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人人都在说谎

人人都在说谎

作者:赛思·斯蒂芬斯--达维多维茨

分类:文化

ISBN:9787508693873

出版时间:2018-11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标签: 社会学  互联网 

章节目录

序 言 / V
绪 论 / 001
第一部分 大数据,小数据
1 你的直觉出错了 / 027
第二部分 大数据的力量
2 弗洛伊德是正确的吗 / 047
3 数据重构 / 057
以身体为数据 / 064
文字数据 / 076
图片数据 / 098
4 数字吐真剂 / 105
性的真相 / 112
憎恶与偏见的真相 / 124
互联网的真相 / 136
虐待儿童和人工流产的真相 / 141
脸谱网好友的真相 / 146
用户的真相 / 149
我们能处理真相吗 / 154
5 放大数据 / 161
我们的县、市和镇中到底在发生着什么 / 168
如何填满我们的每时每刻 / 186
我们的二重身 / 193
数据的故事 / 202
6 世界就是一个实验室 / 205
A/B 测试三两面 / 207
自然残酷而又发人深省的试验 / 219
第三部分 大数据:请小心轻放
7 大数据,大框架?其力有何不能胜 / 243
维度的诅咒 / 246
过分强调什么是可以测量的 / 252
8 数据越多,问题越多?哪些事情不可为 / 259
授权公司的危险 / 259
授权政府的危险 / 267
结 论 / 271
致 谢 / 285
注 释 / 291

内容简介

有多少人买了书真正看完了?

你朋友的酒量有他说的那么大吗?

父母是否暗自喜欢男孩儿多于女孩儿?

电影里暴力镜头增多会导致犯罪率升高吗?

种族歧视在现如今的美国还严重吗?

特朗普的胜利有征兆吗,什么促成他赢得了大选?

……

你知道问题的答案吗,直觉会怎样告诉你?

作者赛思·斯蒂芬斯--达维多维茨是一位前谷歌数据科学家和专栏作家。他的研究发现,世界充满了谎言,人类或出于善意或出于恶意,无时无刻不在说谎。对于以上以及类似的很多问题,传统的统计调研方法得出的结论很多是错误的,误导了我们的认知。

但是,人们往往在一个地方放下戒备、吐露心声,那就是互联网。每一次搜索、每一次点击、每一次停留、每一次关闭……在线生成了大量的数据,暴露着你的真实想法、欲望、恐惧和职业,而海量的数据形成的真实而庞大的数据宝库会总结出意想不到的结论和趋势。

在这本应时的力作中,作者从一个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切入,用他独特的数据分析方法得出了很多颠覆认知的结论。很多问题的答案正暗藏于看似没有关联的因素中,很多直觉和经验给出的答案与事实相差千里,大数据被合理使用其实比数据库的大更重要……作者广博的知识面将从多个层面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书中生动有趣的描写让你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有媒体评论,这本书融合了《信号与噪声》的合理分析与《鬼才思考术》的脑洞。它以一个引人入胜、充满启迪和智慧的视角,巧妙洞察我们现在可获得的大量信息,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同时也揭示了深深埋藏在数据背后世界本来的样貌。对于想要通过数据了解和分析人类行为与社会的人而言,这本书精彩不容错过。

下载说明

1、人人都在说谎是作者赛思·斯蒂芬斯--达维多维茨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骑羊的兔哥的评论
    前面对色情网站搜索结果令人吃惊啊,恋母、恋父的那么多啊!不过好像也不知占比 男人对cock的大小在意,对性交时间在意,女人对阴道的气味操心;而且女人对色情片中的暴力更感兴趣! 美国也重男轻女,对儿子在智力才能上面搜索得多,对女儿的外貌则关心; 相关和因果太难分清了,现在媒体都是拿些相关的东西来混淆视听,真正的因果关系很难判断。 对牛高中分数线的统计有意思,最终结果:牛蛙始终是牛蛙,好学校没啥用; 这可是反直觉和反社会传统的啊,特别是现在的中国,对4大名校、衡中等的渴望; 而且延伸到大学,哈佛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生10年后的收入 也没太多的区别,精英始终会到精英的位置中去的; 后面 和劳伦斯-萨默斯的谈话笑人啊,这个有智慧的大人物绕了一大圈,还是想知道作者这种方法是否对股市预测有用否,哈哈。
  • 的评论
    读完前20%,有点想放弃了,因为这书读起来既啰嗦又无聊。也许是因为作者提到的那些研究结论别人也提过,反正我也不记得在哪读到过类似的了,结果就是所有他煞有介事的提出的各种惊人结论都看起来平平无奇。ps:结论一章作者的自吹自擂,自我标榜真让人想翻白眼。
  • 神奇的评论
    对于大数据分析的方式 方法及成果介绍得很细致,很好的入门读物
  • 泗水之滨的评论
    主要是本讲大数据的应用和局限性的书,里面很多结论都超级颠覆认知
  • 千古壹号的评论
    “我是一名互联网数据专家,每天都会跟踪记录人们浏览网页时留下的数据痕迹。根据人们点击的频度,我努力解读他们真正想要的、真正要做的和他们的真面目。” “谷歌数据的功能在于,人们会向这个巨大的搜索引擎倾吐他们不会告诉任何人的事情。” ”你不见得总是需要大量的数据才能得到重要的发现,你需要的是正确的数据。谷歌搜索如此有价值的一个主要原因不是这些数据的量有多大,而是人们对谷歌很诚实。人们会对朋友、爱人、医生乃至他们自己说谎,但在谷歌网站,他们可能会分享令人尴尬的信息”。 作者曾经在Google担任数据专家,书中根据搜索引擎的大数据,分析了网民的搜索现象,有点大跌眼镜。讲到了一些色情相关的案例,比较有意思,但其他的案例,基本是和美国本土相关,就没那么引人入胜了。无论如何,用数据说话总是没错的。
  • 東寫西讀的评论
    人们之所以(对朋友、对调查、对自己)说谎,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好一些。这个世界也在通过向我们提供错误误导性的数据对我们说谎。通过巧妙地运用自然试验,我们可以发现什么是真正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这些试验证明了大数据能够替代猜测、传统智慧,当我们凭借亲身经历来判定这个世界的运作模式时,通常都会出错,虽然数据科学方法是具有直觉性的,但其结果多是反直觉的,数据科学采用既具本能性又具直觉性的人工流程并向其注入更多功能,我们可能会看到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与之前想象的完全不同。本书作者作为数据科学家通过分析搜索浏览数据,了解人们真实的意图和欲望。事实证明,人们借助互联网搜索各种信息行为本身就是信息,它真实反映了人的想法、欲望、恐惧,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真实世界与我们想象的世界也许有着天差地别的颠覆性认知差异
  • 晚上吃豆豆的评论
    讲了许多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是会说谎的,人们还是在乎自己的形象的,但是不会对搜索引擎说谎,以及由此引发的作者的试验、思考(大部分是性的方面)
  • 自娱者小五的评论
    有趣,在数据处理和挖掘算法方面没什么新玩意儿,搜索行为对选举结果的提前揭示、A/B测试这类案例也是老生常谈,但通过大数据做社会学研究一直是我很感兴趣的课题,加上作者对数据价值的本质认识得比较清楚,执行力也相当可观,所以给四星。大数据的意义不在于其“大”,而是其对专业学科的启发价值,书中证伪弗洛伊德理论的案例让人印象深刻,这也是我所理解的,大数据本身不论多热,相关算法多么丰富高效,它也仍然是一个工具,如果不能和专业理论融合产生有意义的研究结论,大数据技术本身就贬值为统计方法的无谓组合和数字游戏,炫技的舞台,这种层面的讨论很无聊。
  • KimiYe的评论
    人人都在说谎,但不是刻意说谎;搜索比推荐系统更能获取用户最本真的需求;诚实是个哲学问题,不是道德问题
  • Della的评论
    看这本书的几点收获。第一,川普的当选很可能是奥巴马成为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的续集。作者发现对nigger(黑鬼)的谷歌搜索频率分布和川普的获胜州高度吻合。这位美国总统上台最决定性的因素是种族歧视。白人群体在黑人总统任下产生的补偿需求强化了他的优势。第二,社会科学在大数据的帮助下也许有机会符合波普尔对科学的可证伪性规范。看完的一点个人小感想,当我们心情愉悦的时候也许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上晒幸福,而失落受挫时会向搜索引擎求助。所以基于谷歌搜索作为大数据挖掘出来的世界也许很真实,但是却是我们偏向阴暗的那部分真实。世界的全貌比作者的数据描绘的要美丽一点。
  • 小林酱的评论
    恐怕作者弄混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如果失业上升导致纸牌的搜索量上升,那么一个想玩纸牌的小学生也为失业率做了贡献了?
  • 吴老板的评论
    大数据分析实际应用好书。
  • 吴慢慢的评论
    有点水,好多问题谈得挺浅的,不过作者对数据的敏感度还是值得学习。P.S.翻译太差了,把Warton硬生生安到“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那去了可还行...
  • 杏子坞的评论
    其实大数据没有书本最后说得那么未来可期,至少在基于本书所展示的研究方法来说。但是涉及到的数据处理的困境的点很有意义,值得我们注意数据所反映的逻辑应该如何正确分析
  • 咸镜西道观察使的评论
    不错
  • 舒克贝塔奇克马的评论
    搜索不骗你
  • 沅洲芷的评论
    还行,挺有意思的,不过尺度稍微有点大,封面文案把moneyball译作点石成金可以说是相当雷,编辑业务水平待提高。
  • 胖胖的评论
    二重身的延展让人细思极恐。
  • hoverius的评论
    *2
  • 夸梅@勒布朗的评论
    数字是有诱惑力的。(但其中好些结论也不见得很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