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人类纪里的艺术:斯蒂格勒中国美院讲座

人类纪里的艺术:斯蒂格勒中国美院讲座

作者:(法)贝尔纳·斯蒂格勒

分类:文化

ISBN:9787568902489

出版时间:2016-11

出版社: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标签: 艺术  西方哲学 

章节目录

[编按]
写在前面的话
[序言]
哲学作为武器 许 煜
[导论]
克服技术-书写的毒性
——斯蒂格勒论数码性与当代艺术 陆兴华
无产化状况下的审美判断
感性的无产阶级化
审美判断引向个体化过程
业余爱好者的争论
自动化社会里的超控制艺术
人类纪里的艺术、差异与重复
梦的器官学与元电影 (上)
梦的器官学与元电影 (下)
书写的屏幕
快感、欲望和默契
[附录]
为一个负熵的未来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

•斯蒂格勒教授两访中国,带来系列精彩讲座

•在人类纪里,艺术为何?艺术何为?

•我们应当如何克服身处其中的人类纪?

•一次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邀约亟待您的参与

- 内容简介 -

本书囊括了斯蒂格勒教授受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以及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的邀请,于2015年2月26日至3月4日和2016年3月17日至20日,两次访问中国美术学院所作的关于数码时代普遍无产化状况下的审美判断和元电影、书写、屏幕与欲望之间的关系的系列讲座;以及2015年3月6日在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如何克服我们身处其中的“人类纪”的讲座发言。这几场讲座既包含斯蒂格勒教授最新鲜的思考与批判,又牵引出他庞大深厚的哲学框架和系统。

下载说明

1、人类纪里的艺术:斯蒂格勒中国美院讲座是作者(法)贝尔纳·斯蒂格勒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顾小拧巴的评论
    基本可以看做新尼采主义的延展吧,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德勒兹、巴塔耶理论的同义替换。全球资本主义的最新情境是: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第三持存”(即通过数码技术储存、复制并传播的记忆技术)操控着消费社会的“力比多经济”,人类社会因此更加“熵化"了。依斯蒂格勒所言,记忆技术本身又可视为一种新的一般器官学来对人类社会进行"负熵化”,通过建立对“第三持存”新的综合来创造新的注意力投注形式从而摆脱数码资本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规约。当代艺术其实也就是编织“第三持存”的器官学,平行关联不相关元素以实现新的感知范式(平面)的创立。
  • 雷诺阿的小玫瑰的评论
    太有趣了!一开始读觉得有点故弄玄虚夸大其词,再读发现还是很有自己思路的。就是行话说得太多,其实很多观点可以翻成大白话的。
  • Eco的评论
    (四星半!)序言导论梳理清晰,讲座译文质量上乘,基本上勾勒出了斯蒂格勒的思想图谱。信息量大,仅从“为了一个负熵的未来”中引用的人名单可见一斑:布朗肖、巴塔耶、斯宾诺莎、西蒙东、怀特海、德里达、得勒兹、斯特劳斯、康吉莱姆…但讲座终归是讲座,干货还得看原著。
  • David Kong的评论
    昨晚读完这本小书,很多观点和我的感觉不谋而合。电影化与书写关系的理论很重要。有空写个书评……
  • 人形幽靈電腦心的评论
    新年第一记重拳!
  • 的评论
    开头演讲让我想起斯皮瓦克
  • Kaiho的评论
    斯蒂格勒关注的问题:当所有知识都被机械化了,那种集体的个体化过程还如何可能?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斯蒂格勒追随了康德的美学,将审美判断理解为反思判断,它能够将最不同寻常的“神秘”从最寻常的事物中投射出来,这一内在性的投射构成了反思判断的基础。反思判断不是规定性判断,它是潜在的普遍,却永远无法实现为普遍,也永远无法在判断行为中被决定性完成。因为作为其对象的神秘之物总是保持为未实现、有待到来的状态,总是在缺失的形式中展现自身,故而它只是打开了一个无限的跨个体化线路的许诺。这样的无限预存的许诺兑换了那一集体个体化行为的可能,所以斯蒂格勒内里其实是个风投分子。他的技术哲学的逻辑:技术将人工品无限化,同时也将它们的接受者无限化,最终超越人工品本身的目的性,将他们投身到一个永未到来的、无限预存的许诺当中。
  • baiya的评论
    “这几场讲座既包含斯蒂格勒教授最新鲜的思考与批判,又牵引出他庞大深厚的哲学框架和系统。”
  • 劈头士》睁木的评论
    已购。三篇讲座发言,随处金句,合起来又让我抓不住脉络。在整个20世纪,本雅明所称的具有“机械可复制性”的种种技术发展,导致了曾是艺术业余爱好者之特长的心理动作知识的普遍退化。这使得业余爱好者失去他们的知识,成为文化消费者。正是通过录音带式的模拟记忆,文化工业得以消灭业余爱好者的演奏(也是今天虚无主义扩张的条件之一)。它们换之以一批不会动手、不再知道如何阅读音乐的公众,这情形导致了这批公众及其判断的短路,代之以收视率和平均的品味。平均也就是平庸。人类纪实际上是一个熵纪,一个产生着大规模的熵的时期,而这恰恰是因为,原来的知识,正在被打散和自动化,这些知识现在已根本不再是知识,而是一些封闭系统。而知识是开放的系统:它总是包含着一种负熵性的去自动化的能力。关闭一个开放的系统,将会导致那个系统的消失。
  • [已注销]的评论
    大部分内容网上都有,出于审美判断想把元电影部分撕掉。熵增的加剧背后是新自由主义的主导,斯也认为要斗争,要触及一部分雷打不动的利益,可你跟马克龙都说自己是个中间派(=利益代理),暧昧不清,等着激进左派来给你开路?
  • 嘚嘚嘚嘚嘚的评论
    当代艺术的哲学批评。审美经验的个体化。人类纪里的生成。技术算法大数据的象征苦难和欲望经济。电影作为第三持存将欲望改造。等等等等。
  • 准备注销元宝宝的评论
    就算看过了把
  • Bressong的评论
    斯蒂格勒思想概论,“药罐学”思想的主要构型还是来自他师父的“延异”吧
  • 的评论
    就想问问这个腮红猫(cyber pink cat)系列还有下一本吗,老头说着说了一遍又一遍的事物,开小差的人只顾沦陷cyber pink的想象中
  • 婴鸟武鸟的评论
    导论的节操真是够了。
  • Ranciere的评论
    整体是给国内艺术哲学化开窗了,不过讲座触及要点深度有限,他本人的原作更密。 另, 听了全部课程女翻译哲学背景不太够用,乐观过头也蛮危险的,是一个无法土生的思考在中国
  • 一条鱼发疯了的评论
    云里雾里
  • 鹅杆菌的评论
    斯蒂格勒认为“技术”是人类负熵的关键,技术为人类争取了时间。斯蒂格勒很可爱,但可惜我站斯特劳斯,包括以赛亚柏林,要说的都是同一件事:负熵的胜利总会败落为熵性的垃圾。
  • tianalotus的评论
    总体来说还不错,但是很多观点是随大流的,并没有真正去考证,看起来比较随性下定论,因此乍一看很有学究气息,然后就感觉到各种反例了,真实与虚妄就像艺术与实用一样,其中蕴含的人类文明的深意又岂是一个人能随意下结论的?
  • [已注销]的评论
    博学是真的。说教性的分析,一种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