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观察者的技术

观察者的技术

作者:[美] 乔纳森·克拉里(Jonathan Crary)

分类:文化

ISBN:9787567561786

出版时间:2017-5-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艺术 

章节目录

致谢
第一章 现代性与观察者的问题
第二章 暗箱及其主体
第三章 主管视觉与感官之分离
第四章 观察者的技术
第五章 目视的抽象化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人类文明正步入一个虚拟现实的时代!观看技术的新变化意味着什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一全新的视觉世界?

《观察者的技术》无疑是关于该话题极具启发性的作品之一。

乔纳森•克拉里向我们展示出,在19世纪早期,人类同样经历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视觉革命:从“暗箱”到“立体视镜”。由此,人类之眼成了“现代之眼”。然而,观察技术的转变并不是单纯在技术层面上的革新,其背后还纠缠着对人类身体的崭新理解、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的变迁、商品经济的勃兴以及哲学思考的演变等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总之,被科技史进步叙事所遮掩的裂痕,就此揭开……

下载说明

1、观察者的技术是作者[美] 乔纳森·克拉里(Jonathan Crary)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柏拉不图的评论
    看书之前,请先看歌德的《色彩论》,马克思的《资本论》,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德勒兹的《千高原》,笛卡尔《屈光学》,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以及罗斯金、费希纳、韦伯、尼采、西美尔、霍勒、荷姆霍兹等人的相关作品。
  • 晓林子悦的评论
    科学哲学和艺术哲学的交汇。在19世纪的机械化图景里,摄影掌握了描摹世界的权力话语,光学尤其呈现出迷人的魅力,实在界需要重新寻找身份的认证。艺术该当如何?本书可与本雅明《摄影小史》、贡布里希《图像与眼睛》,道金斯的演化心理学《盲眼钟表匠》,平克认知心理学《心智探奇》等搭配阅读。
  • 年方十八发如雪的评论
    和一些朋友也讨论过,其实这书就赢在角度独特吧。大思路其实很清楚,就讲了近代以来的认识论是如何从主体—客体映射关系转向对主体认识运作能力的强调。但人家是从光学仪器的角度来写,这就厉害了~
  • malingcat的评论
    神作。略微故弄玄虚。视角独特,但是论述观察者的视觉主体性的建构,仅有哲学家生理学家与视觉技术发明者是远远不够的。
  • 把噗的评论
    听说“作者的英文是天下最可恶的那种,一句话能长达10行”,不知道这译文行不行,湾湾的翻译总有些不适应
  • 六點圖書的评论
    关于人类眼球的“规训与惩罚”
  • 于穆的评论
    真是精彩得一塌糊涂,篇幅短小、说理透彻,光芒之处让MJ那本Downcasting eyes反而显得无谓冗长。
  • 安提戈涅的评论
    #论文#从译文佶屈聱牙的风格就能推想原文的晦涩,大量的引证有叠床架屋之感,其实根本性的东西很简单,就是19世纪以来视觉主体性的出现以及相关的技术性的变化。从暗箱到后像,技术与装置的变革持续性地对观看之道产生震颤。其实,视觉的主观性,在传统的绘画实践中就已经显露而出,虽然那个时候人们并没有将自己的感受与观看理论化,贡布里希在《木马沉思录》里说得很清楚也很简单:人们只画他想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看到的东西。视觉经历变化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更大命题,这一点被本书的作者比较好地把握到了,即人类知觉经验与阐释力的变化。本书这么多引文中,真正核心的无非是洛克的《人类理解论》——人类如何产生意识、观念、想法——本书为这一问题加了一层关于视觉的滤镜。要开始读洛克了。
  • Eco的评论
    观察者的技术革新史、理论演变史。(从“暗箱”模式到“立体视镜”模式,人类之眼成了“现代之眼”。)排版上有些错别字。
  • Peter Cat的评论
    毫无疑问是视觉现代性奠基之作,理解现代主义运动和19世纪肇始至今影像艺术可能都绕不开这本书。但把科学史、思想史和艺术史刻意杂糅的书写风格,不无故弄玄虚之嫌,作者核心的视觉史论点本可清晰且不失复杂被表述,而不需求助于一种不必要的含混性。
  • departure的评论
    翻译太糟糕了,不只是台湾和大陆用词差异的问题,而是最基本的清楚明白都没做到,硬生生地按照英文语序来翻,造成句子很长,主谓宾反而非常模糊。这种翻译只能造成读者的似懂非懂,进而曲解。书被翻译成这样太可惜了。
  • lu的评论
    观察者在技术中的现形,以及操作或操纵其生产之可能。期待再来个《技术下的观察者》,细数可能性的实现。或许《知觉的悬置》会触碰到这方面问题。
  • 大旗虎皮的评论
    阿瑟·丹托有篇文章是专门质疑克拉里这一派学者的,就是视觉本身是没有任何历史性的,所以不存在所谓的“视觉古代性”和“视觉现代性”的区别。克拉里这一派至今没能完全解决分析美学的这种质疑。可是,我还是站在乔纳森·克拉里这边的,其实视觉是否是历史化的,与视觉文化研究的核心、要害,没有什么关系
  • 胖达叔的评论
    用了“暗箱”和“立体视镜”作为隐喻来指涉视觉现代性的形成,一种是视觉主体客体之间的割裂状态,一种是融合的状态。以此解释十九世纪视觉艺术的巨大改变并非艺术家的独特创造而是一种观看机制的转变。感觉还没开始深描就结束了,聊备一说吧。台译本,不习惯的地方很多。
  • 血源2出了吗?的评论
    好了,那么现代性所追求的“天真”如何调和于对身体所拥有权力的期盼?(永远对说“看”的书高度兴奋啊)
  • 观止的评论
    纯粹之眼如何造就?作者通过从暗箱到立体透镜的变化来对此进行回答。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在于人类对自身与外在事物关系理解的变化,而后者才是通向后来的现代艺术的钥匙。从这样的角度回看艺术史,也许会有更多有待重新审视和衡量之处。那么,其他感觉呢?
  • 论文装修工的评论
    写得太棒了。启发太多。暗箱。洛克,牛顿,莱布尼茨。眼睛与光,转入歌德,叔本华,再入费希纳,马克思,隐喻变为换喻。观察技术不断转变。眼睛的晶状体被遮蔽眼睛才能意识到眼睛。so,写文章一定要切口好才是必胜的把握。
  • 沙砾于飞的评论
    翻译得不行,译者就是个新竹清大的硕士啊。
  • 人之初的评论
    与其说是在解释十九世纪的视觉,不如说是通过视觉解释十九世纪的方法
  • 重行行的评论
    P20-21 signifier-能指 signified-所指;下一段 “而这权力所指的即是一种创造平等的能力”(少一个力字) 总体来看 关于观察者和现代性视觉问题 视角独特挖掘很深 可同时参考Martin Jay有关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