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泥土

泥土

作者:[美]戴维·R. 蒙哥马利

分类:文化

ISBN:9787544769334

出版时间:2017-1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标签: 文化  科普 

章节目录

前言
致谢
1. 古老的优质泥土
2. 地球的表皮
3. 生命之河
4. 帝国的坟墓
5. 噬去的殖民地
6. 西进的锄头
7. 黑色风暴
8. 肮脏的交易
9. 时间中的岛屿
10. 文明的寿命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内容简介

《泥土》将地球的表层土壤作为考察对象,以宏大的视角、深情的笔触,借助丰富的考古与历史资料,讲述了土壤与人类社会之间上万年的关系变迁,并深刻揭示出,看似毫不起眼的土壤,却可能成为决定文明盛衰的关键。从作为文明源头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到工业时代的美国西部;从亚欧大陆腹地的俄罗斯草原,到南太平洋与世隔绝的狭小海岛……过往的众多文明因土壤侵蚀而衰落的真实案例,连接起了过去与当下的历史,也对未来发出了启示:除非我们转而采取更具可持续性的策略,否则现代农业社会将会重蹈覆辙。

★ 讲述土壤与人类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相爱相杀”的故事

★ 看毫不起眼的泥土 如何成为决定诸多文明兴衰的最终BOSS

【媒体评价】

这份令人信服的研究报告,讲述了诸多关于土壤的重要事实:我们为何需要它?我们曾经怎样使用和浪费过它?我们如何才能保护它?如果我们任它从指间流走,将会发生什么?

——《新科学家》

本书的思想观点与论证过程,都令人心悦诚服;它让我们认识到了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应该是什么,并且提醒我们采取可持续性的土地管理模式。

——《生物科学》

下载说明

1、泥土是作者[美]戴维·R. 蒙哥马利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虾米的评论
    即是技术史,也是文明史。作者认为影响人类文明的除了气候和战争,第三大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泥土,因其解决人的吃喝问题,并且还是一种再生缓慢而侵蚀惊人的资源。在此角度之下,许多历史事件呈现出一些前人未能释读的新意义。譬如英国圈地运动,并非传统史家所说的把农村低端人口赶到城里做工发展资本主义,而是小农所占公地无法做到只有大地主才能做到的利用休耕来恢复土壤肥力的保养策略。譬如美国南北战争的焦点并非奴隶制“存废”而是“限制”,南方贫瘠的土地只有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才能维持其产量,“限制”奴隶即意味着南方经济的破产。作者批判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绿色革命”是一种建立在廉价能源基础之上的不可持续性土地经济,并且以石油作为原料的无机化肥工业也在进一步摧毁土壤。当然,作者并不主张返璞归真,要大家去过古人
  • 猪突猛进吧!的评论
    阐明基本逻辑之后,是详细却略微重复的史实罗列。于是后半本都是匆忙翻过去,不太适合我。唤起读者对土地根本性的重要性的直观感受,并且把保护土地的急迫性表现出来的一本书。值得一读,但还是不适合我。
  • 译林出版社的评论
    #泥土# 将地球的表层土壤作为考察对象,以宏大的视角、深情的笔触,借助丰富的考古与历史资料,讲述了土壤与人类社会之间上万年的关系变迁……
  • phxfed的评论
    捉鸡的知识深度和机械化的文风让买这本书的行为无异于花50块去看百度百科。把100个发现过土地侵蚀现象的人的经历和观点毫无意义地堆砌起来就成了这本书,比安定还能催眠。
  • 让大雨淋湿我!的评论
    家乡是个农业县,各种地形,气候,与相关的作物种植,丰富而有其分布的原因。自己一直忽视了这个颇有意思的现象,我需要认真观察,家乡的人是如何种植自己的土地的,不同的作物,会有怎样不同的种植方式,他们具体是怎么操作的?作为特产的大樱桃,花椒,现在的种植情况怎样?发展是否健康?(这两年频繁听到一些消息,例如大樱桃的农药喷洒过量,很多人不买,种植作物的农民癌症发病率升高),小时候,外婆家所在的山区,人们使用粪池收集人,牲畜的粪便,混合玉米秆而成的粪料,在种植土豆时,被运到田间地头,伴着土豆一起种入土中。土壤的侵蚀情况怎么样?那些曾经被耕种的陡坡地,似乎很多都被弃耕了,原因是什么呢?人们是否有逐渐从山上到山下的转移趋势呢?这是否与土地的贫瘠化有关呢?这是多么需要人去观察,去评估现状的一个领域呀
  • 廖芜的评论
    将泥土放置在文明兴衰的中心地带,总体以历史发展为轴介绍了过度农耕对于不同时期不同政体的破坏,最终一章对于横行于世的“以科技解决一切农业问题”的逻辑大加鞭挞,并指出,新农业的哲学基础应该更侧重于生物学和生态学,而不是化学和基因工程,读来很爽。
  • 莱斯基的评论
    非常不错的科普读物,通过对大量历史事件和研究的对比分析,介绍了纵跨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农耕演进,并且对当前的农业现状和前景发出了警示,值得一读。
  • 那希索斯的评论
    “MZD最大的盟友是对于饥荒的恐惧。”
  • 王朔的评论
    有趣的选题和分析,人类社会的进步并没有改变土地的使用方式。可能耕种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代表吧。
  • Davy的评论
    非常不错的作品,翻译的也还可以。没有说教式的讲解,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段土壤侵蚀下文明兴废的故事,从古罗马、古希腊到古代中国,从上世纪美国、苏联的“黑风暴”到复活节岛、冰岛的秘密,从美国现代的“绿色革命”到西藏东部的传统施肥方式……精彩的叙述加上学术的细致分析,好书,宜藏宜读。
  • caeso的评论
    《泥土:文明的侵蚀》告诫我们要重视无声的土壤危机,这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艰巨的挑战之一。作者在最后呼吁道:我们必须尊重土壤,将其视为生命系统,视为人类物质文明的基石,而非工业化生产的廉价原料。总之就是思想要重视,正视当代面临的土壤,只有以这种问题导向才能延长人类文明的寿命。(在读这本书时候,真的像在看一个由百度百科字幕的纪录片,我想如果我对小外甥讲这些也许更适合吧。)
  • 璃人泪@2011的评论
    土壤侵蚀不仅是个环境问题,也能窥见文化和历史。例子很好看,语言略生硬
  • 花椰菜的评论
    以线性时间为序梳理了土壤退化和侵蚀与文明发展、衰落的历史,其实也是在讲农业、人口、经济之间的各种掣肘。作者认为文明的兴衰是气候变化、战争、疾病、经济瓦解等的合力,但根本原因还是人们对待土地的方式。在这一框架下重观历史,例举了大量的案例和数字,也是另一种眼光思索历史。近现代的部分比较好看,农业生产的背后其实连带着非常复杂的经济学和社会学议题,如英国的圈地运动、爱尔兰大饥荒、北美洲的烟草贸易和种植园经济加剧了奴隶制问题、北美大平原的黑色风暴(想到《愤怒的葡萄》的背景,迁往加利福尼亚,“牛奶和蜂蜜之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演进、现代农业化学的发展……薄薄几英尺的表土层,是地质与生物之间的边界,是一个生态系统,营养的过滤器,土壤的退化和流失速度远大于它生成的速度,放在长远的尺度上看是留给后代的困境。
  • surely的评论
    农耕角度的世界文明史~覆辙不断被重蹈,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可惜人类就是这么短视= =+ 翻译的也很好~
  • 这么近,那么远的评论
    按需。
  • 愚蠢的蓝星人的评论
    所以土壤也是重要战略资源。种粮食、经济作物并非无中生有,是要付出代价的。急功近利,是古往今来所有文明共通的做法。资源有限,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习惯挥霍资源,伴随物质发展,增长人口,榨取更多资源,矛盾不可调和。环保意识、生态农业系统调整,有利可图时便会得到关注。
  • 萬古銀桑的评论
    《泥土》讲述的是 地表土壤与人类社会“剪不断理还乱”的深刻联系 无论是当作学术研究 还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 相信你会对脚下的土地多一份理解 多一分敬畏
  • FACT的评论
    前面写的略显琐碎,读的有些累,但都是为最后两章做铺垫。
  • 龟城摧塔客™的评论
    50%。从泥土视角来检视人类的发展与未来,其实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每个学科的学者都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知识是人类乃至世界命运的关键,其实也就那样吧。
  • lector的评论
    如果不是最后一章会打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