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我们听你讲 收藏版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我们听你讲 收藏版

作者:徐泓

分类:文学

ISBN:9787300196541

出版时间:2015-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标签: 陈虻  传记  新闻  纪实  纪录片  随笔 

章节目录

今天所做的一切相加就等于未来/001 生命需要保持一种激情。一个人内心不可屈服的气质是会感动人的,并能够改变生活。 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一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你不改变这个过程就改变不了结果。 努力不是成功的根本,重要的是观念。而改变观念完全是由思维方式决定的。 你们遇到的问题,我都遇到过,思考过,总结了应该怎么做,还分析了这样做的道理。 “现在”就是小时候想过无数次要为之奋斗的未来。 《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011 做人和做饭,我以为做人更紧要,这个节目能不能服务于提高人文教养水平呢? 在前挤后压的情况下,我们寻找到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新的题材领域。 为未来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构成的历史。 安身立命的是一种态度:“目击者”的态度,人文关怀的态度,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选择了一种工作,实际上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要完成一件成功的作品,需要两种极具反差的品格——灵异奔放和老老实实。 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是需要一级保护的产品/026 国际纪录片有各种流派,你说我们这种拍法算哪一派的? 电视纪录片要利用观众的感性到场,达到观众的理性到场。 回到日常生活中来,关注现实的此刻当下,这是中国纪录片的生命和基础。 纪录片最终的结果是和社会发生关联。中国纪录片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创作者对社会关注能力的挑战。 纪录片有剥削性,就是把本来属于个人的问题公众化了。 影像纪录比文字叙述更有文献价值。 大道无术 万法归心/037 作为第一代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制片人,真的是很自豪的事情。 塑其行易,塑其心难,所以“万法归心”;心正则权正,出于我心,归于公心。 尊重,始终贯穿在我与人的相处关系中,也是我管理中一脉相承的东西。 我更在意你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和方法。 永远把你的思想、经验和精力贡献给新来的以及水平最差的同志。 最重要的是修炼自己,首先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而不是学什么与人斗的方法。 我不是在改片子,是在改人/050 既然文如其人,为何不从做人开始? 不能说不好,只能说怎么更好;不是告诉你怎么改,而是激发你自己修改的欲望。 审片的四层次:主题、结构、细节、节奏。 别用排斥的方式来接受我的信息。 自我教育所取得的效果胜于他人枯燥乏味的说教。 兄弟你看,我眼里有泪。 找到属于电视本体的表现手法/063 我们自身掌握影像方式传达信息和思想的能力,也是限制我们发展的重要原因。 纪实影像有三个功能,或者说三种境界——叙事、抒情、思想。 视觉词汇更多的是一种创造,不是继承。是用新的词汇、构图、运动来体现你的表达。 在全局战略上是编导说了算,在局部战场上就是摄像说了算。 影像风格是由景别和长度决定的。 视觉解读能力是要训练的,你必须经历精读和泛读两个过程。 真实永远取决于认知的主体/074 真实是无干扰的记录,是原汁原味的生活。 摆拍一个镜头,就失去被拍摄者正常生活的真实状态。 没有绝对的真实,任何一种真实永远取决于认知主体。 从空间来说,真实就是角度;从时间来说,它是一个无限接近的点。 未来电视“有纪实者生,无纪实者死”/083 不要在生活中寻找你要的东西,而要努力感受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生活中的任何一种发生,都永远是我们拍摄的机会,而不是我们拍摄的障碍。 事实判断而非态度判断应该是我们认识的底线。 从注重结论的表达转向为对过程的表达。 结构的力量可以改变叙事的深度和走向/092 深刻不是耍大胆,不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利用结构的力量深化主题。 结构就是如何选择配角。 结论是简单的,关系是复杂的。 利用结构的力量加大背景。 细节的细节就不再是细节本身。 必须建立自己对事物认知的坐标系/102 长期用统一的坐标进行判断,呈现的结果就是这个栏目的理念。 选择了选题,不等于选择了主题。 在这个大圆里选择一个小圆,是你必须做的一份工作。 纪实影像不是一种技术,它首先是一种思想。 三段式创作方法/114 在开拍之前决定关注方面,在拍摄中发现价值,在剪接时表达主题,在观众收看时产生结论。 一定要问自己为什么要拍这部片子,并对你的答案反复审视。 没有不能拍的选题,只是你怎么拍,怎么把握。 在剪接的过程中表达主题,媒体立场是通过对素材的取舍来完成的。 利用你的信息调动观众的参与。 纪实影像的四次选择/123 纪实影像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你对事物的选择和判断。 角度的变化,不仅改变了信息,还改变了信息的价值。 你什么时候介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机的选择。 以观众的未知作为剪辑的起点,并带着问号前进。 说了和说清楚了,是两回事儿:信息的密度、落点、位置。 说清楚了和说精彩了,又是两回事儿:叙述的技巧。 栏目化运作:前面有目标,背后有理念/133 独,就是别人没有的你有;特,就是把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用足,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个栏目定位以后要把自己的选题标准清晰化,没有对错,只有合适与否。 进入《新闻调查》的选题,一定要有一个只有通过调查才可以认知的未知空间。 外在形式越简单的东西,智慧含量越高。策划就是打好智慧牌。 中国的电视栏目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创办新栏目是容易的,守住是艰难的。 最大的困难就是超越自己。 观点类谈话节目符合电视本体特质/145 我们最缺的是言论性表达,电视的下一个高峰将是观点类谈话节目。 不同的空间关系构成了不同的人际关系,决定了谈话的方式、内容、深度。 先放在低层次的选题上,逐渐地锻炼队伍。一旦这个空间开放,它就首先闯进去。 创新如果从内容、形态、角度三个层面同时进入,这个栏目必火无疑。 《社会记录》的三个门槛/154 我认为还有一个空间,那就是做社会新闻的深度报道。 建立一种新的思维,追求一个另类的表达。 从现在开始就应该不断地塑造人物个性,创造这种评论的人物化空间。 包装阿丘这个非主流标志性符号。 社会新闻的叙事结构一定要个性化:改变报道态,学做调查态。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165 未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竞争一定是在思维个性上的竞争。 我批评了你并不可怕,我对你失望才可怕。 什么对一个主持人最重要?平台!拉里•金也得扎在演播室里,一天天过。 有话好好说。说人话,说老百姓能听懂的话。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做节目,要学会放空自己,去感受。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 你要往上顶,才能顶出一片新天地/178 做电视必须创新,而创新就是永远做那没人做过的事情。 一个创意的产生,决不仅是个人的灵感,而是各种社会因素的集合。 每个媒体人,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标准,也就是我们要发出一个怎样的声音。 做节目,就像十指捧水,如果每个指缝间都往下漏,捧起来就会两手空空。 我们知道了如何做人,也就知道了如何做事。 你不知道这事该怎么办有挑战性,这是最好的状态。 新闻改革永远是撞击反射/188 新闻频道要改变:组织生产的方式、频道和受众的关系。 凡是那些人们不知道、或者不曾被合适地表现、不曾被真正理解的事物都是新闻。 向上的题材向下做,向下的题材向上做。 我们有意地低估了受众,为自己的低级趣味制造借口。 白岩松说我是头发最长的制片人。这也是中央电视台领导的宽容。 陈虻: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可能还会选择央视/203 附录/218 对话王韧:那批人都是有纪录片理想和职业操守的 对话吕新雨:我们不缺记录的手段,但缺乏记录的理念 对话李伦:陈虻的理念能帮人做一次精神上的整容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读书会实录 编后语/250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从纪录片出发的哲学书,他纪录着小人物们构成的历史 又是一本用影像去抵达的启示录,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认识世界 从民生出发,以影像抵达 在最官方的平台,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陈虻,一个被崔永元、白岩松、柴静等一众思想锐力的名嘴称为精神领袖的人。 本书汇集了陈虻生前在央视评论部的审片经典言论、讲座精华、报道文章以及影像,展示了纪录片从观念到方法、从栏目化管理到新节目研发的思想精华。本书由十八篇文章构成,从十八个角度解构他的思想,展示出一个思想深刻而诗意表达的纪录片人之有趣。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于2013年1月推出第一版,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连续印刷十次。在新的一次加印之际,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给了我修订的机会与时间,使我能够对本书的内容进行勘误、校正以及补充与完善,力求精益求精,以更高的品质,回馈读者的厚爱。 本次再版,主要进行了四处较大的修订: 一、18篇博文的次序、部分博文的结构,根据时间维度和逻辑关系做了适当的调整。将原来一些疏漏的内容以及新收集到的材料和对一些素材新的认识,一一补充、修正到书中,因而各个章节内部也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二、2013年为纪念央视《东方时空》开播20周年,拍摄了8集电视专题片《点燃理想的日子——我与“东方时空”二十年》,三联书店同时推出了同名书籍。在这部专题片的拍摄过程中,摄制组曾先后采访了在《生活空间》工作过的15位编导、摄像。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参考了这15位被访者讲述的原始记录,从中摘取了一些内容,对有关章节做了充实。 三、附录部分置换了全新的内容:1.上海《东方早报》2013年3月13日在“文化•专题”版推出《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的书评专题报道,该报记者对王韧、吕新雨、李伦的三篇访谈。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13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办的大型读书会2个半小时的现场全文实录。 四、重新设计了本书的版式、装帧,其中陈虻的艺术照,出自著名摄影家黑明先生之手,他曾供职于《中国青年》杂志,照片于2002年拍摄。23幅工作照以及生活照由原《生活空间》栏目组刘鸿彦和陈虻的家人提供。

下载说明

1、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我们听你讲 收藏版是作者徐泓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