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本雅明论媒介

本雅明论媒介

作者:[韩]康在鎬(Jaeho Kang)

分类:文化

ISBN:9787565726088

出版时间:2019-11-15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标签: 哲学 

章节目录

中译本序/015
译者序/019
缩写/027
致谢/029
1.本雅明简介/001
此时此地、彼时彼地/001
本雅明肖像/005
重构本雅明/015
章节概览/021
2.传播的危机与信息产业/023
导论/023
讲故事和小说的危机/025
报纸与信息产业/035
大众传媒时代的知识分子/046
结论/057
3.无线电广播和媒介化的讲故事/067
导论/067
向着一种听众的批判社会学/070
无线电广播模型/075
媒介教育的一些主题/086
结论/098
4.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和政治/105
导论/105
摄影复制性/107
分心的媒介文化/120
媒介与民主/131
结论/148
5.媒介之城——阅读《拱廊街计划》/155
导论/155
现代性的幻象/158
媒介景观与都市空间/172
媒介批评家的触觉/196
结论/200
6.结论——本雅明媒介批判的现实性/211
批判理论与文化工业/211
批判媒介理论与公共领域/213
媒介银河中的技术复制/214
幻象、拟象与景观/220
拓展阅读/223
索引/231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提供对本雅明媒介批判的详细重构和分析。它显示了本雅明如何批判性地分析了各种通信技术模式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媒介如何塑造人类经验、商品文化、都市空间和政治。有四个关键主题构成了主要章节:传播的危机、媒介化的讲故事;技术上的可复制性;媒介城市。每一章都试图阐明本雅明对特定传播媒介(书籍、报纸、广播、摄影和电影)与相应形式的经验之间关系的描述。

在第二章中,作者将从资产阶级文学文化的消亡和公共领域的角度来考察传播的危机。我探讨了本雅明如何将讲故事的衰落与十九世纪欧洲信息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

第三章侧重于本雅明的媒体实践,涉及他对无线电广播的参与。这将展示他在自己的儿童和其他节目中如何试验当代理论问题(例如教育、娱乐和一种电子大众媒介化讲故事的新形式)。

第四章详细介绍了本雅明最著名的文章《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本文密切关注影像体验的关键主题,比如光晕的消亡、摄影图像的光学无意识以及震惊、分心和触觉。本雅明对艺术和政治的分析将阐明政治景观的复杂维度以及现代媒介时代新公众的形成。

第五章追溯了本雅明的巨著《拱廊街计划》的理论意义,以便我们理解与大都市的城市景观相关的现代媒介。本章还圈定了一些本雅明为媒介研究而分析通信技术和都市空间的方法论含义。

在结论中,本书希望通过与最近的媒介和社会理论家进行简要比较来评价本雅明的媒介批判。借此,作者希望澄清本雅明之于当代媒介研究的独特贡献,并帮助读者进一步提出他们自己的批判性探究。

下载说明

1、本雅明论媒介是作者[韩]康在鎬(Jaeho Kang)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gongong的评论
    我老师的书。非常可爱的一个韩国大哥,培养了我对空间的兴趣,曾经因为利物浦输球而在酒吧门口痛哭。
  • SIOURED的评论
    整点阳间的翻译
  • 宇宙尽头是鞍山的评论
    一、技术的创新主体感官和经验转变紧密相关。1.《讲故事的人》《小说的危机》:讲故事涉及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集体感官);小说(印刷):主体感知的重新配置。现代工业社会中经验和交流的萎缩问题《经验与贫乏》。2.《机械复制时代》《拱廊街计划》:技术使人体器官受到复杂的训练,分心是感知改变的征兆。(电影)二、当下《历史哲学论纲》三、审美政治
  • ·冷酷小狗熊的评论
    翻译真的不太行,很多地方如果不看原文很难正确断句。但是文本很有意思,突出了本雅明一些不常被人注意到或是常被人误解的特质,比如说本雅明在对时间观重构之余实际上用力更多在空间的重构上,他想通过一种以触觉为主导的感性空间来塑造一个能够突破视觉中心主义的全新主体。
  • 甜河的评论
    正如《拱廊街》使用了“碎片考古学”式的意象呈现方式,本雅明是一位媒介实践者甚于媒介理论家。
  • Eco的评论
    根据专题而非创作时间重新整合本雅明的论述,研究与述介结合,深浅适度,标准的英美学术训练写法。(本雅明算是为数不多的涉及儿童教育的理论家,另外,拱廊街部分对蒙太奇嫁接本雅明历史观的分析有启发)
  • [已注销]的评论
    这套书里面写的最好的一本,感觉好像我从来不认识本雅明
  • 蔚然的评论
    本雅明关注的是(1))媒介与资本主义现代性之间的关联;(2)技术和人类感知/经验之间的密切交叉。他提出的几个重要的概念有:复制、分心、政治化、光晕、技术的文明和文化的平衡、震撼体验。这所有的一切都依旧存在于当下且愈演愈烈。
  • 楚楚寻欢的评论
    在传播学的理论学习过程中,我对本雅明的印象更多是异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思想气质,将其作为观照大众文化的另一种不那么悲观的角度。感谢作者与译者,让我离本雅明又近一步,他群星遍布般的理论远非技术扩散为大众赋权那么简单,他关注媒介本身的形式甚于媒介负载的内容,他发现媒介形式变化与社会变迁的逻辑联系,他从口头交流的历史中提炼出具身体验的沟通模式,试图从顺应现有媒介的文化实践中融合具身体验,以呼唤、培养新的社会主体。 与文化工业排斥大众文化的反叛向度相比,与哈贝马斯单一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向度相比,与麦克卢汉拥抱“古登堡银河”崛起的历史叙事相比,本雅明似乎走的更远,面向新媒介迭出与主体变更,在伟大艺术的光晕褪去后,反思笛卡尔式身心二元对立,反思批判的所指,期待新主体的同时警惕权力对媒介的征用
  • 路上有雨的评论
    很不错的一本书,围绕媒介分四个章节,从小说报纸到无线电广播到摄影电影再到景观城市,最后将本雅明与哈贝马斯、麦克卢汉和鲍德里亚放在一起算是与当下的媒介理论进行对话。这些碎片化的论述共同组成了一个批评星丛和思考网络,其连接点在于媒介的可能性与危险性,在于个人如何借助媒介介入公共空间或者说如何创造一种共同体。本雅明无疑是在审美潜力和政治景观中更倾向于救赎的。整本书看下来反而感觉本雅明的救赎不再是弥赛亚神学式的,救赎不在传统的神那里,在新的生产媒介与诸众相遇时产生的新感知模式,一种包含了触感分心的身体集体,正如书最后引用的《拱廊街计划》里的一句话“只要还有一个乞丐,就还会有神话”。可惜书里没有更多论及“亵渎启明”,这个替代性的经验挪用应该有更多篇幅去论述。
  • 茶幾的评论
    连篇累牍地重复同一观点的嫌疑外,整理和分析都毫无纰漏。加分:作者很巧妙地揉入了本雅明作为电台主播的经验和他在广播剧创作上的小心思与切身实践,以及后期《拱廊街计划》对当时建筑结构、展览会和全景画的剖析,去展现一个在媒介空间慢慢形塑的集体,耳目一新。只是熟读The Work of Art那篇的,都看得出技术革新、政治审美和商业资本的关系都是老生常谈了(但这些纠缠的因素何以诞下的“新社会主体”和应运而生的“公共空间”正是本书的核心观点);此外,媒介技术既然可以促成集体/公共空间的再造,也可以被法西斯主义操控成为大众宣传工具,这一点是本雅明自己的矛盾,但作者显然也没有意欲去谈及或辩解。(开始读的是英文,丝一般顺滑;图书馆关门后回家买了中译,同样纵享!所以还是会推荐!)
  • Tim的评论
    后面几章所展现的关于现代性的分析非常精彩
  • Zzzzzzxx的评论
    清晰有趣
  • [已注销]的评论
    最早读的还是拱廊计划,巴黎19世纪的首都,对消费主义的批判,拱廊就是媒介。
  • Jeremy的评论
    理解本雅明的许多侧面,从报纸、广播、摄影到电影,本雅明认为媒介赋予了人类新的感官体验,塑造了新的资本主义都市形态,以至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时常游走在“震惊”的边缘。在摄影之后,他所说的“光晕”消失了,这无疑造就了新的公众,也改变了公众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只是觉得,他绝望的自杀让这个世界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 木小年不插电的评论
    翻译很顺畅,本雅明骨子里就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呀,顺便了解他的八卦朋友圈,阅读体验佳
  • 逗豆友的评论
    著名iben jaehoo kang ,穿本雅明t恤应援的疯狂iben…
  • MINE的评论
    可以肯定“媒介道说”系列书的质量很高了。没有完全看懂,但绝对值得多读。
  • -簌簌的评论
    最初提到本雅明就想到公共空间,而在《摄影小史》后,发现他对媒介也存在前瞻性的思考。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他与媒介进一步的联结
  • Brandon的评论
    翻译尽力了,尽管断句艰难,尽管第一章至少三处明显误译,就这都阻挡不了这本书闪闪发光,内容确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