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

作者:梁启超

分类:文学

ISBN:9787101066821

出版时间:2009-6-8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标签: 历史  梁启超  史学方法  国学  中国历史  史学理论  史学  中國歷史研究 

章节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第二章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 第三章 史之改造 第四章 说史料 第五章 史料之搜集与鉴别 第六章 史迹之论次 附录一 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 史学应用归纳研究法的最大效率如何 第二 历史里头是否有因果律 第三 历史现象是否为进化的 附录二 中国史叙论 第一节 史之界说 第二节 中国史之范围 第三节 中国史之命名 第四节 地势 第五节 人种 第六节 纪年 第七节 有史以前之时代 第八节 时代之区分 附录三 新史学 中国之旧史 史学之界说 历史与人种之关系 论正统 论书法 论纪年

内容简介

本书为史学理论经典著作,全面反映新史学首倡者梁启超的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研究影响巨大。书中先论述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接着评价中国的旧史学,谈及如何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最后专谈史料的来源、搜集与鉴别,并阐述了怎样发现史实纵横方面的联系。梁启超认为,昔日的历史书写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粉饰太平、宣扬奴性的手段,所以要奋起疾呼史界革命,期待为国民写史的“真史家”,为人们提供较为客观的历史。他还系统讲述了许多切身的治学经验。梁启超的史学思想与治学经验,今天读来,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附录收入《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和《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三篇文章,供读者参考。

下载说明

1、中国历史研究法是作者梁启超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小猪宝维嘉的评论
    #读书笔记#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明体可以达用,而求用心切,却不一定能明体……在同一时代中,此一事件与彼一事件之彼此相通处,及互相影响处……我们若能熟悉于某一时代之横剖面,见在此时代中一切政治制度、社会形态、经济情状、学术大端、人物风尚性格等等……互相会通,如此才算明白了此时代。
  • 杨浦徐肃的评论
    近代就吕思勉先生写过一本通史,他的弟子钱穆先生,写了秦汉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历代政治得失,等专著,周一良也没写什么通史,陈寅恪也就写了唐朝政治制度等一些专著,田余庆写了《东晋门阀政治》。这些专业的历史大师都不敢写。易中天说历时5年写一整套《中华史》。也就是这个时代产生冒进的人。
  • 明道求学的评论
    中国有中国自己的国家、民族与历史传统,几千年来的国情民风,有些处迥异于他邦。若中国人不能自己创制立法,中国今后将永远无望。我们若只知向外抄袭,不论是民主抑或是极权,终究是一种行不能的一面倒主义!——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 朱纯婷会更加努力的评论
    梁启超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也不好懂[晕]
  • 青山不老為雪白頭的评论
    书下多了我也不看,那就下一本,看一本。《中国历史研究法》[耶]
  • 其实是个等爱的人-阿阮的评论
    窃谓治史者当先务大体,先注意于全时期之各方面,而不必为某一时期某些特项问题而耗尽全部之精力,以偏见概全史。当于全史之各方面,从大体上融会贯通,然后其所见之系统,乃为较近实际。其所持之见解,乃得较符真实。而其对于史料之搜罗与考订,亦有规辙,不致如游魂之无归。——《中国历史研究法》
  • 半碗云吞放辣油的评论
    天那噜,梁启超先生著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比《党员,党权与党争》还难啃[生病][生病]这半白话文半文言文,臣妾做不到啊[笑cry][笑cry][笑cry]
  • 鱼和木兰的评论
    第二辑——1、中国小说史略(鲁迅);2、清史讲义(孟森);3、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4、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梁启超);5、国学常识(曹伯韩);6、中国书画浅说(诸宗源);7、诗境浅说(愈陛云);8、文字学常识(胡朴安)。
  • 激流震川的评论
    當知各人的成敗,全視其志業。但“業”是外在的,在我之身外,我們自難有把握要業必成。“志”則是內在的,只在我心,用我自己的心力便可掌握住。故對每一人,且莫問其事業,當先看其意志。——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
  • 俯仰无愧的微博的评论
    #“书”焕青春,“阅”筑梦想#钱穆先生反对用西方的概念、术语来解释中国历史,而是将目光投注于国史发展的特殊性和个别性。《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就对中国历史文化大义进行了阐述,揭示出中国历史的真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演进。@安师大文学院团委 @安徽师范大学江南诗社 @鲨鲨鎏 @闲古良
  • 橙色骑士05323的评论
    “回复 袁蔼雯:我听了也觉得挺有收获的” 我正在听《钱穆 中国历史研究法 10 历史教育的几点流行的误解》钱穆 中国历史研究法...(分享自@喜马拉雅FM)
  • 方塘阁的评论
    读黄仁宇先生所著《中国大历史》(macro-history),其从民族、地理、宗教、哲学等大视角下,采比较性研究法,串起中国历史线索链条。将黄巢进军路线在美国地图上标记,把朱元璋封疆与俾斯麦守土类比可见一斑。唐之开明宋之繁荣(第二帝国)明之自省清之勤奋(第三帝国)等等。 北京·沙河
  • mmyz鸭梨的评论
    吾以为历史之一大秘密,乃在一个人之个性何以能扩充为一时代一集团之共性?与夫一时代一集团之共性何以能寄现于一个人之个性?申言之,则有所谓民族心理或社会心理者,其物实为个人心理之扩大化合品,而复借个人之行动以为之表现。——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 Petruslovespepsi的评论
    No.9《中国历史研究法》。历史的温情啊。唯物主义史观并不是最佳选择。
  • 推遍天下的评论
    #推遍阅读#《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梁任公多年课堂讲义付梓而成,书虽不厚,但是有破有立,有叙有奇,为广大学子竖起了在故纸堆里展望世界、时代与未来的标杆。与同类相比本书更具通识气质,尤其第一、二、六章,给我们展示了历史对于每一个体的作用和个体在历史中的角色与使命。@叫兽门前耍大锤
  • 顶风撒百丈_的评论
    我国史学界,从古以来未曾经过科学的研究之一阶级,吾侪今日若能以一年研究之结果,博得将来学校历史教科书中一句之采择,吾愿已足,此治史学者应有之觉悟也。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
  • SuperLINli啊的评论
    任公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文大于白,读起来少许晦涩,且信息量大,一日仅读20页。而5年后的补编也白大于文,读起来通畅的多,不知不觉三天就看完了。 可见白话文的推广过程与速度,也可见白话文的重要性。 (不发朋友圈的原因是怕[奶牛] 老师看见我现在才看完这两本!)
  • 任玮冬的评论
    史学向来并没有被认为科学,于是治史学的人因为想令自己所爱的学问取得科学资格,便努力要发明史中因果。我就是这里头的一个人。去年著《中国历史研究法》所下历史定义,便有“求得其因果关系”一语。我近来细读立卡儿特著作,加以自己深入反复研究,已经发觉这句话完全错了。——梁启超,19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