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一个燃尽自我的病人

一个燃尽自我的病人

作者:格雷厄姆·格林

分类:小说

ISBN:9787549637867

出版时间:2022-8-9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标签:  

内容简介

*当你燃尽生活热情的时候,正是该去追随内心热爱的时候。*

*诺奖得主的精神偶像和导师,讲述现代人的常见病症:丧、躺平、燃尽自我、自我厌恶、厌世、内耗、倦怠、麻木……

--

马尔克斯的文学偶像格雷厄姆·格林

21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奇大师格雷厄姆·格林

格雷厄姆·格林 一生虽未获奖,却被一众诺奖得主视为精神偶像和导师:马尔克斯、福克纳、奈保尔、库切、威廉·戈尔丁、马里奥·略萨等

格林先生,我是您的忠实读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文学翻译家傅惟慈挚爱的格林小说

直击“丧”“躺平”的本质,带你找寻真实自我与内心热爱。

“痛苦是一种只要你需要,随时就可以提供给你的东西。”

著名文学翻译家傅惟慈经典译本,全新精装上市

【故事简介】

建筑师奎里得了一种疾病——一种燃尽了生活热情的病。

他肢体健康健全,精神残缺不全;一边疲惫地活着,一边无助地寻找出路。

他抛下城市的浮华与喧嚣,将自我放逐到非洲密林之中。

面对破败和贫穷,他久违地感受到幸福与富足。

他以为自己即将痊愈,却没想到一切只是风暴来临前的先兆。

--

本书讲述的,不是一个遥远大陆的虚构故事,而是你我身边的真实日常。

我们都或多或少像主人公这样,歇斯底里地燃尽自我,然后不可抑制地陷入虚空。

【媒体名人评论】

虽然他们把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我,但也是间接授给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读过格林的书,我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加西亚 •马尔克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格雷厄姆•格林自成经典,他将作为20世纪人类意识和焦虑的传奇记录者不断被人阅读和提起。——威廉•戈尔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格雷厄姆·格林一直被视作政治作家,他对全球事件的发展抱有极大的兴趣。现在,他的焦虑更是无处不在,一直致力于记录这个世界。——V.S.奈保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0世纪里,没有一位严肃的作家比格雷厄姆•格林更彻底地攻占和塑造了大众的想象力。——《时代》周刊

格雷厄姆·格林教我们理解我们之间的社会和经济障碍。他教我们用新的眼光看待彼此。我认为他的影响力永远不会消失。——《独立报》

直到他去世,格林一直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作家。在任何语言里,他都是最细腻的作家。——约翰·欧文(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

格林拥有智慧、优雅、个性和故事,以及一种卓越而普世的同情心,这让他永远在世界文学中享有一席之地。——约翰·勒卡雷(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

未授予格林文学奖是诺贝尔奖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错误。——诺贝尔奖评委拉斯·福塞尔

他的名字会为我们的获奖名单增光添彩。——诺贝尔奖评委安德斯·奥斯特林

如果要在世界范围内推举一位非常会写,也写得很好,作品既深刻,又好看,可以欣赏,还可以消遣的作家,我大概首选格雷厄姆·格林。——止庵(作家)

格雷厄姆-格林,无疑是二十世纪里最独特的天赋异秉且创作力惊人的大作家。——赵松(作家、文学评论人)

下载说明

1、一个燃尽自我的病人是作者格雷厄姆·格林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的评论
    寻求精神疗愈,却在疗愈之地被ta人纠缠而殒命
  • 贰约—Colorful的评论
    他想远离虚假,找而害死他的恰恰是这个世界的无孔不入、无药可治的虚假。人到底要怎么活着才够真实呢?格林只说,人不能远离一切活着,也许这是给现代寻找桃花源的人的一点警示
  • 阿辽沙的评论
    译本还是傅老译本。可这标题改的,这封面设计的,恶心坏了。读客真的是一次次恶心人
  • 东林皆石的评论
    1、格林的颓丧奏鸣曲:精神空虚,厌倦宗教和世俗的奎里随船漂流到了人迹罕至的盛产麻风病的刚果。 2、“当你燃尽生活热情的时候,正是该去追随内心热爱的时候” “我们都或多或少像主人公这样,歇斯底里地燃尽自我,然后不可抑制地陷入虚空” “痛苦是一种只要你需要随时就可以提供给你的东西” “没有一座建筑物能逃避掉马上就要把它填满的家具、绘画和人。但是在最初的日子里总存在着这样一种宁静,在圆满做完一件事以后,痛苦过去了,宁静像假死一样,降临到你身上” “你觉得你幸福吗?——我自己认为很幸福。我从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过去我总把信仰视为风平浪静的海洋,现在这一幻觉一去不复返了:信仰更像海洋上的一阵大风暴,幸运者一下子被卷进去,立刻沉没,不幸的人却残存下来,遍体鳞伤地被投掷到海岸上”
  • gus-的评论
    奎里是格林所有作品中最让我同情和惋惜的主人公。但不管怎样,他最后是笑着离开的。
  • 逝者无昼夜的评论
    感觉可以哦
  • 猫的的评论
    想起一个禅宗公案。某人吃了8个饼,饱了。他拿着第八个说,早知道吃这个了,前七个都白吃了。奎里就好像吃了8个饼的人,他饱了。其他人还没吃饱,追着他问,出名什么滋味,受异性欢迎什么滋味,有钱什么滋味。奎里冷漠不言,他们就把这一切归功于第八个饼,说懂了,这第八个饼叫圣徒。整本书都很苍凉,有一种俯视大地的视角。
  • 如是我雯的评论
    这个故事里充满了各种张力与对立,欧洲与非洲、文明与落后、繁华奢靡与返璞归真、神父和无神论者、宗教势力与世俗权力、身体残缺与精神残缺、向往与逃离,一切都是纷繁杂乱,如过眼云烟。 奎里说:“我身上唯一残留的一点儿东西就是对真实的尊重。”
  • 小矮子的评论
    名声也是一种身上的残缺
  • Ehdn~的评论
    “在人的一生中常常有一段时间,只要他有一点儿演戏的才能,就会连自己也欺骗过去。”不,大部分人都能欺骗自己,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格林的严肃小说代表之一,这个写作灵感以及故事背景,主人公的设定,都和作者平时游历时经历和关注的事情有关,一个“燃尽”自我的麻风病人的救赎之路,在挣扎,绝望之后,也算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 章鱼小丸子的评论
    最后的结局有点意难平。奎里这种可以放下一切,只为找寻自己的状态真的让人很是向往,听任风把自己向随便哪一个方向刮。我们真的没有办法脱离一切独自生活吗?
  • 樱桃花发满晴柯的评论
    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这一部涉及天主教主题的关于信仰的严肃小说,主要讲述了小说主人公建筑师奎里在燃尽了生活的热情后,徒留残缺不全的自我,在绝望的虚空中寻求自我救赎的过程。
  • 廖显霓的评论
    从奎里答应偷偷带玛丽去看医生的时候我就猜到这个傻逼结局,玛丽因他而死,他因玛丽而死吗?开车撞偷情者然后自杀的希腊人故事隐喻吗?全文太板正了,板正得像十九世纪的书,以为要深挖的地方总是浅尝辄止,我突然想起以前看过一个新闻,讲古典前腰里克尔梅在现代足球中的落寞,这就是一本时代的眼泪,文笔好,内容乏味,结构板正得有些平庸,虽然肯定比我写得好一万倍,但相对作者名气来说,有些失望,阅读体验很差。
  • 立交的评论
    忧伤的结局。
  • 星尘的评论
    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著名建筑师奎里因为种种原因隐退到非洲一家偏远的麻风病医院 在那个堪称世界尽头的地方,他抛弃了过去大半生的信仰,也因此寻回了真正的生活,像是一位麻风病人在燃尽病菌之后才能自愈。但麻风病人即便病愈之后,依旧要承受肢体残缺带来的歧视与偏见,而主人公则因为被他抛弃的名声再度纠缠,最终被毁灭,麻风病在这里成了一个绝妙的隐喻: 肢体残缺是麻风病人的残缺,而名声则是自然人的残缺 麻风病可以治愈,上述残缺却无法消弭,因此主人公在小说结尾其实已经找到了新的生活,但还是不可避免地被毁灭了,小说结尾的“荒谬”大概正在于此吧 寻到自我和生活的主人公结局是毁灭;而要是顺从前半生的信仰,任由名声加身反而可能善终,“我在笑我自己”,确实是个荒谬的故事
  • 的评论
    一声不响就带走莱克尔的夫人,还在酒店独自俩人讲故事整晚。夫人又说孩子是奎里的。不出事才怪。这种不尊重他人的人,就算更有名气更有天才,我个人也没同情他。
  • Crush的评论
    “痛苦本身没有意义,是我们从燃尽自我到爬出人生灰烬的过程,赋予了生命特有的价值”
  • 夕颜小号的评论
    与《月亮与六便士》类似,探讨摆脱世俗生活以后,精神世界的归路。麻风病既是肌体的腐蚀,也是主角不归路的预言。
  • 卞添的评论
    职业是一种爱情的行动;它不是终身要从事的事业。当欲望消失后,一个人就不能继续做爱了。我的欲望已经完结,职业也随之到了尽头。不要试图把我束缚在没有爱情的婚姻上,叫我再去模仿我怀有热情时的行动。
  • No_Kidding~的评论
    那个天真无邪的”恶”女人令人印象深刻…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