不是靠聪明才智这种虚的东西(认知盈余),而是靠所拥有的和所能支配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