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茶

作者:[荷]乔治·范·德瑞姆(George van Driem)

分类:文化

ISBN:9787522803968

出版时间:2023-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标签:  

章节目录

前言28
第一章原始茶的起源1
人种语言学角度的简序1
茶树的多样性及其部分近亲12
拨开时间迷雾,寻踪原始茶18
一个源于古跨喜马拉雅语系的表达茶的词根22
一个源于古澳亚语系的茶字词根24
腌渍的食用茶转变为发酵的饮用茶34
茶的原初故乡中茶字的古代和现代词根36
第二章茶在中国的传播39
关于茶的文字记载39
汉字“荼”到“茶”的演变43
从汉代到隋代46
茶在唐代走向兴盛52
石桥下的弃婴,日后的茶圣53
茶圣长大成人55
陆羽的著作及晚年57
茶与沏茶之水59
茶文化和瓷器的繁荣61
西藏人饮茶始于唐朝69
茶税的征收始于唐朝72
包围圈中的宋朝73
宋朝的精致之道77
中国茶文化在明代的中兴84
宝岛台湾88
清代及中国六色茶系的形成96
中国绿茶家族104
白茶及白化栽培种108
中国黄茶111
青茶、乌龙茶和岩茶111
中国红茶114
中国发酵茶或黑茶119
花茶、草本代茶饮、潘趣酒和鸡尾酒127
第三章茶传播至日本和朝鲜半岛135
茶初入日本135
茶再入日本137
佛教寺院中的茶礼145
斗茶和俗界中的茶146
能阿弥将茶从茶亭引入室内148
战乱时代的宁静绿洲151
武野绍鸥接续珠光未竟的事业155
千利休156
由“利休七哲”发展出的茶道流派161
通过千氏家族传承的茶道流派164
茶道的固化168
碾茶和抹茶的生产与制作170
日本的烘青绿茶,又叫釜炒茶172
煎茶、新茶和番茶177
冠茶、玉露茶和鲜味184
其他各种日本茶190
日本茶文化走出国门192
日本茶树的栽培品种及茶叶生产194
日本茶的创新和怀旧式复归197
一种有日文名却非日本的茶饮料199
茶抵达朝鲜半岛201
朝鲜半岛茶的复兴205
第四章东西方的相遇: 勇敢的葡萄牙人208
陷入困境208
丝绸之路上的茶214
起航前往日本218
受到意外欢迎224
要的是丝绸、白银而非茶叶227
一杯茶233
茶道、乌龙茶与基督教的传播236
关于茶礼的更多记录241
传教士利玛窦和陆若汉245
东方的瑰宝249
第五章荷兰资本主义与茶叶的全球化253
果阿邦的荷兰人和波尔多的旱鸭子253
资本主义的诞生257
爱战胜一切261
闽南语取代日语267
茶在低地国家开始流行271
一位荷兰医生开出茶处方,一名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推崇东方风俗279
一位更著名的荷兰药剂师开出茶处方,茶风靡暹罗宫廷281
第三位盛赞茶益处的荷兰医生288
在越南的米兰耶稣会传教士289
一名法国传教士在越南东京疯狂饮茶290
一位来自杭州的意大利耶稣会士和一位来自暹罗的法国牧师295
日饮茶汤一百次298
一位在锡兰和东印度群岛的荷兰传教士300
茶与《塔维尼尔游记》303
闽南语“茶”的巴洛克式荷兰语拼法307
波斯语插曲312
第六章英国人与茶的相遇:欧洲战争319
茶作为一个植物种类319
英国人开始喝茶334
另一位有影响的荷兰茶医343
第一次英荷战争351
第二次英荷战争358
第三次英荷战争368
凯瑟琳神话372
法国、法国茶和加奶的茶375
把糖加进茶里376
英国新传统:英式下午茶382
政府的贪婪与持续变化的英国人的饮茶口味387
早期进口到欧洲的茶叶类型392
茶到达巴巴里海岸401
第七章插曲:咖啡和巧克力406
命运与时尚的变迁406
咖啡抵达欧洲掀起的第一次浪潮407
卡法王国的咖啡之乡410
阿拉伯和土耳其先后接纳咖啡414
咖啡潮传到意大利418
古老的口头传说与现代神话420
伊斯兰教卫道士为咖啡代言423
英国人先喝咖啡,然后是荷兰人426
苏菲葡萄酒成为一种全球商品431
咖啡来到维也纳,西方的时尚在变化433
好喝到最后一滴437
欧洲人发现了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的饮料439
可可来到欧洲和亚洲449
现代可可和巧克力的发明456
第八章税收与免受压迫的自由463
广东的崛起与荷兰茶叶贸易的低迷463
英国人在茶叶贸易中的优势地位469
用白银换茶叶473
性别、茶园与茶舞会477
茶与税488
域外税收和波士顿茶党491
波士顿茶党的意识形态遗产499
一磅茶叶三便士税与国际法506
争抢出路,重现波士顿茶党一幕510
对各州及其茶党的监控513
民主选择的幻觉518
茶叶寻找新家园和欧洲爆发混乱524
第九章茶被移植:亚洲的战争527
用鸦片换茶叶527
《巴黎条约》和第四次英荷战争529
来自拿破仑的威胁促使各国调整东方战略531
东方世界格局大洗牌535
走向战争之路536
第一次鸦片战争538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茶叶种植541
植物学的困惑544
英属印度的茶叶种植548
同时期的锡金、杜阿尔斯及尼泊尔554
鸦片飞剪船与茶叶569
英国在天朝的间谍活动571
全球茶叶消费模式的巨大转变579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587
鸦片战争与印度589
同时期的俄国592
正统茶和布朗红茶的发明597
咖啡意外地让位于茶603
托马斯·立顿爵士和他的爱607
冰茶、茶包及奥威尔茶609
德国和丹麦616
第十章茶产区及特色茶餐618
土壤、微生物及显性遗传效应618
马达加斯加、马斯克林和塞舌尔群岛619
亚速尔群岛和巴西629
法国茶餐新潮流634
泰国和老挝640
马来半岛的茶叶种植642
莫桑比克,弥助的故乡643
成为南非的开普殖民地644
成为印度尼西亚的荷属东印度群岛645
从法属印度支那到越南647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帝国648
伊朗和波斯湾地区653
阿塞拜疆茶的兴衰654
土耳其从喝咖啡转为喝茶656
津巴布韦、马拉维和赞比亚657
从威廉二世治下的殖民地到坦桑尼亚658
成为肯尼亚的前东非保护国659
从英属保护国到乌干达661
喀麦隆、尼日利亚、卢旺达和布隆迪662
横跨南美大陆662
茶在南卡罗来纳663
姗姗来迟的太洋洲之茶664
从英国皇家花园到康沃尔665
提契诺的瑞士茶666
茶在不丹668
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喜欢上喝茶669
垂直农业时代的荷兰茶670
第十一章茶中的化学物和神奇的调制茶672
茶科学还是茶学672
咖啡因673
从茶道到茶氨酸676
维生素P679
儿茶素和鞣酸681
茶黄素和茶红素687
茶与癌症690
茶与肥胖症、糖尿病703
茶与心血管健康、过敏、免疫708
茶与认知能力713
茶与肾肝健康715
瓶装茶饮料、泡沫茶和其他新潮流717
影响香味的因素728
第十二章打理茶园736
可持续的茶叶种植736
茶树的“入侵者”740
茶树虫害的物理防治742
追求环境友好的生物战743
茶树病症及其治理748
消费者保护、错综复杂的繁文缛节和全球危机750
索引761
英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参考文献:
后记:
备注:

内容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茶道哲学学者倾情翻译

★ 一部关于茶叶的百科全书,几乎涉及茶的所有方面

★ 四位中国人民大学茶学研究院茶学专家倾情翻译

★ 大16开,全彩印刷,400多幅精美插图,800多页厚重文本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茶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茶水也是全球饮用量第二大的饮料(仅次于水)。茶树作为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麓的一种植物,在成为食物和饮料之后,极大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本书以茶(这一事物或这个词)的语言学起源切入茶的全球史,角度颇新颖,但本书确是一部涉及语言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茶学、医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诸多学科的百科全书式作品。书中作者通过自己的多年考证和调研走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茶从史前时代起源到在六大洲的传播并成为全球性饮料的历史,从茶的角度描述了全球化进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下载说明

1、茶是作者[荷]乔治·范·德瑞姆(George van Driem)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王小差的评论
    一本厚重的茶叶大百科。作者是民族语言学的大家,对于中文里“荼”与“茗”两个词的源流考据入木三分(分别来自于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和澳亚语系),但除此之外,作者还有更大的野心。从中国茶叶的六大分类到向日本、韩国的传播,进一步来到了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荷兰、英国,茶叶贸易伴随着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一段关于咖啡和可可的小插曲之后,又来到了北美独立战争和鸦片战争,在“喝茶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茶树的病虫害防治”中,作者终于依依不舍的结束了他的旅程。书中部分插图与文字不匹配,涉及到需要具象化的概念名词,比如“煎茶道”,需要读者自行查阅网上公开信息。这本书正文760页,共134万字,涉及内容非常广泛,适合作为工具书来进行茶叶相关的补充阅读。
  • 五花王的评论
    一部茶的百科和全球史,原书正文近900页,用了超大开本以后更像一本辞书。尽管内容全面,但中间某些章节花了太大篇幅去抨击美国税收制度,介绍“同性国际”之类的东西,未免就有些离题了。不过整体而言,做为一本全面的资料集,还是值得爱好者入手的。
  • 宝木笑的评论
    与其说这部厚重精美的著作是一部关于茶文化的通史,倒不如说这是一部以茶为载体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喜马拉雅山麓对这种树叶的呼唤,标记着人类终将进入从生存到文化的文明发展宿命,这片树叶也逐渐融入人类文明发展的浩波扁舟中,见证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国度的兴衰往复。若无汉唐,何来茶道。如不东渡,怎得奈良。丝绸之路上颠簸,是东西文化的交融。荷兰茶医之盛行,是资本主义的滥觞。及至近代殖民烽火,远眺寰宇拓土开疆,茶,就在那里,不悲不喜,默默见证着人类文明的沧海桑田,而对于我们而言,她永远是那片“神奇的东方树叶”。
  •  Cristiano的评论
    李萍老师翻译的巨著!
  • 的评论
    原著与翻译都极佳
  • 千寻的评论
    其实是从茶说开去的世界贸易史,比较喜欢这种叙述
  • 阿鱼的评论
    作为语言学家,作者选了一个很独特的切入点,从词根溯源的角度来寻找茶的发源地及传播路径,并以此为线索,通过对茶叶的生物属性、文化属性、商品属性、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等进行描述,呈现的是一部由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史。跟随作者的脚步,可以品味中国茶丰富的种类,可以欣赏日本茶雅致的仪式,当然更能看到争夺茶叶贸易主导权而引发的战争,枪炮利器下对殖民地茶区的开发和掠夺,对我国茶叶的污名化以及由于力量的极度不平衡导致的鸦片强行输入…… 这本书涉及的话题相当丰富,感觉作者的发散性思维太强大了,要跟上实属不易,百科全书当之无愧。
  • 沛然的评论
    作者莫不是有思维涣散综合症,看这书像在亚马逊淘金一样,时不时搞到点金沙,又时不时被水蛭吸住了腿。
  • 横转中子星的评论
    一本极具阅读性、收藏性与资料性的茶百科与展现茶前世今生的历史。虽然本书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部头,但是在阅读的难度以及流畅性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甚至在阅读之中是富有一些情节化的感受。相较于之前阅读的其他同类的书籍,本书最大的特点则是运用语言学的知识来分析茶的产生以及传播发展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出一个茶的传播路径,以及茶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历程。正如本书副标题中所述“一片树叶的传说与历史”。茶不仅供我们日常饮用,其也是全球化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与茶相关的贸易也遍布全球并让世界许多国家参与其中。除此之外,本书在资料性上也是下足了功夫,以茶为中心来进行延伸普及各学科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认识到,茶自身的多样性作用,以及对于人类的意义。一泡茶,一壶水,一本书,一个下午,一段惬意的时光!
  • 铁骨铮铮墙头草的评论
    由茶入史,写得更多的是史而非茶,从茶的物种起源纠纷一直到它在全世界范围内随着资本主义的贸易兴起而得到传播,作者试图通过茶作为一个通向历史的窗口,多角度、多元化地解读这段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但主要集中于西方。完成这样一部类百科全书的巨著所需要的精力和知识储备是让人钦佩的,但也难免在写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比如对于东方历史了解不够充分,材料说明也不够严谨,译者屡屡指出错误所在。这本书可能更适合历史爱好者而非热衷于茶文化的人,阅读的时候的确需要饮一壶热茶来提神才不至于昏昏欲睡! 没有看完,评价不置可否,就我个人而言内容有点冗长啦,但是这次的特装设计很是惊艳,值得收藏。
  • 書妖柚左的评论
    超详细的茶文化,茶历史,以及一切喝茶相关的事物。不得不说,书又厚又大,抱着有点沉。都说知识就是财富,这本书富可敌国了……
  • 尤里卡的评论
    作者以微观视角(茶叶)切入宏大主题(全球史),从形而下者(器物)推向形而上者(机制),既体现了德国兰克史学的特点,也吸收了法国年鉴学派的方法,可谓切中历史研究之肯綮。正如年鉴学派代表人物马克·布洛赫所说,理解活生生现实的能力是历史学家最基本的素质。但作为历史学家,如何在理解现实的基础上追寻过去,从而回溯并还原不可复现的历史,无疑需要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优秀的学术素养。在这本书中,作者旁求博考,大量引用原始资料,并认真分析,严谨论证,试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同时,秉持“总体历史”的理念,坚持“历史就是整个社会的历史”,不仅关注琐碎的细小物件与表面的历史事件,更探求由茶叶所勾连起的地区-区域-全球的结构-功能关系,从而发掘历史深处的发生规律与运行机制。
  • ly的读享生活的评论
    这书很用心,各种意义的用心,对得起它的定价。最让我叹为观止的,是这位作者的语言学造诣。我读过几十部茶书,没有哪本书如此注重“茶”的释义。范围非常广,包括越南、柬埔寨、波斯等一般茶书很少谈论之处,而且是动态的阐述,相互比较的分析,比如,日本的禅茶、英国的茶时间、俄.国的茶炊……茶如何悄然进入大众生活。词语的变化是很重要的,它呈现了物品的在地化和流播的轨迹。以一己之力完成这项工作,作者厉害!
  • 无限弃绝的评论
    本书作者最关心也最擅长的问题是词语溯源,切入的方式是国别,故叙述多起于cha和te两种音在各国的流窜,是一种语言学的approach,给人印象最深的自然是对茗荼茶三字的解读。我想这是本书最为独特之处。全书风俗史资料与历史叙述杂糅,最后一部分罗列大量文献,细数茶各个成分对人体的益处,让人感受到作者确实有不小的考据癖。也许作为一种独具风格的有关茶的大型掌故集来看倒不失为一种好的阅读方法。
  • para的评论
    这本《茶》堪称甲骨文开年出版之重器,其厚重、其印刷、其内容,令人有种闲坐家中、神游四方的观感。但最令我触动是在于作者展现茶文化的方式,其从人类学、语言学及商品贸易串起茶的起源、传播与文化形成,虽不致精专,却洋洋洒洒,敢于联想,展现出十足的趣味性与吸引力。而我们对于类似茶这种具有悠久历史及“文化自信”的内容书写,却有种阳春白雪的孤傲感,常常官范儿十足、面目严肃,亲切感不足,不经意间折损了所谓正统文化的传播,反倒令纯正的中华茶文化埋没于日本抹茶和英式红茶的网红中。读这本《茶》,完全可以学习一下作者框架构建和组织资料的能力,运用到为正统文化传播的尝试中去,在互联网的信息大潮中为自己代言。
  • Douglas Skoog的评论
    还可以,作者本身是做南亚语言学的,各种语言对茶的称呼源流分析得还可以,藏缅印部分的特有茶文化分析得也不错。不过中日部分问题颇多(什么朱权自愿远离政治漩涡隐居南方研究茶文化看看就好,不是老四逼的你当我乐意啊),译注在某些部分予以了补足。
  • 世宗大王的评论
    把Karlgren(高本汉)译成卡尔格伦??把Baxter(白一平)译成巴克斯特??把Sagart(沙加尔)译成萨加特????
  • 尴尬洛夫司机的评论
    东拉西扯的茶叶史,或者可以说这片小小的树叶撼动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 流星小天马的评论
    的确是一部关于茶的大百科全书。 看得出来作者野心很大,与茶相关的植物学、经济学、语言学及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茶马古道、波士顿倾茶事件、鸦片战争等等)、涉及到各个国家的贸易史(像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美等国的殖民扩张以及中日、印度、缅甸等国家关于茶的传播和发展)都有所涉猎,可谓驳杂。但这种东鳞西爪的写单一作物的大百科形式很容易落入贸易史的巢臼…另外,能看得出来作者对多国语言所学甚深,书中关于语言学的考证也算是一抹亮点。
  • 积极罂粟的评论
    的确是百科丛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