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论家

论家

作者:孙向晨

分类:文化

ISBN:9787567551312

出版时间:2019-1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哲学 

章节目录


第一部分:双重本体
第一章、双重本体:形塑现代中国价值形态的基础
一、现代的,还是西方的
二、反思“五四”,还原自身文化的逻辑
三、重新定位中国文化传统
四、生活世界的“双重视野”
五、“双重本体”的概念
六、“双重本体”的关系形态

第二章、现代个体权利与儒家传统中的“个体”
一、“个体”之于现代性的意义
二、“个体本位”的消极影响及西方文化传统的抵御力量
三、“个体”在近现代中国的发现与陨落
四、儒家的道德自主性与非道德性的权利观念
五、儒家传统之于“个体”的现代意义

第三章、个体主义与家庭主义:新文化运动再反思
一、个体主义的倡导及个体的沉沦
二、家庭主义的批判及家庭的没落
三、现代中国的文化复兴需要建构双重命题

第二部分:迂回西方
第四章、“家”在近代伦理话语中的缺失及其缘由
一、亚里士多德论“家”的问题
二、近代“家庭”的契约化理解
三、财产问题的个人化处理
四、亲情问题的同情化理解
五、道德教育的自然化倾向
六、婚姻问题的法律化关系
七、“家”的双重性及“家”的瓦解

第五章、现代社会中的“家”及其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家庭”问题解读
一、近代“家庭”的契约化理解及黑格尔的批判
二、家庭的“伦理性原则”
三、家庭与个体
四、家庭与市民社会
五、家庭与国家

第六章、关于“家”的一种现象学分析:
——基于莱维纳斯《总体与无限》第四部分
一、“爱欲”中“女性她者”的他异性
二、“生衍”与跨世代的“实体转化”
三、“父子关系”与“子亲关系”
四、“兄弟之爱”与社会关系的重构
五、“绵延不绝”的时间观

第三部分:重建家哲学
第七章、生生:在世代之中存在
一、“向死存在”与“生生不息”
二、在世代之中存在与“此身”
三、“亲亲”作为源初情感的结构
四、“孝”的“共世代”结构
五、“家”与“代际共在”
六、“在家存在”之“乐”
七、“学”作为“跨世代”的筹划
八、世代性与历史性
九、世代之中的“死亡”问题

第八章、亲亲相隐之“隐”的机制及其本体论承诺
一、“隐”的训诂问题
二、“隐”作为道德困扰解决的机制
三、沉默权与容隐权
四、“亲亲相隐”的本体论承诺

第九章、重建“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
一、现代世界关于“家”理解的多重误区
二、一种饱含“个体自觉”的现代“家”观念
三、现代世界中的“修齐”与“治平”
四、“家”的本体论意义

附录:民族国家、文明国家与天下意识
后记

内容简介

“家”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学界悄然而成一重要论题。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如此显要的主题在近现代却迟迟难以进入主流话语,五四新文化运动激进立场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家”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中国人进入现代世界的巨大障碍。

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应该更从容地面对这个问题。针对以往或“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的偏颇,本书以“双重本体”立意,坚持现代个体的自由,尊重传统亲亲的价值;以此“双重视野”重新审视“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个体”与“亲亲”以一种相反相成的方式确立其在现代世界的内在关系。

“家”在现代西方伦理中曾一度失落,从霍布斯到康德,现代个体的价值无疑取代了家庭的独到地位,但“家”的理念仍不时出现。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由“生生”而“亲亲”,由“孝”而“仁”,再到“家国天下”,这绝不是简单地建构一种伦理规范,“家”更具有一种本体论的地位。

下载说明

1、论家是作者孙向晨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游行的脑的评论
    有详有略地读完了,梳理得很好,内容清晰简明,但我无法认同最终的观点 个体在家之中的依托作用固然重要,也是中国走出传统“家”观念的重要路径,但是若因此而把家作为中国人的本源性、本体论意义上的内容,则实际上与“平等”又有悖反。 如果我们在这么高的层次上理解家,则容易站在一种儒家的主流文化自我上对其他亚群体进行压迫。 这本书是近年的新书,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处在现代化时期并受全球化影响又面临后现代思潮,那么把家作为差异化的小共同体,赋予更多的包容,引入差异政治一类的原则,规避主流群体对亚群体产生的压迫,是否将更好?不成熟的观点,以后有机会的话再加讨论。
  • Karl的评论
    1.21从武汉返乡临时起意带的,对传统对现代有了更深的了解,却也想到了那些不是从正常的“家”结构成长起来或者成年后不愿建立正常“家”结构的个体该如何释放自己的各种需要?
  • 无逸 delsino的评论
    区分现代的与西方的,提出双重本体,指出没有文化传统支撑的现代性无法健康运行,既不回避现代价值(个体),又不放弃文明根基(家),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立论平正,经受了黑格尔哲学的洗礼,眼界宽阔。第一部分,区分个体权利与个体自律,首先确立个体权利,才能以个体自律制衡其蔽。第二部分,迂回西方,简要的思想史梳理,考察古希腊,亚亚确立西方家论的基本视角,婚姻、财产、教育,主奴、夫妇、子女。近代西方哲学消解家的基础地位,而突出个体本位。霍布斯-权利-契约;洛克-财产-个人化(劳动-人身延伸物);休谟斯密-亲情同情化-个体;卢梭-教育-自然化;康德-婚姻-法权;黑格尔,伦理性原则(家)与个体性原则(市民社会);列维纳斯。第三部分,生生,在世代之中生存,与海德格尔的此在相较。由家而天下一家。文明国家。
  • 陶梦的评论
    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这本书,需要写一个书评,编辑约的。问题不大,这本书梳理中西方“家”的观念,对我很有启发。作者的问题在于,语言不够凝练,征引文献不够规范。例如,征引胡适《非留学篇》还要转引,这没有必要。作者的见解与我同调。值得我细读。
  • 忍冬的评论
    蓝图式设计,观点鲜明,论述平正,剖析优于重构,最期待的第七章《生生:在世代之中存在》没有想象中好,略车轱辘话来回说。指出现代的不等于西方的,五四既没有建立起“个体”又中止了对传统的反思,以及五四及新儒家大多没分清“个体权利”和“个体道德”的区别,真知灼见。尽管最后一部分稍稍有点弱,但是强悍的前两部分以及整体立意也撑得起五星了。
  • 南有乔木的评论
    还没读完就迫不及待,有些地方很精彩
  • 莫名自由的骆驼的评论
    从方法有效即可,到追求一种更宏大的伦理关怀。 若只是为欲望活着,那快乐就足以了。 给欲望一个适当位置而不是唯欲望是从,如此便有了恰当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