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萨拉热窝100年

萨拉热窝100年

作者:【日】梅原季哉

分类:历史

ISBN:9787224132083

出版时间:2019-11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标签: 历史 

章节目录

序章 这里只有战争吗?
教科书中描写的暗杀场景
“互相杀戮”并不是历史的全部
透过平民家史看萨拉热窝百年
复杂表面的背后

波黑简史——从古代到20世纪80年代
东西分裂的源头
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
并入哈布斯堡帝国的版图
夺得新领土的塞尔维亚
始于萨拉热窝事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四年间1000万人死亡
埋下祸根的战后处理
南斯拉夫王国的诞生
纳粹傀儡国的统治
铁托的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路线
“一国之内”
反映国家的真实形象
萨拉热窝冬奥会,八年后的战火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南斯拉夫王国时代
20世纪的起点
埋伏在车队必经之路上
是恐怖分子还是英雄?
抵制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音乐会
追溯百年家史
三代历史世家,“祖父曾目击萨拉热窝事件”
反塞尔维亚人运动
教职被剥夺,遭受严酷拷问
“我是欧洲人”
中世纪西班牙逃亡者的后裔
参与萨拉热窝事件审判的伯父
南斯拉夫王国的统治
萨拉热窝应有尽有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社会主义时代
纳粹的侵略和互相之间的报复
未曾迎合当局的祖父
从塞尔维亚人到“意大利人”
目睹野蛮的暴尸行为
庇护犹太人的义人
不受待见的一家
同铁托的偶遇
民族主义是禁忌
破灭的五环理想

南斯拉夫解体和内战初期
关于“之前的那场战争”的记忆
米洛舍维奇的崛起
600年前的失败
自由选举带来的后果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独立
三足鼎立
波黑共和国内联合执政的垮台
“我们立场不同”
再次响起的枪声
围城中的萨拉热窝
造成悲剧的地形
新南联盟的形成

胶着之中
和平外交艰难前行
围城中的生活
生命线——地下隧道
通过艺术进行反抗
同敌人进行的奇妙交流
守护生活

塞尔维亚人即是“恶”吗?
因“集中营”而备受谴责
从炮击市场事件到北约空袭
“平庸之恶”
被同胞攻击的塞尔维亚族教授
塞尔维亚人也遭到了屠杀
不走运的精英
偷偷赠予的警徽
五次逃脱

内战结束和战后体制
局势变化和四个月的停战
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
代顿和平协议与内战的结束
战后的历程
南斯拉夫的完全消失
“失去的二十年”

如何清算过去,如何讲给未来
指责国际法庭的被告
将国际司法机构视为“反塞族”工具的风潮
对国际人道法的不理解
“年轻一代更理解我们”
历史教育也给一线教师带来压力
身份确认才是迈向和平的起点

一体化是否取得了进展?
以民族均衡为优先的不正常的政体
比观察员地位更高的代顿协议
犹太人幸存下来了吗?
军队是罕见的一体化的象征
不管是在波黑,还是在阿富汗
来到绿茵场上,还管什么民族

欧洲人和穆斯林的双重身份
主动皈依伊斯兰教
被引渡至关塔那摩的“伊斯兰激进派”
那不是我们的伊斯兰教
“文明的冲突”并非必然

终章 从文明的十字路口,到普遍的人性
街景中的历史
这不是“民族纷争”
延续至今的多样性和宽容传统
对日本而言的普遍性意义
同历史的和解与国际法
不人道罪行无法免责
围绕战后“审判”的不和谐音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1座城市,3个民族,100年,3次战争。

*20世纪在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以萨拉热窝的宏大历史为经,以居住其中的三个家族的历史为纬,展现“欧洲的耶路撒冷”——萨拉热窝历经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南斯拉夫、波黑的百年激荡。

*日本重量级媒体《朝日新闻》十年欧洲观察。

这本书讲述了被称为“欧洲耶路撒冷”的萨拉热窝这一亚欧大陆交通要道,这一宗教、民族、文化交汇之地*近100年的历史。该书作者以萨拉热窝的宏大历史为经,以居住其中的三个家族的历史为纬,既展现了萨拉热窝历经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南斯拉夫、波黑的百年激荡,又通过三个家族的命运呈现了大时代下个体生命的真实经历。作者梅原季哉,日本重量级媒体《朝日新闻》欧洲分社社长,十几年间一直围绕巴尔干地区的历史和战争进行采访。

下载说明

1、萨拉热窝100年是作者【日】梅原季哉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5335的评论
    “不管在哪,首先要把对方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这句出自一位塞尔维亚士兵朴素的话说了一个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道理。 联想到最近在很多论坛看到铺天盖地般对西方国家遭受疫情的嘲讽,大部分人表现出的无视人性、无视他人尊严、只遵从着意识形态机器牵引的盲目和冷血,真的让我寒心、恐惧。人们居然能对与自己无缘无故的另一群人的苦难表现出胜者般的傲慢,而这仅仅是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 这中情况就在我身边不断发生着,结合一下这本书中的思考,更能让我容易理解三十年代的德国社会为何选择纳粹政府,以及波黑战争、巴尔干问题的合“理”性。
  • Loreena的评论
    萨拉热窝很远,但民族主义很近。
  •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评论
    作者是新闻记者,所以少了文学家的渲染和历史学家的厚重,但仍以一种简介而不失深刻的历年报道总结的方式,把萨拉热窝的往事今生写明白了。宽容、理智,记住理想主义的那句“归根结底大家都是人”。重读叶礼庭写民族主义的那本书。
  • 朏朏的评论
    “过去在这座城市里,没有人会问‘你是哪个民族的人’,因为重要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人。”
  • 猫猫教教主猫猫的评论
    一个日本老记者在波黑的采访经历和回忆的整理,可以作为Nationalism的注脚和理论学习参考。对了解波斯尼亚和前南斯拉夫的历史,乃至于巴尔干半岛的历史有不错的参考价值。从阅读体验上来说,是一本阅读难度轻松而承载史料沉重的小册子,了解民族主义狂潮肆虐的巴尔干半岛,在当下似乎也具有一些现实的意义。但不足在于历史反思深度不足,停留在浅表层的民族主义反思常常会变成毫无延续性的对“权力个人”和当事民族与宗教的声讨,而背后的权力主体的尔虞我诈则欠缺谴责。但这也不是新闻报道所特需的,其实在这个层面上,新闻伦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巨大张力,或许是写好一部社科著作的驱动力之一。
  • 小桃子的评论
    这本书将那个时代巴尔干地区复杂的局势抽丝拨茧地娓娓道来,同时又有很多动人的细节,比如内战期间,修建的秘密地下隧道,最宽的地方也仅有1米,但是200万以上人次、大量的救援物从那里通过,成为当时全城人的生命线。比如很多萨拉热窝人记忆深刻的聚会都是在内战期间的聚会,人们用艺术团结起来,用艺术拯救自己。比如经历过民族仇杀的萨拉热窝人说,重要的不是你的民族,而是你是什么样的人。三个家族的历史更是让人唏嘘不已。一百年就经历了三次战争的国家,他们的国家记忆就是战争记忆。
  • 鸿雁的评论
    以一个外国深度调查记者的视角所讲述,立场比较客观。宏观结合微观,具体家族人物的故事让历史更鲜活。让人感觉一团乱麻的萨拉热窝有点理清楚了。
  • 匿名用户的评论
    非常喜欢最后一张的总结:即便是战争也有规则,也有不能跨越的底线,那就是文明。另外,这本书如果换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方式,可能会更有趣。
  • Berlinka的评论
    日本媒体人对于萨拉热窝100年近代史的通俗回顾,主要内容当然是20世纪那三场惨烈的战争。从家族史切入,科普性地梳理波黑民族的历史与当下。语言平白,老老实实地论述问题,没有什么让人亮眼的观点,但回归常识在当下本就是可贵的努力。把波黑问题和日本的战后问题平行思考,算是比较有主体性烙印。文章最好的就是论述对“塞族恶人论”的质疑和反思,但非常清晰地强调欧美对塞族的不公正对待并不能免除塞族极端分子的恶行。重要的永远不是贴标签和定性,重要的是不再重蹈覆辙。但我们都知道,那个前景渐行渐远了。
  • 乌鸦咧咧的评论
    为遥遥无期的波黑旅行做点准备
  • 村上研究员的评论
    看不太进去,对历史反思写得也不够好。给4星是怕自己没不懂,有机会再读吧。
  • mystic corner的评论
    想说的有很多,想写出来却不知从何说起。总而言之,萨拉热窝于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书上的名字,我对这儿已经有了多方面的认识。民族主义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东西?我只能庆幸我国虽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是能融合得这么好
  • yuziyuzi的评论
    背景读起来不够细致,前情需要有一定历史基础读起来会更清楚
  • 兆阿北的评论
    100年的事,20世纪所谓文明的动荡从这里开始也没有在这里落幕,动荡没有结束。隐匿的情绪或者政治随时可以穿透你灵活的膝盖和华丽的客厅。历史的闹剧为现实生活的人们留下了种种标签。拒绝平庸的恶,撕下标签站立着的人们,才拥有和平的未来。日本记者写的萨拉热窝百年简史。小书,两天读完。
  • 小土若水的评论
    非常好看。记者视角和笔触。值得一读
  • 我就是WYN的评论
    通俗易读,会留给孩子作为历史普及书籍。
  • 小轨的评论
    挺好的波黑历史问题的科普书籍,给分不高主要还是本书作者作为记者,采访部分写得不怎么样
  • 不知该起什么的评论
    学到思考问题背后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即常见性和必然性)和 民族主义的两面性!受益匪浅!
  • 我以为的评论
    这本书让我在历史中看到了真实的人。
  • sara的评论
    比起介绍历史,更想传达正确平等的历史观。一星扣在内容啰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