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花园(修订译本)

花园(修订译本)

作者:(美) 罗伯特·波格·哈里森

分类:文化

ISBN:9787108066305

出版时间:2020-1-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标签: 哲学 

章节目录


致 谢
第一章 忧思乃天职
第二章 夏 娃
第三章 人——奉献于土地的园丁
第四章 无家而园
第五章 “我自己的花园”
第六章 柏拉图的学园
第七章 伊壁鸠鲁的花园学校
第八章 薄伽丘的花园故事
第九章 隐修之园、共和之园与王公之园
第十章 凡尔赛宫园林短评
第十一章 观看——一门失落的艺术
第十二章 奇迹般的谐和
第十三章 两种天堂: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比较
第十四章 人,而不是破坏之徒
第十五章 时代的悖论

附 录
一 《十日谈》选摘 乔瓦尼·薄伽丘
二 《帕洛马尔》选摘 伊塔洛·卡尔维诺
三 花 园 安德鲁·马韦尔
四 伊斯兰地毯花园简介
注 释
文献目录
索 引
译后记

内容简介

人之为人,为什么与花园息息相关?花园能否告诉我们为何“死亡是美的母亲”,如诗人史蒂文斯所言?为什么说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没有花园的时代?为什么说我们正竭力创建一座史无前例的硕大伊甸园,与此同时却将大地迅速变为荒原?

本书作者罗伯特•波格•哈里森以其诗性的哲思引导读者寻访神话传说、宗教圣典、文学作品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一座座花园,诸如荷马史诗中的仙岛乐园、伊壁鸠鲁的弟子们深耕细作的菜园、《十日谈》里的男女青年讲故事的乡村花园、《疯狂的罗兰》中的幻景花园、朴质极简的禅寺石庭、工致安详的伊斯兰园林、令园丁“走火入魔”,整日拨泥弄土的平凡的家庭小花园,还有无家可归者在纽约街头组建的临时花园……本书邀请我们漫步这座座花园,体悟花园与园艺的内蕴,由此在我们的心田和大地上重新开始耕种伏尔泰所说的“我们的花园”。

下载说明

1、花园(修订译本)是作者(美) 罗伯特·波格·哈里森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十万错的评论
    这是四五年后的第二次阅读,书小,讨论的问题却很宏达,后面的注释和文献检索也是诚意满满。还有苏薇星老师优美的翻译。
  • 細雨的评论
    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他懂得去关怀人,那么神之所以为神,因为神爱人,这样的推论对么?而且爱人的总是会更快乐一些。很好看的一本书,翻译也没得弹,每一篇都短小精致有力,宛若一颗颗浑圆可爱的碧玉珠子,没有想到9年后会再版,而且是在这样一个时间这样一个国家,希望豆瓣的大家都看看这本书,而最终致于实践
  • 丛林宜歌的评论
    作者热爱但丁和阿伦特,熟悉圣经十日谈斐多篇等西方经典之余,居然对红楼梦和庄周梦蝶、卡尔维诺《帕洛马尔》里的日式园林等东方美学也颇有研究,学贯中西。书中所坚持的观点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辉:人的幸福是一种由栽培而来的善,不是一种专供享用的利;人的幸福事关实现,而非满足。
  • 别的熊的评论
    用译者(译文非常好)在译后记里的话说,此书“充溢着浑然的人性”。花园意象虚实交织,从不朽走向有限,又因有限而得以永恒,我认为能把握好矛盾的张力是许多经典作品的标志,而这一节仅仅只是全书起点……往后行文愈加见微知著,朝现代人生存境况一路辟去。《花园》也是一部可以善加扩容的作品,比如对比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来世信仰一节,我再度想到自己对《裴洞篇》的不喜;又如论及漫无目的的现代精神时,会不会想要与丁尼生《尤利西斯》作对比?一点题外话,就此书而言,处于中心的“花园”,是一个有秩序、系统,且必须与人类交互的意象(否则全文论述无法展开);或许在拟喻的世界里,花园需要人类的目光,但就私人层面而言,我更喜欢不被人凝视的荒野、没有被接收的零符号。借用《后来的事》中代助的感叹:「无人光顾的夜樱真美呐」。
  • 大白莲万岁的评论
    An un/dis-gardened life does not worth living.
  • 劈头士》睁木的评论
    已购。将花园扩展到更广阔意义上的随笔,尤其喜欢论及夏娃的一篇,视角一变,立见新意~ 夏娃,而非亚当,才是人类的始祖、人性的先驱。有了她,我们才有了前辈与后代。如果说人的堕落必须归咎于夏娃,此举的功绩也非她莫属。由此,丈夫成了父亲,妻子成了母亲,这对原先如孩童般的夫妻拥有了为人父母的成熟。惟有摆脱了伊甸园的摇篮,亚当与夏娃才能迎来这份成熟。伊甸园中,不存在世代繁衍的昌荣,因为没有死亡也就一无新生。由此看来,人被逐出乐园不仅意味着从此必有一死,同时也意味着从此方得新生,用汉娜·阿伦特的话说,就是获得了“创生性”。
  • 鱼饵小偷的评论
    精美说理文,叙述极有耐心,以花园为贯穿全文的喻体,讲忧思,讲栖身之所,讲观看方式,讲现代人的危机,旁征博引,浑然一体。我更喜欢前四章,很能帮助打开思路。
  • 岸上的鱼的评论
    文笔绝佳,流畅亲切却不失深切
  • thisisalocal的评论
  • sussi的评论
    内容缓慢又开阔,本能的诗性、博雅的质朴,旁征博引许多遥远的作品中对“花园”的描述或运用,又回落到谈论公共空间、社群情谊的建立、人类与自然秩序的建设、让现实升华的诸种情结的满足、现象世界的可见性与人的视力之所及,进而谈到政治意义上的救赎/柏拉图式的政治抱负与花园策略/阿伦特阐述中的避世,真是这些天的一场及时雨。喜欢后面的内容,有些类似文化比较,讲到基督徒之不满足,伊甸园无法满足欲望,以至现代西方人也对立于平和安稳的歇息姿态。译文优雅又漂亮,读得很享受。哈里森在第四章“无家而园”中提到,通俗经验不过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心态与信条,他以巧妙的视角所作的这样博学的写作正是打破了惯常的通俗经验。
  • Hushhash的评论
    注释详细,翻译畅达。前半部溯源征引尚能说得通,后半部比较潦草粗糙,特别是对伊斯兰教和现代主义以及“夏娃”的“忧思”,过于天真和“政治正确”,使得伏尔泰“料理我的花园”这一有力的启示沦为了一句乏味的口号。收获是应读恰佩克和薄伽丘。#6月地铁读物#
  • Littlefish✨的评论
    花园只是一个意象,作者从西方宗教的角度谈论人类的精神归宿问题,从柏拉图、伊壁鸠鲁,再到后面的日本禅院、伊斯兰教,看得出作者想为现今浮躁的西方社会寻找出路,但在身处东方文明的我看来,后面列举与基督教对比的日本哲学和古兰经的观点似乎有点过于西方视角,这些宗教哲学各有所长,实际并没有作者所设想的那么美好。个人比较认可“观看”这一章节的观点
  • 的评论
    论述的前一部分更加清晰,后部分过于磅礴松散,但仍是非常重要的一本好书。
  • Amanda的评论
    作者呼唤观看。写得有点随意
  • kdA的评论
    亲切。
  • 沃伊尼茨基的评论
    文学部分不是自己的菜,但对花园此一意向的哲学及伦理学把握太让人感慨了。花园自然有许多隐喻,但最后把花园拔高到消费乐园,引申出现代性的问题(存在的空虚),并进一步引申到对伊甸园的向往与逃离并存的现代人状态,遥遥呼应第一章给出的解决方案:现代人应当认清“忧思”的天职,成为人生这座花园的“园丁”,重新理解伊壁鸠鲁主义的积极性,去“栽培生命之有限”,去“实现”,而非“满足”。虽然对于中西方的花园的对比远远不够,但有一部分能触及现代性哲学的高度就已经值得四星了,另一星给苏薇星。
  • 脆桃笨宝的评论
    完全启迪,期待把中间一些引用的书目也阅读一遍
  • Navy blue的评论
    An un/dis-gardened life does not worth l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