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门口的野蛮人

门口的野蛮人

作者:布赖恩·伯勒,约翰·希利亚尔

分类:文学

ISBN:9787111314943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标签: 金融  商业  华尔街,杠杆收购,KKR,纳贝斯克,奥利  华尔街  投资  收购  经济  美国 

章节目录

第1章 从标牌到纳贝斯克 在公司内部斗争中,没有人能打败约翰逊,每次笑到最后的都是他。 第2章 从纳贝斯克到雷诺兹 这个团队建议说雷诺兹最理想的联姻对象是纳贝斯克-标牌公司,这家公司的老总罗斯·约翰逊是一个开朗、讨人喜欢的加拿大人。 第3章 千金散尽还复来 雷诺兹烟草公司每年的利润就达到10亿美元,这足以让约翰逊干最疯狂的事,弥补最严重的失误。“10亿美元,”约翰逊常常用一种崇敬的口气说,“这么多钱一年都花不完啊。” 第4章 股价大恐慌 无论约翰逊他们怎么努力,华尔街总是视而不见,股票价格还是停留在很低的水平。约翰逊懊恼地问:“我们究竟该做些什么?” 第5章 KKR的崛起 如果KKR想重新夺回在这个领域中老大的地位的话,它就不得不打败这些竞争对手,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竞价。 第6章 约翰逊的决定 事实上,约翰逊也犯了协利证券公司那些总裁同样致命的错误。大多数人都坚信如果他们的标一旦投出,没有人敢和他们竞争。 第7章 野蛮人准备行动 德崇这一华尔街阵地上的重型武器等待着一位竞标者出现,贝克知道这位竞标者将会是谁。 第8章 两队人马 星期一早上的《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都报道说KKR即将以每股90美元的价格对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发起要约收购。 第9章 向垃圾债券宣战 突然他意识到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的这场收购不仅仅是一场大收购,它也不会是克拉维斯的“每周买卖”,这将是一场五年来他向世人展示垃圾债券和KKR真实面目的绝佳机会。 第10章 第一次谈判 克拉维斯和科恩就像两种不活泼的化学元素,但一接触就会发生爆炸。 第11章 厉兵秣马 由于克拉维斯提出了每股90美元的要约收购,管理层之前在每股75美元价格基础上所作的各种假设都不能用了。 第12章 第二次谈判 在这场收购中,约翰逊和科恩掌握着主动权。他们不但可以看到各种各样机密的信息,而且有管理层帮助他们分析这些数据。他们知道从哪里可以抠出钱来,哪里可以削减预算而不会影响公司的运作,还有哪些工厂可以出售而不会影响产量。这些信息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现在克拉维斯只能在门外巴望。 第13章 事情失去了控制 约翰逊赤裸裸的贪婪加上竞标者的互相倾轧,让本已被收购者搅得心神不宁的公众更加坐立不安。 第14章 第一轮投标 “天哪,我们对这家公司真正了解多少?”罗伯茨问道。 第15章 半路杀出程咬金 当他意识到第一波士顿那个竞标方案的作用时,愤怒的克拉维斯才松了一口气:“天哪,我们还有一次机会。” 第16章 第二轮投标 一开始,委员会的任务是想让两支队伍互相竞争。当他们有了两个公司之后,他们还想要第三家公司;有了第三家,就会想第四家……为了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他们想尽了办法。如果第一波士顿和克拉维斯都没法参加第二轮竞标的话,那么委员会就别无选择了,只能选择约翰逊。 第17章 胜利迟迟不到 对约翰逊来说,蛇已经死了,只不过它的尾巴还在动。 第18章 兵临城下 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次收购成功与否,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命运都取决于这次出价了。多一分或少一分都可能造成天壤之别。现在投标价格已经达到了新高,光靠价格大战肯定是不行的。

内容简介

华尔街商战纪实经典,20周年全新译本。 深度接触资本世界,金融大鳄、国际巨头悉数登场——KKR、DBL、美林、高盛、雷曼、拉札德、所罗门兄弟、第一波士顿、贝尔斯登、大通曼哈顿、花旗、摩根士丹利、巴菲特、米尔肯、纳贝斯克、菲利普·莫里斯、美国运通、百事可乐、宝洁、卡夫、麦肯锡……有史以来最推荐的商界与金融界实战经典案例! 对于那些不怀好意的收购者,华尔街通常称之为“门口的野蛮人”。两位《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凭借人脉和技巧,令当事人吐露真言,获取了第一手的资料,再辅以引人入胜的妙笔,曝露出当时华尔街最大的收购——1988年KKR公司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的来龙去脉,以及华尔街金融操作的风风雨雨。 书的前半部交待出主角们的发家史,俨然是美国经济浮世绘;后半部情节紧张,宛如悬疑小说。其间,人物们尔虞我诈,故事充满金融交易、舆论压力、决策博弈、社交晚宴和董事会议,不仅让读者见识到如此重大的收购在高层之间是如何运作的,也让我们看到一部充满洞见的金融社会史。 在20周年纪念版中,作者又重新拜访了这场世纪收购的胜败双方,追踪余波,记叙参与者后续的成败荣辱,并指出这场收购对世界的影响。

下载说明

1、门口的野蛮人是作者布赖恩·伯勒,约翰·希利亚尔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杨柳醉春97187的评论
    万科:绝岭雄风+美女与野兽+门口的野蛮人+绝地反击+谍影重重+谍中谍+谍海计中计。都是大片。
  • 洪旸的评论
    一方面觉得宝能就是“门口的野蛮人” 另一方面又觉得宝能这么年轻就出手干脆利索,还蛮有魄力
  • 隔壁老王在炒股的评论
    王石这回被门口的野蛮人和自己心目中所谓文明人的贵族老爷们合起来把[母鸡][母鸡]给割了[哈哈]
  • 任续业的评论
    王石败局已定,留给了我们什么?华润一个拥有第一大股东地位的公司过度的给予经营者们无限的权力,以至于管理层不思感恩,在危机关头,只顾自身利益,最终把曾经的东家逼上了联合门口的野蛮人,一个人再强大,如果只顾自己利益,最终等待的只有失败!做人不能太王石!
  • 孙哥解盘的评论
    1994年,万科遭遇门口的野蛮人,君万事件,股东提请改组董事会,王石不是第一次遇到这事了。
  • 轻度妄想症的评论
    【万科争夺战:“野蛮人”不分门口的,还是门内的 ——一个小股东的思考】   杨晨/文   相信这个周末,大家已经在朋友圈里读了足... 一个小股东的思考:野... @新浪财经
  • 祖琪祖琪的评论
    在这个残酷现实社会里,一个肯为女朋友做红烧肉,一个隐退后在近花甲之年去英国游学,一个几次登顶珠穆拉玛峰,一个业余把攀岩和划艇都玩的非常牛逼,一个商界里及其难得的理想主义者,曾把万科当个孩子一样培养教育并赐予它灵魂的王石却被一个门口的野蛮人强行入主,不敢想万科的以后会是怎样,我仿佛
  • 头条辰报的评论
    万科争夺战:“野蛮人”不分门口的,还是门内的 ——一个小股东的思考杨晨/文相信这个周末,大家已经在朋友圈里读了足够多的关于华生老师两篇长文的“读后感”,虽然还有一篇完结篇还没有刊发,但着实已经激起了广泛热议。和很多关注”万科争夺战“的人士一样,作为一个资深投资人,且还是万科
  • 泡茶的明明的评论
    在应对门口的野蛮人时,一个公司管理层成功用一种方案将自己的大股东推到了对立面,并且让大股东和野蛮人达成了一致,不知道帮忙出这馊主意的到底是卧底呢还是卧底呢?
  • Obrienst-王小胖的评论
    #门口的野蛮人# 这本书读了快一周,如同腰封上面所说,发生在1980年代的一场收购基本上席卷了当时所有的资本大鳄,尔虞我诈,背信弃义,金融作为众山之颠的皇冠,其魅力真的不容小觑。推荐阅读,就是人名有点多,光写人名的笔记就三页纸。
  • 杂文家王若谷的评论
    万科一直“隐匿”利润的玩法不能玩不下去了,毕竟门口的“野蛮人”已经发现了其雪藏的巨额利润。要说利润雪藏的手法和原因,这恐怕要从万科的合伙人制度说起。《解谜宝万之争:万科为什么成了资本收购香饽饽》_万科A(000002)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 千山万径任我行的评论
    公司目前有一千多亿的现金,市值也就一千多亿,也就是说如果有人按现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买下公司,相当于公司的土地,厂房,设备,知识产权等全部白送。显然这是不公平的,所有以这个价格为基础的兼并重组也都是不公平的。保持一个合理的价格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家门口的野蛮人少很多。希望董总考虑。谢
  • 中涛基金的评论
    //分享网易新闻:《打垮王石的,不是门口的野蛮人,而是坐在家里的干爹!》 网页链接 @网易新闻客户端 #网易新闻#
  • 财经天地会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宝万恩仇录前传?你所不知道的六件事(转)》和上世纪8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门口野蛮人》故事一样,这个硝烟弥漫、事关数千亿资产上市公司的收购案,主题除了贪婪还是贪婪。熙熙攘攘皆为利,不管是姚振宝万恩仇录前传?&a...
  • 喜v欢v你的评论
    “只能听到背景音乐[衰]” 我正在听《门口的野蛮人—序幕 2 及第一章 1》门口的野蛮人—序幕 ...(分享自@喜马拉雅FM)
  • 马喆-mazhe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盈利模型?》门口的野蛮人(2015-10-1607:45:00)[编辑][删除]转载▼标签:股票万科的管理层并不担心股价长期低迷。因为业绩放在那儿,即使那些SB基金经理不买,估盈利模型?
  • 魏英杰的评论
    【姚振华与深圳国资的往事】姚振华:潮汕帮、万科门口的野蛮人、70后…… | 冰川人物 姚振华:潮汕帮、万科...
  • PBG的小迷妹的评论
    今晚看了门口的野蛮人。当时老师讲的是管理层收购,野蛮人指的是KKR,充满了背叛与谎话,大概那些私募只关心资本,不会考虑工人的问题吧。
  • 何小燕Sylvia的评论
    一篇认为宝能系老板算不得严格意义上“野蛮人”的好文,认为宝能不算是《门口的野蛮人》书中定义的那类公司狙击手,行为合乎中国法律,而且讲究策略。觉得有道理。其实除了敌意收购,一开始旋律就不和谐,个人感觉“野蛮”是否还更多可能在沟通和认同风险很高。吴晓波解读宝万之争:...
  • 推遍天下的评论
    #推遍阅读#《门口的野蛮人》。最近的万科事件让我想起了这部关于公司收购的商业书籍,资深记者布赖恩·伯勒用纪实报道的手法记述了围绕RJR纳贝斯克公司的收购战。前半部分讲述了纳贝斯克公司及其高管们的发家史,后半部分则重点记述了各方关于纳贝斯克公司的争夺,笔触精到,纷而不乱。@萌壮闪电