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论电影

论电影

作者:[法] 阿兰·巴迪欧

分类:文化

ISBN:9787567591196

出版时间:2020-1-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哲学  电影 

章节目录

巴迪欧电影美学的十个论题(代译序) / 1
前言电影是一种思想,其作品就是现实 / 1
1电影给我的馈赠
——阿兰·巴迪欧访谈 / 1
2论电影文化 / 27
3修正主义电影 / 49
4艺术与批评:
进步主义的标准 / 58
5优美的自杀
——评罗伯特·布列松的《很可能是魔鬼》 / 69
6从不屈服的人 / 72
7东方是西方良知的对象吗?
——评沃尔克·施隆多夫的《错误的证人》 / 77
8电影第二现代性的标志 / 84
9德米事件 / 93
10瑞士:电影作为阐释 / 98
11对法国喜剧电影的间断注释 / 105
12评影片《有如此多的地方值得去》 / 115
13修复意味着死亡和变化
——评影片《破坏的时间》 / 123
14电影是私有工业,也是私人景观 / 128
15电影的虚假运动 / 131
16我们能谈论电影吗? / 139
17关于茂瑙影片《最卑贱的人》的笔记 / 147
18思考事件的出现 / 154
19评奥利维拉的《神曲》与《爱欲修道院》 / 188
20多余的观看
——评让吕克·戈达尔的《电影史》 / 192
21对电影现状以及思考这一现状方式的看法,而无需得出电影已经或正在死亡的结论 / 201
22性别差异是可见的吗? / 218
23对电影持久力量的绝对肯定
——评雨果·圣地亚哥的《西海岸之狼》 / 233
24评让吕克·戈达尔的《受难记》 / 239
25要么去爱,要么孤独
——关于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木兰花》 / 252
26寓言的辩证法
——《黑客帝国》作为哲学机器 / 276
27电影作为哲学实验
/ 290
28电影作为民主的标志
/ 332
29一个开始的结局
——关于电影《一切安好》的笔记 / 344
30艺术的维度
——评乌迪·阿洛尼的影片《宽恕》 / 357
31完美的世界未必可信,但可能存在
——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完美的世界》 / 365

内容简介

对阿兰·巴迪欧来说,电影是一种教育,一种生活的艺术,以及一种思想。自1950年代末至今,他撰写了三十多篇论述电影的文章,提供了哲学家看电影的一种视角与解释方式。从具有现代性的导演,如茂瑙、安东尼奥尼、塔蒂、戈达尔,到美国当代电影,如《黑客帝国》《木兰花》《完美的世界》,本书涉及各种电影的风格,为读者呈现了过去五十年来电影发展的多样路径。

下载说明

1、论电影是作者[法] 阿兰·巴迪欧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的评论
    巴迪欧最开始令我惊异地是对[广袤空间]与[密闭空间]的辨证,如西部片里,地平线上的个体象征着个人问题与宏大伦理冲突的关系。他引用德勒兹《运动-影像》“我们可以用电影的理念来制造概念”的观点,将電影视为对[世界真理的感性配置]。 他是政治哲学起家,后来说出“電影是政治学的再现”也就不唐突了,他亦启发我:電影在思想中不是通过[看]来创建主题,而是通过[看过]。电影是一种关于无尽过往的艺术,在这个意义上,[过往]因[经过]才存在。[电影是一种拜访]。 一部伟大的電影总是让它自身变得有某种英雄色彩。他建议我们用[公理性判断]来对待電影,像他在《電影作为哲学实验》里写電影的矛盾关系,即在艺术与大众、贵族与民主、创造与复兴、创新与普通趣味等异质术语间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哲学会对電影产生兴趣。
  • olivia的评论
    第一本校对的书,终于付梓。Ko桑在我之后又精校了一遍。研究生三年级到现在,倏忽瞬间,也三年。
  • einstvckbrot的评论
    当然作为一位站队马克思的左翼思想家要抛弃思想中的战斗性是不可能的,但也要说当站在一个纯粹影迷立场,巴丢所建构的电影评述往往才是最迷人的部分。
  • holly2007的评论
    整本书见证了Alain Badiou旁若无人的知识炫技,如尼采所谓的思想之飞舞,一度领略到些许智识运动之美,亦一消遣耳。快哉!快哉!
  • 华东师大出版社的评论
    对阿兰·巴迪欧来说,电影是一种教育,一种生活的艺术,以及一种思想。自1950年代末至今,他撰写了三十多篇论述电影的文章,提供了哲学家看电影的一种视角与解释方式。从具有现代性的导演,如茂瑙、安东尼奥尼、塔蒂、戈达尔,到美国当代电影,如《黑客帝国》《木兰花》《完美的世界》,本书涉及各种电影的风格,为读者呈现了过去五十年来电影发展的多样路径。
  • 寒枝雀静的评论
    B / 还有不少片子没看所以粗略翻完。巴迪欧对电影几乎没有任何创建内部独立的统一概念的野心,他更多只是运用外在的哲学概念楔入作品。哪怕是在几篇集中的理论论述中,他采取的依然是事件、断裂、不纯性等对电影不具备直接限制的视点(其中有丰富的阿尔都塞痕迹),由此在一种足够开放的甚至近乎直观经验的条件下让作品完成真理生产,进而保证其非美学理论的非区隔性。因此他从电影中开掘的希望也并非某种纯粹的感知解放,而是一种朝向外部的潜能:电影被电影自身打败,既是一种“为柏拉图准备”的艺术,又有着“大众哲学”的可能——如此不同于先前对巴迪欧强调“内在性”的印象。BTW由于不同时期篇章衍生的一个话题大概是巴迪欧与手册的关系?对戈达尔大概是真爱吧?(英译本对比后:翻译是真的烂啊!!!扣半星!!!)
  • 法国新浪潮的评论
    伟大
  • Sally Chow的评论
    从哲学角度看电影,电影是综合艺术,混合戏剧、绘画、音乐等六大艺术,从这些不纯中提纯来表达理念。公理性判断可更深层发现它的理念。 相比其他六大艺术,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作为大众艺术,素材来源于观众熟悉的事物,观众认同感强一些,这是电影“大众”部分,而电影“艺术”部分如思想、制作技术等要求较高的门槛,如先锋电影。欣赏好电影能让人飞升。 电影是一种哲学情景,照亮人们的选择,在权利与真理间、在爱与法律间等方面。 作者哲思通透,厉害。
  • 三里屯贴膜师傅的评论
    智识将永不降临&你开始于白纸的纯粹&电影是关于无尽过往的艺术
  • 来自东京的帅哥的评论
    巴迪欧关于电影本体的文集,采访、影评(有些还挺有意思)还有论文,比较散,但观点一直在被反复强调。翻译不太顺。有启发的是他对于电影本体的思考:电影作为艺术生产真理,电影的不纯性以及虚假运动,电影作为理念的拜访。
  • Tough Guy的评论
  • 的评论
    “我记得这些讨论绝对是电影化的,完全不是政治法庭式的争论。电影的主题绝对不是它的故事,不是它的情节,而是这部电影采取的立场,以及赋予其什么电影形式。”再摘另一段李沧东:“我认为先有意念再寻找故事并不是很好的想法。所有的情节故事都并不是为了主题而存在的。每个故事本身就有意义,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作品。所以不管是编剧还是导演,都应该最看重故事情节。”以上比较再次证明哲学家出的电影书一买一个上当——幸运的话,书名会与电影有关,内容就好像通俗读物。那么,怎样的读者会通过一个哲学家认识电影呢?答案应该是所有人——电影人除外。
  • Adamska的评论
  • 叶迪迪的评论
    读过一点点,没读下去,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