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依海之人

依海之人

作者:丽塔·阿斯图蒂

分类:文化

ISBN:9787576027808

出版时间:2023-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章节目录

导读......001
致谢......001
1 前言......001
由此,我逐渐意识到,“维佐人是一群以海为生、栖海而居的人”这种说法,并不像我最初以为的那样“显而易见”,也不再那么“无趣”,甚至说,它恰恰是一种“真正”的关于维佐人身份认同的描述。
2 活在当下的维佐人......023
他们就说要看看我的手,他们想知道我的手指上有没有“维佐人的标志”。确实,拉那条又大又重的鱼时,我的手被鱼线划出了伤口,太阳晒过后就留下了些红道道。那天下午,很多村民都跑来看我的手,他们对我说:“你正在成为一个维佐人。”
3 没计划的人......065
维佐人感到意外和他们缺少计划性都有一个重要的时间维度,感到意外及不做计划的人都是在现在行动的(或者正在遭受他者行动的影响,比如受到大海和那些印巴商人的影响)。他们不了解过去,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待及计划。
4 拒绝牵绊的人......091
如果按规则遵守每一条风芭和法栗,他们会“无时无刻不在死掉”,因此他们有意识地在那些“严苛”的传统中选择,有多少自己真的可以遵守。
5 中场......117
可以说,维佐人是纯净的人,因为他们身上没有任何来自过去的残留。 当然,维佐人并非全然纯净。在他们内心深处,也有一处不透明的领域,那里有些微历史的残留:是一道过去之人留下的疤痕,无法舍弃, 也不会褪色。
6 生的亲属关系死的亲属关系 \ 123
有一次,爷爷也从一个更宏大的维度表达过相同的观念。 那次谈话,大家在聊维佐人有太多的亲戚,讲到中间,爷爷停下来,简短地同我说了一句:“大家其实都是一家人,是婚姻让大家分开,成为不同的人。”
7 分隔生与死 \ 163
葬礼上演了一场复杂的、矛盾的、充满情绪的活动,葬礼中的每一部分都在印证着大蒂克罗克已经死了与她没有彻底死去。
8 为死者服务 \ 189
生者为死者所进行的那些服务,不是简单地在表达对死者的铭记与尊重,而更像是一种予以好处的调解。通过为死者进行这些服务,哪怕只有这么一刻,让死者又重新回到与生者的联系,满足死者对生命的渴望、对活着的后人的想念。那些已经失去的生前景象,可以在这一刻得到重现。
9 结论 \ 233
在一定程度上,南太平洋群岛民族志与非洲民族志在各自研究对象上的差异,似乎可以映照为维佐人在他们自己与死亡之间竭力构建的区隔。
注释......245
维佐语词汇表......269
参考文献......291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我们以怎样的方式来定义一个人?

维佐人以海为生,是一群马达加斯加西部的渔民。他们性格柔和,禁忌很少,不喜牵绊,不被他人定义;他们并不理性,对过往无所总结,对未来毫无计划,经常身处意外之中。人类学家阿斯图蒂来到海岛,跟着维佐人住在海边,出海捕鱼,探索 “成为一个人”的方式。

这是研究族群与身份认同不可错过的经典,也是一本轻松精彩的民族志。作者将文化差异性重新带回至族群认同研究之中,而读者借此意识到“人之所以为人”处在持续形塑的过程之中,不必被定义所固着。就像每一天,维佐人的“身份”都会更新,从头来过。

【编辑推荐】

打破身份常识,族群认同研究的经典之作

人皆有机会摆脱过去,“当下的行动”是我们成为一个人的方式

【名家推荐】

名家推荐

任何对族群和身份认同理论感兴趣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阿斯图蒂关于亲属关系、继嗣和死亡的观点对马达加斯加研究极具启发性,但其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马达加斯加。

——《美国人类学家》

这本书不同寻常地将冷静的分析和温暖的描述结合在一起。

——迈克尔·兰贝克,美国人类学家

这本民族志阐明了学术文献中缺乏的身份认同问题;这项工作代表了人们对感知自己的方式的重要洞察。其组织是有逻辑的,讨论是彻底的……轻松的阅读和清晰的讨论,以及迷人的主题,使得这本民族志非常适合在本科课程中选用。

——《宗教研究评论》

下载说明

1、依海之人是作者丽塔·阿斯图蒂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华东师大出版社的评论
    族群认同研究的经典之作
  • Smoky的评论
    对我们理解民族、族群和身份认同都很有价值。
  • 月下黑的评论
    去研究了解一个完全陌生的族群并不是一件易事,特别是在深层次的了解之后发现这个族群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有着非常多的不同之处。读过之后,倒是发现马达加斯加的维佐人并不难相处,一改之前对非洲人的刻板印象。
  • 小矮子的评论
    好读但有点啰嗦
  • 乌鸦晦暝的评论
    一本极为特殊的人类学研究,给人耳目一新的,对自我认同的新的视角和探索。流动的自我认同组成无数个不同的当下,每个当下的行为构成了我们,我们也只由自己的选择、行为和认同所定义。
  • 哭之笑之的评论
    维佐人是由所作所为来决定身份的人。维佐人的身份是一种行为活动,而不是存在状态。若是想要成为维佐人,就是必须付诸行动,学习维佐人的生活方式,才能获得维佐人的身份:行为熟稔时,其身份是地道的维佐人;行为断断续续时,则这一刻身份是维佐人,下一刻身份是马斯克罗人;若是停止像维佐人那样生活,便也不再具有维佐人的身份。不论是否有维佐人的身份,都只取决于当下的行为,因为只有在当下,人们才可以实践维佐人的行为活动。……过去从未成为维佐人的历史,因为,每一天,维佐人的身份都会更新,重头来过。(p120)而且在维佐人的亲属体系中男女是平等的。(p127) 这种不问出身、不问血统、不问过去的不固定的身份认同原则,以及亲属体系中的性别平等,应该会让渴望自由与平等的人激动。这样的依海之人,真的像大海般不确定又包容。
  • 谨知的评论
    世上本无维佐人,有的只是按照“维佐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的人
  • 玫瑰天雪地的评论
    开年读的第一本人类学著作,没有想象中的晦涩难懂,出乎意料地引人入胜,翻译非常加分。维佐人的生活习俗仿佛是在告诉我们,生死如何,贫富如何,婚育如何,都不必强求,顺其自然,享受当下。
  • 恶鸟的评论
    维佐人活着时是“凉爽”、流动、不被身份定义的人,维佐人只有在死时,身份才必须被固定,活着是“冷”,死了才“热”,只有活人才找阴凉的地方,而死者,则是燥热。他们刻舟、讨海、熏鱼、逛市场,维佐人的行为在当时那个时间点上让他成为维佐人,但是在之前的另一个时间点上,他在独木船上觉得难受,就是个马斯克罗人。间歇性的身份颠覆了我们的习以为常。维佐女人喜欢有钱就去市场买食物,也不喜欢囤积在家里,市场就像他们的社交场所,打渔不顺时,宁可挨饿,也不会做储备计划。维佐身份不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如果要在一个维佐人“体内”寻找维佐人的身份特征,是无法看到的,犹如在看一件透明的物品,视线只能穿透而过。因为维佐人“体内”没有任何持久的维佐内核,维佐人的身份只有在人们当下的行为中才能被看到。
  • 横转中子星的评论
    当想要探索一个陌生地区的文化,并使之成为理论化的成果,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并需要经历时间磨砺的结果。本书中所介绍的维佐人给我留下的最整体的印象是:一个杂糅着非洲固有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明相结合的一种现代黑人文化(与此同时,它还夹杂着一些海洋文明的元素在其中。)这群人既有对原始自然力的崇拜(有助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自身地位的提升)以及对生死的看重(关于人死后究竟会去向何方,以及死后的继承问题和下一代身份认同的建立。)也有对基督教本身(在死后的墓葬文化之中)的信仰与崇敬。让我感触最为深刻的是一个群体自身在繁衍生息和发展过程中究竟有个怎样的状态,以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从众多的表象之中得到一条可以普遍适用于此民族的范式。这可以说是我的阅读,人类学书籍最大的感触与兴趣。(当然、从中也能学习到很多冷知识!)
  • 叶子的评论
    【补标】我觉得是2023年年初阅读最佳作品了。很有意思的维佐人,对我们的自我认同也有启发。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维佐人的丧葬。一开始以为是学术门槛很高的经典作品,翻开后发现是特别引人入胜的好读作品。
  • 淡定de艾AA的评论
    作为研究成果凝结成的书籍,本书对调查中的各种细节与结论均有很好的对应,阅读体验稍感繁琐,但是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思考过程。本书最大的魅力,不仅是将维佐人这样有趣的族群展示在大众面前,也让人“回头审视我们自己。我们’习以为常’的,不仅是生活本身,更是那些构筑生活的世界的知识前提,而人类学对习以为常的挑战,指向的正是这些知识前提。
  • 寻川的评论
    逃离历史和未来的维佐人,在每日之初从头开始成为自己。身份在于activity,而不在于being;生命在于去控制规俗戒律,而不是去服务它们。倒是继嗣、婚姻让人们彼此分裂,无异于死亡的阴影。“活着”的本质是不被据有、不被界定。
  • 贫乳哥哥的评论
    作者作为一名学者写的维佐人民族志不但没有悬浮难懂,反而还能够带领读者切身感受维佐人的生存面貌。不管是对维佐人的身份是一种行为活动(activity)而不是存在状态(being)还是对生与死(非固定身份和固定身份)之间辩证关系的落笔下结论,都有十分详实可靠的事例数据支撑。真是好书遇到了好编辑,让读者享受在智识的交流中了。
  • 玛乃的评论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 Cheer.S的评论
    很好看!了解到了马达加斯加的维佐人,他如何依海生存的,如何认知自己和同族人的身份的,他们的生活节律和生活理念是什么样的,他们对传统的沿袭,对生死的态度,如何举行葬礼,为死者举办仪式等。在这些行动模式和生活形态背后,作者试图探讨环境如何影响行为习惯,这些外在表现又和身份/族群认同有何关系,如何解释他们看似矛盾的举动与想法。从民族志的书写延伸至一个全新的视角。 无疑这是个很特别的族群,而作者从中挖掘出了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命题,我们究竟该以什么来定义一个人的身份,是他的祖先与出身,还是他一生都可能在变化的行为?所谓的时间性是否只是体现在当下,没有来自过去的联结,也没有对于未来的打算,我也就是我当下这个人。人类学的观察思考,始终在打破我们的固有认知与刻板印象,而这些紧密关乎人可以如何活着。
  • 文思语的评论
    依海之人,很特别的族群,维佐人的身份认同是由行为经历决定的,而不是祖先延续的。
  • 五月阿隆的评论
    维佐人对于社群的区分基于一种生活方式的行为主义,如住在海边,造不错的独木舟,以捕鱼为生,不重视财富积累等等,当你在做一件具体的事时,你可能“非常维佐”,像是外来的人类学家出海捕鱼手上出现鱼线划伤的伤口;也可能不太维佐。每一天起床,你的身份都不是确定的,你必须凭借当下的行动成为新人。他们没有历史也没有未来,时间性在这里这体现为当下,因为维佐的认同方式是一种典型的反海德格尔的哲学,对他们而言没有历史主义桎梏,也没有未来使命般的浪漫构造,是一种反存在的典范。这种生活是“原始思维”发展而来的人的新可能性,是一种阿伦特意义上的出生与身份间的分离,甚至重新理解了死亡。他们希望否认生与死的连续性。通过仪式活动,安抚死者,让他们不再介入生者的世界,用混凝土保证死者的死是一种永恒状态。维佐人是德国哲学的敌人
  • 鞠玖柔的评论
    不错
  • 豆友s9m2ywclwg的评论
    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